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遍布玄机的千古陵寝
生前豪华奢侈,升天之后,也梦想着人世间的荣华富贵。空惹来,赌命盗墓人。
圆明园珍宝的灭顶之灾
万园之园,沧桑罹难。珍宝几多,流落海外,踪迹难寻。
“你可以去想象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就是圆明园。这梦幻奇景是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成,雪松木作梁,以宝石点缀,用丝绸覆盖;祭台、闺房、城堡分布其中,诸神众鬼就位于内;彩釉熠熠,金碧生辉;在颇具诗人气质的能工巧匠创造出天方夜谭般的仙境之后,再加上花园、水池及水雾弥漫的喷泉、悠闲信步的天鹅、白鹮和孔雀。一言以蔽之:这是一个以宫殿、庙宇形式表现出来的充满人类神奇幻想的、夺目耀眼的宝洞。这就是圆明园……
“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竞技场,巴黎有巴黎圣母院,东方有圆明园。尽管有人不曾见过它,但都梦想着它,这是一个震撼人心、尚不被外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遥远的亚洲文明的倩影”。
“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这两个强盗,分别叫做法兰西和英格兰。” 这里引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几段话,因为我们无法再用更美的文字来描述圆明园给人的震撼。或许这样的文字也不够,可是,已经没有机会去考证了,面对圆明园的一片废墟,我们心里只回荡着两个词:凄凉、悲壮。有谁可以再现700多年前初建成的圆明园,让我们体会一下那种让人透不过气的美丽与辉煌呢?
圆明园的“圆”取周全之意,指个人的品德完美无缺,如同日月普照、恩泽万物,代表君主治世治国的最高境界。“明”指明达、明智,意为君王的品德修养和聪明才智都超乎常人,达到了完美无缺的最高境界。圆明园的建设工程历经百余年,它聚集了无数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寓江南水乡之明秀于北国山川之雄奇,使南北园林艺术交相辉映,号称万园之园。圆明园内最大的一处欧式园林景观为“海晏堂”。“海晏” 一词取意“河清海晏,国泰民安”,用以比喻天下太平,有歌颂世界和平的吉祥含义。海晏堂中的精华就是“十二生肖水力钟”,由十二生肖铜雕组成,每到一个时辰,十二生肖即依次轮流喷水,到中午十二时则十二生肖一起喷水,颇有趣味。这座喷水池是西方传教士的创意,十二生肖雕像则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可谓中西合璧的杰作。
就是这样一座如梦似幻的天堂般的宫殿,在1860年完全被毁灭。1860年8月1日,英法联军在天津北塘登陆;第二天,大清咸丰皇帝就逃到了避暑山庄,大清帝国对侵略者毫不设防;8月21日,占领大沽口炮台;9月21日,英法联军分三路对八里桥守军发起进攻;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开始了。近两万名联军士兵在圆明园中横行整整两天,拿走了圆明园中能拿走的一切珍宝,拿不走的便被毁掉了。以绅士风度和优雅著称的英法人在这个时候已经完全丧失了源自骨子里的高贵,他们用自己的行为向整个世界展示了本性中的无耻与贪婪,最先见证这一转变的就是圆明园。
10月8日清晨,英法联军带着大量引火材料,包围了圆明园。他们砍伐花木,砸碎游船,把它们堆放在各个楼堂殿阁内点起火来。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什么繁华绝世,什么美轮美奂,什么人间天堂,此刻都被无情的大火吞噬。这一天的北京城里到处弥漫着松柏木燃烧的焦灼气味。万园之园从此从世界上消失了,十二生肖兽首也不知流落何处。
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人从未停止过寻找圆明园遗珍的脚步。但是,圆明园到底有多少珍宝谁也不知道,圆明园珍宝究竟流失何处也是一个谜,寻找工作极为艰难。直到2000年4月,中国香港突然传来消息称:佳士得拍卖行将于4月30在中国香港举行“春季圆明园宫廷艺术精品专场拍卖会”,公开拍卖乾隆御制猴首铜像和牛首铜像等圆明园遗珍。苏富比拍卖行也将于5月2日在中国香港拍卖原属圆明园的乾隆御制虎首铜像。这三件铜像都是当年圆明园海晏堂前十二生肖水力钟的构件,是确凿无疑的圆明园遗珍。
