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毛犼(注①)”三个字重重地击打在了秦英武的心头。
但最令他老爸感到诧异的并不是这三个字,毕竟,他的真实身份对方早就知晓。最令他惊讶与不解——甚至是感到了一丝不安的,是另外四个字:滔天大罪!
“什么?”秦离瞪大了双眼,“师侄,你是不是弄错了?!”
“我弄错了?”张明琮右手藏于身后,泛起了淡淡的玄青色光芒——显然,他这是在暗蓄真力,随时准备暴起发难。
在七岁上山,经历了长达十三年的艰苦特训之后,如今的张明琮已是一名修炼到第三阶段巅峰的渐境半仙,只比第四阶段虚境初期的秦离低了一层。但不同的是,张明琮在一开始交手的的时候就已经发现,在下山的这数十年来——起码最近十几年——秦离都缺乏应有的修炼,无论是对道法咒术的运用还是灵识的感知力都下降了很多,他的整体实力早已大不如前,而且在张明琮看来,若不是因为秦离身上依稀残留着一丝极其淡薄的尸气使得张明琮推断出他在数月前曾经炼化过数量不少的僵尸,恐怕在张明琮的心理,他的实力评价还要再打上一个折扣!
可张明琮就不一样了,可以说,在十五岁那年被允许可以单独下山除妖以后,他几乎每一天都在斗法拼杀的生活中渡过,这是他培养出了极其优秀的战斗性质,同时,他还身怀师门异宝、秘符,以及大量的灵药(他之所以能够如此快地稳定住自己的伤势,就是托了灵药的福)。
可以说,只要准备充分,他完全可以做到超越等级,一击必杀!
但他并没有这么做。
他是在等待。
等待着对方的解释。
为了张明琮十五岁时第一次单独任务的那一份恩情,他觉得自己必须要给对方一个解释的机会。
可惜的是,他失望了。
“琮儿……我想你,可能是弄错了。”
噗!
青光一闪,一把通体幽青遍布符文、完全光质化的符剑剑锋朝下地出现在了张明琮的身前,锋利的宝剑如同刺入朽木般闷声破开了地板。
与此同时,对面还在回气的秦离与懵圈的秦英武明显感觉地面一震。
有些神志不清的秦英武瞬间坐倒在地。
这一切的原因只有张明琮知道——他刚刚通过那一剑将自己一直积蓄的真元完全导入了地下。
因为他很清楚,如果他刚刚不这样做的话,恐怕秦离刚刚说完这句话之后他就会抑制不住地动手了。
呵呵,他……果然还是心太软。
“师叔……”张明琮缓慢而略微有些晦涩地开口道,“我原以为,你一定会为自己辩解。这我理解,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在犯下如此欺师灭祖的大罪之后还能坦然承认的。”
说到这里,不知是因为情绪太过激动,还是伤势恶化,张明琮的声音有些发抖。
“可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你居然连原因都没有解释就直接否认了你自己做过的事——这就是当年养伤期间你教我的道理吗?你一直坚守的道义与原则呢?!!”
“琮儿……小琮你搞错了,我从来都没有……”
“你闭嘴!”听到对方提及当年对自己的称呼,那泛上心头的情切感觉如同燃油,瞬间加大了他一直压抑的怒火。
地上的符剑似乎感受到了主人的心意,如捕食的毒蛇一般瞬间暴起,脆弱的地板根本无法对其造成哪怕一丝一毫的阻碍。
“今日,”张明琮看着悬浮在身前的符剑,一字一句,清晰又坚定地说道,“我誓将你,就地正法!”
望着对方惊愕的眼神,张明琮的内心无比坦然。
师叔,言尽于此,弟子唯有替天行道了。
“等一下,”眼看局面要崩,好不容易回过神来的秦英武瞬间站了起来,“这……这位道友,无量天尊,有话好说啊!”
“无量天尊”四字一出,另外两人的脸上都出现了一丝怪异的表情,甚至就连符剑也感应到了主人此时此刻的怪异心情,剑上那散发着森森寒意的青色幽芒霎时一暗。
三清弟子一般施礼时,常随口唱“三无量”或“福生无量天尊,不可思议功德”,如遇众善信有不幸遭遇,则唱“无上太乙度厄天尊”“无上太乙救苦天尊”,即呼唤道教大仁大慈寻声赴感的太乙救苦天尊显灵帮助不幸的人,救苦度厄。这种唱礼,一直沿用到清末民国。解放后,被传讹为无量天尊,也就是说,无量天尊是一些不懂道教的人自创的。
然而随着环境污染造成的天地灵气枯竭,修道界迎来了所谓的“末法时代”,大量的高道羽流相继尸解化去,社会上很多观念也在急速更新。在此“大气候”影响之下,教门内道友们的思想及思维方式也开始由原来的墨守成规而渐渐转向了追求外相上来,对新事物的接受也就快得多了。于是“无量天尊”这个带着幽默味道的艺人用语,也从最初的“顽皮话”而渐成为“合法化”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似乎应了“变化”的道理,但正所谓“凡事皆须循理,外相亦须适度”,在一些老牌道门大派中,对于这样的唱诵还是比较保守的。
如今看来,这个人的儿子竟会说出如此的唱词,再结合此子周身上下满是破绽以及他在知道自己身份时那惊慌失措的表现来看,张明琮觉得,只有一种解释较为合理:
秦离不但施法禁锢了他儿子的妖族血脉,甚至连最基本的师门信息都未曾跟他说起。
此子竟是个对修道界一知半解甚至完全无知的“普通人”!
---------------------------------------------------------------------------------------------------------------
注释:
注①:金毛犼在古人的记载中拥有多种形态,比较著名的除了“似狗非狗,头部为十个人头”以外,还有与之类似的《集韵》中的记载:“犼,兽名,似犬,食人。”以及毫不相干的“形如兔,两耳尖长,仅长尺余。狮畏之,盖吼溺着体即腐”等。
在本作品中,此为金毛犼的三种形态,以第一种形态最强。
(另注:此为本作中最后一次为金毛犼单独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