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年间,在中国出现了一部“奇书”,那就是影响深远、名播海外的《菜根谭》。
《菜根谭》的作者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是一位久居山林的隐士。该书的成书和刊行时间,大约在万历中后期,此时的神宗皇帝治国无道,导致宦官专权,朝纲废弛,党祸横流,内忧外患加重。面对此种社会现实,有识之士思想异常苦闷,无法从当时十分激烈的社会矛盾中解脱出来,于是就形诸笔墨,传达时代的心声。
严格说来,《菜根谭》不是一部有系统的、逻辑严密的学术著作,而是三百多年前一位退职隐居官员的人生处世经验的总结。它采用语录体的形式,共360条,文字皆由排比对仗的短句组成,字数不多,但十分精粹。除作者自己的心得外,有些也从先哲格言、佛家禅语、古籍名句、民间谚语中演化而来,文辞秀美,含义深邃,耐人寻味,十分便于背诵流传。从内容上看,该书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可以说几乎涵盖了人生所能遇到的一切重大问题,就如其原序中说的:“其间有持身语,有迁善语,有介节语,有仁语,有义语,有禅语,有趣语,有学道语,有见道语。”该书的思想是儒、释、道三家合一的,所以作者在强调修身养性的同时并不主张完全抛弃人间事务不管,而是将出世与入世有机结合起来,因为对于修行来说,出世与入世目的都是相同的。
关于该书书名“菜根谭”的含 义,孙锵在《校印 〈菜根谭〉 序》中认为,菜根者,“系取宋汪革氏‘人咬菜根,百事可做’的语意。”计恬在《新刊 〈菜根谭〉 序》中说:“先哲云:‘人咬得菜根香,则百事可做。’是书命名之意可味也。”这两个解释指人若能经受得清苦,则可成就任何事业。三山通理达天在《重刊 〈菜根谭〉 序》中却从品德修养为本上来解释,说:“菜之为物,日用所不可少,以其有味也。但味由根发,故凡种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是此书所说世味及出世味皆为培根之论。”孙、计二人的解释有先哲名言为据,但若从内容上来看,又似三山通理达天所言为当。
这部“奇书”在清朝、民国时期由于刊刻极少,一直默默无闻,未能引起国人注意,没想到传入日本后却备受青睐,自明治以来刊刻不绝,以至形成了日本朝野上下的“菜根谭”热,出现了“事业成功之人爱读它,失意者亦爱读它,企业界、商业界爱读它,政界、学术界人士也爱读它”的局面。
自改革开放以来,《菜根谭》逐渐在大陆风靡开来,各种版本的出版物已不下数十种,再一次显示出其固有的无穷魅力。
为了更好地宏扬和普及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我们特编撰了此套《菜极谭全书》以飨读者。全书各章按原文、译文、解说、例解的体例进行编纂,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原文部分参考多个版本,斟酌字句及篇章差异,择善而从,点校精良,展示了该书的原始风貌;译文部分紧扣原文逐句翻译,揭示其微言大义。解说部分立足于原文和译文,细嚼“菜根”,引导读者细细理解原文精髓;例解部分旁征博引,选取了近千个古今中外的著名案例,并在介绍案例时紧扣原文、译文、解说,揭示其个中缘由,给广大读者提供直观具体的借鉴,以帮助大家在立身处世中少犯错误,在事业进取中少走弯路。
本书在编撰过程中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多名专家学者的热情指导,为我们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并亲自参与审稿,在此一并向其致谢。
当然,由于时间仓促,编纂过程中恐怕有疏忽贻误之处,恳请广大读者及出版界同仁对书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斧正意见,以便让我们在再版时及时修正。
本书编委会
2 00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