得到消息的中国保利集团果断决策,绝不能让国宝再度流失。于是,保利集团指派所属保利艺术博物馆参与竞投,当天,拍卖现场气氛十分紧张。佳士得不顾民意,坚持拍卖两件圆明园国宝铜像的行为,激起了中国香港市民的极大愤慨。因此,一批中国香港市民挥舞着上书“停止拍卖贼赃,立即归还国宝”等标语的纸牌,在拍卖会场前大声抗议,现场一时颇为混乱,拍卖会被迫延迟了半个小时。最后,不得不将会场封锁。中国香港民众的爱国热情更加坚定了保利集团志在必得的决心。拍卖会上,保利集团代表易苏昊与神秘竞标人斗智斗勇,最终以3300万港币的价格拍得两件国宝。竞拍成功后的易苏昊面对记者追问会如何处理这两件艺术品时,只说了一句话:“它们属于全体中国人民。”
两天后,铜虎首的竞拍过程同样惊心动魄,中国香港爱国市民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虽然走廊中增加了很多全副武装的警察,但仍有不少人试图冲进会场,并不断在外面高呼抗议口号,还有很多市民提交了抗议信。拍卖场里的易苏昊却显得很平静,似乎胸有成竹,最后,保利集团还是以1544万元港币竞拍成功,购回了圆明园铜虎首。
2003年9月,中国澳门著名实业家何鸿燊又以600多万元巨款携回圆明园铜猪首,并将其捐赠给保利艺术博物馆。2007年8月初,何鸿燊先生又慷慨出资,花费6910万港币从香港苏富比公司购回马首铜像并捐献给国家。至此,圆明园牛首、虎首、猴首、猪首、马首铜像终于重逢。但回归的每尊铜兽首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损伤,铜像上留有英法联军很多锯齿状的枪托凿痕,侵略军留下的罪恶印记。
有相关人员指出:中国政府一贯主张通过法律和外交手段,追索非法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同时,欢迎和鼓励通过捐赠的方式促成流失海外文物的回归。而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曾在1955年提出过一个现代国际法原则,即任何因战争原因而被抢劫或丢失的文物都应该归还,没有任何时间限制(一是不论战争何时发生,二是可以在任何时候提出归还要求)。这也是佳士得和苏富比公然拍卖时为什么会受到民众抗议的原因。铜兽首本来就是中国的文物,理应无偿归还中国。可是,由于文物屡屡转手,拍卖者已经不是最初的持有者了,这就打了法律的擦边球。
西夏王陵:神秘的东方金字塔
大夏帝国,神秘出现又神秘消失,留给后人的是谜一样的金字塔。
西夏王陵坐落在银川市西郊的贺兰山下,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迹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与北京的明十三陵、河南巩县宋陵相当。王陵中独特的陵塔有“东方金字塔”的美誉。整个西夏王陵建在约50平方公里的荒漠上,共有9座皇帝陵园和250多座达官贵人的墓葬。
770多年前,西北大地耸立着一个与宋、辽鼎立的少数民族王国——“大夏”封建王朝,西夏语为“大白高国”。因其位于同一时期的宋、辽两国之西,历史上称之为“西夏”。 1227年,经过一番血雨腥风,蒙古成吉思汗的大军攻下了西夏王朝后,对西夏党项人进行了毁灭性的杀戮。这个在战火中湮灭的西夏王朝在历史典籍上记载极少,《二十四史》上也没有对西夏王朝的记录。如今这个曾经显赫一方的西夏王朝留给后人的,只是一个又一个谜。在这种背景下,西夏王陵的发现,几乎是天赐的奇迹。
1972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某部,准备在宁夏贺兰山下距离银川市约40公里的地方修筑一个小型军用飞机场。然而,十几天后,在挖掘过程中就出现了古老的陶器和方砖,方砖上还有无法辨识的文字。考古人员到现场进行研究后认定,这是一个古代西夏时期的陵墓,方砖上的方块字就是传说中的西夏文。
后来勘测时,绵延的贺兰山荒漠中,金字塔形黄土建筑竟一座座默默相连——考古人员相继找到十几座高大的墓冢。最后,他们终于认定:这些雄伟的建筑正是西夏皇家陵墓!
