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说:“谁能想象,两年以前,美国雅虎多么厉害,但是今天大家发现微软要并购它!所以整个互联网变化速度非常之快。我们必须把自己定位到看清楚自己、面对自己是什么,我们才有可能生存、成长和发展。”
读书太多的人不会成功
读书像汽车加油一样,加满油你得知道去哪里。装了太多的油就变成油罐车,我看太多的人读了好多的书。两种人不太会成功:一个是不读书的人,第二个是读书太多的人,所以我们今天主要是吹吹牛,我来就是想告诉大家,别读太多书。
所有人都认为最好的书我都不太喜欢。小时候我记得我爸妈说《红楼梦》怎么好,不看《红楼梦》的人没文化,我看了前面一点就看不下去了,反正我没看下去过。我记得我们念高中的时候有一本《围城》,人们都把这本书说得太好了,我就怎么也看不下去。这跟我自己可能有关系,我总是带着太大的期望值。别人一般说很好的书,我看起来不那么好,也没什么我讨厌的书。
——2012年马云公司内部发言
马云管理案例
马云说:“我不是说假话,我书读得真不太多。书院邀请我,我说我书读得真不太多。成功不成功跟读书多少没关系,但是你成功以后读书很重要。我看到很多人成功跟读书没有关系,但是成功人士不读书一定往下滑,而且会滑得很惨。我们看了太多这样的案例。我觉得读书要会读,我不算会读书的人,但是我争取做一个会读书的人。因为有时候我在公司里碰上很多人特能读书,属于智商很高,但情商极低。成功与否跟情商有关系。我把人当书看,我碰上任何一个人,不管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我都很欣赏他。我总是说,这哥们儿挺逗的,还有这样的想法。而且绝大部分的书,我看了前面几页,后面的故事基本上都能猜出来,所以我大部分看了会扔掉。当然金庸的书我是永远猜不出来的,我觉得特别好玩儿。
“我自己觉得我们公司至少24000名员工是24000本书,各种各样的,他们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他们每个人碰上一个事情、一个问题怎么处理,都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的。在座的每一位年轻人,看书固然重要,但是看人、和人相处更为重要。我记得当年淘宝跟易贝竞争,有几个朋友给我一本书,说:‘马云,这本书必须得看,你看了这本书,你才可以打败易贝。’易贝出了一本书《完美市场》,指易贝当年怎么打败了雅虎,我把这本书扔到了垃圾桶里,我说希望有一天易贝能看我们怎么打败它的书。因为你看了以后,你基本上会按照这个路径走,你会太了解它,以及别人怎么打的,你最后越走越悬乎。
“看书有一种乐趣,完了以后觉得挺快乐的,哈哈一笑,或者号啕大哭一场。但是我看书,让我背诵几段,还要讲几段,我是做不到的。我这个人脑袋小,我要懂得小脑袋合理运用的方法,就是东西得忘得快。读书多像电脑一样,电脑不是应用程序装得越多越灵活。程序装得越多,电脑跑得越慢。我脑袋小,沈国军转一圈,我已经四圈半转回来了,只能跟人家比谁快。
“另外,看书真是看啥补啥。有人说,马云你给我一批书单,我看你看什么书,我好好看看。我说第一,我真不怎么看书;第二,我喜欢的你未必喜欢,我就喜欢看小人书。有人说,马云你怎么喜欢看金庸的小说。我真喜欢看金庸的小说,喜欢,没有对错。所以看书得找自己觉得喜欢的看。我们隔壁老沈多勤奋,天天看那么深奥的书,你看过两本就一定瞎了。每个人只挑自己感兴趣的书。我创业永远挑自己最开心的事情做,挑最容易的事情做,挑大家都喜欢做的事情做,最重要的事情、最难做的事情留给别人。这是实话,这是创业的一个秘诀。人生多累,你有一个老板已经够累了;没有老板,既希望做自己觉得开心的事,又挑一本隔壁老沈看的书,你更累。人生苦短,读书是给你带来快乐,不是给你带来压力的,读书更不是比谁看的书多就行,未必。我们公司的员工也好,外面的很多年轻人也好,他们博览群书,我很钦佩,像活字典一样。你问他王安石变法是哪一年?1069年。多少乘以多少,弄一个计算机就可以了。
“我反正已经这么大了,这个年龄了,书也读不多了,所以我给大家的建议是,不读书也挺好的。喜欢读书,也很好,千万不要觉得书读得不够多,觉得挺难受,挺丢脸,没什么丢脸的。人可以少读书,多干事。有人事干得很多,当然时间有限,把自己的人生当一部书,翻过了就忘了。”
马云管理智慧
