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班集体的建设上,纪律的约束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在建立管理制度方面,成熟的做法很多,但还是有些班级的管理会出现问题。班集体管理和组建中,方方面面的问题都需要顾及到。因此在制订班级管理制度的时候,应该先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班级制度的建立
一、班级制度文化的建立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组织单位,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其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二是对学生进行生活方面的指导,以培养学生品德和能力为核心。班级制度,是指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条例、指令等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行为规范、是非标准等在班级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制度是用来管人的,这是制度的强制性。但制度也是用来帮助人、教育人和引导人的,这是制度的教育性。虽然制度的教育性是构筑在制度的强制性基础上的,并通过制度的强制性起作用,但不能因此忽视制度的教育性,甚至否认制度的教育性。有什么样的制度就有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班级规章制度,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就有什么样的道德观、价值观,甚至人生观、世界观。“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必须加强制度的文化建设,深化制度的文化内涵,张显制度的人文关怀。
(一)民主平等,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班级管理要“两手抓”,一方面完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着手创立良好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像“水”,学生像“鱼”;学生在民主、平等、健康的班级文化氛围中,会表现出一种愉快的心情、积极进取的精神。创设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倡导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是班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首先民主平等表现在班级干部大家选。班主任虽是班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协调者,但学生更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现在的学生在当今越来越民主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中逐渐有了强烈的民主意识。所以,当一个新的班级组建时,我们就应该在班内发动全体学生献计献策,对班级制度建设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在选举干部时,首先教师在自己观察的基础上,先选举班干部,保证班级整体能够顺利运行。最好这时的班干部是临时的,等到时机成熟后,再进行正式的班干部选拔。在选举时,让每一位竞选者说说自己为班级同学做过哪些事?你以后要怎么做?这样,学生就能选出自己心目中的班干部。同时对班干部进行培训,让每一位干部真正起到带头人的作用,成为学生的学习榜样。
其次表现在班级管理的任何一项规章制度的制定上。班干部竞选后,根据“学生守则”“教学常规”“行为规范”的要求,让每个学生把自己认为的班级制度写来,作为提案,由班主任汇总,然后把学生的意见让全体学生去表决,如果哪条措施或建议得到大家的认可,我们就把它作为班级制度确定下来。这样形成的班级制度能够真正地贯彻“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自然能得到大多数学生的遵照实行。按照这样的方式形成各项班级制度:从学习到作息,从生活到活动,就能够引导学生使自己的生活步入正轨,进入良性循环,逐步形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步入快车道。由于学生年龄与认知的特点,他们的意识和行为还没能达到统一,“说”和“做”还不能协调。因此,班主任还应在一旁指导与帮助,引导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交流、总结,发现班级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分析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制定《班级公约》,使之成为班级管理的准绳。在《班级公约》面前人人平等。下为某班《班级公约》范例。
1.穿校服的要求:
(1)周一穿礼服,佩戴红领巾,穿皮鞋和白袜子。
(2)周二至周五穿运动服,佩戴队徽。
2.早读的要求:
(1)回到课室后,先交作业,然后进行早读。
(2)值日生提前到校,清洁卫生后才早读。
(3)每个人都要认真早读,不吵闹,不窜位。
3.上课的要求:
(1)课前做好准备,学习用品摆放在课桌左上角。
(2)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
(3)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不吵闹,不随便发言。
(4)上体育课时,必须遵守安全规则,按照老师指定地点活动,不得随便离开。