2000年4月30日,考古队队员在对3号陵园的清理发掘中,在陵园的东北角阙,发现了一尊造型完整的人面鸟身的“鸟人”。经中国科学院考古所专家蒋忠义认定,这“鸟人”是《阿弥陀佛经》中记载的迦陵频伽。这是西夏史考古的首次发现。迦陵频伽是梵语的音译,汉语译作妙音鸟,是喜马拉雅山中的一种鸟,能发妙音,是佛教“极乐世界”之鸟,它们应是佛教建筑上的装饰物。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西夏王陵的神秘也越来越令人疑惑。至今,王陵仍存在四大未解之谜:
首先,西夏王陵的夯土(指一种建筑材料)主体为什么没有损坏?
王陵的附属建筑都已毁坏了,但以夯土筑成的王陵主体却巍然独存。根据年代推算,这些王陵最晚的一座也超过了700年,如此漫长的岁月,许多砖木结构都已经土崩瓦解,为何夯土建筑却依然完好呢?
其次,王陵上为什么不长草?
贺兰山东麓是牧草丰美之地,处处长草,唯独王陵上寸草不生。有人说陵墓是夯土筑成的,既坚硬又光滑,所以不会长草。可是石头比泥土更坚硬,只要稍有裂缝,落下草籽,就能长草,陵墓难道一点缝隙也没有吗?有人说当年建造陵墓时,所有的泥土都是熏蒸过的,野草难以得到养分,所以长不出草来。可是熏蒸的作用能持久近千年吗?何况陵墓上难免有随风刮来带有草籽的浮土。
再次,王陵上为什么不落鸟?
西北地区尽管人烟稀疏,鸟兽却相对要多一些,尤其是繁殖力较强的乌鸦和麻雀,它们几乎随处歇脚,可是唯独不落在王陵上。
最后,西夏王陵的布局是否可以安排?
比如按“时间顺序”或者说“帝王的辈分”由南向北排列——但是实际上,从高空俯视,这些王陵好像是组成了一个什么图形:有人说可能是根据八卦图形定位,也有人说那是风水安排的。可是最早一个国王的逝世到最后一个国王的逝世,时间相差近200年,谁能实现估计到西夏王国要传多少代王位呢?
