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负手而立,问道:“人间常有风雨雷电,这雨从何来?”
雨从何来?
围观的百姓一听,顿时有些摸不到头脑。雨是龙王爷下的啊,这还用问?
雨从何来?
张忘眨了眨眼睛,这么简单的问题,也值得一问?
他慢慢挺直了腰板,找回了久违的自信,一手指天,说道:“雨从天上来。”
这不是废话吗?
贾诩撇了撇嘴:“天上何处?”
张忘淡然一笑:“天上云中。”
贾诩再问:“云又从何来?”
张忘回道:“云乃空气中水气凝结而成,聚则成云,散则成雨。”
老百姓们都听傻了,一个个连大气都不敢喘。
虽然不明白张忘到底在说什么,但是听起来仿佛很厉害的样子,这读书人就是不一样啊!
贾诩第一次听到云是水气的理论,甚觉新鲜,仔细一想,更有几分道理在里面,不由得对张忘更加刮目相看。
不过他并不打算就此放过张忘,继续问道:“天无二日,日从何来?”
“日……”张忘张口欲说,却又迟疑了下来。
日,或者说太阳,就是一颗普通的恒星,而人类对恒星演化过程的研究,到了二十一世纪,依然尚未完成,探索还将不断继续下去。
这时候被人问到太阳的来历来源,他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直接说现有的科学理论,那是扯淡,人们不能理解没关系,把自己当疯子就麻烦了。
布鲁诺就是因为宣扬日心说才被活活烧死的,自己还年轻……
看到张忘愣在当场,哑口无言,似乎是被难住了,围观的百姓顿时哗然。
额滴亲娘啊,总算难住你小子了。
一时间,百姓兴奋激动的有之,遗憾叹息的有之,心疼可怜他的也有之。
一个孩童悄悄跑到张忘身边,说道:“大哥哥,你听过后羿射日的故事吗?日就是帝俊的儿子。帝俊生了十个儿子,被后羿射死了九个。”
张忘笑呵呵地摸了摸他的小脑袋,不置可否。拿神话故事来搪塞,未免有些无耻了。
贾诩察言观色,发现张忘是将想说的话咽了回去,而不是真的不知道,心中更是震惊不已。
这少年到底读了多少书,怎么仿佛什么都知道?如此博学多才的少年,假以时日,肯定会扬名天下。
张忘纠结了片刻,最终决定将恒星起源的知识埋在心里,他面带惭愧,向贾诩抱拳说道:“日从何来,恕晚辈不知。”
贾诩定定地瞅了他一会,说道:“我问了你三个问题,雨从何来,云从何来,日从何来。你只有一个没答上来,所以,认真算起来,是我输了。”
张忘惊讶地抬起头,不明白贾诩为什么主动认输。要知道,他赢了自己,是可以获得一门日进斗金的手艺的。
围观的百姓见贾诩愿赌服输,丝毫不肯沾张忘的便宜,不由得对他另眼相看。
不愧是文人士大夫,凛凛风骨,令人激赏。
贾诩见张忘还在迟疑,便说道:“你只有一问不会,却答对了两问,相互抵消,是我输了你一回。按照约定,我应该答应你一件事。”
张忘见贾诩一脸真诚,不由得心花怒放。
和君子打交道就是好啊,君子可以欺之以方,想怎么占便宜就怎么占便宜。不像小人,你把刀架在他脖子上,他回过头去依然阳奉阴违。
张忘欢喜过后,对贾诩道:“可否也请先生替我送一本书给别人?”
贾诩点头道:“可以。”
“请问先生仙乡何处?”
“凉州。”
张忘听到“凉州”二字,眼前一亮:“我有一本《孙子注》,整理了《孙子兵法》十三篇的内容,并对它进行了注疏解读。我想把此书送给居住在武威郡姑臧县的贾诩先生,可否请先生帮我转送。”
贾诩意味深长地冲他笑了笑,问道:“你认识贾诩?”
张忘摇摇头:“贾诩先生精通谋略,机变无双,我仰慕已久,可惜无缘相见。”
一个围观的百姓听了他的话,惊讶道:“小郎君无所不知,竟然也有仰慕之人?”
张忘笑道:“此人乃是遗世大贤,有经天纬地之才,神鬼莫测之能,我仰慕他,有何不可?”
说到这里,他四下里看了一眼:“等我找到了我的救命恩人,回报了华阴杨氏对我的恩情,我就会远赴西凉,好好拜会此人一番。”
贾诩被人当面吹成了所谓的“遗世大贤”,一时间尴尬地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经天纬地之才,神鬼莫测之能,古代的张良、陈平也没这么厉害,张忘居然说的是自己?
自己跟这张忘相隔万里,素不相识,他到底是怎么知道自己有才华的?
百姓们听出来张忘有离开华阴的意思,不由得有些着急。
这可是华阴县的散财童子,岂能让别人把便宜占了去?
一个百姓壮着胆子问道:“这个贾诩,难道读的书比你还多?”
张忘道:“若是只论读书,整个中原的人加起来,读的书也没有我一个人读得多。但是若论本领,贾诩一顿饭的功夫,就能不落痕迹地弄死我八回,你说厉不厉害?”
百姓吓了一跳,连连点头:“厉害!太厉害了!”
贾诩在一旁黯然无语,你这是夸我呢,还是骂我?
一个士子也在人群中看热闹,不服气地说道:“小郎君,你说中原人加起来,读的书也没有你多,未免过于夸大了吧?你知道中原有多少读书人吗?”
张忘反问道:“你知道这世上有多少书吗?”
士子愣了一下,答不出话。
张忘哼了一声道:“读书人本来就少,人人又只读孔孟之道,圣人之学,翻来覆去,又能读上几本?我自幼博览群书,广泛涉猎,无书不读,过目不忘,读的书没有十万卷,也有八万,你敢说中原人读的书,就一定比我多?”
士子亲眼见识了张忘的无所不知,想反驳,却又不敢,生怕自己丢了丑。
不过自从秦始皇焚书之后,世上仅存的书籍,只怕没有十万卷那么多,你读的十万卷书,都是哪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