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这是我们党思想的基本立场。需要明确的是这种坚持不是用教条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态度来坚持,而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来坚持。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还发生失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理所在。”这就深刻揭示了只有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才能永葆马克思主义的生机和活力。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是在时代进步的潮流中应运而生的。马克思、恩格斯本人从不把自己的著作当做一成不变的本本,要求后人固守他们的每一个字句、每一个结论而无所作为。列宁曾经讽刺那样做每件事,说每一句都要到马克思那里去找根据的人,简直同盲人依靠竹竿走路一样可怜。马克思主义不是离开人类文明大道而孤芳自赏、偏狭固执的学说,而是兼容和吸纳人类社会所创造的全部优秀文化成果的、开放的科学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不是禁锢人的思想的宗教,而是启迪人的思想的真理;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试图寻章摘句地论证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某些具体结论的真理性是无济于事的,只会葬送马克思主义的美好前程。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了理论论点和结论,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开辟了不断发现真理、认识真理的广阔道路。马克思、恩格斯逝世100周年了,列宁逝世也70周年了,他们没有看到当代社会主义的大发展和大曲折,没有看到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没有看到当代科技革命突飞猛进。我们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乃至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也同样不能承担在他逝世之后50年、100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没有过时,仍然能够正确地指导当代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至于现实生活中一些人鼓吹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失败论”,其实是不值得大惊小怪的。因为“过时论”已经是持续百余年的老话题了,一直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股逆流。马克思主义正是在不断接受正面与反面、经验与教训的检验中得到提高和发展的。就连西方一些有识之士都赞扬马克思主义仍然保留着生命力和内在潜力,承认“马克思主义的幽灵仍然在世界上空徘徊”,认为马克思主义“还年轻”,几乎还在“童年”。西方国家在世纪之交举办的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评选中,马克思位列榜首,这足以引起“过时论”者的震撼,这说明,人们终于在历史的风雨中真正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在人类思想史上的崇高地位,真正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厚重分量。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已经过去一千年还是已经开始的新千年,马克思主义将永久地引导人们的行为,引导历史的趋向。至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与苏联社会主义的挫折联系起来而得出马克思主义“失败论”,则更是极大的谬误。因为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恰恰是抛弃马克思主义和僵化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结果,而不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局限性”引导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同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不可能永远都是直线前进的,它不是在高潮与低潮、胜利与失败的交替中前进的。我们要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就必须像马克思、恩格斯那样沿着马克思主义开展的道路,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理论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我们共产党人的理论使命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不满足于前人作出的现成结论,不固守于一些被实践证明已经过时的论点和错误的论断,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统一起来,把思想认识从教条主义和形而上学中解放出来。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不只一次吃过教条主义的亏,它曾经使我们党陷入严重困难和艰难的险滩,给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极大的危机。形而上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同样会导致“臭的马克思主义”和“死的马克思主义”。因为无论是教条主义还是形而上学,其实质都是无视马克思主义与日俱进的理论品质,把马克思主义凝固和僵化起来,用一成不变的理论来评判和裁剪实践,结果就难免陷入“主观与客观相分裂、认识与实践相脱离”的泥潭,最终窒息马克思主义。一切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都应该珍视和维护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倡导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开拓创新的精神,坚持用发展的观点和态度来对待马克思主义。老祖宗不能丢,但又要讲新话。马克思主义正是在不断发展的理论中寻求真理,在日益现实的世界中吸取营养,坚持与时代同行,与实践相伴,才使自己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从毛泽东同志到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都是与时俱进和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就是与时俱进的历程。追求真理、发展真理没有完结创新理论,发展理论也没有完结。这正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根本所在。
(2002年3月·中央党校学习讨论交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