4.早操的要求:
(1)铃声响后,马上“快、静、齐”地排队做操。
(2)行进间不得推挤、阻碍、讲话,双手摆臂有力。
(3)做操动作要认真、到位。
5.归程队的要求:
(1)放学后,立刻到指定位置,快、静、齐地排好归程队。
(2)排归程队时,同学们不可以故意阻碍、推拉别人。
6.上专用室的要求:
(1)下课后,要马上排队,做到快、静、齐。
(2)上下楼梯要靠右走,不能拥挤、喧哗。
(3)在专用室上课,要安静、不吵闹。
7.课间的要求:
(1)不能在课室、走廊、操场追逐、尖叫。
(2)去方便的同学,不能够拖延时间以致迟到,如果老师吩咐做事的另作处理。
8.眼操的要求:下课铃一响,值日班长立即组织好全体同学做眼操,在这过程中不能说话、停下来做有损害集体的事情。
9.值日生的要求:
(1)八点准时到校,清洁窗台、讲台。
(2)检查课桌、椅子是否摆放整齐,地板是否真正干净。
10.卫生要求:
(1)不能带零食回校、回课室,注意保持清洁。
(2)在校食午饭的同学,弄脏地板要立即清洁干净。
11.作业要求:
(1)教育学生自觉按时完成作业。
(2)每天进行作业情况评比,书写工整、错误少者可获一朵小红花。
在班中宣读后,请愿意遵守的学生在上面签名,并张贴在教室里,让它时时提醒每一位学生,同时每周进行考核表彰。
(二)人文关怀,量化管理,形成内在的制度文化
班级规章制度中,常常出现几不要、几不准等等。似乎只有用这些冰冷强硬的字眼,才能保证制度的严肃性,才会取得实效。这其实也是对学生的不尊重、不平等。这并不是文字运用问题,而是一个观念和思想的问题,需要深刻思考和研究。因此在规章制度制定时,首先我们把一些充满温情、关爱、希望的字眼运用到制度中来。就如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可以每个星期要开展文明班的评比。这对班级、学生而言,是另一层面的锻炼与提高,也是考验班级凝聚力的有效手段。对学生来说,更是养成一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时机。第二,所定制度切实本班情况,有计划地解决学生的突出问题,可操作性尽可能量化,从各方面客观指导和评价学生的品行和学习。根据班级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共同确立了努力的目标,制定相关的公约,以此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从而达到既定的目标。
人文化的制度,班级每一个学生都能乐意接受,并能自觉遵守。但班级制度的制订并不等于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作用和功能的体现,要看班级成员所接受的程度。在抓好制度实施的过程中,班主任应注意以下两点:一要对学生加强宣传,使学生正确理解各项规章制度的内容,明确遵守规章制度的作用,以使制度得到学生的认同,从而将带有强制性的要求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二要积极创设条件,使规章制度能够更快、更好地实施。
在班级管理中,各位班主任或多或少地都在进行着班级文化建设工作,我们只要从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总体目标出发,利用班级文化具有潜移默化性,自我教育性等特点,采取渗透的形式,把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文化环境中,充分发挥班级制度的育人功能,班级会由此而更加生机勃勃,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为社会做出自己更多的贡献。
二、班级制度的构建
班级制度文化是指班级集体中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同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当一个的某种行为通过反复的调整之后成为一种习惯,当大多都按一个大致相同的标准而就某种行为形成同一习惯的时候,这种集体习惯便会升华为一种制度文化。可见,变为一种班级文化的制度是一个集体自主内化的制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使制度成为师生共同认可、接受并内化成自己的行为。针对当前班级制度文化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在班级制度的生成层面、班级制度的内容层面、班级制度的实施层面进行重构和创新,从而使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并最终推动班级管理向高度的自主和自治的良性化方向发展。
(一)班级制度生成过程的重构
在传统的制度建设中,班主任是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学生是制度的遵守者和被惩罚者。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外部制约强加给的纪律停留在精神之外,基于相互尊重和合作的纪律才能植根于心灵。”因此,这种外部强加的制度只能停留在行为的表面,不利于学生的自我控制。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之间的桥,民主程度越高,这座连接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现在的学生有了越来越强的民主意识,所以,在班级制度生成过程中,我们应顺应时代的潮流,尊重学生的独立地位,尊重学生的参与权和选择权,让学生参与到制度的制定中来,体现制度生成的民主性。
