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升政府对不同类型利益集团的调控能力
在利益多元化条件下,所有合法利益集团的所有合法利益都不应该忽略,但也应该明确,那种让所有的利益集团都满意”型的政策将很少存在:大多数政策不可能让所有的社会利益集团都满意。这时,“最重要的是必须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要代表和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政府就必须提高自己的调控能力,根据不同利益集团的形态、性质、资源,采取不同的方针政策进行调控。
1.打击违法利益集团,保护合法利益集团,扶持公共利益集团对于非法利益集团,无论是其追求的是非法的利益还是以非法的手段追求利益,都必须依法予以打击和制裁,并从源头上铲除其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特别要注意防止和铲除那些披着合法外衣的非法利益集团。对于那些得到国家法律法规许可、经有关部门登记注册的社团性利益集团,政府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对于那些虽未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批、但其追求的是合法利益的民间性利益集团、公民自助性与兴趣性组织等,其合法权益也应得到承认、尊重、重视和保护。对公共利益集团,政府要予以扶持。
从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具有明确经济性质的利益集团仍将占主导地位,但那些围绕公共事业、环境保护、人权、社会问题等的公共利益集团将不断增多并且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各个国家和地区也都大力扶持这类利益集团。例如,香港特别行政区在民政事务局专门设立基金,用于社区公益组织开展活动;再如,美国的环保组织“谢拉俱乐部”每年都从政府环境保护署获得数十万美元的资助用于组织活动和游说行为。我国政府应该借鉴这些经验,对这些公益组织积极引导,大力扶持,在相关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主动听取并重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政府和这些组织之间建立比较固定的沟通机制(如聘请公益组织的负责人为政府顾问等),与它们形成一种职能上的合作关系,从经费、宣传等方面支持这些团体的活动。
2.限制和规范特殊利益集团
目前,影响比较大的特殊利益集团主要是那些以地区、部门为依托,借助公共权力获取利益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官商不分的企业等。对这些已经形成的、客观存在的特殊利益集团,应逐步进行限制和规范:在承认其既得利益的基础上,限制其垄断特权,规范他们行为,重新建立商业游戏规则,迫使它们由依靠垄断、“寻租”转变为依靠技术创新、高质量服务、良好信誉等谋求利益最大化;同时,尽可能地引入有效的竞争机制,打破既得利益集团的垄断地位。
3.关怀社会弱势群体,提高他们的组织化程度
目前,弱势群体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是当前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而他们利益得不到维护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组织化程度低,他们的声音难以引起人们和决策者的注意。因此,提高他们的组织化程度,培植与他们利益一致的组织是必要的。以农民为例,政府可以考虑允许、协助农民建立农民协会,为农民利益的表达和维护提供平台。
(二)提升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的整合能力
利益整合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社会利益越是多元化、集团化,利益关系越是复杂化,利益整合就越重要。在利益多元化和利益集团政治化的条件下,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如果没有一个有权威的利益整合中心,利益冲突的协调就非常困难,整个社会“是很容易搞散的”,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四分五裂,不仅现代化实现不了,而且必然陷入混乱的深渊。因此,提高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整合能力,是中国特殊国情的特殊要求。
1.提高思想整合能力
即提高政府运用政治符号和思想文化资源在各利益集团之间制造共识的能力。在利益多元化的情况下,政府如果没有思想整合能力,社会就会患上意识形态的“失语症”,各个利益集团的意识形态必将争吵不休,社会的精神秩序就会被瓦解。因此,应该通过意识形态的变革和创新,在多种思想观念的长期并存和相互激荡中,保持政府所倡导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吸引力、感召力和主导性,在全社会形成共同信念和精神支柱。
2.提高精英整合能力
对于正在领导现代化建设的政府来说,它“必须具有将现代化造就出来的新的)社会势力吸收进该体制中来的能力”。因此,政府应该提高自己的精英整合能力,将社会各阶层的代表人物、优秀分子通过各种渠道吸纳到现行的政治体系,防止他们在体制外进行政治动员。这意味着,在反对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的同时,政府必须要提高自己所代表的社会利益的广泛性,扩大现有政府体制对合法利益集团的包容性。
3.提高经济整合能力
通过政府的政策(如税收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社会保障制度、转移支付制度等),防止和化解贫富两极分化的趋势,维护社会的整合和协调发展。
(三)提升政府的自主能力
自主能力是政府维持自身自主性、使政策过程免受特定利益集团左右的能力。政府的自主性是相对于各利益集团而言的。政府本身是一种独立的力量,具有自己独特的活动、利益和运作手段。政府自主性的决定因素是其所代表的利益与社会上各种单个或集体形式特殊利益相脱离。政府自主性的高低表现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就是公共权力免受个别势力干预的程度,以及制定出的公共政策与政府所代表的公共利益相一致的程度。如果政府没有较高的自主性,它就有可能被某些利益集团所左右,就不能在各利益集团的博弈中处于超然地位,就不能公平地代表好、维护好和实现好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在社会利益多元化、利益集团政治化条件下的政府治理中,政府的自主能力建设非常重要。为此:
第一,要防止政府自身成为特殊利益集团。如果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公开或半公开地追求自身的部门和小团体利益,或者在政策制定上明显倾向于强势利益集团,就将使政府在公众心目中丧失其成为社会公平代表的象征意义。
第二,要防止利益集团的结盟,尤其是社会利益集团与政府内部特殊利益集团的结盟。如果利益集团之间在利益的驱动下进行某种形式的结盟,将对政府的自主性和权威性提出挑战。从本课题的研究角度看,厦门远华走私案、湛江走私案等实质是社会的非法利益集团(如赖氏走私集团)等与政权机关内部非法利益集团(腐败群体)结盟。这种结盟的结果使地方政权完全丧失自主性和公共性。
