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会员讲,阿里巴巴花了那么多钱,是不是烧钱?我认为不是,我们是把赚来的钱继续投入市场。去年我们有不少钱投在中国的市场上,我们在中国投入广告以后,有很多企业向阿里巴巴学习。所以去年我们决定干脆到国外去,我们在美国的CNBC包了大量的广告。
大家觉得这个时候做广告可能是最贵的,但因为我们是第一个这样在美国本土做广告的中国公司,所以我们谈业务的时候价格就很便宜。我们跟他们讲,我们代表中国市场,如果我们做得好,很多企业会进来。其实我们是以很便宜的价格,在美国和欧洲进行宣传的。去年开始,我们的重要战略是进行海外推广,今年我们参展的次数几乎是去年的三倍,所有的展览都有阿里巴巴的展位。我本人这一年也跑了很多地方。这是我们去年的战略,今年和明年,我们依旧会在国外进行大量的宣传。
——马云2005年在上海网商论坛上的演讲
马云管理案例
2004年时,国内出现了轰动性的新闻——“阿里巴巴逾亿元在美打电视广告”。也许阿里巴巴并没有花这么多钱打广告,但这条新闻让阿里巴巴赚足了人们的眼球,加强了阿里巴巴在市场上的影响力,还吸引了很多海外会员来加盟。
马云很懂得造势,为了能够更好地走入国际市场,更快地被国际市场所接纳,马云可是煞费了一番苦心。“当时甚至不敢说自己是中国的公司,因此还取了‘阿里巴巴’这样非中非西的名字,因为当时大家都认为,中国不可能有好的互联网公司。”
在建立阿里巴巴时,马云就将客户源定位在了国内和国外两个价值链上:一头是海外买家,一头是中国供应商。所以,阿里巴巴自始至终走的都是国际化的战略路线。马云说:“我们要打开国际电子商务市场,培育中国国内电子商务市场。”
但是,那个时候中国的工厂还不像现在这样先进发达,电子商务想要成功,主要还得依赖海外的资源。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企业在海外,能向互联网投资的主流资金也在海外,如果想要让阿里巴巴更加顺利地走下去,马云就需要搞定海外的资源和人脉。
阿里巴巴只有做成全球性的网站,做全球的生意,才能走出自己的道路。马云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只有全身心投入,没有退路。
为了吸引全球的人才来阿里巴巴工作,马云从1999年到2000年,开始满地球地奔波,去经济发达的国家做商业演讲,用他超级棒的口才去宣传阿里巴巴,宣传他关于B2B的理念。
马云就像一台促销机器,不断重复他的理论,在不同的人面前演示自己网站的优势。曾经最疯狂的时候,他一个月去了三趟欧洲,一个礼拜跑了七个不同的国家。每到一个地方,他所做的事情就只有一件,那便是不停地演讲。马云在BBC做过现场直播的演讲,也在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等高等学府做过演讲,还在“世界经济论坛”演讲过,在亚洲商业协会演讲过。
在这些演讲现场,马云激情无限地说:“电子商务是一个新的领域,我们最重要的是永远为你所激情的事情激情下去。做电子商务不容易,今天有这么多人在,我非常高兴。从事网络的人,尤其是这几年活下来的人,经历的事情太多……”
很快,功夫不负苦心人,马云的努力得到了回报。马云和阿里巴巴的名声在欧美地区火爆起来,大家都知道东方有个小个子的男人,常常挥舞着拳头,神情激动地喊:“B2B模式最终将改变全球几千万商人的生意模式。”马云开始被一些世界重量级的杂志和报纸所关注。
看到这些小成就,马云越发坚定自己的营销方式,他把到欧美一些名校里去演讲当作他营销的一部分,他说:“沃顿、哈佛的MBA5年后就是大公司的高层,在他们脑子里播下阿里巴巴的种子,5年后就发芽长大了。”
马云的演讲很受欢迎,每场都是人满为患。也许是当年做过老师的缘故,马云在这些学校演讲时,学生们对“马老师”的演讲很是肯定。马云在哈佛演讲时,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情。哈佛的一位教授问了马云一个问题:“马云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能否先谈谈在你简历里面没有提到过的事情呢?”马云风趣地回答:“十年前我申请过三次哈佛,被你们拒绝了,你们看都不看就拒绝掉了我的申请。”学生们被逗得哈哈大笑。
不卑不亢、急中生智、风趣幽默就是“马氏演讲”的特色,马云在哈佛做完演讲,之后有35个哈佛MBA的毕业生陆续进入阿里巴巴企业工作。
马云管理智慧