这是马云发表的一次演讲,讲了读书与成功的关系,马云认为并不一定读书越多,越能成功,这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一个人如果只知道埋头读书,不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接受社会的洗礼,那也不会与成功接轨的。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有自己明确的见解和判断,而不是一味地依赖书本上那些成功的案例,或者去模仿市场上其他成功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经营模式。当然,并不是说借鉴成功的管理方式不对,而是,如果不加以自己的分析和实践,就去照搬书本上的内容,盲目生搬硬套,很可能会吃大亏。
马云是一个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人,他对管理企业很有自己的一套心得,马云的管理经验成为大家争相效仿的经验。但马云冷静地告诫大家,任何企业都不要照着书本生搬硬套,也不要抄袭成功的企业模式。马云认为自己的管理方式只是针对阿里巴巴而言,放到其他的企业中,未必就可行好用。
就如同马云的演讲中讲到的那样,读书是好事,但一头钻进书本中,不从现实中去考虑问题,那也是不行的。马云曾说过:“我觉得中国有很多机会,但是每个人都千万不要去拷贝国外的模式,也不要以国外有没有这样新颖的模式来判断我们中国的好坏。别人没有的,你有了未必是坏事,把美国的模式搬到中国来,不一定能行。中国人喜欢玩BBS,中国长城的每一块砖上都写着‘××到此一游’,中国人就好这个。人家说阿里巴巴是一个公告板,雅虎是搜索引擎,亚马逊是书店,那又怎样?最好、最成功的往往是最简单的,要把简单的东西做好也不容易,阿里巴巴要像阿甘一样简单。”
也就是说,马云并不是钻研书本,或者浪费大量财力和精力去钻研大公司的成功模式,而是根据国情以及那时的网络发展状态,结合阿里巴巴自身的特点,研究出了成功的模式。
在过去,很多互联网企业都照搬国际上成功的大互联网公司模式,他们认为那些公司的模式发展成熟,只要照着做,一定也能将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但这些公司最后往往都是不了了之,因为纯粹的模仿是无法令企业良好发展的。
阿里巴巴的创业模式、盈利模式、经营模式都是新颖的,是马云结合阿里巴巴自身的情况发展起来的,这种创新令阿里巴巴迅速崛起,虽然其间遭受了外界很多质疑,但结果证明,在追求创新发展的同时,找到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模式,根据企业的现实需要,一步一步完善企业,才是最好的模式。
倒立看世界,一切皆有可能
当你倒立时,世界会变得不一样。
——马云公司内部讲话
马云管理案例
作为无数创业者的偶像,马云其实也有自己的偶像,他的偶像是20世纪80年代日本电视连续剧《排球女将》中的女主角小鹿纯子,倒立是小鹿纯子保持自己状态的唯一方法,她说:“人倒过来了,思想也就倒过来了,很多站着想不通的事,就会通了。”马云对这句话非常认同,并且认定这是一个叱咤商海的“法宝”。
正因为如此,马云把倒立练得炉火纯青,甚至他可以单手支撑身体,倒立几分钟都面不改色。在阿里巴巴,倒立是员工的“必修课”。在2005年,《福布斯》杂志上刊登了阿里巴巴员工贴墙倒立的照片,称这是阿里巴巴公司员工的“招牌动作”。的确,阿里巴巴的员工都必须在进入公司3个月内学会倒立,男性要保持倒立姿势30秒才算过关,女性也需要保持10秒才可以过关。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那就算其他方面再怎么优秀,最后也只能是卷铺盖走人。
2008年8月的一天,马云还曾突然“查岗”,要求每一个高管轮流在他面前演示倒立,甚至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也不能“幸免”。有一位新来的女总监,因为事前不知道这个规矩,穿着裙子去上班,结果赶上了“查岗”……
为什么要让员工练习倒立呢?马云对此有自己的认识:第一,倒立可以锻炼身体,不用器械辅助,随时随地就可以进行,十分方便;第二,通过练习倒立,促使员工对问题进行换位思考,用另一种眼光来看待,可以培养创新思维。
创业之初,马云没有试图进入热门的门户网站红海,而是看中了当时很多人都已经放弃,认为没什么竞争力的电子商务这一块的业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他没有向其他企业一样专注于大企业,而是专攻中小企业;为了扩大影响力,他没有在报刊、电视上做大幅广告,而是出其不意地请来金庸和其他互联网大佬,筹办了“西湖论剑”;在与eBay易趣的竞争中,他打破eBay易趣坚持收费、禁止买卖双方在交易前进行联系的做法,不仅淘宝网免费,还允许买卖双方在阿里旺旺上讨价还价及商量交货方式,甚至允许他们私下进行交易……
