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各种统计调查基本方式的运用条件
独立设计简单的统计调查方案
了解各种统计调查方法
一、统计调查的含义
统计调查,就是按照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搜集某种客观事物实际资料的工作过程。例如,要研究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就要搜集构成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各个要素的实际资料;要研究某个企业的生产情况,就要搜集反映该企业生产情况的有关实际资料。
搜集的实际资料包括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所谓原始资料,是指那些反映总体单位特征的、尚未进行加工整理的资料。次级资料是指已经经过一定的加工整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总体特征的统计资料。由于次级资料都是从原始资料整理而来的,所以,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搜集与统计研究任务有关的原始资料,而准确性、全面性和及时性又是对整个统计调查工作的基本要求。
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通过统计调查,取得有关被研究现象的具体资料,为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提供依据。统计调查搞得好,就能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占有丰富的统计资料,有利于正确认识被研究现象的本质及规律性;反之,如果统计调查搞得不好,所得到的资料不准确、不真实或不及时,即使经过科学的整理和周密的分析,也不可能得到正确的判断,这将直接影响整个统计工作的成果。所以,统计调查阶段,是保证完成统计工作任务,提高统计工作质量的首要环节,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
二、统计调查的种类
统计研究的对象,即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统计研究目的的多样性,决定了统计调查方法的多样性,进行统计调查,必须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调查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统计调查的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一)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按调查对象所包括的范围不同,统计调查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全面调查,是指对构成调查对象的所有总体单位,全部进行调查登记的一种调查方法。全面统计报表和普查,都是全面调查。例如,为了研究我国人口数量、性别比例、年龄结构、民族构成、受教育程度等人口问题而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就属于全面调查。
非全面调查,是指对构成调查对象的一部分总体单位,进行调查登记的一种调查方法。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例如,为了了解某地区居民的消费水平情况,并不需要对该地区所有的居民进行调查,只需要搜集各个收入层次的一部分居民消费水平方面的实际资料;对某批产品进行质量鉴定,也不需要对所有产品逐个进行质量检验,只需要抽出一部分产品进行检验即可。这些调查都属于非全面调查。
(二)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按调查登记时间是否连续,统计调查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经常性调查,是指随着调查对象的发展变化,连续不断地进行调查登记的方法。例如,要对某个工程的质量水平进行调查,就需要随着工程进度的延伸,连续不断地调查登记此项工程的质量情况和相关情况,直至工程全面竣工、验收。这种调查就属于经常性调查。又如,对社会商品零售价格的调查和监控,是长年累月地进行的,也属于经常性调查。
一次性调查,是指间隔一定时间的不连续调查。例如,人口数、学校数、固定资产原值等指标,因为短时间内的变化不会太大,所以没有必要进行经常性调查。只需间隔一定时间了解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状况,可采用一次性调查。
(三)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按调查的组织方式不同,统计调查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统计报表是按一定的表式和要求,自上而下统一布置、自下而上逐级提供和报送统计资料的一种统计调查方式。我国建立了规范的统计报表制度,所有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基层行政机关,都要遵守《统计法》,按照上级部门规定的表式、项目、日期和程序向上级部门提交统计报表。统计报表包括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基本统计指标。这种调查组织方式在我国的统计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负责编制和报送统计报表的组织机构,是常设或固定的。统计报表属于经常性调查。
专门调查,是指为了研究某些专门问题而专门组织的统计调查。这种调查的组织机构不是常设的,而是根据研究目的和任务临时设置的。专门调查属于一次性调查,包括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等。
统计调查还可以从其他的角度分类,并且各种分类也不是相互排斥的。如普查,从调查对象所包括的范围来看,属于全面调查;从调查时间的连续性来看,属于一次性调查;从组织方式上看,又属于专门调查。