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眼光一定要放得长远一些,想要让企业长久发展,就要制定一个长远的奋斗目标。马云一直都是走在时代前端的,他创办海博翻译社,成立中国黄页,后来建立阿里巴巴,这些都是先人一步,走在大部分人前面。马云曾经说过:“我们绝对是放眼世界的,真正做到打到全世界去。”
在互联网这个概念还没有传到中国时,马云便开始琢磨了。当时,互联网教父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说,“互联网精灵的尖叫是大型公司走向覆灭的丧钟”,而那时杨致远才刚刚创建雅虎。互联网这个概念太新了,很多人都无法理解。在这种时候,马云坚持要做互联网。他后来回忆道:“其实最大的决心并不是我对互联网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觉得做一件事,经历就是一种成功,你去闯一闯,不行还可以掉头。”
时至今日,马云成功了,他成功地站到了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光彩,阿里巴巴成为了全球人都知晓的知名企业。如果马云当初没有制定站到世界舞台的战略目标,那可能也就没有今天的阿里巴巴。
默多克是美国著名的媒体经营者,他大学毕业后就在英国伦敦的《每日快报》上班,父亲去世后,他便继承了父亲的家业,到澳大利亚经营父亲留下的一家地方报纸——阿德莱德《新闻报》。
默多克不甘心只经营这一份地方报纸,他为报社制定了跨国经营的战略目标。1963年,他购买了香港亚洲杂志公司28%的股份;1964年,又购买了新西兰惠灵顿的《自治报》;1968年,拥有了美国历史上最悠久的《世界新闻报》集团49%的股份;1989年,接管了柯林斯出版公司。默多克在全球掀起了热潮。
如今的默多克,建立起了横跨五大洲的传媒帝国,他本人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一开始就要有一个雄伟的目标,心中装着世界舞台才行。企业想要在市场中获得成功,企业的管理者就要有大的目标。将目标当作自己奋斗的方向,并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成功。
被别人说服是犯错的开始
金庸作品里面的义气,我是断章取义。我买过四五套金庸的书,也买过盗版的。上次在香港吃饭,请金庸签名,结果拿出来一看是盗版的,很惭愧。因为看得确实比较多,每次看完就忘了,忘了才会再看。最近5年来第一次在马尔代夫度假,睡了三天,醒了就看《笑傲江湖》,把这套书认真看了三天。
何为笑傲江湖?“笑”,有眼光、有胸怀才能笑;“傲”,有骄傲才能傲。网络就是江湖。网络是非常不景气的,我这些年走过来,听到很多人骂阿里巴巴一分钱不赚,什么也没练好,皮倒是练得很厚。我自己在“外练一层皮,内练一口气”。1995年做网络,人家认为我们是骗子;1997年提出中国黄页,人家认为我们是疯子;现在人家认为我们是狂人。不在乎别人怎么说,坚信自己是对的,就做下去。冤枉、误解在网络中是很正常的。我自己觉得,皮子倒真是越练越厚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做网络,各种各样的投资者都有自己的看法,有员工对我们的看法,也有评论界的,特别是互联网的评论家。中国的互联网评论家数量远远超过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而且他们的积极态度也是超过其他任何地方的。我们看网上网民的各种评论很多,评论家多了,这个模式行,那个模式不行,众说纷纭。网络现在的变化非常快,半年以前B2C刚刚热起来,过了三个月突然说B2C不行了,做B2B;B2B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又去做基础设施,变成ASP;现在ASP没搞清楚,又不流行了。这就是网络,在不断地变化。如果变化过程中太在乎别人怎么评价你,你可能真的什么也做不好了。
——马云2000年9月在第一届“西湖论剑”上的讲话
马云管理案例
马云的特立独行是出了名的,他有自己的想法,不会向现实妥协,也不会轻易被别人说服。很多人说马云是“狂人”,但其实,马云只是个坚持自我、坚持理想的人。年轻的马云在大学当老师当得好好的,却非要辞职下海,去创办翻译社。当时很多朋友劝阻他,认为他大可不必冒这个风险,但马云还是坚持辞职,创办了海博翻译社。
后来,马云回忆起那段日子,说道:“刚开始做互联网,能不能成功我也没信心。只是,我觉得做一件事,无论失败与成功,总要试一试、闯一闯,不行你还可以掉头;但是你如果不做,总走老路子,就永远不可能有新的发展。”
