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借物托兴,化用庄子语意,用漆、膏、兰、桂等形象,说盛衰是易变的,以警示和谴责趋炎附势之徒,指责他们打击有才能的忠臣之士,虽赢得一时声名,但终归没有好下场。意象生动,富含哲理。秦州杂诗二十首(选八)
【导读】
这是一组大型的纪事抒情诗,作于乾元二年(759)秋,当时杜甫离官携家离开华州来到秦州。组诗吟咏的题材范围很广,或记秦州风物,或叙游踪观感,或发忧国议论,或写漂泊乡愁,形象地描写了当时的边关重镇秦州的景物与人文环境,有鲜明的地域色彩。这组诗是研究诗人当时生活和情感的重要资料,在艺术上有很高的价值。
其一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详解详析】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据史书记载,这年关中大旱,斗米七千钱,人相食。加之战乱频仍,万方多难,满眼饥荒令人心生悲凉,只好依附他人远走异乡。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陇:陇山,又名陇坂。高约两千多公尺,山势陡峻,南北走向,为渭河平原和陇西高原的分界。《三秦记》载:“陇坂九回,不知高几里,欲上者七日乃得越。”关:指陇关,又名大震关,形势险峻。这句是说心怀畏惧翻越陡峭的陇坂,愁思浩荡到达险峻的陇关。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鱼龙:川名;鸟鼠:山名;都在秦州附近。
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当时秦州一带正受吐蕃的威胁,因而西征途中总是询问有无战事,留居这里内心伤痛至极。
【经典品评】
组诗第一首开门见山先写出了客居秦州的原因。是因为“满目悲生事”,在华州实在无法生活下去,因而不顾道路险阻携家度陇,漂泊异乡。遥望秦川前途茫茫,念及两京战乱未平,诗人的内心愁苦可想而知。
其二
秦州城北寺,胜迹隗嚣宫。
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叶露,云逐度溪风。
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详解详析】
秦州城北寺,胜迹隗嚣宫——隗嚣宫:在秦州东北山上。隗嚣:人名,东汉初年天水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当时颇有势力,自称西州上将军。后与汉军交战屡败,忧愤而死。
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古老的山门长满苔藓,野殿空寂有当年的壁画。
月明垂叶露,云逐度溪风——月光照亮了垂在叶上的露滴,云彩追逐着度溪的夜风。
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清渭:指清澈的渭水,发源于甘肃渭源县鸟鼠山,向东横穿渭河平原,经过长安城北。这里以拟人的口吻责怨渭水无情,不顾诗人的哀愁独自向东方自己的故乡奔去。
【经典品评】
遥望秦州城北,只有荒凉的宫殿和无情的河水,一片衰败凄凉景象。诗人独寻古迹,对景伤怀,更产生了异地羁旅、俯仰身世之悲。
其四
鼓角缘边郡,川原欲夜时。
秋听殷地发,风散入云悲。
抱叶寒蝉静,归山独鸟迟。
万方同一概,吾道竞何之?
【详解详析】
鼓角缘边郡,川原欲夜时——边郡:指秦州。鼓角声沿着边郡的周围传来,川原即将入夜。
秋听殷地发,风散入云悲——殷:震动。深秋时节听到这样的声音感到大地发颤,秋风将其吹散进入云层更显悲凉。
抱叶寒蝉静,归山独鸟迟——寒蝉悲戚静抱着树叶,独鸟迟迟未归山间。
万方声一概,吾道竟何之?——普天下都是这样,我又能去何处安身呢?
