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班上有位同学,因父母离异,缺乏家庭温暖,受过社会的歧视与冷落,冷酷的现实伤害了他的心灵。于是,他认为,世界上没有好人,人都是自私的,都是虚伪的,任何人都不可信任。因此,他沉默寡言,独往独来,对别人冷若冰霜,漠不关心。我跟他讲,同学之间应该友爱,他嗤之以鼻。他也反感别人关心他。他在作文中写道:“我最讨厌别人的怜悯和同情。”我找他谈话说:“如果是善意的同情,不应该拒绝。”他“哼”了一声,便示意不愿再听下去。有一次,他和几个同学没有吃上早餐,我把家里的糕点送给他们吃。其他同学很感激地吃了,惟有他看也不看一眼。后来,我又为他和两位同学举行“生日晚会”。我和同学们给他们送了礼物。第二天,他又把礼物退给了班长,并说:“免得你们好写文章!”事后我才知道,因给学生送糕点的事,有同学写了文章,通过学校广播赞扬了我,他对此极为不满。针对这种情况,我冷静地分析了他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得出一个结论:他之所以不相信老师和同学们的感情,是因为他在自己的经历中没有真正感受到生活的温暖,他所需要的是真情。如果我们一如既往,真心实意地关心他,终究有一天会改变他的观点。于是,我下了决心要用“心教”转化这位同学的思想。
机会终于来了,这位同学患了急病。在寒冷的深夜,我组织学生抬着他上了县医院。养病期间,我煮了鸡蛋,下了面条,送到他床边。后来,我又带头并组织学生捐了款,给他治病。这次,我吸取了以前的教训,告诉同学们,不允许他们写文章“表扬”我。功夫不负苦心人,我终于成功了。从此以后,这位同学活跃了、开朗了。他学会了尊重人、关心人。他在作文中写道:“这个世界并不是我所想像的那样冷酷。”
二、有义
有义就是讲义气。这里的义气不是讲个人感情,更不是讲“江湖义气”。这里的“义”,指的是公理正义、精神文明、师生感情,属于高尚的道德范畴。所谓讲“义气”,就是教师在治病教人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和谅解学生,以义服人。其目的在于健全学生的美好人格和高尚情操,让学生与自己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达到思想上的共鸣和感情上的融洽,从而体现当代教育者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人情味。
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和学生心理因素的变化,青年学生不再满足于老师生活上的关心,不稀罕小恩小惠,他们所需要的是精神上更高层次的理解。因此,我们在心教的过程中,要通过讲“义气”,把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体现为对学生前途命运的关注和负责,在爱的温床中孵化学生的良知,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比如:
有一次班上一位同学行窃,在寝室被我当场抓获。起初,我想上报学校。那样,他会受到严厉处罚,甚至被开除。但我想,人的自尊如果一旦被彻底伤害,其精神也会彻底崩溃,说不定他在人生道路上彻底堕落,毁了他的一生。这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于是,我没有把这事曝光。事后,我把他请到家里做客。在喝酒的时候,讲喝酒的利弊,讲为什么学生不能酗酒;也讲怎样做人,怎样立志,怎样改正错误,怎样成才……讲得他心悦诚服,使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重新得以复活,有了改正错误的勇气。终于,我的谅解使他的良知从过失中解救出来,他在自觉反省中,接受教训,改邪归正。此后,这位同学再无这种劣迹,并成了班上的体育积极分子。
三、有节
所谓有节,是指在心教过程中,无论讲感情,还是讲义气,都得把握好尺度,且要针对教育对象的个性,灵活运用教育规律,做到因人而异,因情而变,因材施教。在讲感情的时候,一方面要真诚相待,尽心尽意,而不能搞虚情假意,哄人骗人;另一方面又不能过于溺爱和迁就,以免扭曲学生的性格和人格。在讲义气的时候,一方面要与人为善,宽容为怀,最忌苛刻求全,打击报复;另一方面又要有胆有识,冷静沉着,最忌是非不分,草率行事,或者只讲义气,不讲教育。
总之,“心教”是教书育人的有效方法,只要我们愿意奉献,把自己的满腔热情倾注在学生身上,我们的教育必能成功,我们的威信也一定能树立。
做一个美的使者
一个教师要想树立威信,就要提高美学修养,让自己成为一个美的使者。
在学校里,学生之间议论得最多的要算是老师了。好的赞颂,差的贬低。在评议过程中,无不流露出他们对美的歌颂;对丑的鄙弃。这说明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已萌芽出一种对“美”的审判能力。
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要让学生“悦”,而初次见面留下的印象是起一定的作用的。这一点常常被人忽视。有位教师说过:
一位新上任的班主任,当你第一次出现在教室里时,不由分说地接受了四五十双眼睛对你的审议。你的衣着、发式,脸部表情,乃至于一些突出的特征,一一被学生摄于眼帘,并且暗暗地将你和原来的老师加以比较,种种联想也油然而生……诚然,初次见面留下的印象是短暂的,但心理学指出,人的感知、思维、记忆、选择特别钟情于初次接触的事物。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初次见面的效果。在第一次见面时,除了要注意自己的衣着整洁、高雅、大方,举止自然之外,还要准备讲几句话,话不宜过长,但一定要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为此,你事先必须充分了解这个班的历史状况和主要特征。
