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得快的蜗牛有壳住
有句俗话:“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才会穷。”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富有,然而,大多数的人却都不富有。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你去观察那些一生穷困潦倒的人,他们之所以会沦落至此,其实多半是因为他们自认赚钱的能力不够,认定自己“反正这辈子就是如此了”。当这样的想法一再重复,他们就真的以为自己与财富无缘,索性放弃所有致富的念头。
累积财富很难?的确。一个人想要保持“贫穷”,很简单,他不需要任何计划就能达到;但是,一个人若想“富有”,却必须一步一步努力打拼,靠时间累积才可能得到。
好在“金钱”本身是公平的,它不分亲疏贵贱,即便你书念得不多也没什么特殊才能,只要你有干劲,就有致富的希望。而对赚钱缺乏企图心的人,在处心积虑为自己编造借口的同时,自然也失去了所有致富的机会。
很多人常常曲解“金钱”的意义,认为爱钱的人就是污秽,就是俗气。其实,“钱”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它是每个人生活里天天都得打交道的必需品。没有钱,包括吃饭、喝水、睡觉都会成为问题,走到哪里都行不通。
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有类似的梦想:有朝一日能过随心所欲、自给自是的生活。然而,如果不能先做到财务独立,自给自足谈何容易?这简直就是奢望。你想到湖滨的小木屋度假吗?你想出国环游世界吗?你想到对街角落里的法国餐馆吃一顿情调晚餐吗?有了钱,就能帮助你实现这些愿望。
想想看你65岁的模样。一般人到了这个年龄,大都希望自己能衣食无缺、无忧无虑地过日子。而你,希望自己到时候为了肚皮问题,还要终日奔波吗?当你手边拥有一笔足够的金钱,才能让你无后顾之忧地享受人生。
学经济出身并且任职于银行的戴先生说:“其实,跑得快的蜗牛就会有壳住,差别在于个人理财的方式是不是掌握得法。”
他深信,一个人只要够勤劳、够聪明,而且充分懂得运用投资理财的游戏规则,不必坐等别人伸援手,就能靠自己的力量累积出可观的财富。
戴先生很喜欢这样一句话:“钱是汗水的报偿、智慧的结晶、能力的证明,它是一种尊严,也是一种肯定。”无可否认,钱可以让人产生稳定的力量,当一个人拥有足够的财富,就能免除颠沛流离之苦,过比较满意的生活,真正做到自给自足。
戴先生一直记得,他在大学时代的一位教授在课堂上讲过一则关于储蓄理财的例子,给他很大的启示。
有一天,鲁滨逊不幸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为了活命,他必须下海捉鱼果腹。起初,鲁滨逊每天捉一条鱼。后来,他想不如一天改捉两条鱼,并把其中的一条晒干,以备不时之需。就这样,鲁滨逊连续三天一共捉了六条鱼。往后三天,鲁滨逊没有下海捉鱼,而是把时间用来织网。三天后,等到网织成了,他便带着网下海捕鱼,一口气又捕回了五十条鱼,鲁滨逊照旧把它们晒干备用。接下来的五十天,鲁滨逊都没有出海,但却建造了一条小船,他利用这条小船带着鱼网出海捕鱼,结果竟然捉回了上百条鱼……
从这则故事,戴先生学到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一个人只要先有了储蓄,就可以利用储蓄去做投资,帮助自己改善谋生的工具,增加生存的条件,让自己活得更好。这就是金钱带来的“尊严”。
当人类的寿命愈来愈长。就表示未来付账单的日子也愈来愈长。当你真正过着自给自足生活的那一天,你会发现:钱真是你一辈子的好朋友。
人算不如天算
“黑马骑士”是华尔街股市中极其凶狠的投资者,特点是甘冒风险,自我意识极强,在交易中富有进攻性,把取胜获利当做人生乐趣。华尔街“黑马骑士”中名声显赫的要数石油大亨博纳·皮根斯。在美国金融证券交易界,他是手段高明的金融家、标购的大战略家、“艺术大师”。
皮根斯生于美国盛产石油的得克萨斯州,他大学攻读的是地质学,毕业后在菲利浦石油公司工作,因不满意公司的制度而离开该公司,数年后创建了自己的梅萨石油公司。
皮根斯身为梅萨石油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年少气盛,一眼看出本公司“最迅速最简便的发展方式莫过于吞并另一家公司”,于是他瞄准了哈戈通公司。然而哈戈通公司总裁冷漠地拒绝了他。
皮根斯求爱不成,立即转为强逼,频频用梅萨公司的石油股票换取哈戈通的石油股权。由于哈戈通的石油还只是未开采的储量,股票面值自然很低,因而使皮根斯只需不多的股票即可大批换得。
哈戈通总裁坐不住了,频频打电话给皮根斯,要求中止这种不道德的行为。
皮根斯起初不予理睬,到后来干脆地说:“先生,别忘了你在谈判时说的那句话!不过,对您要求跟我合并的电话,我倒是乐意听听的。”
