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担心股权被分散
PE投资基金的介入,虽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也会分散股东的股权,因为企业家是用手中的一部分股权换取所需的资金,这使得PE投资基金成为企业的股东之一。对于那些“把企业当老婆来养”的企业家来说,这是非常痛苦的事情,他们根本不愿意让别人分享自己一手创建的企业,哪怕控制权还掌握在自己手中也不行。那么,这样的企业家恐怕是很难接受PE融资的。
“谁的公司?!”
宗庆后与达能的“创始人vs外资”、黄光裕与陈晓的“创始人vs职业经理人”之争后,在雷士照明内部,一场捍卫公司控制权的“创始人vs股权投资人”的大战再度硝烟弥漫。
1998年,吴长江出资45万元,杜刚、胡永宏各出资27.5万元,创立雷士照明控股有限公司。能在照明这个不算广阔的领域闯出一片天地,立足龙头企业地位,创始人吴长江倾注了自己毕生的心血。
在雷士照明的高速成长背后,一直有风险资本的支持。2008年8月,为增强技术能力,雷士照明收购世通投资有限公司,由于资金不足而向风险资本融资。高盛集团与软银赛富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联合向雷士照明投入4656万美元。
2010年5月20日,雷士照明以每股2.1港元的发行价,顺利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募集资金近15.3亿港元。软银赛富成为雷士照明第一大股东,股份比例为30.73%,超过吴长江29.33%的持股份额。为了雷士照明扩展业务和顺利上市,吴长江不惜让出“老大”的位置,引入投资者。但这也为几年后吴长江被迫出局埋下了隐患。
此后,雷士照明内部关于控制权的斗争似乎一直都在发酵……2012年5月12日,雷士照明突然宣布创始人吴长江因“个人原因”辞去了公司的一切职务。与此同时,赛富亚洲基金创始合伙人阎焱接任董事长。原创始人吴长江被“VC教父”阎焱取代。这一局,风险资本胜出。
然而,故事到此还远远没有结束,股东的内部矛盾引发了多方大战。2012年7月12日,雷士照明的数万名员工罢工,要求“吴长江回归雷士照明”,但谈判失败。随着矛盾升级,雷士照明的公司股价创下了自登陆港交所以来的历史新低。2012年7月13日,雷士照明股票开始停牌,后于2012年8月15日,在港交所复牌交易。当日股价暴跌三成,盘中最大跌幅50%,收市仍跌28.37%,报1.01港元,创上市以来收市新低。雷士照明总股本31.59亿股,按此前收盘价1.41港元计算,15日跌0.4港元,即复牌一天内公司市值蒸发将近12.64亿港元。
2013年1月11日,雷士照明董事会正式任命吴长江为公司CEO,阎焱仍任雷士照明董事长。至此,雷士照明内部投资人和创始人之间的“江湖恩怨”告一段落。
PE投资基金的引入,使得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不得不面对“谁的公司?!”这个问题。像吴长江这样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们在这个问题上便有着不可动摇的坚定立场,他们会动用一切手段捍卫自己的底线,使得创业者与投资人之间的大战不时上演。
随着时代的发展,第二代民营企业家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那么他们是向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们一样坚守底线,还是淡定地把企业当作利益的平台,我们不得而知,只能拭目以待。期待他们能在这个问题上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三、“不能说的秘密”
“不能说的秘密”主要是指企业不愿公开的财务状况。很多中小企业属于家族式管理,财务的实际情况是被极少数人掌握的,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核算并不完美,而且在经营过程中还存在纳税不充分的情况。
一旦进行PE融资,企业内部就会出现新的股东参与企业的经营运作,监督企业的财务状况,同时和PE投资基金签订的一系列协议也会约束企业,少交的、该交的“一个也不能少”。而且如果未来能够上市,企业还必须充分披露财务信息,信息公开、透明达到最大化,那么这些不完美的财务信息将会是企业前进中不可避免的障碍。
如果企业家有上述忧虑,也可不必考虑PE融资这条路。当然,如果企业确实存在资金等方面的需要,也不能讳疾忌医、因噎废食。
你的企业是否需要PE融资
通过上面的分析,在权衡利弊之后,企业家们可以简单地了解自己的企业是否需要进行PE融资。如果能够清楚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会帮助你判断你的企业是否需要PE融资。
