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惨败,英宗被俘,五十万精锐尽失,使得明朝元气大伤,国力大降。
北京保卫战的结局如何
“土木之败”使明王朝遇到严重危机,幸亏有于谦挺身而出,艰苦经营,赢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才使明王朝渡过了难关。
英宗被俘后,瓦剌也先声称要送其回京,实际上是想挟持他大举进犯。于谦与其他主战官员请立郕王为帝(代宗),安定了人心,他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担当起备战御敌的重任。当时明朝的精锐部队已经陷没,所余疲卒不到十万,上下都没有斗志。于谦接受任命之后,雷厉风行地整顿内政,调兵增援,积极做好战备,还举荐了一批有军事才干的将领守卫重要关隘,鼓舞了民心士气。
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十月初,也先拥挟英宗攻打宣府(今河北宣化)、大同(今山西大同)不下,便大举进攻北京。明朝内部在战守的策略上出现了不同的意见,有的建议挖城壕以拒蒙古骑兵,有的主张固守不出。于谦则认为坚守不出会示弱于人。在代宗的支持下,他派遣诸将率兵二十二万分列于京师九门之外,自己则身披甲胄亲赴军中督战,将兵部事务托付给侍郎吴宁,下令关闭九门,以示背水一战的决心。
也先原以为明军不堪一击,北京朝夕可下,现在见明军严阵以待,军纪严明,锐气大为受挫。十三日,也先派遣数骑窥探德胜门,于谦事先在路边空舍内设下伏兵,再派少量骑兵且战且退,诱敌深入。数万瓦剌骑兵追至,明军伏兵四起,前后夹击,大败瓦剌军。也先弟弟中炮而亡,瓦剌兵死伤惨重。接着,瓦剌军又在西直门和彰义门吃了败仗。经过五天的激战,瓦剌军多次被击败。这时明朝各路勤王兵将至,也先恐断其归路,连夜拔营北遁,退出塞外,北京保卫战取得胜利。
“夺门之变”是怎么回事
代宗景泰元年(1450)六月,也先见英宗已经没有利用价值,就遣使与明朝议和,表示愿意送回英宗。代宗派侍读商辂迎回英宗,举行授受帝位仪式后,即让其入居南宫,实际是将他软禁了。为了防止英宗与外人交通,代宗派人把南宫外及其附近的树木都砍伐掉。
景泰八年(1457)正月,代宗病重,大臣奏请复立英宗之子沂王朱见深为太子,他迟迟不允。十二日,景帝召见石亨商议事情,石亨见景帝病势沉重,就与其同党都督张軏、宦官曹吉祥等人谋划迎英宗复位。他们到太常卿许彬那里商量,许彬推荐了徐有贞。石亨等人和徐有贞密谋之后,把计划偷偷告知了英宗和孙太后。十六日夜,众人又在徐有贞家中会合。徐有贞到屋顶观天象,过了一会儿下来说:“时机已经到了,不要失去机会。”当时正好有边吏报警,徐有贞就让张軏防备非常为名,带兵进人大内。石亨掌管着各城门的钥匙,当夜四更时打开长安门放张軏率领的军士进入皇城,又将城门锁好,防止外兵进入。到了英宗所居的南城,大门锁着打不开,徐有贞命军士以巨木撞墙而入。英宗在灯烛下单独出现,问发生了什么事情,石亨等人跪伏于地请他登位。众人簇拥着英宗到奉天殿升座,高呼万岁。当时已经是十七日黎明,群臣正在朝房中准备代宗临朝听政,忽然听到钟鼓声,正在惊愕中,又见诸门大开,徐有贞出来大声说:“太上皇复位了!”群臣在他的催促下只得前去朝贺。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夺门之变”,也称“南宫复辟”。
英宗复位后,改景泰八年为天顺元年,废代宗仍为郕王,迁之西内,过了十几天就死了。