“皮根斯,不要逼人太甚!”哈戈通总裁愤怒地吼道。
哈戈通总裁不得不竭尽全力寻找买主,然而这正好中了皮根斯的调虎离山之计。他利用哈戈通总裁外出奔走之际,悄悄说服几个大股东,把哈戈通的石油股票高价卖给自己,迅速获得控股权,堵死可能出现的“白马骑士”进攻之路。哈戈通碰壁之后,在长达15个月的时间之内被困得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只得俯首称臣。
皮根斯向美国证券委员会递交“第13式表格”,宣布握有乌诺考尔公司7.9%的股票,声明是“纯粹的善意投资”。乌诺考尔公司则一味诅咒皮根斯是野蛮人,斥责他的声明是“纯粹的骗局”。这就促使皮根斯吃下秤砣铁了心,把手中的股票上升为9.8%,并通知乌诺考尔公司要么接受挑战充当靶子,要么实行紧缩计划提高股值。乌诺尔公司拒绝紧缩,“黑马骑士”便公开标购。
一个月后的一个星期天,皮根斯又发动突然袭击:以每股54美元收购靶子公司的股票,先支付现金,后以可兑换的高利风险债券替代。在股东们争先恐后抛出股票的时候,皮根斯的三路大军一起杀出。先是唐纳德·卡特事务所的战将们分头与靶子的各大股东谈判,以重利相许说服他们同意推迟一个月召开选举董事的股东大会,并且保证届时投皮根斯的赞成票。继而德雷塞尔银行的风险债券面市,由银行担保债券与现金的兑换。弗洛姆高参随即出场,未雨绸缪地疏通黑马骑士与司法界的关系,不时对靶子所在地的法官们游说,征得他们对皮根斯的支持。如此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靶子企业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哈特雷顿时陷入危难之中。
困兽犹斗的哈特雷决计背水一战,断然抛出“自杀性反击计划”,声称:皮根斯要是动用一半现金买本公司股票,我就以72美元一股的高价悉数购回,而且只买本公司股东的,不买皮根斯手中的。这样公司就负债累累,濒于破产,而皮根斯即使兼并去也要陷入绝境。这一手在股市交易中叫做“债务炸弹”,哈特雷威胁要拉响它,果然把皮根斯镇住了。但因地方法院宣判“债务炸弹”不合法,哈特雷只得低头认输。双方约定第二天商谈兼并协议。
两天后谈判开始,哈特雷宣告投降——公司按皮根斯的要求实行紧缩,高价收回皮根斯及风险套利商手中的股票。再经5个多小时激烈的讨价还价,100亿美元的交易只剩下4亿美元的差价即可拍板,皮根斯应哈特雷的请求,同意第二天继续谈判。年轻气盛的“黑马骑士”并不知道,老谋深算的对手是在行使缓兵之计。
第二天,哈特雷突然推翻昨天达成的协议,单方面提出一份面目全非的、不容讨价还价的“建议”。谈判立即停止,皮根斯预感事态将要逆转,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兼并靶子企业。两天后果然发生了出人意料的巨变:特拉华州高级法院竟然作出不正常判决,公然庇护哈特雷的不合法行为,允许他实行自杀性计划。原来,哈特雷也在按调虎离山计行事。
善于审时度势的皮根斯只得咽下这口恶气,停止了兼并。
像激光一样销售
日本商品充斥欧美市场的重要原因是,其价格明显低于国内市场价格,甚至部分商品价格低于其生产成本。经常学家把这称之为倾销。
日本人并不关心西方国家对他们使用不公平贸易手法的谴责,重要的是他们以低价占领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使其庞大的生产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并由于成批大量的生产使成本降低成为可能。
日本芯片攻势的结果是,15个美国竞争者中的13个被赶出了日本,争夺实力雄厚的日本富士公司的市场。
柯达公司很早就开始垄断日本市场。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使满目疮痍的日本能及早恢复经济和重振民族工业,柯达公司和许多外国企业一样被迫迁出日本。柯达公司撤出后,把那里的销售业务交由日本批发商办理。嗣后四十年中,富士胶卷公司取得很大进展,占据了日本70%的市场,并积极向海外开拓。较小型的柯尼卡胶卷公司在日本也获得了20%的市场。而受排挤的柯达和一些欧洲的同行仅占可怜的10%。同时,富士公司还在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地处处显示其咄咄逼人之势。
对此,柯达公司总部开始意识到,富士方兴未艾的猛烈攻势将威胁到自身的生存,乃决定予以反击。日本是世界最大的胶卷市场,柯达公司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打入日本本土。于是,柯达公司急忙赴东京开办分公司,并进行大规模投资,共达500万美元。五年多来,柯达产品在日本的销售量上升了6倍;预计年营业额可达13亿美元。这样的成绩得来并非易事,因为它是在强大的地头蛇富士及柯尼卡排挤下获得的。