三、统计调查的基本方式
(一)普查
1.普查的含义
普查是为了掌握某种客观事物的准确情况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有些客观现象不需要或不可能进行经常性调查,但又需要掌握它的准确情况,就需要采用普查的方式搜集资料。普查是一种重要的调查方式,世界各国在进行本国的国情国力调查时,都采用普查的方式来完成。
2.普查的特点
(1)普查是一次性调查。普查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现象的总量。由于时点现象的总量在短期内往往变化不大,不需要进行经常性调查,通常要间隔一段较长的时间进行一次调查。例如,我国第五次与第四次人口普查相隔了10年。当然,有些时期现象也可以采用普查的方式,如工业总产值、利润额、上缴税金等指标都采用普查的方式获得。
(2)普查是全面调查。普查的对象范围广,总体单位数量大,指标的内容详细,并且规模宏大,所以,普查比其他任何调查方式都更能掌握大量、全面的统计资料。例如,人口普查的对象是全中国的所有公民(不包括香港等地区),调查的内容不仅仅是人口数量,还有各种构成资料和社会特征资料,如性别构成、年龄构成、民族构成、生育率、死亡率、教育特征、经济特征等各方面的情况。
(3)普查的工作量大。普查涉及面广、时间性强、复杂程度高、对组织工作的要求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而普查不宜经常进行。
3.普查的实施过程
根据普查的特点,在组织实施中,要加强领导,发动群众,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制订周密的普查方案。具体的实施过程如下:
(1)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领导和组织实施普查工作。由于普查的工作量巨大,任务繁重,因此必须自上而下地建立各层次的组织机构,配备专门人员负责普查工作。我国在历次人口普查工作中,首先在国务院成立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在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各级政府也建立相应的普查办公机构,各部门、各单位成立专门工作机构,配备专门人员负责人口普查工作。
(2)确定统一的调查时间,即标准时间。因为普查的客观现象一般为时点现象,必须规定某一时点作为标准时间,主要是由于时点现象在各个时点上的状况变化频繁,如果不规定准确的时点,在登记时就容易重复或遗漏。例如,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00年11月1日零时,就是由于人口基数比较大,在每时每刻都有新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只有确定标准时间,才能准确反映标准时间上的人口数量。在11月1日零时之前死亡的人口和11月1日零时以后出生的人口,都不能进行登记;而11月1日零时之前出生的人口和11月1日零时以后死亡的人口,均应该予以登记。
(3)普查登记工作开始之前,要对普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他们明确普查的要求,掌握相应统计指标的含义、计算口径、登记方法,以保证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4)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办法,对普查工作的各个环节实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明确责任,逐级负责,层层把关,保证普查资料的准确性和普查质量。
(5)规定各阶段的工作进度和要求,使各个环节互相衔接,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各有关部门纵向服从统一领导,横向保持必要的联系,彼此步调一致,协同工作,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加强宣传,通过媒体广泛动员全社会全面参与、支持和配合普查工作,为普查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为2000年11月1日零时,但在1999年国务院就已经成立领导小组,各种媒体就开始进行宣传,各种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这次普查工作取得的良好效果,同宣传工作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密不可分。
(二)统计报表制度
1.统计报表制度的含义
统计报表制度是基层单位(或下级单位)按照上级部门颁发的统一的表式、统一的调查纲要、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时间,自下而上逐级报告统计资料的制度。这种以表格形式提供统计资料的书面材料,称为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制度是我国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和业务指导的重要工具,是全面、及时、准确地获得统计资料的有效方法。国家为了加强宏观调控,制定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方针、政策,指导和监督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必须及时掌握和依据全面的统计资料;而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也需要定期向上级如实报告自己经济活动的基本资料和有关数据,以便于上级部门的指导和监督。这种客观要求,决定了国家必须建立统一的统计报表制度,执行统计报表制度也是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我国经过多年的统计实践,使统计报表制度的作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是世界上运用统计报表制度最成熟的国家之一。由于统计报表制度费时、费力,中间环节多,信息反馈慢,因此应与其他调查方式结合起来,综合运用。
