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里再次陷入了混乱之中,这次的混乱是朱逢春当皇帝以来从来没见过的,大臣们有的哭有的叫,有的抹着眼泪有的拿着头不停地撞柱子,有的则是不停地唉声叹气,有的趴在了地上,大殿之中充满着一股亡国的气息。
朱逢春则耷拉着脑袋坐在龙椅上,此时他已经无法改变城破的命运,朱逢春坐在龙椅之上,可是内心却极度的恐慌,朱逢春或许曾经想过做一名优秀的帝王,可是生不逢时,他却要做一个亡国之君。
“陛下啊,为今之计陛下还是早早的离开皇宫去逃难吧!”
“皇上不能逃走,皇帝就应该有皇帝的气概,怎么能惧怕那个反贼。”
“……”
大臣们吵吵嚷嚷,大殿中此时如同菜市场一般,热闹不已,朱逢春看到此情此景竟然笑了出来,大臣看到朱逢春坐在龙椅上傻笑突然间都吓住了,都感觉是不是皇帝被吓出毛病来了。
朱逢春笑着,此时的朱逢春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笑是因为害怕,还是因为这些大臣的无能,还是因为其他别的。
朱逢春从龙椅上爬了起来,朝着下面的文武百官喊道:“别再闹了。”
文武百官听到朱逢春喊声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朱逢春心想,这个皇帝不能继续做了,自己要告诉他们,自己不是朱允炆,自己是朱逢春,他们愿意找谁做皇帝就找谁做皇帝去吧,自己可不想就这样去死。
朱逢春在大臣们惊讶的眼光下脱下了龙袍仍在了地上,然后清了清嗓子对大家说:“我告诉你们一件事,你们可要听好了,我不是你们的皇帝朱允炆,我其实是朱逢春,所以,这个皇帝当就去当,反正我不当了。”
说完朱逢春就要往外跑,大臣看到朱逢春跑,以为他又要跟过去一样去撞柱子都一下子拦住了朱逢春。
“陛下看样子急坏了,都开始说胡话了。”
“是啊,他就是皇帝啊,什么时候改的名字啊。”
“我看是皇帝害怕死所以说自己不是朱允炆是朱逢春吧!”
“…..”
朱逢春被众人拦下后急的直跺脚,看来自己想走已经是不可能了,这可怎么办啊,朱逢春气的一下子坐在了地上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喊着:“我不是朱允炆啊,求你们放过我啊。”
看到朱逢春坐在地上痛哭不已,大臣们忍不住痛哭起来,就在众人痛哭不已的时候,老太监王钺走到朱逢春身旁对朱逢春说:“陛下啊,太祖皇帝驾崩之前,曾秘密给老臣一个密匣,让老臣放于奉天殿正大光明牌匾之后,并嘱咐我说,这个铁匣要等到陛下万分危难之时才能打开,我看现在的情形已是陛下危难之时,陛下何不打开密匣一看。”
朱逢春听说朱元璋给自己留下了一个密匣,一下子停止了哭声,忙问道:“你没骗我吧。”
老太监紧张的说:“陛下,老奴怎敢欺骗陛下,陛下可派人拿来梯子,将匾额之后的密匣取下,一看便知。”
朱逢春心想这个老东西,既然还有办法怎么不早说,自己都丢人丢了这么久了才说,朱逢春急忙从地上爬了起来朝门外喊道:“来人,快拿梯子来。”
不久,梯子被拿来过来,立到了大殿匾额的旁边,老太监爬上梯子,小心翼翼的从匾额后面拿出了一个红色的铁匣。拿到铁匣之后慢慢的从梯子上下到了地面后,把铁匣交给了朱逢春。
朱逢春拿过铁匣细细的观察了一番,只见铁匣全身红色,上有龙凤图案,铁匣没有上锁,而是用铁汁将铁匣的四周全部封死。
朱逢春拿着铁盒疑惑的说:“这个铁匣已被封死,怎么打开?”
将军耿炳文走到朱逢春面前说:“陛下你把铁盒放在地上,我用宝剑把它劈开。”
朱逢春赶紧将铁匣放到了地上,然后后退了几步,老将耿炳文拔出宝剑,对准铁匣,用力一挥,只听砰的一声铁匣被打开了。
铁匣打开后,朱逢春跟诸位大臣都围了上去,老太监俯身拿出了铁匣里的东西,只见铁匣之中有袈裟三件,读碟三册,遗书一封,剃刀一把,白金十两。
朱逢春看着里面的东西疑惑不已,并且还有点失望,本来还以为朱元璋可以留下什么锦囊妙计可以让自己把燕王赶出去,可是留下这些东西干什么?朱逢春疑惑的问王钺说:“太祖皇帝留下这些物件是什么意思?”
老太监指着里面的信说道:“陛下打开遗书,看一看不就知道了。”
朱逢春点点头后说:“赶紧打开遗书。”
太常卿黄子澄忙走上前去,拿起了遗书,只见遗书上写着:大明皇帝朱元璋遗训。
黄子澄打开信念了起来:“如遇灾祸,万分危急,应文从鬼门出,余从水关御沟而行,薄暮,会于神乐观之西房。”
朱逢春心想难道这个朱元璋要我化妆成和尚逃出去?朱逢春叹了一口气说:“难道太祖皇帝预料道我今日会有灾祸,所以留下这些东西,教我怎么逃跑。可是这个鬼门在何处,神乐观又是哪里啊?”
老太监想了一会对朱逢春说:“陛下,过去老臣服侍太祖皇帝,太祖曾告诉过老奴,鬼门是西华门内的一个暗门,这个暗门之后有一暗道,暗道可直达皇城外边,而神乐观乃是聚宝门之南的一处庙宇。”
朱逢春心想看来只要自己能找到这些地方,看来自己就不用死了,朱逢春忙说:“原来如此,看来太祖皇帝已经为我逃跑制定下了路线。”
朱逢春说完拿出了铁盒中的的度牒,打开念道:“应文,应贤,应能。”
朱逢春看着度碟上的名字,知道这个应文应该就是自己,可是另外另个人是谁自己却不知道,朱逢春一边看着度碟,一边对大臣们道:“太祖皇帝留下这些东西,看样子是想让我化妆成和尚逃走,那么应文一定就是我了,可是应贤与应能又是谁啊?”
“启奏陛下,我叫杨应能,那么应能说的就是我了,我愿意削发为僧,陪陛下左右。”一个叫杨应能的官员走了出来对朱逢春说道。
监察御史叶希贤也跪奏道:“陛下,我的名字里带一个贤字,应贤必然是我了,我也愿意化妆成和尚陪陛下一起逃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