山上大家欢声笑语,大家之所以十分的高兴一方面是因为朱逢春与李达从日月城里安全脱身,另一方面则是找到了明教青龙堂的所在。遇到了程济与郑洽后,朱逢春的心终于放下,也只有在跟灵山众位兄弟在一起的时候,朱逢春才能安心。
大家聊过几句之后,终于踏上了回灵山的路,在路上朱逢春对郑洽与程济讲起了这次进入日月城的经过,还有自己知道的一些关于青龙堂的信息。
回到灵山后,朱逢春跟李达赶紧吃了一些饭后休息了一会,然后叫人将程济与郑洽叫了过来。
“我们从日月城带回来的那个小兵还好吗?”朱逢春笑着问程济。
程济赶忙说:“主公,自从我们把他带回来之后,那家伙就不吃不喝,一直哭个不停。”
“他奶奶的,小贼事还不少,我看他是之前赶紧自己的人马来了,没想到最后却是我们的人,所以伤心不已,一会我去把他再揍一顿就好了。”李达一边喝着茶一边吃着个鸡腿一把抽空插了句话,满脸肉呼呼的,不停的发出吧唧嘴的声音。
朱逢春瞪着李达,似乎对李达鲁莽的性格十分的不满意,板着脸说道:“这个小兵对我们还有用处,你要是再打他一顿,要是打死了,我可让你再去日月城给我弄一个回来。”
“我不去,我不去。”李达忙摇着头,不再说话,在一旁肯起了鸡腿。
朱逢春端起一碗茶,喝了一口,对程济说:“你去把那个看门的小兵带到我这里来,今天晚上夜审他。”
程济歪头望了望门外,说道:“主公,现在已经是深夜,要不明天再审吧!”
朱逢春摇了摇头道:“必须今天晚上,省的夜场梦多,把他押到这里来吧。”
“是,我马上就把他带来。”程济说完走了出去,不一会将俘虏带了上来。
俘虏带上来之后,站在屋内,眼睛不停的环视着屋里,两条腿不停的发抖,当他看到朱逢春的时候眼睛放大,结结巴巴的说道:“你..你是这里的头?”
“怎么?我不像吗?”朱逢春望着小兵,不由的微微一笑。
“大王啊,饶命啊,我上有老下有小,你可不能杀我啊!”俘虏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哭着喊了起来。
李达在一旁,见俘虏如此的吵闹,一脸的不悦,指着小兵怒喝道:“别喊了,再喊我把你的舌头割下来喂狗。”
小兵惊恐的望着李达,赶忙闭上了嘴巴,手不由得捂着嘴巴,似乎对李达打的那一拳还心有余悸。
“我问你,这明教青龙堂的事情你知道多少?”朱逢春板着脸望着小兵。
小兵听到朱逢春问青龙堂的事情,先是一愣,然后急忙说道:“大王,我就是日月城里一个看门的,不知道大王说的明教还有青龙堂是什么,大王,我真的不知道,您还是放了我吧!”
小兵矢口否认了朱逢春的问题,这让朱逢春有些意外,要知道这日月城自己可是很清楚,就是明教青龙堂的所在,自己俘虏的这个看门的小兵也是明教的教徒,但是小兵什么都不肯说,朱逢春转念一想:要是想让这个小兵说出自己想知道的事情,看来要使用一点手段才行。
“既然这个家伙不知道我们想要知道的事情,也就对我们没有什么价值了,来人啊,把他拉出去把脑袋砍下,扔下山去。”朱逢春装腔作势的朝门口喊道,眼睛却不时的观察着小兵的反应。
朱逢春说完,屋外走进来几个士兵,伸手就要把小兵从地上拉起来,小兵一看朱逢春要杀自己,顿时慌了手脚,爬到朱逢春的跟前抱着朱逢春的脚说道:“大王,大王,别杀我,我有价值,我知道,我知道。”
朱逢春示意士兵退下,对着小兵说道:“知道那就赶紧说,不然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
小兵不由得用袖口擦了脸上的汗,对朱逢春讲起了明教的事情。
明教在元朝末年之时,是反抗元朝的主要力量,当时的明教教主为小明王,明教的总坛就是现在的莆西县城,后来朱元璋登基称帝,小明王死去,明朝建立。过去明教教众都以为明朝建立之后明教也会随之发扬光大,但却不成想被朝廷定为了邪教,明教遭到了朝廷的大肆捕杀,为了保存实力明教只好隐姓埋名藏了起来,总坛也由过去的莆西县搬到了现在的日月城。
明教共分为四个堂,分别是青龙堂,朱雀堂,白虎堂,玄武堂。明教教主的传承是以圣火令的形势传承的,但是自从明教上任教主小明王死后,明教的神圣之物明教圣火令消失,也就导致明教教主之位一直空缺,这四个堂因为没有统一的领导者,所以分崩离析各自为政,并且彼此为了抢夺底盘而大打出手,四个堂的堂主都想成为明教的教主,但是有个不服气,所以这些年来明教内部四个堂口冲突不断,相互攻伐,都想吞并对方,一统明教成为教主,所以积怨极深。不仅如此,同样被朝廷列为邪教的白莲教也一直对明教虎视眈眈,想趁明教此时无主而欲吞并明教。现在明教内有纷争,外有白莲教的打压,再者朝廷的捕杀,已经是岌岌可危,万分危机的时刻。
在场的人听着小兵的讲述,都皱起了眉头,朱逢春更是忧心忡忡,过去关于明教的事情朱逢春并不是很了解,对明教的信息几乎是全靠猜测,朱逢春原本只以为明教所处的境遇不怎么好,但是万万没想到明教的事情竟然这么麻烦。
“大王,我知道的都告诉你们了,你们可以放了我了吧!”小兵跪在地上求着朱逢春。
程济走到了小兵面前,缕着胡须:“别急,还没问完呢,这明教青龙堂在山里,却养活了这么多的人马,这是怎么做到了?还有这青龙堂有多少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