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咖啡色的休闲装,头发微微有点自来卷,在电脑前面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看似平凡,却透露着一股智慧、自信、干练的气息,这就是姚雷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在简单说明来意后,姚雷老师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接受了我的采访。
“2004年南广成立之初,我就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并且有幸经历和见证了南广的成长历程,这五年来,从最初的举步维艰到现在有条不紊地发展,南广发生了太大的变化,有着太多的故事了。”姚老师感慨地说道。
姚老师2004年建校之初来到南广,负责教务部教学运行管理工作,在与她的交谈中,我感受到,她并不仅仅是把这份工作当做自己谋生的手段,而是把自己的理想投入其中,可以说,这五年来,她不仅仅见证了南广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自己职业理想的实现过程。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也许可以概括为她的性格特征。在与姚老师的交谈中,她一直不断谈到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所做的改进。她十分清楚新校创立之初的艰难,所以努力一直在陪伴她。
一、职能部门:每年都有新变化
据姚老师回忆,这五年来,学校的职能部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04年南广建校之初招生之前,学校并没有各个职能部门的分工,办公室是大综合式的,所有的行政老师在一起办公。第一次招生之后,开始逐渐有了各部的分工,但是每个部门的老师都很少,而且所有工作都要手工完成,大家工作量都很大。“加班加点、挑灯夜战曾经是家常便饭。数据的录入琐碎而无趣,还需要长久的耐心,但是大家都在认真负责地去做,从没有人去抱怨什么。”姚老师笑着说道。她还说当时不只是她们那样,因为人数不够、设备不全,学校其他工作人员个个也都很辛苦。特别是当时学校的设备科(那时还设在教务部下面),整个部门只有两个老师,从05年到07年,当别人还沉浸在新年鞭炮的喜庆中时,他们却已经开始天天在实验室里安装器材,而且当时还有一个时间限定的问题,当时教室还没完全盖好,必须要等水泥地面干了,才能进行其他的工作,他们基本都是通宵轮轴转,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05年教务部开始有了转机,教务工作由原先的手工录入改成了计算机系统工作,后来又有了网络,工作负担开始减轻。教务部老师的工作重点开始转移到对学生培养方案的制订上。
二、培养方案:在摸索中进步
在交谈中,我了解到,04年建校之初,南广对学生的培养方法完全是照搬本部的,到05年初才确定了不同于本部的特色培养方向,保证毕业生成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我一直在想,什么才是‘人才’?是将来能够承担家庭责任,创造自己的社会价值的人;还是各个领域的精英人物呢?现在的本科教育早已经不是精英教育了。这就需要我们培养方案的转变,教学方案不可能一成不变,这就要考虑需要提供什么课程,转化老师的观念,让他们明白自己承担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就说过,‘师不必贤于弟子’。我一直在想,是不是一定要分清讲台与学生的界限?”姚老师说着,理了一下耳边的鬓发,陷入思索中,接着又说道:“我们都知道,南广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过于聪明或者是学习习惯不好才导致高考成绩不高,他们本身是有很大的潜能和闪光点的。所以,我们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职责就出来了,是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这样,在他们走出校门时,才能够更好地与社会接轨。鉴于这样的思索,我们每年都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制定一个新的培养方案,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需求。那么,应该怎么来生产我们的产品呢?”