柯达腾飞的奥秘是什么呢?它主要是采用“假途灭虢”的原理,从下列三个方面下了功夫:其一,在销售方面。柯达日本分公司经理阿勃特·塞格认为,美国人在人生地不熟的日本很难打开销路,必须借助日本人的力量。于是,他起初将销售业务包给大阪一家大商业公司,结果推销工作很顺利。然后,它又千方百计地与该公司实行合资经营。这样,销售有了保障。其二就是多方投资。柯达日本分公司向与自己业务有关的企业进行投资,或合股,或吞并,并充分利用日本的人力和财力,扩大自己的实力。例如,它买下了启农公司20%的股票。这家公司生产20毫米小型照相机、影片摄影镜头等。但它知名度不高,柯达即贴上它的商标出售,这对双方都有利。柯达从这家公司中获得了大量生产技术。其三是不比赛。他们受不了日本的低价。欧洲公司也曾推迟扩大芯片生产,原因是市场不景气。然而,当需求增加,价格上扬时,市场已落入日本人之手。布鲁塞尔的贸易专家麦歇尔·施德认为:“这将使计算机生产商致命地依赖于日本的芯片生产者。”恶果已经出现。
日本人在开始进军国际市场时没有引起什么骚动,他们被认为是新手。日本人打破了平等贸易的传统。他们扩大出口,并完全清楚这会毁掉进口国的有关工业。能从那里进口点什么,他们可不去想。
日本人打入美国电视机市场,是件令人难忘的事。按照通常的标准,这与其说是贸易,不如说是一场袭击。
日本人首先填满了小型电视机市场的缝隙。在那里,他们探测行情,联系商人,之后有条有理地准备对价值10多亿美元的标准屏幕彩电市场发动总攻。当美国彩电库存空虚时,数千只集装箱的日本彩电便乘机运进美国。美国人还未品过味来,日本人的第一次进攻浪潮就冲破了边境的海关。仅仅18个月,日本彩电在美国市场上的比重就由14%猛增至50%。没过多久,美国电视机生产厂家就出现了赤字,而且连挽回的机会都没有了。一场“屠杀”之后,日本人以低价收买了许多美国公司。索尼、东芝、日立等公司顺势一举闯入美国,在那里建立了一批新的家电生产企业。今天,整个美国的家电业已为日本人所统治。
在美国市场上的成功,促使日本人将这种战术应用到世界各地。端士企业顾问海耶克总结说:“在对手未从市场上消失之前,日本人是不顾价格的。”
日本人还将其出口像发射激光一样对准一些购买力低的国家,并只对准几种商品。这种被称为“激光销售”的方法使日本人占领了很多高利润的消费品市场。很多国家的钟表、照相机、音响、摩托车、录像机、办公用品的精密仪器等都打上了日本商标。与此同时,日本公司也开进了外国市场,至于时间、地点,则由他们内部协调。
倾销的方法被证明是极有效的。为此,欧共体不得不每年对日本商品进行60至104项反倾销调查。结果证实,2/3被调查的日本商品的价格构成是不合理的。
通过价格战占领市场,对发起者来说,损失是暂时的。日本人愿意付出代价,因为这可以把对手赶进废墟。当对手无还手之力时,他们便作为胜利者提高价格,补回以前的损失。日本人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由此可见。使用策略的第一要义是实用。手段不管是高雅的还是低俗的,实用就好。日本人深得个中三味,因此用倾销占领了大半个世界的商品市场。中国人就不会这样。要面子,于是就像中国武术一样,好看,但不实用。
醉翁之意当然不在酒
美国市场运动鞋牌号繁多,但销量突出的似乎只有锐步(Reebok)和耐克(Nike)两家,分别代表两种流派。前者以造型俏丽、款式多样见长,后者则讲究舒适实用。因消费者口味每每变化,两派势力常常此消彼长,不分伯仲。
20世纪80年代中期,耐克公司推出AirJordan型号,由大球星迈克尔·乔丹做广告,挂帅推销,很快走红全美,城市里的青年争相购买,几乎人脚一双。可惜好景不长,消费者渐渐嫌弃“乔丹”鞋的粗糙外观,而耐克公司又不知因机变化,于是,造型精致、新颖的锐步鞋,很快独家占领了市场。
熟悉内情的人都知道,耐克鞋的滞销原因在于公司内部因素。耐克公司的经理人员多是运动员或球员出身,于生意并不在行,更无法随机应变。况且,公司的管理也无一定之规,高级主管内部跳槽频繁,部门之间协调大受影响。
过去,前球员经理们的全部推销观念可归为一个朴素的信条:只要你的产品质量好,消费者就别无选择,大有中国古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味道。但是现在,面对着市场经营的萧条,经理们领悟到,这种球星式的自负与卖鞋生意是多么的格格不入。消费者是帝王,并不是捧场的球迷。他们又认识到运动鞋绝不应该其貌不扬的,于是开始在外观上做起花样以适合消费者。
耐克公司的王牌是其独家经营的“气囊”技术,即在鞋跟及鞋底充气以缓冲着力。比起泡沫塑料或橡胶,气囊鞋穿着舒适,弹力也更经久耐用。这一技术闻世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耐克公司也很早就在鞋帮后部标明Air一字(英文“空气”),但消费者却始终对此一Air的含义不甚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