一、你的企业是否存在融资需求
根据前面的内容,我们知道企业在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融资需求。一般来说,企业引入PE投资基金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1)解决资金问题,帮助企业进行快速扩张;(2)提高股东股权的变现能力;(3)调整企业的治理结构,实现股权多样化;(4)引进战略投资者,帮助整合产业价值链;(5)帮助企业实现收购和兼并;(6)提供管理咨询、提供上市前增值服务;(7)帮助企业在国内创业板上市或者在境外红筹上市。
如果你的企业没有上述所列的融资需求,那么就不必进行PE融资,更不必为了迎合潮流而进行PE融资。
当然,如果你还有更好的融资途径,比如银行贷款、民间借贷、信托基金等,而且这些途径更加适合你的企业情况,那么你也未必要走PE融资之路。
如果你恰好存在上述一条或者多条原因,也没有找到更优的融资途径,那么你需要继续回答下面的问题。
二、你是否愿意出让部分股权
特别提醒企业家们注意的是:PE投资基金不是慈善机构,更不是“活雷锋”!它们将“真金白银”投给你的企业,换取的是你手里拥有的一部分企业股权,但不是绝对控制权。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你依然很介意外部人员进入你的公司参与经营管理的话,那么就放弃吧。
华谊兄弟成功上市
1998年年末,中国第一部贺岁电影诞生了。冯小刚导演的《没完没了》在年尾岁末给大家带来无数欢笑的同时,也让电影背后的“华谊兄弟”这个名字被国人所熟知。随后,几乎每年一部的冯氏经典贺岁档电影,也让华谊兄弟传媒逐渐成了中国最知名的综合性娱乐军团之一。其后,华谊兄弟全面投入传媒产业,投资及运营领域涉及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唱片、娱乐营销等,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1994年,王中军、王中磊两兄弟创立了华谊兄弟广告公司,隶属太和集团旗下。2000年,太和集团出资2500万对华谊兄弟广告公司增资,并将名称改为华谊兄弟太和影视投资有限公司,太和集团与王氏兄弟各持股50%。次年,王氏兄弟回购5%股权,占绝对控制权。2004年底,华谊兄弟引入TOM集团,以7500万元回购了太和集团45%的股权,成为100%控制人,太和集团也以300%的回报率全身而退。至此,公司更名为华谊兄弟传媒集团。
TOM集团向华谊兄弟投资了1000万美元,其中,500万美元用于购买华谊兄弟27%的股权,另外500万美元认购了华谊兄弟年利率为6%的可转让债券。随后,华谊兄弟还引入另一家风险投资机构——信中利。在出让了3%的股权后,获得了70万美元的投资。两家风投进入后,王氏兄弟持股比例仅为70%。
2005年,华谊兄弟又进行了新一轮的私募。在引入了马云掌控的中国雅虎后,出资1600万美元购回TOM手中20%的股权,将其中15%的股权出让给马云。随后,又从信中利手中回购共计2%的股权,此时,王氏兄弟持股比例达到77%。
2007年,第三轮私募融资开始。分众传媒联合其他投资者共向华谊兄弟注资2000万美元,为未来的IPO(首次公开募集)铺平道路。
2009年10月30日,华谊兄弟在创业板成功上市,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上市的影视制作公司,被称作“中国娱乐第一股”。
华谊兄弟先后多次进行PE融资,融资金额达4亿元。但王氏兄弟的股权在进行多轮融资之后,不但没有被稀释,反而在2005年还有所提升。这不得不令我们佩服王氏兄弟在一轮轮融资后的一次次华丽转身,同时也让我们重新省思:如何平衡现有股权与PE融资之间的关系。
出让多少股权、获得多少资金,这是股权投融资这根杠杆两端的砝码。获得需要的资金保障企业各阶段的发展,同时还要保证自己的股权不被稀释得太多,并有足够的储备为以后的融资提供可转让的股权储备。
三、你想让企业上市吗
对于企业是否要上市这个问题,有人说,上市是一家企业高速发展的必经之路,更是一家优秀企业的必经之路,无数的先例已经做了充分的证明;还有人说,上市并不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很多企业即使没有上市,也发展得很好。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的创始人俞敏洪就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我后悔把新东方做大,后悔把新东方弄上市。”一边要做好教育,一边还要保持业绩增长,让俞敏洪“压力很大,很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