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佛问一僧:“生命有多长?”僧答曰:“数十载。”佛不语。僧又答:“数日。”佛摇头。僧恍然大悟:“生命只在呼吸之间!”佛笑答:“你终于悟到了。”
请记住这句话:生命只在呼吸之间!生命在于呼吸,健康长寿也在于一呼一吸之中。
与其他运动方式相比较,呼吸锻炼简单易行,不用器械,不需场地,不靠他人,唯一需要的就是自己的细心、耐心和毅力。仅此一点付出,就能获得健康长寿的效益。
该深呼吸还是深吸呼?
我在走遍大江南北的健康咨询中,先后作了965人的呼吸知识调研。询问的题目之一是:当您提着重物走上楼,渐渐感到气急气闷、呼吸困难,于是就要做深呼吸。那么,请演示一下,您是如何作深呼吸的?
令人惊奇的是,竟有936人(占97%)做的是使劲的吸气,而后呼气(深吸呼);只有29人(占3%),是在使劲呼气后再做深吸气(深呼吸)。
问题就出来了:当我们在运动时,急需大量的氧气,快速排出二氧化碳,那到底是该做深吸呼呢,还是深呼吸?两者孰是孰非,又有何不同?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但人们却很少去注意。先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呼吸生理学知识。人在安静状态下的呼吸运动,称为平静呼吸,其特点是:吸气时,依靠膈肌和肋间外肌的收缩使胸廓扩大,完成吸气过程;呼气时,通过膈肌和肋间外肌的舒张,使扩大的胸廓回位(恢复),完成呼气过程。这个过程中,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
用力呼吸的特点,是吸气与呼气过程均是主动的,都伴有肌肉的收缩活动。用力吸气时,除主要的吸气肌膈肌和肋间外肌加强收缩外,辅助吸气肌也参与收缩,使胸廓进一步扩大,从而增加吸气量。用力呼气时,除上述吸气肌舒张外,还有肋间内肌与腹壁肌的同时收缩,前者使肋骨充分下降,后者牵动胸骨向下,并使腹内压增加,使内脏推挤膈肌上移,从而促使胸廓进一步缩小,呼气加深。
呼吸的深浅,决定着平静呼气水平线的高低,决定着功能余气量的多少。功能余气有平衡肺泡气分压,缓冲呼与吸时出现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过高过低的急骤变化,避免静脉血液在动脉化过程中时断时续的作用,以利进行气体交换。当吸入气一定时,肺泡气的新鲜率的大小,取决于呼气末或吸气前存在肺泡腔中的功能余气量。功能余气量越少,吸入新鲜空气越多,肺泡气中的二氧化碳就会越少。因此,运动中有效减少肺泡腔内功能余气的方法,是尽可能地做深呼气运动(有时也叫深吐气),从而保证机体有更多的氧气摄入。
深吐气,有益于更多氧气的摄入
我们说,运动中应尽可能地做深吐气运动,从而才能保证机体有更多的氧气摄入。例如,当我们负重上楼时,如若能尽力的呼气,大口地深吐气,而后再吸气,使功能性的余气量减至最小,那么就能够吸入更多的新鲜空气,使肺泡腔内的氧分量最大限度地升高,同时,使二氧化碳最大可能地排出体外。这也就是我们俗话所说的“吐故纳新”:用嘴吐出体内的浊气,用口鼻吸入新鲜的空气,使全身60万亿的细胞都能获得更多的氧气,排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
假如我们每天早晨、中午午睡后和晚上临睡前都能面对空气清新、没有污染的窗外进行20~30次深呼吸,吐故纳新,必将会达到治病强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呼吸运动的完成性质比较特殊,它是一项既可以主动调节,也可以不必去管的活动。日常生活中的绝大部分呼吸活动都是下意识进行的,用不着我们的大脑来做主动调节和控制。只有为满足特定需要时,人们才主动地调节呼吸。如在我们谈话、唱歌等活动中,音韵的长短、言语的断续等都需呼吸运动的协调配合。在人的情绪和思维活动时都可见到呼吸运动的改变,同样可以控制和提高肺的通气量。平静时,每分钟通气量仅6升。在大脑皮质功能完整的情况下,作剧烈运动时,最大自主通气量每分钟可达到100升以上,说明呼吸功能的可塑性有多大。