由于西夏的史料和相关的证物极少,所以有关西夏王陵的诸多谜团仍然无解。
曹操七十二疑冢
一代枭雄曹操生前多疑,死后仍建72座陵墓,给世人摆下了最后的迷魂阵。
三国曹操小名阿瞒,故而有曹阿瞒之说。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统一北方,与孙权、刘备三分天下,不可一世。他对自己的身后事提出了“薄葬”。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
当时,曹操虽未称帝,但权力与地位不比帝王低,为什么他不但提倡“薄葬”,而且身体力行呢? 据说,曹操一生提倡节俭,他对家人和官吏要求极严。他儿子曹植的妻子因为身穿绫罗,被他按家规下诏“自裁”。宫廷中的各种用过的布料,破了再补,补了再用,不可换新的。有个时期,天下闹灾荒,财物短缺,曹操不穿皮革制服,到了冬天,朝廷的官员们都不敢戴皮帽子。
又据传,曹操早年曾干过盗墓的勾当,他亲眼目睹了许多坟墓被盗后尸骨纵横、什物狼藉的场面,为防止自己死后出现这种惨状,他一再要求“薄葬”。
为了防止盗墓,在力主和实践“薄葬”的同时,他还采取了“疑冢”的措施。布置疑冢,当然也和他生性多疑有关。生前,他因多疑,错杀了许多人;死后,他的多疑也不例外。传说,在安葬他的那一天,72具棺木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从各个城门抬出。
这72座疑冢,哪座是真的呢?曹操之墓的千古之谜随之悬设。千百年来,盗墓者不计其数,但谁也没发掘出真正的曹操墓。
传说,军阀混战年代,东印度公司的一个古董商人为了寻找曹操的真墓,雇民工挖了十几座疑冢。除了土陶、瓦罐一类的东西外,一无所获。
1988年《人民日报》发表一篇文章《“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谜揭开》说,“闻名中外的河北省磁县古墓群最近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过去在民间传说中被认为是‘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这片古墓,现已查明实际上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确切数字也不是72,而是134。”关于疑冢的说法便被确证不是准确的了。
但是,关于曹操尸骨到底埋于何处,仍然是个谜。据诗曰:“铜雀宫观委灰尘,魏之园陵漳水滨。即令西湟犹堪思,况复当年歌无人。”由此推断,曹操墓是在漳河河底。
又据《彰德府志》载,魏武帝曹操陵在铜雀台正南5公里的灵芝村。据考察,这也属假设。那它还有可能在哪呢? 还有一种说法是,曹操陵在其故里谯县的“曹家孤堆”。
据《魏书?文帝纪》载:“甲午(公元220年),军治于谯,大飨六军及谯父老百姓于邑东。”《亳州志》载:“文帝幸谯,大飨父老,立坛于故宅前树碑曰大飨之碑。”曹操死于该年正月,初二日入葬,如果是葬于邺城的话,那魏文帝曹丕为何不去邺城而返故里呢?他此行目的是不是为了纪念其父曹操呢?《魏书》还说:“丙申,亲祠谯陵。”谯陵就是“曹氏孤堆”,位于城东20公里外。这里曾有曹操建的精舍,还是曹丕出生之地。此外,又据记载:亳州有庞大的曹操亲族墓群,其中曹操的祖父、父亲、子女等人之墓就在此处。由此推断,曹操之墓也当在此。
但这种说法也缺乏可信的证据,遭到许多人的质疑。
面对“曹墓不知何处去”的感叹,人们对曹操的奸诈多疑可能有了更深的认识。曹操一生节俭,带头“薄葬”,是有积极意义的。这样做,既保护了自己,也使盗墓者无从下手,这也算是他的明智之举吧!
生前壮怀激烈,戎马一生 ,身后依然荣辱沉浮,起伏不定。谜一样的曹操,谜一样的曹操墓。
秦始皇陵的奇迹
2000年了,始终固守着脚下的一方黄土,他们还在等待什么呢?