【经典品评】
这首诗写秋夜中诗人听到鼓角声震天动地,念及万方多难,不觉兴走投无路之浩叹。声音从地面到天上,景物从树上的寒蝉到山中的独鸟,更衬出诗人无处安身的悲凉。“抱叶寒蝉静,归山独鸟迟”两句尤见出诗人的艺术功力。
其七
莽莽万重山,孤城石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
【详解详析】
莽莽万重山,孤城石谷间——前四句写秦州的地势。孤城:秦州处于南北两山中间的石谷中。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因秦州位于低谷,故云无风。这里是说,地面虽无风,天上的云却飘出塞外;还没到夜晚,月亮却照临关隘。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属国:即“典属国”,秦汉时的一个官职名,掌管少数民族事务,此处指出使吐蕃的使节。楼兰:汉时西域国名。汉昭帝时,楼兰与匈奴交好,不亲汉朝。傅介子赶到楼兰斩其王首而归。这句是将外出的使臣比作傅介子,说他们归来的何其晚也,一定是出征斩敌未完成使命吧?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久久伫望远方的烟尘,任肃杀的秋风摧残我的容颜。
一位独立寒秋的老人,为了国事而忧心忡忡地眺望远方,一任满头白发在秋风中飞舞,其心可敬,其情可哀。孤城更衬出孤立无援的境地,字面写无风却使人感受到天风正烈。诗中巧妙用典,更使人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其十二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详解详析】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南郭寺:位于秦州城东南约三华里的慧音山北坡。北流泉:南郭寺内有一眼甘泉井,因向北流而得名。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老树:指南郭寺庭院中的两株古柏。邑:县。清清渠水贯通全县。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秋花在危石下盛开,夕阳映照着古钟。
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俯仰之间不禁悲叹自己的身世,溪水清风也为我发出凄凉的感叹。
【经典品评】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句中,“危”“卧”二字尤为传神。夕照不说“照”而说“卧”,与残钟相互映衬;秋花不说“开”而写出在巨石下的岌岌可危之态,越发显出其凄凉。不愧是写景传情的高手。
其十三
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
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
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
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
【详解详析】
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东柯谷:据后世方志记载,东柯山在秦州南六十里处,山麓有杜工部草堂。有学者考证即今天水市东南北道区街子乡柳家河村。当年杜甫的侄子杜佐就住在东柯谷。这句说传闻东柯谷这个地方,深藏着数十户人家。
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门对面就能看到茂密的藤条盖住了屋瓦,溪水里映出的绿竹林在水中穿过白沙。
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贫瘠的土地翻一翻适合种粟,向阳的山坡可以种瓜。
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船夫走近来告诉我的时候,我真担心会错失了这好不容易才打听到的世外桃源里的桃花。
【经典品评】
起首“传道”二字,表明杜甫并未去过东柯谷而只是听说,还未去就把这里写得这么美,可见早已神往。听人说得天花乱坠,简直就是一个世外桃源,因而诗人真有些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了,但越是喜爱就越怕失去。写出了诗人渴望找到一个如世外桃源一般的隐居之所的理想。反衬出诗人对现实的失望。
其十七
边秋阴易夕,不复辨晨光。
檐雨乱淋幔,山云低度墙。
鸬鹚窥浅井,蚯蚓上深堂。
车马何萧索,门前百草长。
【详解详析】
边秋阴易夕,不复辨晨光——边地的秋天阴雨多天黑得早,晨光也弱让人难以辨认。
檐雨乱淋幔,山云低度墙——檐头雨水缭乱,淋湿了布幔,山云低得都爬过了矮墙。
鸬鹚窥浅井,蚯蚓上深堂——鸬鹚为了捕鱼而窥视着浅浅的水井,蚯蚓为了避湿竟爬进了深深的厅堂。
车马何萧索,门前百草长——因为门前车马稀少,百草长得很茂盛。
【经典品评】
诗人虽住在市井,却门前冷落车马稀,蓬门前长满了荒草。入秋以来阴雨连绵,夜长昼短。连鸬鹚都饿得在水井边探头探脑,蚯蚓也受不了潮湿钻进了堂屋里。作者抓住鸬鹚和蚯蚓的习性特点,逼真地描绘出了它们在雨中的动作和形态,写得栩栩如生。暗示出连动物都受不了的环境,人何以堪?寒风冷雨,敝庐穷巷,诗人为我们画出了一幅触目惊心的图景。
其二十
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
晒药能无妇?应门亦有儿。
藏书闻禹穴,读记忆仇池。
为报鸳行旧,鹪鹩在一枝。
【详解详析】
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唐尧:指唐肃宗。古人云:“从谏则圣。”这里说“真自圣”是嘲讽唐肃宗不听忠谏之意。说肃宗可真是个圣人呀,我这村夫野老又能懂什么?
