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我们维和部队进驻任务区时,中国华侨在战乱中仍然维持生意的只有两家,其中以私企老陈的机械修理厂为首。老陈几乎经历其内战全过程,他说,在利比里亚的20年里,内战不断。内战一开始,他就带领工人回国避难,可是回到利比里亚设备都被砸了,厂房也被烧了,苦心经营的家当化为乌有。近几年他们干脆不跑了,买上几杆枪,雇请两名利比里亚的武装军人把守,每人每天10美元,才躲过数劫。现在赶上和平时期赚点钱,可以说是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老陈一天能挣个千把块,他用废品价格买回当地人的旧机器,换个易损件就上路,虽然是旧的,但都是西方产品非常好用。战后的利比里亚大量重建,政府、地方公司用他的机械和车辆都要排队,吊车一天600美元。当地人对维修技术型活不在行,开车或出体力可以,加之利比里亚文盲率比较高,整体文化低,我们的中学生绝对能当他们的教授,所以老陈就是抓住了这个商机。我们先遣队刚来时困难重重,生活极其艰苦,老陈给我们提供大型搅拌机和铲车用,后来他还做些豆腐隔三差五送来。
“一拖制氧厂”是中国在利比里亚唯一国有公司的下属企业,属于河南洛阳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在此处有三年时间,一拖的东方红牌拖拉机曾在我国计划经济年代创造过许多辉煌。制氧厂离我们不远,他们生产的产品是为当地的医疗工业用氧,效益不错,一瓶氧气赚30美元,战争结束时,曾达到50多美元。
我们快要离开任务区时,中国人经营的商店越来越多,做航运、卖门窗床垫、衣服布料……利比里亚街上大多是中国的小商品,大点的商店由黎巴嫩经营,超市和北京的差不多,很有气派,商品也多,但是很贵,一卷手纸要人民币5元多,一台14英寸黑白电视要3000多元。现在上海的李女士在首都蒙罗维亚开了个中国大酒店,主要顾客是中国维和警察和其他国家的观察员,不过也收入颇丰。随着利比里亚的战后恢复,我想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会像老陈一样到利比里亚开创自己的商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