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1月2日)
投资环境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它既是投资者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社会各方面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在这次会议上,大家围绕改善我省投资环境,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既分析了我省投资环境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常委们认为,近年来,我省投资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今年初,省委、省政府决定把今年确定为投资环境整治年,加大了这项工作的力度,方方面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投资环境的优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短期行为。改善和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是我们始终不能放松的重要工作,必须作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任务长期来抓。根据委员们的讨论情况,我讲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大力改善投资环境的前提条件。中国即将加入WTO,西部大开发已经全面开展。陕西能不能抓住新机遇,促进大发展,开创新局面,关键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陕西历史文化悠久,受传统封建文化、宗法等级观念和小生产意识的影响,封闭保守,因循守旧,安于现状,求稳怕乱,小富即安,重农轻商,“等、靠、要”思想根深蒂固。这些思想包袱使陕西在市场竞争、体制创新上缺乏勇气,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这些思想观念、思维方式,都严重阻碍陕西的经济发展。
改革也是一场革命。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还是一场革命。江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只有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能全面地创造性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唯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发展。创新的目的在于发展。对于正在进行西部大开发和力图使经济再上台阶的陕西,创新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陕西经济的腾飞贵在创新,也难在创新。我们全省上下要形成一种只争朝夕、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的良好氛围,强化顽强拼搏、勇于创新、大胆探索、敢为人先、善于竞争的市场意识和责任意识,牢固树立“你发财,我发展”,“你投资,我服务”的开放观念。今年是我省第一个投资环境整治年,委员们建议明年要在全省组织开展一次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大讨论,强化开放意识、环境意识、形象意识的宣传教育,使全省干部群众认识到优化投资环境的重要性。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环境也是生产力。我们每个人时时、事事、处处都关系着投资环境。要号召大家有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有危机感、紧迫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切实把陕西的投资环境搞好。
二、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硬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是我省大开发的重要基础和切入点。经过多年的努力,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以往人们印象中的贫穷落后、停水断电、交通和信息闭塞的状况已不复存在。
我们要继续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千方百计吸引外商以国际通行的投资方式参与交通、能源、市政、矿产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是最基本的投资环境。生态环境也是地区投资环境的一部分,是经济发展的最基础因素。在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陕西省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切实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三北工程、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等几大工程,都是陕西建设的重点,要结合国家重点工程的布局,结合陕西省的实际,研究制定陕西省生态建设的规划,努力使我省成为西部地区生态建设的龙头,对整个西部的生态建设起到示范作用。同时,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给予优惠的创业政策。力争在未来5至10年内确保陕西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使三秦大地成为山清水秀、天蓝人富的美好家园,成为中外投资者理想的创业乐园。
三、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体现在加强宏观调控、监督市场运行、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等方面。政府职能部门应健全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监管,强化行政执法,营造有利于扩大开放和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的良好环境。要通过优化服务、强化监管、公正执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要下决心解决市场经济秩序中影响和阻碍改善投资环境的问题,保证我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实行西部大开发必须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这是依法治省的客观要求。我们要抓紧研究西部开发的有关立法问题,及时总结西部开发的实践经验,确立我省开发的基本原则和经济政策及措施,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为主体和政府部门职能明确、行为规范、权责分明的西部大开发的法律体系。
以落实好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政策为着眼点,创新政策投资环境。要继续创造条件,把国家在西部大开发方面所给予的政策用足、用好、用活。在此基础上,结合陕西实际,以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为目标,创新市场环境。以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的建设和完善为重点,加速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化进程。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地方保护主义,消除行业壁垒,清除市场障碍,规范市场行为。要出台一些涉及简化投资审批手续、扩大信贷融资规模、拓展投资领域、提高办事效率、积极吸引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具体实施意见和一系列配套政策,使外商在我省的活动环境日趋规范,在我省投资的商业风险明显降低,增强外商在陕西投资的信心。提高办事效率,提高广大公务员的素质,建设一支廉洁高效、创新求实、懂经济、善创新、适合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以保证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
四、营造良好的人才软环境,吸引和留住人才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将成为21世纪经济主体的背景下,作为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浓厚的文化、教育、科研氛围对人才、投资者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陕西具有教育、科研和人才的相对优势。但是我省的人才结构不尽合理,高层的管理人才断层问题突出,人才流失严重。陕西真正缺少的是优良的人才软环境。我们要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出台一系列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不仅要留住人才,还要引进人才。要做到物质待遇留人,更重要的是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要把人才开发投资作为长期的投资重点,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的软环境,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
改善我省投资环境,事关大局,社会各界对此十分关注。我省各级政协、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要在继续开展调查研究的同时,进一步为改善我省投资环境献计出力搞好服务。一是要大力开展宣传改善我省投资环境的活动。充分发挥各级政协、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联系广泛的优势,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增强全社会对改善投资环境的责任感。要大力宣传我省的招商引资优势和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的企业来我省投资,为我省社会和经济发展作贡献。二是要加强海内外联谊活动,密切同台、港、澳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广交朋友,自觉做好招商引资、招财引智的牵线搭桥工作,更好地发挥港澳委员的作用。既要充分利用各种关系,动员、引导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和华人来我省投资兴业,又要努力搞好对他们的服务,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三是要充分发挥政协“人才库”“智囊团”的优势,组织发动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以提供信息、撰写提案建议案、调查研究等形式,反映我省改善投资环境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向各级党委和政府提出好的建议和对策,促进我省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