第三,要慎重对待一些利益集团跨地区、跨行业的组织发展,特别要防止出现与现行政治体制分庭抗礼的全国性政治利益集团。“法轮功”从一个区域性组织逐步转化为全国性超大组织,从一个以健身强体为宗旨的利益集团转化为一个反政府的邪教组织和国外敌对势力的工具,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对任何利益集团组织的迅速扩展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防止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挑战现行政治制度权威的全国性政治利益集团。
参考文献
[1]顾杰善等.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群体分析[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
[2]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3]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吴立波.经济学家为谁代言[J].望东方周刊,2004(7)
[5]郭济等.群体性事件研究专辑[J].中国行政管理,2002(增刊)
[6]谭融.美国利益集团政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7]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三联书店,1989
[8]时和兴.关系、制度、限度: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国家与社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9]2002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DB/OL].http://www.mca.gov.cn/news/news2003050905.html,2003205209
全球化及其后国与中国选择和谐社会发展道路的几点思考
赵连文
一、全球化的发端及其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总的来讲是不断地从相互孤立、相互封闭、相互分割、相互冲突的状态走向相互开放、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合作的状态,从手工劳动状态走向机器生产状态,从自我循环的自给自足状态走向螺旋式上升、为他人进行生产的状态,从缓慢的低速发展状态走向加速度放射性的发展状态,从传统社会状态不断走向现代社会状态。
人类社会的这种发展过程可以从很多角度进行划分。比如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讲,人类社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三大阶段,而开放系统又要经历以商品货币为纽带、以营利为目的、以为他人组织生产和交换为特征的商业开放时代,以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为前提、以劳动为纽带、以服务为目的、以既为他人组织生产和交换也为自己组织生产和交换为特征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开放时代两大发展阶段;从工艺、技术或者生产力的角度来划分,大致可以划分为手工时代和机器时代,而机器时代又可以划分为蒸汽时代、电器时代、电子计算机时代和信息网络时代四大发展阶段;从生产关系、社会形态的角度来划分,可以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五大发展阶段;从人的依赖性角度,可以分为对人的依赖阶段、对物的依赖阶段、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三大阶段;从经济形态、经济方式的角度,可以分为自然经济时代、商品经济时代和产品经全球
赵连文,河南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马列德育部副主任,主要从事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济时代,相对应的资源配置方式也就划分为资源禀赋型的自然导向型的自发配置方式、市场导向型的自动配置方式和计划导向型的自觉配置方式三种不同的方式;从人、人类进化的文明程度来划分,可以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三个阶段;从社会的主导产业来划分可以分为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几个阶段;从社会的微观组织来划分可以分为家庭为基础的传统社会、企业(工厂制到公司制的演变)为基础的现代社会和事业单位为基础(不以营利为目的而存在的微观组织)的未来社会,等等。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并迅速风靡全球的“全球化”一词即是开放时代、现代化的新的代名词。我个人认为,所谓全球化主要是指随着地理大发现、科技发明、产业革命、生产力的发展等原因而兴起的世界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信息网络化、人类社会生活不断融合化、趋同化的一种状态、标志、主导性的趋势和潮流,而这种标志、状态、趋势和潮流,以不同的区域经济集团、政治集团和世界性的经济政治文化组织为主体和先导、以民族国家为个体、以多国公司、跨国公司为微观基础、以科技进步为连接纽带、以自由开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本质和目的,这种全球化反过来又对每一个民族国家的存在和发展、每一个阶级的存在和发展、每一个个体的人的存在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反作用。它是人类社会逐步进入到开放时代和逐步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标志和状态,这种全球化的结果是逐步实现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人类社会生活的融合化、趋同化。同时,由于这种全球化或现代化发生在近代阶级社会,发生在现代工人阶级和现代资产阶级诞生并不断发生激烈矛盾的条件下,由于这种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激烈尖锐、由于两大阶级的阶级地位、历史作用以及自身内在要求、发展状态的不同,人们对全球化或者现代化有了完全不同的理解、实践和发展道路。一句话,全球化在社会意识和社会道路方面产生的最大直接结果,便是产生了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意志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成果和在此基础上的科学社会主义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意识形态,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方式的全球化、国别化以及相应的社会实践运动;与此同时,产生了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和意志的重商主义理论与政策、古典理论与政策体系、凯恩斯主义、罗斯福新政等资产阶级社会意识形态以及资产阶级方式的全球化、国别化以及相应的社会实践运动。而当今世界正在迅猛发展着的全球化浪潮也不能例外——它也是按照这两种不同的方式在全球各地进行着不同的实践和证明。
发生在近现代的全球化,其历史进程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每一阶段的全球化、现代化过程都带来了人类社会的阶级存在及其存在方式、思维方式、社会实践运动的不同回答和不同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