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一些研究结果仅是初步的,它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来充实、验证和改进。限于目前存在的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还有某些本来应该作的分析测试项目也没有来得及进行,故文中在所难免地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小江流域内第四纪地层的孢粉鉴定还没有系统的进行。在第四纪古环境的恢复重建工作中仅仅引用了一些零星的孢粉资料,这显然是非常不够的。在今后的工作中对第四纪地层内所含孢粉进行系统的鉴定,并对孢粉密度进行分析计算,这必将有助于在小江流域第四纪古环境的复原工作中得出更加正确和清晰的原貌。
2.从第四纪地层中提取古泥石流活动信息,重建泥石流活动史记录的取样间距过大,这是因为人力有限而导致研究工作不够完善的地方。尽管重建的泥石流活动史记录揭示了泥石流的发展过程,但这肯定是较为概括性的。如果在今后的工作中对地层进行更加密集的系统采样,可以预见由此重建的记录一定能够对泥石流活动过程作出更加准确和细致的刻画。
3.泥石流活动史记录的图示形象直观地反映了泥石流活动的波状起伏的周期性,而泥石流活动期的划分也是根据这个直观的结果作出的。因此,如果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就还需对泥石流活动史记录的数据资料进行谱分析,并由此对泥石流活动期作出客观的划分。
4.本次研究仅作了一条横切小江流域中下游地段东侧(蒋家沟流域)的第四系剖面,这对研究整个流域的第四纪环境变迁与泥石流发展史来说显然是不足的。应该在中上游地段至少再作一条横切流域的第四系剖面以此同中下游的原有剖面进行对比。可以预见,通过这样的进一步工作之后,必定能够得出许多关于小江流域新构造运动、第四纪环境变迁和泥石流活动的时空变迁规律与发展历史方面的更有意义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