晒药能无妇?应门亦有儿——晒药材岂能没有妇人帮助?应答门户亦须身边有小儿。
藏书闻禹穴,读记忆仇池——禹穴:传说中禹的藏书处,在今甘肃永靖县炳灵寺石窟中。仇池:山名,在今甘肃成县西。听说禹穴中有藏书,我读书更怀念向往的是仇池胜地。
为报鸳行旧,鹪鹩在一枝——鸳行(háng):喻朝官的队列。鹪鹩:以昆虫为食的一种鸟名。《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这里是告诉同朝的旧友,我像只鹪鹩鸟一样只栖身于一枝上。
【经典品评】
《秦州杂诗二十首》是杜甫所有组诗中最长的。这些五律,内容和题材的丰富前所未有。它对秦州的方方面面,如山川城郭、民俗风情、人口物产、名胜古迹等都作了精细的描绘。诗歌基本按时间先后排列,是一组首尾完整、脉络分明、层次清晰的组诗。诗中既写出了秦州独特的地域色彩,又融入了个人的身世感怀,在沉郁顿挫的诗风中兼具了峭拔清丽的特点。
秦州诗标志着杜甫诗歌创作道路的重大转折。过去那种直陈时事的长篇纪实作品数量大为减少,而转向个人的身世自叹和人生感慨,更多的则是抒写自然风物、生活景象。写景咏物、怀人遣兴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内容。比起过去诗中所表达的哀怨和苦闷来,感情也更为深沉,表达也更为婉转。早期诗中的那种磅礴气势和乐观精神已很少见到,题材也由过去的登临、游宴、赠答之作,扩展到了咏物、写景等广阔的社会生活。常出现在他笔下的,多为叶稀风落、秋花危石、山昏日斜等边邑衰败之景。诗人正是以哀景写悲情,借写景来表达自己的感伤、寄托身世之悲。在艺术形式上,他更着力于五言律诗的创作。客居秦州的短短三个月中,就作诗九十二首,其中五律接近三分之二。从技巧上看,章法更加细密,富于创新。如音节的变化、拗句和虚字的活用、结构的错综等都大大拓展了诗的意境和表现力,使得这组诗气韵别致、色彩纷呈,被誉为五言律诗中的千古绝调。
月夜忆舍弟
【导读】
此诗为乾元二年(759)杜甫在秦州所作。这时安史之乱未平,九月,史思明又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逼洛阳,山东河南又处于战乱之中。杜甫在颠沛流离中历尽国难家忧,适逢白露,他望明月而思念音讯不通的手足兄弟,心情凄然。杜甫有四个弟弟,名为颖、观、丰、占。此时唯有杜占与他相随,其馀皆分散在山东、河南等地。这首诗表现了安史之乱中人民的普遍遭遇,写得情深意切,深受后人推许。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迭,况乃未休兵。
【详解详析】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戍鼓,戍楼上的更鼓。边秋,边地的秋天。戍楼上响过更鼓,路上已断了行人。秋天的边境,传来孤雁悲切的鸣声。古人常以雁行比喻兄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今日正是白露节,望月怀亲,觉得还是故乡的月更明亮。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想起远方的兄弟,各自分散在海角天涯;家被毁了,我又到何处去打听他们的死生?语极悲切。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平时里寄去书信还常常无法到达,更何况烽火连天,叛乱还没有治平。
【经典品评】
诗人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觉得露比往日更为惨白,月亮也比不上故乡的明亮,景随情变,情景交融,寄托萦怀家国之情。用孤雁和兄弟分散相映衬,更加重了“无家问死生”的凄凉。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结构严密,环环相扣,句句转承,一气呵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一名句,更是色彩斑斓,情景俱佳。
天末怀李白
【导读】
至德二载(757),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磷的幕府而受到牵连,被投放浔阳监狱。次年又被流放夜郎,后行至巫山时遇赦得还。杜甫于乾元二年(759)作此诗时还不知道这个消息,他眷怀李白,设想他当路经汨罗,因而以屈原喻之。其实,此时李已遇赦,泛舟洞庭了。此首与《梦李白二首》内容相近。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详解详析】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凉风习习来自天的尽头,老朋友啊你心情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鸿雁何时能捎来你的音信?江湖水深总有不平的风浪!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命达,命运通达。魑魅,古代传说中的食人的鬼怪。文章总是憎恨人的好命运,吃人的鬼怪正喜欢有人路过可以作它的食物。有“诗穷而后益工”之意。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我想你经过汨罗江时,一定会投诗赠与屈原,与那千古冤魂共同把冤情诉说!