这样,你讲话的内容就能比较实事求是,扣人心弦,学生也会为你如此熟悉班上的情况而感到惊讶,由惊讶进而对你产生浓厚的兴趣。此时,你向全体学生提出的要求和希望,学生听起来不感到是干巴巴的政治口号和老调重弹,而是充满了诚挚的期望,这诚挚的期望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乐意与你一起奋发向上。这就是初次见面所产生的力量。初次见面若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留下快乐与满足,这就为今后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打下了一块牢固的基石。当然,永久的美的形象,还在于老师的心灵、思想、情操、气质,等等,那是后话。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是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有威信。这种威信是建立在学生对老师的热爱和敬仰的感情上的。班主任要以自己的全部言行获得学生的爱,没有学生的热爱,你的工作将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徒劳无益,枉费心机。怎样让学生热爱自己呢?人们对没有接触过的事物,一般是没有什么感情的。要建立深厚的感情,班主任要主动地、广泛地、密切地接触学生,关心学生如同关心自己的子女一样。有时候,还得具有一颗童心,去承担学生的忧愁,去分享学生的欢乐,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之间的重要一员,强大的后盾。这是建立威信的一个方面。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班主任要具有比较丰富的业务知识,课要讲得生动出色,引人入胜。这样,天真纯洁的孩子会把你当成他心目中的小图书馆,对你的博学多才佩服得五体投地。另外,学生的热爱还来自于老师文明的举止,诙谐的言谈,整洁淡雅的装扮,言而有信的作风……这一切都会使学生感到愉快,从而对老师产生美好的情感,唤起学生追求高尚、美好、文明的欲望,这就达到了感人的地步。美好的感情是推动着人们前进的强大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心扉慢慢地向你敞开,他在以最大容量吸取新知识的同时,还把自己内心活动,推心置腹地对你和盘托出。学生的这种信任和爱戴也强烈地感染着老师,老师会潜心努力,废寝忘食地去开展各项活动。有了学生的信任,工作起来如鱼得水,得心应手。老师的忠告与规劝,学生认为是对自己的爱护而决不认为是恶意的挑刺。老师安排的工作,学生也乐意去完成,哪怕艰苦一点也不在乎。学生心情舒畅,大脑皮层经常处于兴奋状态,这既利于学习,又利于健康。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所产生的力量,使老师能够顺利地把学生纳入健康的成长轨道,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去塑造每个学生美的形象。“美的形象应当反映出人作为人的本质力量,一个人的本质力量,应当是这一个人身上最能反映他这个人的那些品质、性格、思想、感情、智慧和才能等,每一个人都希望把自己身上最好的本质力量,显示给人看。”这就是对美的追求。引导学生对美的追求,对美的执著追求也是对真理的追求。
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教师忽略了师生之间的和谐感情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更没有站在美学和心理学的高度去认识由于外在的不和谐会影响内在的不和谐这一规律性。比方说,有的教师没有认真地去寻找教育方法,经常地枯燥无味地、呆板拘泥地、婆婆妈妈地说教,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思想苦闷。久而久之,十分厌烦,情绪也会逐渐与老师对立,哪里还谈什么教育效果。还有的老师用自己的威严去慑服学生,动辄训斥恐吓,嘲讽辱骂,个别的甚至违反教育原则对学生进行体罚,这种教育管理方法实在是不可取的。想一想,学生经常处在恐惧不安的心理状态,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抑制了学生的聪明才智。长此下去,胆小的见了老师惟恐躲避不及,胆大的见了老师不予理睬,结果是弱者丧失上进心,呆头呆脑,倔强者处处与老师抗衡,无法无天。形成这种局面,说明教育已彻底失败。
所以,老师应悉心培养和珍惜与学生的感情。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有人说,学生是老师的影子,这话不错,因为老师应该是“模范人物”和“有学问的人”。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一代新人,我们要要学会悦人、感人、育人。要求教师在重视教育学、心理学学习的同时,莫忘了多读一点有关美学的文章来充实自己,使自己变得更聪明、更能干,自觉地用完美的力量去开拓学生的智能。
细节之中显师表
