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就算上头的命令是错误的,甚至说让我们白白送死的那种命令,我们也都必须要服从喽?”徐耀撇了撇嘴,问道。
“徐耀,注意一下你说话的态度!”张问天立刻出来指责道。
“应该……不可能会有那种情况的吧?我们都是为国效力,和国家的利益也没有冲突,上头怎么会让我们去送死呢?”宏羲道。他显然是想劝徐耀收敛一点,但他也真的是如自己说的那样想的。
“就算没有恶意,命令也有可能会出错。这世界上谁不会犯错?谁能保证每一个长官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出现判断失误?我不是在怀疑长官们的能力。我也不是说作长官的就不允许出错。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上级出错,作为下级是否应该提醒自己的长官?”刘帆问道。他的话基本和徐耀是同一个意思,但他的表述方式存留了一些回旋的余地,条理也更加清晰。
“问的好。”岳归先赞了一句,然后又讲道,“这要看你自己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位,以及你所质疑的那个命令是由何种级别的长官最先下达的。举个例子,如果是你刘帆,你现在是我们光心营四分队队长,如果下达命令的是你的直接上级百夫长宋浩途,那么你就可以对自己的上级提出质疑。那么我再举另外一个例子,如果还是你刘帆,而下达命令的人是我的上级——帝国的某位将军,那么你就不能提出质疑,而必须坚决执行命令。不过你们也不要担心,如果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发现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可以根据当时情况自行作出细节上的调整,但前提必须是大方向不能改变。”
“这是为什么啊?一会儿又能提问,一会儿又不能。难道是因为官越大的脾气也越大?”栾语还是有些没太听明白。他的这一问,也道出了很多像他一样没听明白的人的心声。只是今天的气氛跟以往有些不同,从一进这军营岳归就已经说明了,在这里没有师生只有军官和士兵,因此大家想要说话的时候都有些顾忌。也就只有栾语这位出了名的口无遮拦的家伙能如此积极踊跃地提出问题。
“哈哈,都是为帝国效力,哪里讲什么脾气架子?这一切都是因为‘效率’二字。你试想一下,如果想要让一个先入为主的人放弃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让他听信你的说法,这需要浪费你多少口舌?从一个普通士兵到他的小队长,再从小队长到分队长,再从分队长到百夫长,然后再从百夫长到本将,这已经需要经过四次这样的劝说。本将再往上呢?还要有多少个等级要说服?这些环节中,如果有任何一个人不肯听信下面人的言论,那么之前劝说时的努力全都要浪费掉。今天我们站在这军营里,从本将到每一个士兵都集合在一处;而在战场上,许多信息的传递都十分的艰难,很多时候都难以做到面对面的交谈。你把你的想法写在信里,然后传送到你的上级,你的上级再请示他的上级,一轮又一轮,然后再用同样的方式回复你。一次成功还就罢了,如果一次不成,你是不是还要反复写信辩论?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把时间都浪费在传送这些信息的道路上显然是不明智的。”岳归很详细地讲述着其中的道理。他希望自己手下的兵能够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和自身的条件,而不是执着于理论上的得失。
“将军,你这只是回答了四分队队长的问题。我提出的问题跟他的并不一样啊?我只想知道我们是不是要执行错误的命令。你刚才说细节上可以自行调整,但大方向必须遵从长官的命令,即便这是个错误的命令。我对这个所谓的‘大方向’不是太理解。如果说敌人在一个山谷中有埋伏,我的长官命令我去一个地点支援友军,而我要去的那个地点必须要经过敌人埋伏的那个山谷,绝对没有其他路可以走,那我到底去还是不去啊?或许我的长官并没有了解当地的具体信息,我也只是刚刚得到手下人的探报,而等待我们救援的友军已经岌岌可危,我应该强行突破敌人的伏击圈还是先请示上级?”徐耀又问道。
“你说的这种情况也是现实情况中有过的案例。首先,我要反问你一句,你认为你长官的命令有错误吗?”岳归微笑着反问道。
“围点打援,这是很多战役中都会出现的策略。援军增援路线上的各个要道,就是敌人伏击的高发地点。而且我们的探子已经得到了确切的消息,虽然可能它来的有点晚。在这种情况下,成功突破敌人伏击圈的可能性很小。即便我们突破成功,我们的残兵也只不过是进入敌人更大的包围当中。到时候,恐怕我们只能和我们要救的友军一起抱着哭了。这个命令有没有错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按照这个命令去做的结果一定会很惨。”徐耀道。
“呵呵,从你的视角,根据你掌握的所有情报来看,你的判断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你认为你的判断就一定是正确的吗?你只看到了埋伏着的敌军,等待救援的目标,还有你自己手下的士兵们。那你怎么知道,你们的背后不会有另有增援?你又怎么知道,被敌人包围的目标就只有你们一路援军?或许你有些小聪明,很多时候它能助你化险为夷。但再聪明的人也要根据信息作出判断。如果一个人本身掌握的信息不全,那么他作出的判断也会是片面的。你作为一个只管理手下一百个士兵的分队长,你能获取多少信息?你的上级,你上级的上级,他们了解的信息全都比你更多。假设在拥有同样的聪明才智的条件下,掌握更多信息的人更容易做出更为合理的决策。所以,请相信你的上级。即便你认为上级的命令有些问题,即便这样的命令看起来难以执行,你可以抱有怀疑的态度,但请你先去执行。不排除你们最后会为国捐躯的可能,但至少不会因为你个人的自作聪明而影响了全军主将的整体布局。”岳归的语气越来越严厉,最后更像是狠狠地敲打了一下徐耀。
其实,岳归的话不单单是说给徐耀一个人听的,他是想要全体官兵都明白这个道理。他讲了很多道理,化解了徐耀的大部分质疑。但岳归真正算是回答徐耀的根本问题的,还是那句“不排除你们最后会为国捐躯的可能”。
请你相信长官不会害你。长官站在更高的层面看问题,所以对局势的理解比你要深刻。在战场上向高级长官请示没有必要的问题会贻误战机。这些道理都对。但徐耀想知道的,大家想知道的,无非就是如果万一命令本身真的是错误的,要不要坚持去完成。对此,岳归的答案很明显。
“不排除你们最后会为国捐躯的可能。”
这句话在这些昨天还在享受着学院生活的名门子弟们的耳中或许有些冷血,或许会让从未走上战场的他们提前感受到战场的残酷,但却概括了无数先辈英烈们最后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