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刚刚进入产品部,我就像个无头苍蝇。我被新的部门经理带领着和另外两个同事一起分为一组,面试我的女经理吴珊珊正式成为了我的老大。在随后的三年里,我在这个做事认真而脾气火爆的江苏南通的女孩带领下,从头开始学习自己一窍不通的产品。这是我工作以来遇到的第一个女上司,只大我两岁,但在这家成立五年的公司已经做了三年。她干练的做事风格在公司里出了名,对外非常低调,做事又非常高调。她有着江苏人特有的聪明和勤奋,而且脾气火爆。另外两个同事是来自福建的王建和江苏的思琪,我们三个的任务差不多,是汇总互联网信息。多年后,公司成立了一个部门来专门负责这项工作,而在当时,我们四个人,接手了这个当时看起来有些繁杂的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时候的工作非常无聊,每天要面对大量的计算机代码,之前的公司氛围轻松,而这里的感觉都很严肃,让人压力很大。新人的压力很多。我们公司有邮件文化,无论大事小事,发邮件确认。首先领导通过邮件知道你的工作进度,其次工作出现问题领导可以直接干预。另外,必要时候还可以进行各部门协调。邮件要注意措辞,还要注意条理分明,重点加下划线,加红加粗。一个邮件发不好就变成部门间的大战。除邮件之外,任何口头电话等确认的东西一概不承认。夜里收到邮件,稍微严重一点的事情,尽量当天回复。不是特别严重的,第二天一早回复。我最害怕公司高管发的那种,半夜三更手机“嘀”的一声,你就得爬起来。唯一的欣慰,是我有幸负责一个当时还看不到发展潜力的项目,由老大带着我做。这是一个“三没有”的项目:所谓三没有,就是没有发展目标,没有盈利要求,没有实施计划。公司只是试水,谁也不知道它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那天下午的时候,老大把我叫出去,并给我介绍负责这个项目的另外两个同事——销售部的徐佳庆和程序员石磊。佳庆是一个内敛的上海人,但在销售方面非常专业。好在互联网销售不是房地产销售,他也不是西装革履的样子,整天穿一身休闲装。他有一个黑色的书包,从笔记本电脑到各种销售要的文件都一股脑塞在包里。因为大部分的互联网公司都在北京,一天到晚飞,经常出差去北京。除了佳庆,我还在这个项目的启动会上认识了上海人石磊,开发部的负责人告诉我,石磊也是刚刚加入公司。他站起来跟我握手,有些腼腆地摸摸头:“以后多多指教。”这场见面会很快结束。我们谁都不知道,我们三个,会在未来几年里,成了亲密的兄弟。那时候的我,在产品领域还是一张白纸,属于完全不懂的状态。产品部是公司的核心部门,加班变成了家常便饭,而因为自己的无知,被批评更是再正常不过。到产品部的第三天,我就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那是简单的服务器文件同步,因为关系重大,吴珊珊提前教了我两次,但我听得并不认真。对于做过个人站长的我来说,软件已经应用数百遍,流程和操作都非常熟悉,我对于老大的警告不以为然,并熟练上手。却不想,越是熟悉的事情越容易犯错,不严谨的操作习惯让我将服务器上正确的文件覆盖,而我却一无所知。仅仅几秒钟之后,团队里就有人发现了这个问题,运维部门的一大群人从位置上站起来,然后工程师开始处理修复。整个办公室像一个沸腾的锅,所有人都在问:“这是谁干的?”有些可笑的是,当时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这是我的错误,而是兴冲冲地跟所有人一样疑惑谁才是问题的始作俑者。然而,当从服务器调出的操作日志上写着我的名字时,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我。这是我刚进产品部几天的第一次失误,部门并没有惩罚我,而我则印象深刻——第一次有那么多人因为我的失误而进行补救,让我突然明白,我不是一个随自己性子去更改网站信息的个人站长。在一家公司,我的任何一个操作都可能导致公司极大的损失。比这种硬性的错误更难让人接受的,是一大堆自己压根儿不懂的知识。产品是个很系统的东西,需要长期的积累,我的经验几乎都是个人站长的做派,为了达到某种利益而不遗余力。但殊不知,在一个自己未知的领域里,进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空杯心态——要把自己曾经知道的所有的经验全部扔掉。公司有专门的设计人员处理前端各种事情,但是,全公司很多项目都在运作,而美工的数量有限,所以很多知识,如果自己入门,面临的问题都会简单许多。部门里很多同事都是样样精通,老大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工作效率高的根本原因,是在于许多事情都靠自己来搞定,比较大的改动才会走流程。吴珊珊在面试的时候问我是不是懂网页代码,我告诉她我懂。但个人站长出身的我就是简单地对数据进行修改,当我面对整篇的代码,瞬间就眼花缭乱,就像一个什么英文都不懂的人拿到了四级英语考题,彻底没了信心。坦白说,相比之前的一家公司,璐璐、大师从工作到生活无微不至的照顾,这家公司的工作压力要大很多。别说死党,性格内向的我连叫得上名字的人都数得过来。那时候的自己,确实曾想到过放弃,因为如果继续做编辑,我可以立即找一个不那么劳累的工作。而且,工资并不会比现在的低。