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奥林匹亚宙斯神庙,摩索斯国王陵,位于地中海、爱琴海之间的罗得岛的太阳神巨像,今土耳其境内的以弗索斯月亮女神庙,埃及港口的亚历山大灯塔曾被历史公认为世界七大奇迹。2000年后的今天,除了金字塔以外,其他六大奇迹早已被历史冲刷得几乎不存在了。这时,唯有秦俑从地下又重新站立了起来。它就是两千多年前东方文明古国空前绝后的历史遗址。世界第八大奇迹在东方的中国。
1974年3月29日,陕西省临渡县晏寨公社西杨村的几位村民在村南一片柿子林中打井抗旱,在井下挖土的村民发现了一个窟窿。挖开窟窿后,他看到一个类似瓦罐的东西,村民们有些丧气,以为挖到了古人的砖瓦窑。他们继续往下挖,“瓦罐”变成了像一个人的脖腔,之后便是身子、胳膊、腿、铜兵器、砖头等,他们紧张起来,以为挖到了“瓦爷庙”,挖出的东西是“瓦神爷”。“瓦神爷”是当地农民对陶质神像的俗称。这里的村民祖辈相传地底深处有“瓦神爷”,它深居地下,行踪诡秘,从不轻易露面,然后谁一旦遇见,便会带来不祥。老实忠厚的村民们总是遵循长辈告诫——倘若打井,掘墓时碰上“瓦神爷”,最好悄悄挪个地方,千万不敢声张,免得再惹祸殃。于是,整个村子沸沸扬扬地议论起此事来。晚上,村里一些上了年纪,思想上有点迷信的人,怕得罪了这些“瓦神爷”三五成群来烧香叩头,祈求“瓦神爷”不要降罪于村民。这些村民哪里知道,一个伟大的奇迹马上就要开始。
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秦始皇嬴政历时39年,建造了中国第一个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都城的皇城和宫城。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顶部平坦,腰略呈阶梯形。现存遗址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占地12万平方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无数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有400多个。
以都城建制规划陵园布局的陵寝制度正是在秦朝形成。秦陵的布局结构以地宫为中心,四周设置了大量的大型礼制建筑、园寺吏舍建筑、陵邑衙署以及从葬坑、陪葬墓等。内城分布着许多用于祭祀、陪葬的建筑,尤以南半部较为密集。除地下宫城外,寝殿及车马仪仗、仓储等众多陪葬坑均在南半部;北半部的西区是便殿的附属建筑区,东区则是后宫人员的陪葬墓区。外城西区的地面和地下设施最为密集,其中建筑基址约占据了西区空间的2/3。由南向北依次分布着:曲尺形大型马厩坑、31座珍禽异兽坑、三组四合院式的园寺吏舍建筑基址等。外城东区的南部则有一大型“石铠甲陪葬坑”和一个“百戏俑”坑,外城象征都城内的厩苑、囿苑及园寺吏舍,供皇帝玩乐游弋等活动。外城以外的地区,有众多为建设、陪葬和管护秦始皇陵园而设置的机构、场所和坑池。
1974年3月,陵东西杨村村民抗旱打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宝藏。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即二号坑和三号坑。
一号坑中已发掘出武士俑500余件,战车6乘,驾车马24匹,还有青铜剑、吴钩、矛、箭、弩机、铜戟等实战用的青铜兵器和铁器。俑坑东端有210个与人等高的陶武士俑,面部神态、服式、发型各不相同,排成三列横队,每列70人。其中除3个领队身着铠甲外,其余均穿短褂,腿扎裹腿,线履系带,免盔束发,挽弓挎箭,手执弩机。其后,是由6000个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人人手执3米左右长矛、戈、戟等长兵器,同35乘驷马战车间隔在11条东西向的过洞里,排成38路纵队。南北两侧和两端,各有一列武士俑,似为卫队,以防侧尾受袭。
二号坑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呈曲尺形方阵,东西长96米,南北宽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据初步推算,二号坑分为4个单元,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
三号坑在一号坑西端25米处,面积约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门前有一乘战车,内有武士俑68个。从3号坑的布局看,似为总指挥部,统帅左、右、中三军。
已经挖掘的部分已是如此之规模,整个陵墓底下,究竟会有什么奇迹等着我们呢?
