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都习惯一日用三餐,早餐、午餐和晚餐。这个习惯,是在汉代以后才养成的。
据记载,由于农业不发达,粮食有限,秦汉以前的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第一顿称“饔”(yōng),在巳时(9:00-11:00,其中10:00是正点)就餐;第二顿称“飧”(sūn),在申时(15:00-17:00,其中16:00是正点。这也许就是申时也叫“哺时”、“夕食”的原因)进餐。
项羽听说刘邦要在关中称王,便下令:“且日享士卒”。也就是说,项羽为了激励部下,才将“一日二餐”改为“一日三餐”的。这个激励有作用吗?看看刘备的反应就知道了——学项羽,也在军中定下“一日三餐”的制度。
汉代以后,“一日三餐”的饮食制度已经渐渐形成了,并有了早、中、晚饭的分称。早餐在早晨起床洗漱后食用,中餐在午时(12:00左右)食用,晚餐在酉时(18:00左右)食用。唐代时,人们开始将早餐称为“点心”,如《能改斋漫录》所说“世俗例以早晨小食为点心,自唐时已有此语”。此后,我国很多地区都将早饭称为“早点”。
可见,汉代以前的“一日两餐”制度并不是十分合适的,很多人还是会饿肚子的,不然“一日三餐”是无法激励士兵不顾性命在战场上厮杀的。而“一日三餐”制度之所以被流传至今,也许就因为它符合人体对食物的消化过程,能够满足人体对饮食的基本需求。
那么,一日三餐要如何安排,才能让我们的身体摄入足够且适量的营养呢?
美国国立卫生院对加州、俄亥俄州和马里兰州9~19岁的2379名女孩进行了长达10年的追踪调查。在调查过程中,研究人员每年会询问一次接受调查的女孩,在过去的3天内在什么时间吃过什么食物。结果发现,吃早餐女孩的体重指数(即BMI值)比不吃早餐女孩的体重指数平均低0.7个单位;其中,在早餐中吃过谷类食品的女孩的体重指数比不吃早餐的女孩低1.65个单位以上。
可见,早餐不但必须要吃,还需要注意补充含有淀粉的食物,一只煎蛋或者一杯牛奶,是远远不够的。像中国的传统早餐就比较合理。比如,“豆浆 油条”或者“馒头/包子 稀饭”式早餐,由于包子、馒头、油条是含淀粉多的食物,将这种食物与稀饭或豆浆配合,不但可以使稀饭或豆浆中的营养尽可能被人体吸收,还能将包子、馒头或油条中的淀粉充分地利用并将其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能量,是最为科学的早餐;再如,有的人喜欢在早餐时吃一碗馄饨或者一碗米粉,这也是比较科学的,都能在补充能量(馄饨、米粉)的同时补充营养(汤)。
早餐的最佳摄入时间是7:00-8:00,只要是摄足了能量和营养即可,不必太在乎有没有吃饱。而午餐则不同,不但要营养,还要尽量吃饱(注意!不是吃撑,吃得过饱会影响下午的工作效率)。
每天11:00-13:00是正常的午餐时间。在这个时间,我们要尽量食用营养均衡的午餐——以五谷为主,荤素结合。体力活动多的人,要多吃一些主食,荤菜也应适当多一些;而运动量少的人,主食和荤菜要相对少一些,应多吃蔬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餐后吃1~2个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此外,还应注意,如果你习惯午餐吃自带便当,那么要尽量少用绿叶蔬菜。绿叶蔬菜烹饪过度或放的时间过长,不仅蔬菜会发黄、变味,蔬菜中所含的硝酸盐也会被还原成有毒的亚硝酸盐,使人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
对很多上班族来说,早餐匆忙,午餐将就,晚餐才是一天的正餐。如果按照“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的理论,那么一天就吃不到一顿“好饭”了。即便如此,晚餐也不能过于丰盛,更不能吃到撑。
中医有言:“胃不和,则卧不安”。如果晚餐过饱或者过于刺激(比如在晚餐时吃麻辣火锅),必然会造成胃肠负担加重,其紧张工作的信息也会通过传入神经不断传向大脑,让人失眠、多梦。久而久之,必然引发神经衰弱等疾病。关于这一点,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澳大利亚一个研究小组对一群身体各方面机能都算健康的年轻男子进行监测,结果发现,在大吃了一顿主要用墨西哥辣椒酱和芥末酱调味的辛辣晚餐后,他们的睡眠模式发生了显著改变。据脑电波监测结果显示,他们的快波睡眠与慢波睡眠的持续时间都有所缩短,而这就意味着他们将拥有更少的熟睡时间及更长的辗转反侧时间。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这些年轻人在摄入比较辛辣的食物之后,在睡眠的第一周期,他们的体温会上升。而这一点,也会导致他们睡眠质量降低。
由此,研究人员推断,辛辣晚餐由于对肠胃的刺激作用而对睡眠有着不可忽视的危害。
可见,健康的晚餐应符合两个条件:适量、清淡。中国很多农村的传统晚餐就比较健康——一小碗粥、一个烧饼或馒头及一碟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