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3月17日)
这次常委会议传达了刚刚闭幕的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精神,听取了省政府关于加快我省公路发展的情况汇报,协商讨论了在西部大开发中,加强陕西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加快陕西公路发展问题。会议上常委们围绕贯彻落实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精神,就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加快以公路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发表了许多具有前瞻性、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许多真知灼见使我们很受启发。可以说,这次常委会议既是一次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的会议也是一次西部大开发的建言献策会。
下面,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情况,我就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快公路发展问题讲几点意见: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首先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薄弱,尤其是交通阻滞,是造成西部地区长期处于落后、闭塞、贫困状况的重要原因。要想富,先修路,这一人人熟知的道理告诉我们,公路建设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类进入21世纪,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必将更加强劲。回顾近20年来我国东部的改革开放,得益于与海外的密切联系是十分明显的。进一步再考察一下美国西部的开发,苏联西伯利亚的开发,无不得益于有就近的海岸线,便于和世界经济接轨。然而,我国西部地区处亚洲腹地,南西北三面均是崇山峻岭,东距海岸线长达数千公里之遥。可以说交通不畅,信息不灵,相对封闭,这是制约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西部大开发需要狠抓以交通运输和信息产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东部的沟通,从技术上缩短与东部的距离,同时打通若干有效的省际和国际通道,与东部地区以及南亚、中亚、东欧、西欧、独联体等建立起密切的经济联系,这样西部的经济才会有大发展,社会才会有大进步。中央确定实施西部大开发,对于我们陕西是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机遇,进一步加快以公路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从一定意义上讲,机遇就是财富,抓住机遇就获得了财富。
“九五”以来,我省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进展。特别是公路建设发展很快,可以说,已经进入了快车道。不仅加快了国家主干线高速公路建设的进程,而且加快了通向各地市的二级公路建设。村村通路工程克服重重困难,调动当地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取得了通路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成绩。目前,我省整个公路交通骨架网有很大改观,尤其是西安绕城高速公路枢纽的确立,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的公路网,使陕西在西部大开发中所处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我们以公路建设为中心,取得了很大成绩,大大促进了省内各项产业的发展,大大改善了投资环境。常委们对我省公路建设取得的成绩感到满意,对公路发展前景感到鼓舞。常委们相信,随着公路建设的进一步加快,必将为陕西的振兴和西部大开发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快公路建设,常委们认为应重视以下几点:
第一,制定发展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有超前意识和开拓精神。陕西是内陆省份,公路建设要适度超前。朱镕基总理讲,西部大开发要建设一个通江达海的交通运输网。我们搞规划、投资金、上项目、选地点,一定要高起点、大视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避免刚竣工就遗憾,使我们的规划、设计有长久的生命力。
第二,拓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渠道。现在我国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来自政府。投资主体单一化,既增加了政府财政的压力,又抑制了社会投资者的积极性。要放宽政策,解除限制,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基础设施投资领域,鼓励社会、企业、个人、外资进入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积极推广BOT(建设、经营、转让)融资模式,提高项目收益,培育国有资本有进有退,私人与外国资本能进能出的政策环境和运行机制。
第三,实行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企业化经营,有利于扩大资金来源,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经营效益。从我国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看,基础设施投资与运营实行企业化、公司制前景广阔,同时这也是实现基础设施投资多元化和向社会开放该投资领域的一项实质性举措。
第四,尽早制定加快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惠政策,如简化与交通建设有关的土地、林业、环保、水利、文物等方面的审批手续,降低工程建设中的各种税费,继续实行“以工代赈”“以粮代赈”修路等政策;加大交通扶贫力度,制定西部贫困地区交通扶贫的特殊政策,建立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第五,全省各地、市、县、乡政府要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土地征用、拆迁、工程建设等方面提供方便,给予支持,并教育当地群众做好基础设施的管护工作。
除以上几点外,下面我着重就基础设施工程质量谈几点意见。在协商讨论中,常委们对如何用好资金,怎样才能保证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极其关心。众所周知,当前建设市场的发展不尽如人意,有的问题还相当严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问题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问题。造成质量问题的直接原因很多。比如一些建设单位在招标时对工程造价盲目压价,中标后施工单位垫资贷资施工,竣工后拖欠施工单位工程款。在这种情况下,施工企业用材料以次充好,偷工减料,施工弄虚作假,粗制滥造,还出现了种种掩人耳目的经济合同,合同纠纷日益增多,严重扰乱了建设市场的有序竞争,影响了工程质量。
又比如影响工程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招投标市场不规范。一些不法分子把建设工程尤其是国家投资的工程视为“唐僧肉”,利用手中掌握的承包工程项目的权力,采取行贿受贿等各种非法手段侵吞国家财产;一些承包单位采用回扣或者压价竞争等不正当的手段承揽工程建设任务;有的将承接到的工程违法分包和层层转包,造成质量难以保证。这些问题的出现,根本原因在于招投标缺少透明度,搞暗箱操作,权钱交易。
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进一步贯彻朱镕基总理关于“提高工程质量,必须改革、整顿和规范建设市场”的指示,使建设市场有序、规范、健康地发展。为此建议:
一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严格按照《建筑法》和《招标投标法》依法办事,按照工程建设程序办事,不得搞行政干预。政府管理部门要加强投资决策的前期准备工作,从根本上杜绝违背建设程序的项目上马,杜绝资金不落实的项目上马。
二是加强对基础设施投资的稽察、审计与管理。目前我国国有投资占整个社会投资近80%。国家不仅应对国有施工企业和国家重点项目进行稽察,更重要的是要把稽察制度引入工程建设全过程和国有投资管理全过程,坚持从投资源头抓起。通过稽察,全面、客观地揭示工程建设各个环节中的问题,包括项目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这对保证工程质量和国有资产的安全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是在工程招投标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廉洁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土地拍卖等社会招标制度。各级政府应设立独立的能够接受全过程监督的招标机构,负责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土地拍卖等方面的社会公开招标工作。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严肃查处建设单位搞假招标的行为,禁止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转包和违法分包的做法。
四是试行工程保证担保制度和保险制度。即建设单位的工程付款保证担保制度和保险制度,以及施工企业的工程质量保证担保制度及保险制度,从而保证工程质量、遏制工程款的拖欠问题。
现在西部大开发已经到了实质性的启动阶段,进一步加快以公路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全省各级政协组织要发挥人才荟萃、位置超脱、联系广泛的优势,在推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是发挥政协下通各界、上达中央的优势,协助政府向中央提出意见和建议,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加大对我省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同时大力宣传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则、设计和工程的实施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向政府机关和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三是加大民主监督的力度。对党委、政府有关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质量、效益以及投入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四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对于土地征用、房屋搬迁等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要协助政府做好理顺情绪、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工作。
我省各族人民企盼已久的西部大开发已经启动,我省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公路建设,已经进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我们要立即行动起来,为改变西部地区的落后面貌,迎接陕西经济的腾飞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