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认为应该有一种更新的模式,更适合中国国情的电子商务模式出现。在2004年的时候,他曾表示:“未来的电子商务,将没有B2C与B2C的界限。”“人们经常问我5年后会怎么样,我要说的是,5年后已经没有人再谈论网络了。像20年前彩色电视很热闹,现在没人谈。那时候网络深入千家万户,再谈网络,用杭州话来说就是很‘背时’了。”马云当时就是这样说的。他在2000年的时候,就认识到想要在互联网的世界中生存下去,就一定要走在时代前端。
在2004年9月,阿里巴巴成立5周年的时候,马云宣布了公司战略从“meet at alibaba”全面跨越到“work at alibaba”。
马云为公司这个转变做出的解释是:“‘meet’就是把客户聚在一起,就像做水库,如果养鱼,没什么意思;如果做旅游,还要花费水电。所以,‘meet’的钱都是小钱。‘work’则意味着水库要铺管道,把水送到家里变成自来水,自来水厂赚的钱一定比水库多。我就希望电子商务对每一个中小企业来说都能像拧自来水一样方便。这次转型主要是向更专业化的方向调整。我们认为去年、今年和明年是电子商务的一个积累期,到了2008年、2009年必然有一个爆发。因此我们必须抢在这个变化前先变,而不是等到出了问题再去想法解决。这是阿里巴巴保持变革能力的关键。互联网世界总是充满风险的,谁能拥抱变化并且具有大胆追求的勇气,谁就能在这个领域里生存下去,而阿里巴巴恰恰具备了这种勇气。”
马云管理智慧
马云这次改革的变化,不但完全融合了B和C的B2C2的模式,还形成了之后整个电子商务的走向。马云为阿里巴巴勾勒出这样一幅蓝图:以阿里巴巴为平台,逐步将中小企业的销售中心、人事中心、技术中心、支付中心和财务中心都放在上面,到了那个时候,阻挡在B2B、B2C及C2C之间的所有障碍将通通被清除,而此时的阿里巴巴将成为一个虚拟的商务王国,其中有自己的货币、自己的游戏规则、自己的运行体系。
为了实现这伟大的蓝图,阿里巴巴开始把其买家和卖家引到淘宝网,鼓励淘宝网的卖家去阿里巴巴进货,并且把商品批发给消费者,从而打通了B2B和C2C的界限。阿里巴巴进行的这种模式让电子商务模式直接介入了企业流程,把电子商务的工具真正还给了厂商,帮助他们在各个环节上赚钱。
这种新模式一经推出与推广,很多国内外知名厂商,如摩托罗拉、阿迪达斯、苹果iPod等纷纷“趋之若鹜”,在淘宝网上开了专门的店铺。而华硕电脑、迪斯尼家电、马克华菲等厂商还专门为淘宝网的B2C平台推出了定制产品。
新的模式被接受,一种商业模式被完全颠覆,马云这一次抢先出击又取得了完胜。创新永远要走在时代的前端。马云通过改进完善“淘宝网”所带来的巨大影响远超过他所获得的巨大收益,这是他在战略上的一个巨大胜利。
马云懂得去了解变化,懂得去适应变化,在变化中求生存,在变化中带领企业、管理企业。所以马云度过了低潮,最终走向了成功。成功之后的马云还会制造变化,然后在变化来临之前变化自己。
如果一家企业想要成长发展,那就要主动寻求变化战略。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必须能够主动改变自己,寻求突破,带动企业一起改变,在改变中求好的生存。因为,管理者是企业的管控者,管理者只有先看到变化,比他人提前做出改变,那么企业的整体发展才能得到良好的改善。
IBM负责人托马斯·沃森有一句自己很喜欢,并且一直当作座右铭的格言:“如果你想在未来建成一个大企业,你必须从现在开始就像一个大企业那样行事。”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如果想带领企业走向大企业的道路,那从一开始就要看到市场的先机,在危机来临之前,制定出能够顺应市场变化的战略。
就像马云说的:“我觉得我们中国也很奇怪,20世纪60年代尤其奇怪,动不动就想改变世界,动不动就想完善世界,动不动就要上升非常高才觉得伟大。我今年48岁,记住,改变别人先改变自己;要完善世界,先完善自己;要帮助好别人,先帮助自己。如果你不能帮助自己,那一切都是瞎扯。”
要做新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2001年是阿里巴巴超速发展的一年。到年末,员工已超过400人,而前年同期只有260~280人。今年我们还将录用150名新员工。
三年半前,公司筹建时,我们就曾预测到“会员数不到100万,是不可能赚钱的”。终于在2001年12月27日突破了100万会员大关,与此同时,正如预计的那样,我们实现了盈利。
今年会员量继续高速增长。今年4月10日,会员总数超过了110万,我们充满信心地进入了另一个发展阶段。
在过去的三年中,真正相信我们的人并不多,因为我们在做的是一份其他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事业。但是我们对自己有信心,我们知道我们的使命,我们要创建以亚洲为中心的中小企业的网上基地。结果,我们成功了,我们成了中国真正的服务于商人和企业的电子商务公司以及最大的商务信息平台,在全世界范围内,我们成为存活下来的不多的网络公司之一,也成为网上国际贸易的领导者。
——马云2002年接受《日经》杂志采访
马云管理案例
马云收购了雅虎中国后,便马不停蹄地开始促进雅虎中国的“变身运动”。马云看重了搜索市场这块大蛋糕,他放言道:“在中国,雅虎就是搜索,搜索就是雅虎。”马云高调表示雅虎中国要坐上中国搜索市场的“头把交椅”,他还宣称,到2006年的时候,雅虎中国要实现8个亿的收入。