明孝宗的生母之谜是怎么回事
孝宗的生母纪氏是贺县(今广西贺州)人,原是蛮族土官的女儿,宪宗年间明军征讨蛮族时被掳入内宫,后生下孝宗朱祐樘,宪宗成化十一年(1475),在孝宗被立为太子后不久暴病而死。
纪氏在宫中时,曾经跟别人提到家住贺县,姓纪,但因为年幼不记得族中亲人。孝宗即位后,派宦官蔡用访求纪氏的家人。蔡用找到了纪父贵、纪祖旺兄弟,孝宗很高兴,将他们分别改名为纪贵、纪旺,授予他们官职,又赏赐了宅第、金银、庄田、奴婢等不可胜计。此外,还追赠了纪氏的父母、祖父、曾祖,又派人营造纪氏祖先在贺县的坟茔,免除其家族的赋役。然而不久就来了个国舅说纪氏兄弟是假的。原来,宫里有个叫陆恺的太监也是广西人,本姓李,蛮语中纪、李同音,他就谎称自己是纪氏的兄长,找族人出来认皇亲。他的姐夫韦父成出来冒充,有关部门把他当作外戚亲贵,把他居住的地方命名为迎恩里。纪氏兄弟显贵后,韦父成到京城去争辩,被驱逐回乡。孝宗派人修复纪氏祖先的坟茔时,又有几个姓李的人都自称是纪氏的族人。孝宗派人前去暗访,查得实情后,把纪氏兄弟发配到边海。之后,孝宗又多次派人访求纪氏家人,但都没有找到。
孝宗弘治三年(1490),礼部尚书耿裕上疏说,纪氏的家乡粤西连年兵灾饥荒,百姓多逃亡他乡,且岁月久远,已踪迹难明,查找的难度很大。建议仿朱元璋马皇后故事,拟定纪氏父母的封号,立庙祭祀。孝宗虽然很难过,但还是同意了,说:“起初我以为有宗族亲人尚可在别的地方访求到,所以宁愿受尽百般欺骗,只希望能得到一个真正的亲人。你们说年深日久无从找寻,奏请加封立庙,以安慰圣母之灵。皇祖既然已有旧例,我又怎么敢违背呢?”于是加封了纪氏的父母,在桂林府(今广西桂林)立庙,命官吏每年按时祭祀。
“梃击案”是怎么回事
神宗万历二十九年(1601),神宗的长子朱常洛(即光宗)被立为太子,郑贵妃之子朱常洵被封为福王,“国本之争”终于有了结果。但神宗对朱常洛的态度仍十分冷淡,而对郑贵妃及福王宠爱有加。宫内和朝廷上拥戴福王的势力不肯死心,策划了梃击一案。
万历四十三年(1615)五月初四,一男子手持枣木棍,闯入朱常洛所居慈庆宫的大门,击伤守门的宦官,跑到前殿檐下才被抓住。有关官员认为“情境叵测”,就加意审讯。这名男子叫张差,小名五儿,居住蓟州(治今天津蓟县)。为什么要持棍闯宫,他前后说法不同。刑部十三司会审时,他招供说同乡马三道、李守才让他跟着一个不知姓名的太监走,答应事成之后给他几亩地种。进京后到了一处大宅院,另一个太监给他饭吃,鼓动他闯进宫门,对他说:撞着一个,打杀一个,如能打着小爷(宫中太监对太子的称呼),就不愁吃穿了。还说:出了事情,自有人相救。后来审出,带张差入京的太监叫庞保,大宅院里的太监叫刘成。司礼监和三法司审问庞、刘二人,但他们至死都不肯承认。
当时,梃击案一出,举朝惊骇,相当一部分廷臣认为此案与郑贵妃和她的弟弟郑国泰有关。处境最窘迫的是朱常洛,他即使心有所疑,也不敢说出。
事态的发展对郑贵妃及福王越来越不利,神宗再也不能袖手旁观。他让郑贵妃“自求于太子”,又亲自出马,多次抚慰告谕朱常洛,让他向朝臣们说明情况,赶紧结案。后来对此案的处理,基本上根据朱常洛提出的原则:张差误入宫闱,打倒内侍,罪所不赦,即刻处决。马三道、李守才等大逆煽惑,判处流放。庞保、刘成从轻拟罪,但后来在宫中被击毙。
红丸案的详情如何
