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向全党为完成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出的动员令,是我们党以胜利的姿态迈向光明未来的宣言书。江泽民同志的讲话高屋建瓴,气势恢宏,对于更好地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和行动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讲话总揽全局,内容丰富,是指导我们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搞好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讲话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有深度、有高度、有新意、有创意,有说服力、有战斗力。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落实讲话精神。
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他强调:“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积极探索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思想道德体系,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不断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历史性课题。
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必须解决价值观问题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不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它都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解决价值观问题,这是因为:
首先,价值观是思想道德的基础,在思想道德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价值观作为人们对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一种认识与判断,是对各种价值观念和价值认识的一般观点或根本观点的概括。价值观决定着人们对价值目标的追求,引导着人们的行为取向,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社会行为。一定社会的人们通过反复的价值评价、价值判断和价值实践,逐渐形成了该社会成员特有的、相对稳定的思想文化传统和道德精神风貌,并影响着整个社会生活。在科学、正确的价值观的支配下,行为主体总是能对行为目标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取舍,从而完成与整个社会生活的和谐,成为发扬文明风尚、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力量;而在不正确的、错误的价值观的支配下,行为主体往往对行为目标作出错误的判断和选择,其行为就成为社会生活和谐与有序的破坏力量,所表现出的思想道德观念也必然与主流思想道德相悖。所以,一个人的价值观正确与否,反映了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先进与否,反映了这个社会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高低。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进行思想道德建设中必须抓好价值观建设。
其次,思想道德问题无不与价值观息息相关。“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成为支撑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走过80年风雨历程的价值信念和行为规范。正是靠着这种坚定信念,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艰辛曲折成就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然而,思想道德领域中的革命性变革并没有随着中国革命的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胜利而彻底完成。相反,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转型以及全球化的浪潮,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新的特点:一方面,占主流地位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内涵不断丰富,品质不断提高,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竭的内在源泉;另一方面,思想道德的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相互交织,进步观念与落后观念相互影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道德观念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观念相互碰撞,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封建残余争夺思想阵地的斗争更是从未间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我们分析、认识思想道德领域的问题,必然要到现实物质生活中去寻找答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的确立,客观上存在着不同的经济成分和利益主体,而经济成分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引起的利益追求的多样化,是思想道德多样化最根本的原因。况且,我国的改革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在内的全面改革,这种大变革的时代,注定是思想文化的活跃时期。价值观作为对一定利益的追求原则,是人们的利益在观念上的表现。由利益追求的多样化引起的思想道德的多样化,深层次的意识表现是价值观念的多样化。所以,我们在致力于建立一套与当前历史条件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时,首先要建立一套价值观念体系,并使其成为全体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价值原则与行为准则,以维护全社会的整体利益。
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构建价值观念体系的支点
任何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念体系都有其主导价值评判标准。我们党是无产阶级政党,代表的是无产阶级的利益,所以,我们提倡和推行的价值观必然是无产阶级的或社会主义的、共产主义的价值观,即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我们建立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也必然以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标准的主导地位为前提。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往往要经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我们面临的是几千年从未有过的经济领域和观念领域中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标准的主导地位,如何更好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不仅关系到我们要建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念体系的问题,更关系到我们能否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判断改革开放和我们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丰富和发展。江泽民同志在创新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新世纪我们判断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价值标准,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主导价值观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南。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价值主体上,坚持人民群众的价值主体地位。这是由人民群众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决定的。人民群众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而承认人民群众这种历史作用的只有马克思主义,这就确定了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中的主体地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是坚持人民群众价值主体地位的集中体现。我们党要始终坚持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坚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坚持人民群众的价值主体地位,否则“三个代表”就会失去群众基础。