泰姬陵背后的故事
美丽的爱情传说背后,竟然是一个血腥的故事。
泰姬陵作为陵墓建筑中的典范,一直被人们所瞻仰和称颂,因为她背后有一个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据说沙?贾汗的宠妃阿姬曼?芭奴是一位具有波斯血统的绝世美女,性情温柔,擅诗琴书画。她二十一岁时与当时为贾汗吉尔国王的三王子库拉姆结婚。她婚后与库泰姬玛哈陵拉姆同甘共苦,形影相随。1628年,库拉姆经过一场血战继承王位,给自己取名沙?贾汗,意为世界之王。沙?贾汗也因此得到宫中最高头衔——泰姬?马哈尔。但是好景不长,1631年,阿姬曼?芭奴因难产而死,令沙?贾汗伤心欲绝。他决定为宠妃建造一座全世界最美丽的陵墓,以表达他对宠妃的思念之情。同时,下令宫廷为她致哀两年,禁止一切娱乐活动。然而,泰姬陵的建造真的是出自伟大的爱情动机吗?
举世闻名的泰姬陵的陵墓建筑群包括大门、玛哈墓、两座清真寺、四座尖塔和一些附属建筑物,全部设计互相配合,浑然一体。陵墓高约250尺,耸立河边,气势雄传。陵园占地 42亩,布局精巧,林木成荫,风景优美,更有流水、喷泉,反映了蒙兀儿人心目中的人间仙境。
据说,每天动员2万各工匠,耗时22年才建成泰姬陵。石匠、金饰工、雕刻家和书法家把整座陵墓里里外外都装饰得美轮美奂。镶嵌那些精美的图案所用的宝石多达43种,包括玉石、水晶、黄玉、蓝宝石、钻石等。墓内到处可见纯银烛台、纯金灯座、华丽的波斯地毯,雕花大理石棺四周更围了一道纯金的栏杆。
据17世纪到印度旅行的欧洲人说,贾汗好大喜功权欲熏心,荒淫无度,根本不是爱情专一的丈夫。甚至有人说,他曾与长女乱伦。为了争夺皇位,他竟然不念亲情,把几位兄长和五个男性亲人全部杀害。不仅如此,据史料记载:阿姬曼?芭奴极其仇视基督徒,曾怂恿沙杰汉血洗印度东北侮岸的葡萄牙殖民地胡格利。她石棺上的铭文写道:“求真主保佑我们抵御异教徒。”贾汗统治期间,一直不遗余力扩张权势。他毕生都热衷于建造许多宏伟的建筑物,以炫耀帝国的财富,瑰丽的泰姬陵也许只是典型的例子。
泰姬陵建成后,贾汉竟残忍的在陵墓完工后砍掉设计师的头,又砍掉众工匠的手,其血腥程度可谓世间少有。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无人知晓。
古墓长明灯不灭之谜
在一座古墓的拱顶上,一盏明灯投射着幽幽的光芒。为什么它能长燃不灭?
公元527年,叙利亚处于东罗马帝国的统治,当时在叙利亚境内的东罗马士兵们曾发现,在一个关隘的壁龛里亮着一盏灯,灯被精巧的罩子罩着,罩子好像是用来挡风的。根据当时发现的铭文可知,这盏灯是在公元27年被点亮的。士兵们发现它时,这盏灯竟然已经持续燃烧了500年!遗憾的是,野蛮的士兵们很快毁坏了它。
公元1400年,人们发现古罗马国王之子派勒斯的坟墓里也点燃着这样一盏灯,这盏灯已持续燃烧了2000多年。风和水都对它无可奈何,熄灭它的唯一的方式就是抽走灯碗里那奇怪的液体。这难道是神话中的阿拉丁的神灯吗?
公元1534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的军队冲进了英国教堂,解散了宗教团体,挖掘和抢劫了许多坟墓。他们在约克郡挖掘罗马皇帝康斯坦丁之父的坟墓时,发现了一盏还在燃烧的灯,康斯坦丁之父死于公元300年,这意味着这盏灯燃烧了1200年!