光宗即位后不到十天,就感觉身体不适,找医官诊视。御医崔文升开了泻药,更加重了病情,光宗下泄不止,一夜达三四十次。此后,病情一直没有好转。不久,鸿胪寺官李可灼到内阁,自称有仙丹想要进献给光宗,称为“红丸”。事关重大,阁臣不敢轻易决定,就让两人同时服用“红丸”来观察用药的效果,结果一个人服用后病情好转,一个人服用后病情加重。阁臣刘一燝说,这不是完全之药,不可轻用。但李可灼与宫内宦官熟识,请他们代向光宗启奏。光宗当时病势已经非常沉重,病急乱投医,催取药来。服下一丸药后,光宗渐感舒畅,想进饮食,连声称李可灼为忠臣,大臣们也都非常高兴。下午,李可灼又进药,御医们都说不宜连用,但光宗连连催促,于是又吃了一丸,结果却加重了病情,当晚就去世了。
此案称“红丸案”。光宗之死,是否以李可灼的红丸药为最后致命的因素,是无法说清的,但光宗确实是在服了红丸之后死去的,因而应该慎重处理。但首辅方从哲却不但不追究李可灼的责任,反而赏给他白银五十两,这就引起了人们的反对和怀疑。方从哲在众人攻击下,只好改罚李可灼停俸一年。此后,关于光宗的致死原因,大臣们又进行了长期的争论,“红丸案”成了朝中党争更加激化的一个原因。
移宫案是怎么回事
明光宗临死前,遗命由其长子朱由校即位。负责抚养朱由校的李选侍欲挟其以自重,坚持不离开皇帝所居住的乾清官。为了让朱由校即位时能住进乾清官,不让李选侍干政的企图得逞,朝臣们要求李选侍马上移居他宫。
李选侍不打算搬出,她知道,朱由校一当上皇帝,就会搬进乾清宫。只要同宫,她就能控制住局势。首辅方从哲态度暖昧,认为李选侍搬迁不必太急。但主张李选侍立即搬迁的杨涟、左光斗、刘一燝等人态度坚决,他们积极活动,造成了极大的舆论压力。朱由校下了“即日移宫”的旨意,太监王安等人也在宫内“恐吓”,李选侍无奈,被迫从乾清宫迁到别的宫室。
杨涟等人逼迫李选侍移宫时,一方面在搬迁上毫不妥协,另一方面又主张搬出后要给予妥当的安置,朱由校也表示同意。但事情并没有按他们的想法顺利发展下去,当李选侍由乾清宫搬出时,宦官刘逊、刘朝等人趁机偷盗内府的宝物,过乾清门时,不小心将金宝掉在地上,被人发现。朱由校得知后大怒,令人审讯,供词牵连到了李选侍的父亲。宦官们就散布流言,说被逼出乾清宫的李选侍上吊自杀,其女皇八妹跳井等等,想以此来迷惑朝臣。一时流言纷起,吵嚷不休,“移宫”一事成为有不同政见的朝臣们互相攻击的借口,杨涟等人先后被迫离职。
杨涟、左光斗等人逼迫李选侍移出乾清官一事以及关于此事的争论,就是所谓的“移宫案”。它与“梃击案”、“红丸案”合称“三案”,对当时的政局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麓川之役的详情如何
“麓川之役”是指明英宗正统年间,明军平定云南麓川(治今云南瑞丽)宣慰使思任发叛乱的战争。
明朝建立后,在麓川地区设置军民宣慰使司,以其地部族首领为宣慰使。英宗正统二年(1437)十月,麓川宣慰使思任发叛变。至五年七月,被镇守在云南的黔国公沐昂率军平服。思任发不得已,进贡谢罪。十二月,英宗让文武大臣讨论麓川之事。大学士杨士奇等认为不必大兴问罪之师,麓川地方不过数百里,只要派军驻屯,且耕且守即可。侍讲刘球也上疏请罢兵。但其时宦官王振专权,一意孤行,决策派兵征讨。兵部尚书王骥逢迎其意,也主张用兵,于是麓川之役再起。
正统六年(1441)正月,英宗命定西伯蒋贵为征蛮将军,兵部尚书王骥提督军务,发四川、贵州、湖广、南京兵十五万,征讨麓川。十二月,思任发渡江逃往缅甸,王骥等班师。七年十月,英宗又命蒋贵、王骥征麓川,明军深入高黎贡山,大败叛军,思任发又逃脱,明军班师回朝。思任发到处躲藏,后来为缅甸人所擒。十一年十二月,缅甸将思任发交给明军,斩首献于京城。思任发之子思机发屡屡遣使入贡谢罪,国内也都想息兵安民,但王振却要“尽灭其种类”。十三年春,又派王骥等人率兵十三万前去征剿。十月,明军到达金沙江,思机发率军列栅于江西以拒,明军乘木邦(土司名,一作“孟邦”、“孟都”,辖境相当于今缅甸掸邦东北部地区)及缅甸宣慰司船二百余艘强渡,突破其防线,大败之。追至孟养(今缅甸孟养),再败之于鬼哭山等寨,思机发不知所向。但不久,思任发少子思禄复拥众为叛,重新占据孟养。王骥以明军久战疲乏,且叛军难平,遂与思禄订约,答应让他管理部众,居于孟养,于是罢兵。