某小学课堂上,辅导员正有声有色讲述“青少年应该敬老爱幼,关心他人”的道理,一男孩突然举手:“老师,昨天在公共汽车上,有个老奶奶站在您身边,您为啥不让座啊?”老师大窘。这位男孩的率真多少让我们欣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倘为人师长者违背自己宣扬的思想道德,那么他所制造的恶劣影响,远胜过只字不提。
为人师表,更重要的是要注意生活中的细节。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只有把外在形象与道德形象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才能真正负起为人师表的重责。有位学生在写给老师的信中说:“李老师,您做到了为人师表。有一次,讲台上有一张废纸,好多同学视而不见。您没有生气而是走过去,弯下腰捡起来,几个同学脸都红了。”寥寥数语,教师的为人师表及其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跃然纸上。在细节中做到了为人师表,我们就真正地做到了为人师表,因为教育就是一连串的细节。
孙维刚是个全才,从教三十八年,他教过物理、历史、地理、音乐,兼任过校排球队、乒乓球队、篮球队教练,还担任过手风琴伴奏。课堂上的孙维刚更是纵横千古、触类旁通。“上他的课是一种艺术享受”,就连听课的老师也禁不住赞叹孙维刚的才华。孙维刚认为,教师应当引领学生,使他们形成联想,总是从心底油然而生。他倡导教学应从以知识为目标转移到以活生生的学生本人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
这就是为师的境界,身为教师,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教艺。
“德”是第一位的
孙维刚的三轮实验班,都是市级优秀班集体。比如第三轮班,全班都是共青团员,班长是共产党员。班风正派,考试时,老师发完卷子就可离开;铃响后,学生自己收卷给老师送去,绝对无人作弊,因为“诚实”是他们最珍贵的财富,谁也不肯糟蹋它。向灾区捐献,他们班常常是全校最多的。孙阳和他的妈妈在教室后面为每个同学拓造了一个柜橱,大概是三四千元吧,可他们一分钱也不收,他们说:为什么不给我们一个学习雷锋的机会呢?就读于哈佛大学的彭壮壮在给孙老师的信中写到:“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深刻眷恋。如今,学有所成的他,已回国创业。
这就是为师的境界,身为老师,必须把“德”放在第一位。
他信奉:班主任以身作则和对孩子们真诚
尽管会议和社会工作比较多,他还是力争每天早晨7点到教室和学生一起做值日;大扫除时他主动到厕所干拧墩布的脏活儿;学生摔伤了或有病,他背他们上医院;他做错了事,或哪怕心里错怪了谁,都会在全班面前检讨,向被错怪的同学赔不是。
1993年1月的一天早晨,孙维刚在上班路上因帮助别人推车而迟到了5分钟。到教室后,他什么也没有说,在黑板上写下:“今天我迟到了,对不起大家。”然后走出门外,在凛冽的寒风中站了一个小时。
这就是为师的境界,身为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和对孩子们真诚。
孙维刚爱他的学生们,这种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992年1月,已患膀胱癌的孙维刚带4名学生参加第七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竞赛第一天早晨,孙维刚突然大量尿血,可他还是去了考场,陪伴学生们一天。晚上九点,该送学生们上五楼去休息的时候,孙维刚进了一次卫生间,他拉灭了灯,为的是不看。但黑暗中,不小心差点绊了一跤,他俯下身去,看见满便池都是鲜红的血,原来这一天孙维刚都在不停地尿血。还送不送孩子们上五楼呢?如果不送,孙维刚担心学生们会想,这不是孙老师一贯的作风,是不是他出什么事了?如果睡不好觉,便影响他们第二天的考试。于是,孙维刚装作若无其事地样子,送他们上了五楼,照顾他们睡下后,才下楼坐公共汽车回了家。
而第二天一早,参赛的学生又看到了孙老师。
这就是为师的境界,孙维刚爱他的学生们,这种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教师是一门特殊的职业,特殊之一就在于其示范性,在于教师一言一行对学生人格的长远影响。因此,在每天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在每一个细节上,教师都不能忽略自己对学生的影响,从而严于律己,做好学生的表率,这样,更利于教师威信的树立。
名言警句之幸福篇
科学家的天职叫我们应当继续奋斗,彻底揭露自然界的奥秘,掌握这些奥秘便能在将来造福人类。
——约里奥·居里
如果幸福在于肉体的快感,那么就应当说,牛找到草料吃的时候是幸福的。
——赫拉克利特
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对我们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就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果戈理
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
——徐特立
作家当然必须挣钱才能生活,写作,但是他决不应该为了挣钱而生活,写作。
——马克思
幸福,假如它只是属于我,成千上万人当中的一个人的财产,那就快从我这儿滚开吧!
——别林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