三、教育方式:从流水线式转向个性化的教学
目前,我们大多数教师的观念还集中于重点大学的那种授课模式:老师讲,学生记。要知道,南广的学生,尤其是艺术类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和那些学生是不一样的,很难让他们集中注意力两个小时来听老师的灌输。甚至,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抵触情绪,觉得学的理论知识没有用,很多学生是在毕业之后走上工作岗位才发觉当初学习的知识的重要性,后悔自己没有好好学。“技能性的东西在以后的工作中是很快就能上手的,丁海宴院长说过,会扛摄像机的人多的是,但这其中大多都只能称作“技师”而非“大师”。比如,拍照片人人都会,但影展时每张照片下面附带的那一两句令人回味良久的诗句,却非人人都可以提炼出来的。再比如,动画专业的学生常常抱怨说没有素材,中国古代那么多神话、寓言,怎么会没有素材呢?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些故事,知道了也不能对其内涵进行深刻地挖掘或者对其新解。这就是因为他们的基础文化知识没有学好。所以,我们就必须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或者网络(利用而非沉迷)进行正确地阅读,让一些内涵性的东西进入自己的头脑中。”姚老师表情认真地说道。
国家教育部对本科生的定位是“高级专门人才”,要求本科教育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达到一个平衡。怎样让学生在学校对所学的课程没有抵触情绪呢?姚老师认为,听不进去主要还是和学习习惯有关。怎样因材施教?对普通类、艺术类的学生该怎么教?要想给某个专业的学生安排课,就必须花很大的精力,查很多的资料,这其中的难度是相当大的。“因材施教这个想法在我们的头脑中一直都有,但我们一直陷入失误中,必须要经历一个慢慢地探索、完善的过程。没有一轮两轮的教学,是没有办法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的,我们要根据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根据市场来改进我们的产品。”说到产品,我立即想到了我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于是我们又就这个问题进行了交流。
四、人才输出:让毕业生占有更多的“地盘”
“我们一直在更大地加大信息量,给学生的就业、读研、出国等进行指导和引导,缓解就业的紧张。比如出国读研的项目,马来西亚林国荣创意科技大学,我们是派了人亲自去考察过才向学生推荐的。我们的教学和就业之间的纽带一定要做好,毕竟,产品滞销也是制造产品的一个大问题。”对于毕业生的出路问题,姚老师还是很重视的。谈到这里,我想,在生产和输出的这整个大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什么棘手的问题或者是特别的事情呢?听了我的疑问,姚老师讲了下面这样一个故事:
五、学生工作:制度开创之初与完善过程中的无奈
在我这五年的工作经历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04级新传系一个女生的父亲。第一次见他时,我正在打电话,他没敲门就进来了,坐在我后面,等我打完电话,发现他时,吓了我一跳,完全就是街头流浪汉的形象,头发很长很乱,蓄着大胡子,衣服很破旧,他说他女儿考到了南广,他来看看。第二次见他,我已经不认识他了,他刮了大胡子,头发也扎起来,穿了西服、皮鞋,他向我道歉说上次吓到我了,不要因为对他印象不好就对他的女儿不好。第三次见他时,是她女儿因为考试作弊被开除,他那天穿得很干净,但是衣服已经洗得发白了,头发也剪了。他来向我们求情,不要让他的女儿退学,他们家条件很差,妻子常年卧病在床,他是卖房子卖血才让女儿能上大学。他当时一下子就给部长韩宪柱教授跪下了,我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心里面一下子增添了很多很复杂的感觉,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其实当时他女儿学习很好,只是考试用了一张小纸条作弊,大概是因为想考得更好些拿点奖学金来减轻家里的负担吧。但是,我们也没得选择,当时学校刚刚创立,万事开头难,各个方面都必须严格要求,尽管很同情这家人,那个时候也是没有办法,征求了本部的意见后对这个学生进行了处分。最后,我和韩教授含着泪给她办了退学手续,没有在她的档案里说是作弊开除,只说是她自己想回去复读。这个事情一直印在我的心里,每当想起时,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后来听说这个女生复读了一年,考上了本省的一所二本学校,我的心里才稍稍有了一点安慰。
现在,随着制度的完善,我们对于这类事情的处理就更人性化一些了,“这样的学生本质并不一定是坏的,丁院长也说过,学校应该更多地体现教育职能,而不是惩罚职能。我们应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在这个制度完善的过程中,很多处理都是经过很痛苦的考虑、无奈的抉择的,我们要为家长考虑,如果降级的话就是一年的学费,家长们都不容易。但是,作为一个学校,如果没有了规矩,就没有办法管理,整个校园秩序就会一团糟。人性化和规范化是矛盾统一的,这中间需要一个协调,这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听姚老师讲到工作重难点,我接着就想到了未来本校的教学体制问题,姚老师对这个问题也进行了详细的回答。
六、未来设计:由学年学分制慢慢向学分制转化
未来我们的教学会更灵活一些,由学年学分制慢慢向学分制转化。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多学一点,提前完成学分任务,提前毕业;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可以每次少修一点,通不过的可以重修,可以延迟毕业。学分制可以解决留级问题。但是,“当今在中国,真正的学分制还没实现,我们必须走探索的道路,学生可以迷茫但是我们不能,我们也不能完全照抄本部的方法,毕竟不适合我们的高考平均分差距。未来需要经过我们长时间的探索和努力来寻找一个更适合我们的方式。”姚老师意味深长地说道。
“那么,最后,您能给我们一点建议吗?”“建议嘛”,姚老师笑着说,“就是一句老话,最适合自己的路就在自己的脚底下。建议在学校这四年,能学多少学多少,艺多不压身,知识多了不会压死人的。”
经过了和自己的这番交谈,我深刻地感受到,她是一个对学生很负责的老师,尝试、坚持和不断完善,是她高调做事的三大法宝,同时,她真正为学生和家长考虑,她把自己的理想植根于南广未来的发展进步,希望南广可以更快更好地成长,自己的理想可以更早实现,我们以有这样一位老师而自豪和欣慰。
(记者刘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