公元1540年,罗马教皇保罗三世在罗马的亚壁古道(一条古罗马大道)旁边的坟墓里发现了一盏燃烧的灯。这个坟墓据说是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的女儿之墓,而西塞罗的女儿死于公元前44年。显然,这盏灯在这个封闭的拱形坟墓里燃烧了1584年!更有趣的是,坟墓里的尸体浸在一种未知的液体中,看起来像是刚刚才死去一样,原来古人用这种液体来保存尸体。
这些长明灯只是全世界所有发现中的几例。考古记录显示,这种古庙灯光或古墓灯光的现象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现,例如印度、中国、埃及、希腊、南美、北美等许多拥有古老文明的国家和地区,就连意大利、英国、爱尔兰和法国等地也出现过。
如此神奇的长明灯为何没有保留到今天呢?古代人对所发现的长明灯不够重视吗?很奇怪,上述这些灯一旦现身,就会以某种方式很快毁坏掉,例如被野蛮的掠夺者和挖掘者毁坏。难道古人在利用某种魔咒来保守他们的技术秘密吗?
不熄之火最早出现在各种神话故事中。据说这种不熄的火光是天宫之火,是普罗米修斯把它偷偷带给了人类。总之,人类由于机缘凑巧,知道了这个秘密。也许是某位先哲把它传给了人类,就像神农氏教会了人类种植农作物,有巢氏教会了人类建造住所。一旦人类得知如何制造永久的灯光时,消息不胫而走,全世界的庙宇都想装上这种永不熄灭的灯。
根据古埃及、希腊和罗马等地的风俗,死亡的人也需要灯光驱逐黑暗,照亮道路。因此,在坟墓被密封前,习惯于放一盏灯在里面。而富贵荣华之家就要奢侈一些,放上一盏不熄的灯,永远为死者照亮。千百年以后,当这些坟墓的拱顶被打开时,挖掘者发现里面的灯还在好好地燃烧着。
一般平民的墓穴里没有这种灯。不过,并不富贵奢华的古代炼金术士的墓穴里也会出现这种灯。例如,公元1610年,一位叫洛斯克鲁兹的炼金术士的坟墓在他死后120年被掘开,人们发现里面也亮着这样一盏不熄的灯。于是,人们怀疑古时的炼金术士和铸工懂得制造这种长明灯的技术。难道不熄的灯光与金属有关吗?
遗憾的是,这种不熄的灯现在再无踪影,那些过去记载的见闻是不是真实的呢?永不熄灭的灯很自然成为学术界争论的话题。如果长明灯真的存在,那么它们的能量来源是什么呢?或者它们并不是永久长明的,但千百年长久地燃烧,若是普通的煤油灯,就要耗费多少万升的煤油。难道它们的燃料是能够不断补充的?中世纪以后,许多思想家曾经试图用补充燃料的方式制造一盏长明灯,即在燃料将耗尽时,快速补充燃料。但是没有一个实验成功过。即使利用现代的燃料连续补充技术,制造一个千百年长明的灯,也不太现实。
还有一些人大胆推测,这种灯就是使用电的灯,灯碗里那看似燃料的液体可能就是用来导电的汞,所以“燃料”看起来永不见少,这种用电的灯也不会怕风吹雨打。古时的希伯来人就秘密地保守着现代叫做电的技术。
如果神灯真的是用电能点亮,那么电能是如何产生的呢?难道庙宇或古墓中安装有能够发电的机器吗?要做到一劳永逸地不断供应电能,只有太阳能发电可以做到。神灯真的是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吗?