正因为呼吸是人体的内脏机能活动中唯一可双重神经调节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呼吸的调节,影响和调整心血管、消化、内分泌等系统各个内脏器官的功能。这也正是祖国医学的气功——导引的生理学原理所在。
“导引”的呼吸健身法
导引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导引是一种自我锻炼的健身理论和方法,它通过集中精神、排除杂念、松静身心、调匀呼吸、变换姿势来调节和增强人体内外各个部分的机能,诱导和激发人体自身的能力,从而起到强筋健骨、理气活血、益智增寿、轻身除病的目的。导引锻炼的本质和关键在于一个“气”字,即锻炼真气、培补元气、扶植正气,所以它能扶正袪邪、强身固体、增强人体功能、提高抗御疾病的能力,达到调身、调息、调心的作用。
祖国传统运动的养生方法,不是去发展身体某个部分的机能或者专门治疗某种疾病,它是通过调身、调息、调心来提髙整个机体的适应能力和增强抗病能力,使机体的功能全面改善。
调身
调身是指练功者在练功过程中对体位和形态的调整。要求做到:通过调整身体姿势,使得身体各部位放松、舒适,符合生理体位和形态,进而使呼吸轻松、思想集中,为练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古人说:“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神散乱”,说明了调身在练功中的重要性。
姿势选择的恰当与否和治病强身作用密切相关。如:高血压、青光眼、头痛、头胀、肝阳上亢型的病人,宜采取站式;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的病人,宜采取坐式;老年体弱、极度衰弱的虚证病人,宜采取卧式。
调息
所谓调息就是调整呼吸的方式、速度、节奏、强弱等等。呼吸在古代称为吐纳,它是练功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而在导引锻炼时,我们要有意识地注意自己呼吸的调整,选择和掌握适合自己身体情况的呼吸方法,尽可能多地摄取和利用空气中的氧气,排出机体代谢的废气,这对培育人的真气、提高脏腑各器官组织的功能、增进人体的健康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历代养生家都非常重视呼吸的锻炼。
腹肌、膈肌不断地收缩和舒张,加强了胃肠的蠕动,进而带动了肝、肾、脾等内脏的活动,可以起到加强肺的通气量和吸氧排二氧化碳的生命活动过程,改变和加速全身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和营养的吸收,调整各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所以,练功时注意呼吸的调整,不仅能使肺功能得到加强,还改善了其他脏器的功能。
调心
调心是练功的重要环节,也是导引有别于其他运动的特有练功内容,它包括意念、感觉、情绪等方面的调整。调心就是使练功者把注意力集中到身体某一部位、某一练功姿势或某一词义上来,以致能安静地练功,不断地排除杂念,从而达到放松身体以及大脑的入静状态。
调心的方法有:
默念字句法:吸气时默念“静”,呼气时默念“松”。
意守部位法:把注意力集中起来,放在身体的某一部位上,称为意守。常用的部位是经络上的主要穴位,如丹田、命门、百会、涌泉等。
对各种不同的疾病,用意也应有所不同,以增加练功治疗的效果。如:病症在上者,意守应向下,像高血压、头昏脑涨、目赤肿痛等症,可意守涌泉等穴;病势向下者,用意应向上,像内脏下垂、久泻脱肛、低血压等症,可意守百会等穴或引气上行;病为实证,意在泻,像肝阳上亢、心火上炙、阳明腑热等症,可引气下行或向外散发;病为虚证,意在补,像肺肾气虚、脾胃虚弱等症,可用意吸气入下丹田,培补元气;而进行数息法时,应数吸不数呼等。
·洪昭光语录·
四君子汤
君子量大,小人气大;君子不争,小人不让;君子和气,小人斗气;君子助人,小人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