在自己最犹豫的时候,我想到曾经一起合租的王淼,他时常劝我将职业方向转向策划。在互联网公司,编辑总是被当作简单的搬运工,未来如果不朝着产品转型,工作一定年限后就会遭遇瓶颈,而产品的职业前景自然远大于编辑。从我跟王淼以往的交流来看,我通过努力,应该可以胜任这个岗位。并不是自己产品功底扎实,而是因为觉得这件事情有意思,兴趣向来是最好的老师。周末的两天时间,我窝在家里,从头开始看视频教程,那些看似记得却早已经被我遗忘的东西被我逐条复习。依然搞不明白的,我记在了纸上,星期天的下午,我叫来大师,将我搞不明白的东西一条一条列出来,让他讲给我听。在接下来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都处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白天,与同事们一起进行高负荷的工作,加班到晚上8点,然后坐公交车回家。吃完晚饭之后,搜索网络教程进行学习。产品部的工作任务繁重,相比之前我们娱乐社区的轻松氛围,新公司的气氛有些压抑的。它很强调盈利、KPI,从上班到下班,都有完善的制度,员工之间似乎只有竞争,几乎天天都要加班。每当晚上坐着陆家嘴的公交车回家的时候,我望着小巷里灯火阑珊的各类小吃店和走来走去匆匆忙忙的人群,对今后的工作可能遇见的困难,表现出难以名状的低落。那段日子公司里开始流行参加各种产品经理的会,每到周五的时候会有人开始在群里说到近期产品经理交流会的地点,然后就可以报名,大多数是免费的。从那时候开始,我养成周末蹭产品经理交流会的习惯。这样做有个最大的好处,能够快速融入产品经理圈子,并且认识各种人脉与关系。上海有很多产品经理的组织,又靠近“电商之都”杭州,所以各种交流会层出不穷。优秀的产品经理会讲述各种工作中遇见的问题和行业里的一些比较实用的知识。当然,大多数时候会掺杂一些广告。这就是上海最大的好处,就是无论你想找什么样的人,都找得到。无论你想要什么资源,都有人帮你。从那个时候开始,六月养成了一个习惯,因为她的工作并不忙碌,不管我多晚回家,她会在晚上睡觉前去厨房里帮我加餐,有时候是一碗老母鸡汤,有时候则是玉米黄豆排骨汤,甚至是一碗小米粥。我的产品知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为了让产品做得很好,我、佳庆、石磊的关系也越来越铁。利用两次北京出差的机会,佳庆收集了很多网站的客户给我们的意见,而我自己则一直试图询问一些非专业人士的意见。那段时间,从客服、人事,甚至到总裁的司机,我将这群人的意见汇集起来,交给了老大。在她的帮助下,第一次改版工程正式上线。第一版的产品做得非常艰苦,三个人都跟无头苍蝇一般,吴珊珊忙前忙后,给了我很多帮助,还却要兼顾多个项目。她每周找我一到两次,主要是来给我一些指导,并且帮我拍板我不能拿主意的一些事情。为了能够做好产品,佳庆干脆搬了张桌子,跑来产品部办公。而我则和销售部的人变得熟悉,销售部的同事见到我,都会笑着跟我打招呼。一个程序员、一个运营、一个销售,三个人,中午在一起吃饭,晚上在一起加班,不聊别的,开口闭口都是只谈项目。这相比公司其他部门各自为政、走流程的局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项目怎么做,重要性如何排列,在中午吃饭的时候讨论就可以解决。那段时间确实劳累,我、佳庆、石磊把加班当作家常便饭。每个互联网公司里,开发都是大爷级别的。因为考虑到进度,石磊从没有对我们说过不,他尽全力赶工,项目的进度很快。我们谁都没有预料到后面的样子,40天后我们负责的产品上线,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流量翻倍。随后的几天,在公司的宣传之下,流量开始暴增,佳庆的客户不断打电话过来,希望和我们展开合作,开发部门开始紧急部署服务器,应对更大流量。对于刚刚入门的我们来说,这种经历让我们兴奋不已。石磊刚刚接触开发不久,我的产品也是刚刚开始入门,佳庆也是刚刚毕业。互联网有句话说:站在风口,猪都会飞。我认为,当时能做好,我们做了大量的用户调研当然是最根本原因,但市场的外部增长也是决定性因素。当时国内几乎还没有竞争对手,公司也没有留意这个项目可以赚钱,这种没人管反而促进了我们用自己的想法大胆干,坚持干。
同类推荐
让学生勤劳节俭的66个故事
励志就是勉励自己勤奋向学,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志,就是心愿所往,心之所向,是未表露出来的长远的打算。汉代班固《白虎通·谏诤》里“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的话,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励志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应该从小学起,终生不辍。青少年道德修养综合手册:观念篇
这是一部青少年道德修养的百科全书。她用鲜活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把那么枯燥乏味的人生哲理讲得趣味盎然。把那些名人成功的秘诀剖析得令人恍然大悟,一目了然。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