1.通过学习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建立班级制度是自身发展和班级发展的客观需要。在班级新的制度或公约出台之前,可以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学生手册》、《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给学生以适当的引导和讲解,同时组织其充分开展讨论,对漠不关心或持有异议的学生有针对性的组织课后个别交流与讨论,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深刻理解道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所必须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这是学生成长发展计划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同样也是将来成为优秀的社会公民的重要标准。在讨论学习的过程中,班级成员会对制度制定的目的、作用、制度的内容等,会有更清楚的认识和更全面的理解,学生认识制度的深刻性、贯彻制度的自觉性、维护制度的主动性会大大提高,从而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成为每一位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2.通过学习讨论让学生自主构建符合本班实际的班级制度。制度的制定要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科学性,可以鼓励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就班级的表现发表看法,并倡导大家积极地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然后,班委组织召开班委扩大会议对每一位学生的意见认真加以分析讨论,在此基础上向班主任提交一份分析报告,明确今后一段时间内班级重点应做好哪些规范行为和养成工作。班级的制度就这样在学生的自主反思和评价的基础上不断地诞生、补充和完善。例如,为了解决迟到这个老问题,可以让班干部牵头,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①为什么要准时到校?②迟到行为除了对自己,对他人还有什么不良影响?③迟到的深层心理状态是怎样的?④怎样才能做到不迟到?同学们通过讨论,对迟到的危害和迟到的心理达成了共识,并制定出了相应的制度。这样,通过的参与,理解了制度背后的价值——尊重与责任,遵守制度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对自己的负责。班级制度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应该在班主任的正确引导下由学生们自己来生成。这样的班级制度中每一个要素都是学生们通过充分考虑个人与班级、班级与学校、班级与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关系之后,通过班集体对以上各方面关系的处理所做出的被大多数学生认可的优化选择。这样生成的班级制度中的每一个要素由于被同化成大多数学生的发展需求而充满着活力。
(二)班级制度内容的重构
班级制度内容的重构,旨在改变当前班级制度文化在制度内容的个性、发展性、科学性、开放性、生态性等方面存在不足的缺憾,构建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班级制度内容体系。
1.促进班级制度内容的发展。
(1)凸现个性。每一个个体迥然不同,不同的班级也是千班千面的。但是,目前看到的班级制度却给人千班一面的感觉,有的甚至雷同。这种现象说明了班级制度缺少个性,也就缺少了针对性和应有的效益。对于不同的班级自然应该有不同的制度来约束和引导,我们在制定班级制度时,应对自己的班级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本班的长处在哪些方面?短处在哪些方面?形成过程中有怎样的不同经历?原有的班级氛围有着怎样的特点?班级成员的家庭背景怎样?除对现有情况的分析外,制定班级制度前还要有对班级未来状态进行思考:本班的未来目标是什么?在本学期,全体成员应该在哪些方面实现突破?具体到纪律、学习、文体活动方面,应该在哪些方面加强?这是对班级发展目标的分析。在制定班规前,引导深入讨论和分析班级现有状态,明晰班级未来的发展目标,才可能在班级原有的基础上,制定出立足本班实际情况的扬长补短的措施,由这些措施组成的班级制度才能最有效地促使班级整体文化和班级成员个体的和谐发展。
(2)体现发展性。班级制度应该随着班级学生的年龄和心智的发展而发展变化。每个班级在每一个学段、每一个学年,它的特点都可能是不一样的。学生有进有出,成员有了变化;学生在成长,有的进步,有的退步,结构有了变化;学生的兴趣爱好会转移,个体的意志品质会转变,年龄特征有了变化。因而,不同年级段的班级制度应该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奖惩手段,显现不同的语言特点。立足于班级实际的班级制度也应该不断发展变化,形成一条具有个性特点的轨迹,这条轨迹显现着班级的发展与进步。另外,班级制度的发展性还体现在制度内容应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不仅要告诉学生怎样做会有奖有惩,还应告诉学生怎样做才是对自己的发展有益处的,原因是什么。当前很多班级制定的制度往往是为了应付学校的相应考核,为了在考核中不扣分,所以,只注意对应学校操行评价条例列出相应的奖罚,却没有从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个角度着眼来设计条例。我们不妨可设计一些这样的条目:“临放学前,服从体育委员指挥,认真做仰卧起坐和俯卧撑以磨炼意志,增强体质。”“每天早晨要用5分钟时间规划一下当天共有多少项任务按轻重缓急确定做事的顺序;每节自习课前先确定学习目标及具体任务量。”这些条目,并不直接关乎是否会破坏班级的纪律,其出发点是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这点点滴滴的养成教育,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却是有着重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