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3日)
经济增长方式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及其组合方式,其实质是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途径,怎样实现经济增长的问题。经济增长方式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如果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土地、环境、能源、原材料、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增加来推动,就属于粗放式增长;如果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源使用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推动,就属于集约式增长。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说明,经济增长方式不能与一个国家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阶段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不仅会削弱经济的整体竞争力、降低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减少人民所享受到的经济增长成果,甚至会导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导致经济增长过程的停滞和中断。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我国经济仍然呈现明显的粗放型增长特征
1.重要资源的单位产出效率较低。我国GDP约占世界的4%,但重要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很高,石油为7.4%、原煤为31%、钢铁为27%、氧化铝为25%、水泥为40%。我国用水总量与美国相当,但GDP仅为美国的1/8;消耗每吨标准煤实现的GDP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
2.生产环节能耗高。我国每吨乙烯综合能耗为1212千克标准煤,而日本为714千克标准煤。我国每千瓦时综合能耗为385克标准煤,而日本九大电力公司为314克标准煤。我国吨钢可比能耗为718千克标准煤,而日本为646千克标准煤。
3.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目前,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我国废钢利用量为5800多万吨,占钢产量的26%,而世界平均水平为43%。再生铜产量93万吨,占铜产量的22%,而世界平均水平为37%;再生铝产量145万吨,占铝产量的21%,而世界平均水平为4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足6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5个百分点。
4.污染排放量大。我国主要污染物(例如二氧化硫、甲烷、沙尘、黑炭、污水、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居世界第一或第二位。二氧化碳年排放总量为2825吨,占全球排放总量的7.97%。我国每天有机污水排放总量为6520吨,居全球第一,是发达国家的2-3倍。
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建议
1.经济体制模式是经济增长方式最根本的决定因素。在现行体制下,我国各级政府都具有很强的投资和发展愿望。因此,促进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责任在政府,主要途径是通过合理界定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健全市场机制,促进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信号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集约增长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长期以来,政府对稀缺资源价格过度管制导致资源价格偏高,进而导致对稀缺资源的过度开发、消耗甚至浪费。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资料表明,由于能源价格不能反映其全部成本,至少使我国的能源消耗增加9%,换句话说,校正能源价格扭曲问题,使其反映能源的真实成本和稀缺程度,最少可以使得能源消耗降低9%。
3.改革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目前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存在三大重大缺陷:第一,GDP无法反映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等状况的恶化对人们福利水平的负面影响;第二,GDP当中没有扣减开采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长期代价,因而没有反映人们对后代生存发展的负面影响;第三,也不能准确反映国民经济的结构变化和整体素质。我们要努力降低消耗、大力保护环境和改善人民的生存条件,不能盲目地、一味地追求这一指标,更不能把GDP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政绩的唯一标准。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同时,可以配套改革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标准,至少能够做到用绿色核算体系考核省一级政府,引导政府按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理念,确立当地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
4.推动技术进步是促进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政策之一。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必须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能源储存、能源和资源节约、减少排污、污染处理、生态治理和恢复等方面的技术,为此,在国家的创新体系中,应该加大对这些技术领域的支持力度。必要时可在国家层面上组织这些技术领域的研究攻关活动,同时对私人企业和在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发明要严格保护其知识产权。对于从事这些领域的研发活动,政府也可以采取一些鼓励性政策。
总之,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个涉及经济、技术、社会等多方面体制和政策的系统工程,是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在相当一段时期内重中之重的、迫切的重大课题,要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加以认识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