马云曾说:“一直有人说阿里巴巴的这个模式这样不好那样不好,所以做创新得顶得住压力,挡得住诱惑。我们最早被人说是疯子,到今天被说成狂人。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们坚信一定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待我们,我们在乎怎么看待这个世界,如何按照我们的既定梦想一步一步往前走,这是做企业做任何事一定要走的路。”马云总结,不要被常规给束缚住,要挣脱世俗,活出自我。
倒立着的马云和倒立着的阿里巴巴人,用一个完全不同的视野,神奇地走向了成功。
马云管理智慧
牛根生曾说过:“不管螺丝怎么设计,正向拧不开的时候,反向必定拧得开。山重水复,此路不通的时候,换换位,换换心,换换向,往往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确,在这个世界上,任何问题都有多个思考角度。当我们遇到了难题时,没必要一条路走到底,直至走到死胡同,有时候,换个角度,就能看到不同的天空,为前路带来意想不到的转机。正如在鱼的眼中,水就如同我们所需的空气,而在人们的眼中,水只是清澈透亮的物品,站在不同角度,总会看到不同的世界。
有一个我们都耳熟能详的故事,说的是有一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雨伞店老板,小女儿嫁给了洗染店老板。尽管两个女儿都过得很幸福,但是老太太却每天都很忧虑,因为晴天的时候,她害怕雨伞店的生意不好,而雨天的时候,她又怕耽误洗染店的生意。后来老太太的一个亲戚劝她说:“晴天的时候,洗染店的生意会很好,雨天的时候,雨伞店就会顾客盈门,如果这样想,你还有什么担忧的呢?”其实,有的时候,只要改变思维的角度和方式,我们就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
在一条街上有三家饭店,因为相邻,所以竞争非常激烈。有一天,一家饭店突然打出一块招牌,上面写着:“本市最好饭店。”以此来招揽顾客。
另一家饭店老板见此情景,马上也做了一块招牌,第二天挂了出去,上面写着:“全国最好饭店。”
第三家饭店老板看了之后,也想打出一块招牌,可是本市、全国都让他们占了,自己总不能打出“全球最好饭店”这块招牌吧,于是他冥思苦想了一个晚上,终于想出一个办法,第二天早上,他把招牌打了出去,上面写着:“本条街最好饭店。”
第三家饭店的老板非常聪明,他没有再往大处夸耀自己,而是运用了逆向思维,往小说自己的饭店,但是这小小的“本条街”,却超过了“本市”和“全国”,既然是“本条街最好饭店”,那就是这三家中最好的,这家饭店自然也就门庭若市。
面对同一个问题,面对同样的市场竞争,多用心思、多思考,找到一个与众不同的思路,就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从而在与人竞争过程中赢得主动权,打开局面,获得成功。马云让员工倒立,就是希望员工能够时时刻刻记着,人生不是只有一条出路,有时候,看着是一条死胡同,可没准换个角度去看,就能发现另有出路通向大道上。
外行是可以领导内行的,比技术更重要的是思想
作为一个创业者,首先要给自己一个梦想。在1995年我偶然有一次机会到了美国,然后我看见了、发现了互联网。我不是一个技术人才,我对技术几乎不懂,到目前为止,我对电脑的认识还是停留在收发邮件和浏览页面上。我今天早上还在说,到现在为止我还搞不清楚该怎么样在电脑上用U盘。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到底想干什么。
——马云在中国青年人创业大会发言
马云管理案例
马云虽然被誉为“中国网络教父”,但他对网络技术却并不在行,可以说是个十足的门外汉。有一次,一名记者前去采访马云时,马云正在电脑前鼓捣,一开始记者还以为马云在研究一个什么难题,但最后没想到,马云只是被一个很常见的问题难住了。马云不懂网络技术,平时用电脑,也仅限于最简单的操作而已。
然而,这样一个网络外行,却能够领导一批网络技术精英,创建庞大的阿里巴巴帝国。马云是这样解释的:“我虽然是外行,但我这个外行是可以领导内行的,比技术更重要的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