统计报表的种类,可以按照不同的角度来划分:按调查范围,分为全面统计报表和非全面统计报表;按实施范围,分为国家统计报表、部门统计报表和地方统计报表;按统计报表报送周期的长短,分为日报表、旬报表、月报表、季报表、半年报表和年报表,其中,年报表是总结全年经济活动的报表,其内容全面、指标多、分组细,是制定计划、发布公报的重要依据,是最主要、最常用的统计报表;按填报单位,分为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
2.统计报表制度的内容
(1)表式。指统计报表的具体格式。不同的调查任务有不同的格式,但基本都由三部分组成,即表头(报表标题、表号、报表期别、填报单位、制表单位、计量单位等)、表身(具体填报数据和资料)和表脚(备注、填表人签章、审核人或负责人签章等)。
(2)填表说明。包括调查目的、要求和办法,统计范围、分组体系、各种统计目录、指标解释、报送日期、报送方式等,它可使填报单位明确填报任务和填报方法。
3.统计报表的资料来源
统计报表资料来源于基层单位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是各种经济核算的基础,也是填制统计报表的重要依据。没有健全的、规范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制度,要做好统计报表的填报工作是不可能的。
原始记录是基层单位通过一定的表格形式对生产经营活动所作的最初记载。原始记录的范围广泛,种类繁多,如发货票、材料入库验收单、领料单、设备维修单等。统计台账是基层单位根据核算和填制统计报表的需要,为了积累和整理资料而设置的,按时间顺序登记原始记录的一种账册。它是从原始记录到统计报表的中间环节。如工业企业统计台账有产品产量台账、半成品台账、设备利用台账等。
下面举例说明统计报表、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的表式及其相互关系。
例如产品产量,是由和的材料提供的。是关于某产品产量的原始记录,是关于该产品产量的统计台账。按每天的产品入库单分别登记、汇总,即得到每种产品的当日产量。把每日产品产量及时记入统计台账,每月最后一天的累计产量,即为当月产品产量,据此填报统计报表中的产品产量。
(三)其他调查方式
1.重点调查
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式。
重点单位是指调查对象中的一小部分,但其某一主要标志总量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却占绝大比重,重点单位的特征可以反映总体的基本情况。所以,重点调查虽然属于非全面调查,但通过重点调查却可以了解总体的主要情况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全面调查的作用。例如,为了解我国工业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我们对一些国有特大型企业进行调查,如鞍钢、首钢、上海宝钢、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它们的数量不多,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无论是资产总量,还是所创利税,都占全国所有工业企业相关指标的60%以上。对这些重点单位所进行的调查,即属于重点调查。
重点单位要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而定,选择重点单位时要进行具体分析。重点调查由于是小范围的调查,所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时效性高,研究的问题也比全面调查更深入。一般来说,当调查的目的任务不要求全面性和高度准确性,而部分单位又能比较集中地反映所研究的标志或指标时,宜采用重点调查的方式。
2.典型调查
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在调查对象中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典型单位进行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式。
典型调查有如下主要特点:
(1)典型调查是深入细致的调查,可用来研究某些比较复杂的专门问题。
(2)典型调查单位少,因而指标可以多一些,可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3)典型调查是一种比较灵活的调查方式,典型单位的选择和确定,是根据研究任务,在对调查对象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加以选择的。
比如,为了研究成功的经验或总结失败的教训,就应该选择调查对象中先进或落后的单位作为典型单位;如果是为了了解总体的一般数量表现或一般发展趋势,则可选择中等的带有普遍性的单位作为典型单位。具体地说,为了了解国有工业企业扭亏为盈的情况,可以在事先摸底的基础上,选择一些该项工作成绩显著的企业作为典型单位,深入研究其扭亏为盈的办法,总结经验,为其他企业树立榜样;如果要调查工业生产环境污染问题,可以初步分析污染的严重程度,然后选择污染治理工作效果差的企业作为典型单位,进而研究其原因以及给社会带来的严重问题和后果等,这些都属于典型调查。
3.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在调查对象中抽取一部分总体单位作为样本,根据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式。
抽样调查是专门组织的非全面调查。由于全面调查的范围广,工作量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有时也不需要或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但又要了解客观现象的总体情况,就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抽样调查的具体方法详见第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