麓川之役,耗时十余载,西南为之骚动,劳师无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曹石之变是怎么回事
英宗复辟之后,大封“夺门”有功之臣,徐有贞升任兵部尚书,又加封武功伯;石亨被封为忠国公;宦官曹吉祥被提升为司礼太监,总督三大营。他们分居要害,时时以“功臣”自居,骄纵恣肆,不可一世,但相互之间又争斗不休。
徐有贞得到英宗宠信,独揽内阁事务,他觉得曹、石二人过于贪婪横暴,就想与他们划清界限。曹、石二人非常不满,他们联合起来离间英宗与徐有贞,英宗渐渐疏远了徐有贞,几次将其逮捕人狱。曹、石二人更加肆无忌惮地专权乱政,冒功贪赏,英宗复论“夺门”之功时,曹吉祥的门下因“夺门”冒功得官的多至千百人;石亨的弟侄家人冒功为锦衣卫的有五十多人,他的部下、亲戚朋友冒名“夺门”功劳得官的有四千多人。他们还公开纳贿卖官,又依恃兵权,飞扬跋扈,多次干预政事。
英宗觉得不能忍受,吏部尚书李贤建议将权力收归已有。天顺三年(1459)七月,英宗召大同(今山西大同)镇守石彪(石亨侄子)还京,石彪指使千户杨斌等五十人入京保奏其留守大同,英宗更加怀疑石亨叔侄心怀不轨,立即派人将石彪逮捕入狱,后又将石亨下锦衣卫狱。次年二月,石亨病死狱中,石彪被处死,石亨门下冒“夺门”之功得官者四千余人全部被罢免。
石亨叔侄的悲惨结局让曹吉祥惊惧不安,他决定铤而走险,发动政变。经过了多次策划以后,密谋于天顺五年(1461)七月初二清晨起事,由其养子曹钦自外拥兵入宫,曹吉祥以禁军为内应,废除英宗。七月初一夜里,都指挥马亮从曹钦处逃出,到朝房告发,正在值夜的恭顺侯吴襟、统率西征军的怀宁伯孙镗急书“曹钦反”投入长安门,宫内立即逮捕了曹吉祥,紧闭皇城及京城九门。曹钦失去内应,进不了宫门,就在东西长安门纵火焚烧,杀死杀伤了东西朝房的官员,孙镗急召西征军二千余人镇压,战乱很快被平息,曹钦投井而死,其家大小均被诛杀。三日后,曹吉祥被凌迟处死。史称这次事件为“曹石之变”。
明世宗是如何迷信道教方术的
世宗即位之初,曾一度下令拆毁京师的寺庙道观,然而不久之后,他就开始崇信道教方术,中年以后更变本加厉,几乎到了执迷不悟的地步。
世宗即位不久,就在宦官崔文等人的引诱下,日事斋醮。他先是宠信龙虎山上清官的道土邵元节,封其为“致一真人”,让其总领道教,后又加授为礼部尚书。邵元节死后,又宠信方士陶仲文,封其为“神霄保国宣教高士”。后来得病,继而痊愈,他认为这是陶仲文祈祷之功,授其为少保、礼部尚书,后又加授太傅,食一品俸,位登三孤。而那些正直的谏臣,则被他或贬或逐,以致后来廷臣无敢谏者。
世宗迷信方士,从嘉靖中叶以后开始大量服用丹药以求长生,丹药或取妇女月经,或取初生儿未啼时口中的血块。嘉靖后期,他几次大量选取童女入宫,以虐待童女的方式来取得炼丹原料。嘉靖三十一年(1552),一些宫婢不堪凌虐,起来造反,差点将其勒死。但他不但不觉悟,反而变本加厉。此后他移居西内,日求长生,郊庙不亲,朝讲尽废,不见大臣,只有陶仲文可以跟他经常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