【经典品评】
屈原无罪而遭放逐,投汨罗江而死;李白亦无罪而被流放,漂泊夜郎,生死未卜。所以,杜甫在这里以屈原喻李白。他觉凉风而念故友,文人相重,末路相亲,情深意重,跃然纸上。
雨晴
【导读】
作于乾元二年(759)秋。诗中描绘了秦州边地久雨初晴的美丽景色,是一首优美的抒情小诗。
天外秋云薄,从西万里风。
今朝好晴景,久雨不妨农。
塞柳行疏翠,山梨结小红。
胡笳楼上发,一雁入高空。
【详解详析】
天外秋云薄,从西万里风——头两句写天空景色,是仰望。久雨乍晴,天边秋云稀薄,西面吹来万里长风。
今朝好晴景,久雨不妨农——三四句写人间景物,是远望。被雨洗过的景色如画,画中有农民在耕田。下过很久的雨并不妨碍农事,表达了作者关心农家的思想感情。
塞柳行疏翠,山梨结小红——五六句写近景,是近望。塞:边塞,此指秦州。阳光下塞柳有稀疏的翠色,山梨微微挂红。
胡笳楼上发,一雁入高空——胡笳声因为晴空而传得更远,一只大雁直上云端。
【经典品评】
这首抒情小诗中既有鲜明的色彩,更有通感的互动。秋云、塞柳、山梨都是视觉,万里风和胡笳是听觉,“一雁入高空”既有视觉又有听觉,显得清越而有动感。“塞柳行疏翠,山梨结小红”句更如一幅色彩鲜明的画,“翠”不是青翠而是“疏”翠,“红”不是艳红而是“小”红,这种淡淡的点染更令人有赏心悦目之感。
山寺
【导读】
作于乾元二年(759)秋。写诗人登临麦积山瑞应寺所见景物。麦积山在甘肃天水市东南,形如农家麦垛,上有僧寺。
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
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
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
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
【详解详析】
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野寺中的僧人很少,通往寺院中的细长小路升向高处。
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麝:一种形状像鹿的哺乳动物。麝香:为雄麝的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囊的分泌物,干燥后呈粒状或块状,有特殊香气,可入药。石竹: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叶对生,线形,花有红色、淡紫色等杂色,株呈粉绿色,很美。金桃:为桃的一种。《广群芳谱》载:“金桃,长形,色黄如金。”麝在石竹丛中安然入睡,鹦鹉悠闲地啄着金桃。
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溪水纷流清浅,人可以涉过,悬崖上的屋宇很是牢固。
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上方:住持僧所住的内室,也指佛寺。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傍晚登上佛寺的重阁,百里外的秋毫都能看清。
【经典品评】
这是一首清丽有韵致的小诗。有诗评家认为三、四句以奇丽写幽寂,有庾信之风,确有道理。
遣怀
【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