这些目标并不是在夸大海口,马云是真的有这样的壮志。2006年3月17日,在南京召开的“2006全球搜索引擎战略大会”上,马云又一次发表惊人言论,他说:“当初收购雅虎中国也是因为觉得电子商务的发展中缺少搜索,这将阻碍电子商务的发展。”马云还强调雅虎中国不能做搜索市场中的追随者,要当新的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目前的搜索技术只是工程师的游戏,并没有考虑用户的真正需求,搜索也只是一种工具,并不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所以互联网才会改变中国。”马云认为就用户的满意度来说,不但是雅虎搜索,就连百度等其他的搜索也都是不合格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搜索,所以,他要做出真正意义上的搜索,即成熟、能经得起用户检验的引擎。
马云认为雅虎中国的目的是要实施电子商务战略,“做搜索也可以更好地发展电子商务,在未来5年,将一直结合搜索来发展电子商务”。
第一步的战略便是推出“知识堂”的公测版。当时,新浪推出了“爱问搜索”,百度推出了“百度知道”,各大网站都纷纷转战“问答搜索”的市场,想要趁早在这个市场中站稳脚跟,所以,马云自然也不能落后,雅虎中国推出的“知识堂”就是要让雅虎中国也能够在国内的搜索大战中赢得先机。
雅虎中国的“知识堂”做得和别的搜索有些不同,“知识堂”不是主要采用搜索关键词的方式,而是采用了“知识共享社区+搜索引擎”的模式,用户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然后网友们针对这个问题纷纷进行回答,彼此分享答案和信息,最终形成一个知识点汇集起来的信息库,所以,用户既是信息的享用者,也是信息的提供者。
马云的这个战略是很妙的,“知识堂”的推出正是迎合了中国市场的需求,相比之前雅虎进入中国的“水土不服”,在马云的“妙手回春”下,雅虎中国开始越来越能被中国市场接受,而面对已经在搜索市场抢占了先机的“新浪爱问”和“百度知道”,马云希望雅虎的“知识堂”能够借助雅虎的全球资源,赢得更多的用户支持。
但马云同时也不希望雅虎中国最终和美国雅虎一样,他说:“只有本土的,才是最好的。雅虎中国不会套用美国雅虎的东西,也不会升级为美国雅虎,美国雅虎是根据美国客户的需求做的,阿里巴巴雅虎也必须根据中国客户的需求来定制,而不是模仿。”
马云希望雅虎中国能做出一个不一样的搜索引擎,所以,他针对用户群体不断对搜索引擎进行改革,就是要迎合用户的需求,使得雅虎中国的搜索引擎能够脱胎换骨,成为大众最喜爱使用的搜索引擎。
马云在加强搜索引擎的服务能力时,也没有忘记发展雅虎中国的网络实名服务系统。网络实名可以帮助网民更加方便、迅捷地找到自己想要找的资料,也能够帮助企业在网上对自己进行更深入的推广。马云将搜索引擎和实名服务结合在一起,大大提升了雅虎中国的品牌效应。
马云管理智慧
虽然对于互联网,马云是个技术上的门外汉,但在战略部署上,马云却是比很多“懂行”的人还要厉害很多,马云的每一次战略,都是一次突破。马云对雅虎中国大刀阔斧的改革,自然有着他的道理:“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我从一开始就是冲着搜索来的,其实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让雅虎中国的员工知道,不是不可以变化的,一切都可以变。”雅虎中国在马云的带领下,慢慢走上了高峰。
对于企业的领导者来说,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制定战略一定要谨慎,因为一个不小心或者失误,就有可能为企业带来灾难。但面对企业的发展,战略的制定又是管理者不得不做出的决策,一个好的管理者,应当不断为企业带来新的转机。
盛大网络的创始人陈天桥说:“当每天收入达到100万元的时候,我觉得它是诱惑,它可以让你安逸起来,让你享受起来,让你能够成为一个土皇帝。当时我们只有30岁左右,急需一个人在旁鞭策,就像唐僧去西天取经一样,到了女儿国,有美女有财富,他是停下来还是继续去西天?我们希望有人在边上不断督促说:你应该继续往你取经的地方去,这才是你的理想。”
马云对陈天桥的这番话很是认同。马云认为,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就要不断改变,但也要改变得恰到好处,不要脑袋一热就去改变,那样的管理者制定出来的战略一定会有很多缺陷,是不可取的。
本田汽车在全球享有盛誉,本田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在一开始创业的时候,也经历了很多磨难。年轻的本田宗一郎在一家汽车修理厂当学徒,他认真好学,用6年的时间掌握了汽车的修理技术,他的修理技术迅速提升,让他有了自己当老板的念头。于是,本田宗一郎回到家乡,开了一家汽车修理厂,大家都看好本田宗一郎过硬的修理技术,都来找他修理汽车。本田宗一郎的汽车修理厂发展得很快,发展到了好几个员工。
这时,本田宗一郎没有再管越来越繁忙的业务,而是去发明零件。几年之后,本田宗一郎转行去做了汽车配件生产,这个举动让他周围的人很不解,本田宗一郎却有着自己的打算和发展方向。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他花了很少的钱买下了陆军通信设备上的微型发动机,并且安到了自行车上,这种交通工具受到了顾客的热捧和欢迎。随后,他又研发了自己的发动机,本田企业由此开始发展,继而蒸蒸日上。
本田汽车的成功,是因为本田的管理者目标明确,有着与众不同、出彩的战略方向,本田宗一郎善于改变策略,在创业的道路上目光长远,能够看到市场的空缺部分,从而抢先占领。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就是要有这样的战略眼光,一步一个脚印地坚持下来,这样才能接近成功,接近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