第二,在价值取向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价值取向的进一步深化。为人民服务最根本的就是要为人民谋利益,就是要始终坚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要为人民谋利益,成为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就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求;就必须始终坚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离开了为人民谋利益,“三个代表”就失去了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在价值目标上,坚持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是由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也是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党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实现这一理想目标所作的努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也是为实现这一理想目标服务的。我们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正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要向更高的理想目标迈进,必须把当好“三个代表”作为前进的根本条件。
第四,在价值标准上,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不仅要有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还要有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两个文明都发展了才是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把物质文明标准和精神文明标准具体化为生产力标准、文化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由此产生了当前共产党人的价值评判标准:凡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的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都是有价值的;凡是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的,都是有价值的。有了这样的价值标准,也就有了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途径。
社会思想道德风尚的兴衰与政权的兴衰有着必然的联系,而统治集团的思想道德风尚,主导着整个社会思想道德风尚。所以,共产党员要有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自觉意识,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人民利益为最好利益,把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作为最崇高的人生追求。
三、社会公民的一般价值原则是构建价值观念体系的基础
社会价值观念体系是一个有主导价值取向,包括多层次、多方面价值要求的完全的体系。这个体系既有先进性要求的内容,也有广泛性要求的内容;既有超越现实,反映人类对高尚思想道德精神的追求,又有适应现实,大多数人能够接受和做到的一般价值原则。先进性要求是提升人们思想道德境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方向和目标,而广泛性要求是约束社会普通成员思想道德的一条准绳,二者是有机的统一,都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保障。没有先进性的要求,社会思想道德就失去进一步发展的目标和动力,同样,没有广泛性的要求,先进性要求也就失去了扎实的基础。所以,我们在价值观建设上,除了对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提出先进性要求外,还需要建立社会公民一般的价值原则和行为准则。遵照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有关思想道德建设的论述,按照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从价值观建设的客观规律出发,建立社会公民的一般价值原则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
第一,一般价值原则建立在根本价值原则之下。一般原则受根本原则的制约。在思想道德领域,我们一方面要承认社会出现价值取向多样化的现象,另一方面又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价值导向的一元化。集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原则,是贯穿一般价值原则始终的根本要求,体现于一般价值原则的各个方面。一切与集体主义相悖的价值观念都是我们要坚决反对和与之斗争的,这也是价值观建设的应有之义。坚持集体主义原则有其基本的要求,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要求,这些是对每一个公民起码的要求。
第二,一般价值原则传承于优秀文化传统。价值观具有历史传承性,离开了历史传统,新的价值观念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每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念体系都是在当时条件下对人类文明传统的一种“现代化”。所以,在一般价值原则的建立上,要坚持“批判继承,弃糟取精,综合创新,古为今用”的方针,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合理的价值观念进行继承和发扬。比如,古代“重义轻利”的思想,剔除其义利的对立立场,它强调在获取物质利益之前应考虑其是否正确的态度,对于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实现利己与利他的有机统一就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此外,还应对中国革命传统和世界思想史上一些有价值的正确认识进行继承和发扬。比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所畏惧、顽强拼搏的精神等等。
第三,一般价值原则孕育在时代精神之中。时代的发展进步,必然赋予价值观念以新的内涵。作为在现实实践基础上提炼的时代精神,凝聚着人们对价值的新的科学认识和评价,是我们建立价值观念体系的精神资源。我们处在日新月异的伟大时代,它造就的注重公平竞争的精神、尊重科学的精神、崇尚民主的精神、讲求实效的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不懈奋斗的五种精神等等,在越来越多的人中得到认同和弘扬,理所当然要转化为社会公民共同遵守的价值原则和行为准则。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才能真正与时代同行。
第四,一般价值原则以法律规范和道德教化为保证。法律和道德规范本身就是价值原则的反映,发挥着价值导向和规范作用。用法律规范和道德教化保证一般价值原则落实到人们的具体行为上,是思想道德领域建设规律的充分体现。这一点可以从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中得到证明。在法律规范上,要不断完善各项法律法规,用外在的约束力量保证人们心灵不发生扭曲,并在行为上符合一般价值原则要求;在道德教化上,最基础的是要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通过教育把这些基本的道德要求内化为人们的价值原则和行为准则。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求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一个大课题,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共产党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中流砥柱,毫无疑问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来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把价值观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我们相信,经过全党的不懈努力和我们的扎实工作,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在内的党的各项事业一定会提高到新的水平,打开新的局面。
(2001年7月·《宁夏日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