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爷就点头,凑到我耳边,小声说:“我和海爷在山洞的另一条道,是个死道。”
“根本没有路,不仅如此,就在我们返回时,回去的路,变成三条了。”
“不仅如此,等我们出来时,发现你们已经出来了。”
“那时海爷就知道,我和他被支开了。”
他说完后,沧海就趁机说:“吃完饭,早点睡觉,明天就回去。”
宣布完后,沧海也不解释。
直到晚上我们三个大老爷们,早早睡觉,躺在炕房内,虽然炕暖,可心冷。
不管了,反正明天就要回去了,我闭着眼睛就睡了过去,不知多久,是被人捏醒的,等我醒来后,就看见沧海和二爷,已经起来了。
但是天还未亮,我看了下时间,发现才晚上12点,他们到底要搞什么?
我下床后,看见沧海扎了三个稻草人,一下子,变成我们三个的样子,放在炕房上,代替我们。
我见此,才明白,沧海是想今天晚上,把一切都查清楚,明天正好回去,也不会耽误事情。
这晚,我们三个啥都没说,默契的从张大爷出去,一直到马爷家,走近他的房间,看见他的遗照,已经摆在家里。马爷死后,很快就被火化了。
我即便知道,马爷是中毒而死的,而且凶手很可能就在张大爷,可是却没有任何证据。
我见沧海从橱柜里,按了下,里面很快打开一扇机关门,他给了我和二爷个眼神,提醒我们先进去。
我和二爷便先进去,刚刚进去,隧道的蜡烛点亮,我转身看沧海一起进来,顺便关住门后,他拿着手电筒,扫了眼前的三条通道,说:“洛城,走中间这条,老二右边,进去后,记得要拿走里面的东西,那东西是个长方形的宝盒,在找到后,千万不要打开,等我来了再打开。”
我就点点头说:“那万一出状况呢?”
沧海听后沉下,才说:“即便如此,无论如何,今晚,都不能从马爷家出去。
等天亮了再说。”
然后我和二爷点头答应,走上自己该走的路,一直下去,我拿着电筒,一路走。
一路观察,发现跟普通的地道没两样,周围铺的是坑洼的大石板,看样子,已经通了很久了。
沿着电筒一路走,也不知道走多久了,只觉得通道很长,应该早就超出了,马爷家范围。
走到尽头后,我看见是一盏蜡烛灯,在胡同口点着,而且点的还是东南方向,烛光时常摇曳,周边没有风,蜡光还闪闪的。
看来不简单,我走到蜡烛灯蹲下,刚刚用手一碰,整个人猛地向前一载,差点撞到墙上。好像有人推我?
我赶紧转身看谁推我,电筒乱照一通,身后根本没人,只有一路的烛光。
我就奇怪了,吓得劳资一身冷汗,感觉身上湿哒哒的,不舒服,我只好脱下外衣,准备系在腰上。
看了眼衣服,背面正好,有个沾粉尘的掌印,我吓得连忙,将衣服扔在地上,拿着电筒在附近照看下,往回走了一段距离,都没发现有其他人,而且这里是单一直道,要是身后有人推我,不可能一下子就跑的没影。
如此一来,那说明...拍我的有可能不是人。
我胆战心惊看了眼,现在不能往回走了,我只好壮着胆子,回到胡同道,发现前面的蜡烛灯灭了。
心里顿时有种慌张的感觉,全身窜冷,我赶紧拿着电筒过去,面前的扇墙,突然打开,露出了半窄的路,只能爬着过去。
我只好趴在身上,爬进去,一路爬,越趴呼吸就越沉重,感觉身体沉甸甸的。
累得我气喘连连,好不容易爬到尽头,发现通口处很高,而下方就是个空旷的内室,周围雕柱都绣着龙身,感觉以前是个很庄重的地方,我慢慢跳了下去。
刚刚下来,附近又冒出两个通道口,分别跳进两个人,正是沧海和二爷。
尤其是二爷,看见我后,急忙走过去说:“爷,你没事吧!”
我擦了下汗说:“没事,看来我们来到同一个地方了。”
二爷就点点头,望向沧海,而我看见沧海走到内室中间,对着地上的龙头,轻轻扭动,沧海身后,就升起雕着鹰头的宝座。
宝座上面,还倚放着,沧海描述过的长方形盒子。
盒子上刻着鱼身,而且很清楚,就是红青鱼。
这时沧海朝我喊道:“快去拿过来。”
我就奇怪了,他自己离得最近,为啥要我去?我只好走过去,拿起宝座上的盒子,就听见二爷惨叫一声:“啊!”
我赶紧转身,就看见二爷脚下开了个洞,他现在半趴在洞口,差点没掉进去。
幸好沧海过去拉了他一把,二爷才脱险,冒着汗,说话:“差点摔死!”
我拿着盒子,赶紧过去,交给沧海,沧海却让我拿着,还说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打开,一打开后,我爱干什么就干什么?
这句话说的我有些懵,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还让我喜欢怎么样,就怎么样。
之后沧海在附近墙壁,不断摸索什么,一边摸按的,好像在找机关,就在我下来的通口,沧海敲了下,打开了个门。
让我们一起进去,三人进去后,这里黑漆漆的,幸好有电筒,就在回去时,身后的门逐渐关合的声音,蹬蹬蹬、
我转身过去,就看见门已经关门半扇,很正常,我刚刚要转身,肩膀啪一声,被人拍了下,我停住了脚步,眼前多了一闪而过的人影,又看见这个人影,而且还是在密道里。
难不成刚刚拍我的人,就是他?这个人影,一直在监视我!可那个掌印不怎么大,也不太像成人。
就在我百思不解,二爷拍了下我肩膀,说:“咋了,回去了,洛爷。”
我有些发愣,转身跟着走,等走回原来分开的通道,沧海停下来,在他去的左边道,按了下,开出条路,说:“从里面进去,我们再去冰湖洞附近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