埃及帝王谷
国王陛下的岩洞陵寝是我一个人监修的,谁都没有见过,谁都没有听说过。
帝王谷位于开罗以南700公里,尼罗河西岸岸边7公里,与古代底比斯城的所在地隔河相望。在离底比斯遗址不远处的一片荒无人烟的石灰岩峡谷中,断崖之下就是古代埃及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70年~前1090年)安葬法老的地点。
几个世纪以来,法老们就在尼罗河西岸的这些峭壁上开凿墓室,用来安放他们显贵的遗体,同时还建有许多巨大的柱廊和神庙。这里曾经是一处雄伟的墓葬群,共有60多座帝王陵墓,埋葬着埃及17~20王朝期间的64位法老,其中有图特摩斯三世、阿蒙霍特普二世、塞提一世、拉美西斯二世等最著名的法老。
这些陵墓的墓穴入口往往开在半山腰,有细小通道通向墓穴深处,通道两壁的图案和象形文字至今仍十分清晰。其中最大的一座是19王朝塞提一世之墓,从入口到最后的墓室,水平距离210米,垂直下降的距离是45米,巨大的岩石洞被挖成地下宫殿,墙壁和天花板布满壁画,装饰华丽,令人难以想象。
帝王谷是一个扑朔迷离之地,至今没有人能搞清楚它的来龙去脉。比较可靠的说法是认为帝王谷始于法老图特摩斯一世(公元前1545年~前1515年)。
图特摩斯有感于先人的陵寝大都难免遭受盗墓人的侵害,首次把自己的陵墓同殡葬礼堂分开。他命建筑师依南尼在底比斯山西麓隐蔽的断崖下的石灰岩壁上开凿了一条坡度很陡峭的隧道作为墓穴,并将遗体安放于此。此后的五百年间,法老们一个个长眠在这个山谷里。后来希腊人看到那通往墓室的长隧道很像牧童吹的长笛,便把岩穴陵墓叫做“笛穴”。
具体施工的记载得以保存下来,倒是要感谢建筑师依南尼的虚荣心了。依南尼本人的殡葬礼堂墙壁上的文字详述了他的生平,其中有一段叙述了这第一座岩洞陵墓的建筑过程。有几句很引人注目:“国王陛下的岩洞陵寝是我一个人监修的,谁都没有见过,谁都没有听说过。”然而,现代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却对依南尼使用的工人数目有所估计。据估计,工人有一百名以上,大多是战俘,工程结束后他们就统统被杀掉了。
图特摩斯一世为了防止盗墓者才把岩洞陵墓修建在帝王谷。然而,天不遂人愿,帝王谷注定要成为盗墓贼的天堂。
法老在安葬他们的木乃伊时极尽奢华之能事,里面每一座墓室的财富数量都远远超过最贪婪者的梦想,盗墓贼岂能不垂涎三尺?在帝王谷,法老们选定的墓穴位置是彼此靠近的,不像过去那样分散,目的是便于集中守护,而这也恰恰给盗墓贼提供了方便。不知从何时开始,一支支匪帮出没在帝王谷周围,他们采取各种手段进行疯狂的盗墓。托特米斯一世的遗体在那里待了多久不得而知,但他的后辈托特米斯四世下葬不到10年,墓就被洗劫一空,并且盗墓者还在墓室的墙上写下了得意的留言。可以说,500年的时间里,葬在那里的每一座墓室都无一例外被盗贼光顾,以至于后来的法老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将他们的先祖改葬。拉美西斯三世的遗体前后改葬了3次,阿赫密斯、阿门诺菲斯三世、图特摩斯二世以及拉美西斯大帝的遗体也都曾被改葬别处。到最后,由于再也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只好将它们几具、十几具堆在一处。1881年,开罗博物馆的一位工作人员仅在一个秘密洞穴中就发现了40多具法老木乃伊!
随着朝代更迭,三千年后,帝王谷早已被彻底废弃,成了一片破败不堪的荒漠。三千年来,一群群盗墓者把山谷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19世纪,一支支盗墓匪帮仍然在这里活跃着。可以想象,这里的陵墓遭到了怎样的浩劫。当年豪华的洞穴早被洗劫一空,许多洞穴的入口敞开着,成为野狐、沙隼和蝙蝠的巢穴。然而,即使在今天荒无人烟的帝王谷仍然很受盗贼欢迎。
同一个地方,盗墓活动持续了三千年。这在历史上恐怕绝无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