事实证明,马云成功了,他在新的道路上走得很远,但马云并不满足,他不满足于自己的脚步仅仅停留在一个翻译社上。之后不久,马云又创办了阿里巴巴。在阿里巴巴的创建过程中,马云依旧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
阿里巴巴与当时很多互联网公司不同,马云提出阿里巴巴要为中小企业服务,他提出的独特B2B模式很多人不赞同,甚至有人对马云说:“如果阿里巴巴能成功,无异于把一艘万吨轮船抬到喜马拉雅山顶峰。”
马云可不管这些,他对阿里巴巴的团队成员说:“我们的任务是把这艘轮船从山顶上抬到山脚下。别人怎么说,没关系,你自己要明白,你要去哪里,你能对社会创造什么样的价值。我们希望创造一个真正由中国人创办的、让全世界感到骄傲的伟大公司,那是我的梦想和我们这一代人的梦想。”
2000年是中国互联网的转折之年,互联网界开始衰败。互联网分析人士方兴东回顾这一年时,说这一年的互联网是“从黄金到垃圾”。方兴东在文章中写道:“市场热的时候,什么概念都是美好的;市场冷的时候,什么概念都是虚幻的,例如.com和e标签。市场好的时候,什么样的商业模式都是黄金;市场差的时候,什么样的商业模式都像垃圾,例如B2C、C2C。”
马云所从事的正是B2B,虽然前途暗淡,还被指为垃圾,但马云并不放弃。他没有因为别人的不看好,就轻易放弃自己的事业。马云在这一年号召起了第一届的“西湖论剑”,和一众互联网人士共同探讨互联网危机,讨论应当如何应对。
马云不会因为别人几句打击的话就放弃自己设定的目标,他在创业期间始终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马云管理智慧
马云的人生信条之一便是相信自己,不管是之前创业的时候,还是后来管理阿里巴巴时,他都坚持这个信条。因为马云知道,作为一个管理者,被别人说服往往就是自己犯错的开始。别人的话或许有道理,可一味地去听从别人的建议,会让自己迷失。在管理企业,要做重大决定时,管理者就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要被旁人的意见所左右。
在员工大会上,马云曾这样说过:“我们believe才会学习,所以不要去管别人怎么说,也不要去管别人怎么看我们。疯人院里面的人从来不相信自己是疯子,而我们这里的人不能相信自己是傻子。听到了,断言、重复,传染‘我是第一’,传十遍,然后重复说一百遍,然后你就是第一了。很多事都是这么起来的。”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你只有相信自己,肯定自己,坚定不移地走自己要走的道路,这股精神力量才会感染企业员工,使大家不断奋进。有很多失败的管理案例,就是因为管理者不能够坚持自己的想法,而是盲目跟随大流,看到市场上有什么新动态,就去模仿、抄袭。这样的管理者在拟定和选择最终决策方案时,会因为旁人的意见动摇,让自己原本的决定胎死腹中,可是听从别人的意见也未必就能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没准还会为企业带来负面影响。
创造了一代商业神话的苹果前CEO乔布斯,从小就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他的养父母并不富裕,但为了乔布斯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还是拿出了几乎所有积蓄,供乔布斯上了里德学院。他们本希望乔布斯能够在学院好好学习,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却没想到乔布斯上了几个月学后,便选择了退学。
退学后的乔布斯留在里德学院,旁听了一门美术字课。乔布斯学习掌握了很多种字体,学会了在不同的字母组合中改变空格的长度,还学会了如何做出漂亮的印刷字体。他所学的这些在别人看来是毫无用处的,但谁也没想到,十年之后,乔布斯和沃兹尼克设计了第一台Macintosh电脑时,乔布斯当初所学的“无用知识”派上了大用场。
乔布斯将那时在美术字课堂上掌握的知识都放进了Mac电脑里,而也正是因为有了乔布斯的设计,Mac电脑成为了历史上第一台拥有漂亮的印刷字体的电脑,受到了很多文字工作者的青睐。
“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地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乔布斯在成功之后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