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安想到的是,那些佃户虽然都改成吴姓了,但未必是真心想要成为吴家人的,恐怕更多的是遭到吴路威胁,所以逼不得已才这样做。
在古代,改姓可是一件大事,说得不好听,等于是背弃了祖宗。
当然,在那些佃户中,肯定还有不少就是河阳县的普通百姓,为了生计,才不得不寄人篱下。
所以只要派赵羽去打探一下情况,看这些佃户里有哪些是被吴路逼迫改姓的,然后联合他们一起出走吴家,便能成事。
事情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
潘安找来赵羽吩咐一番后,赵羽便二话不说去办事了,搞得潘安还有些怀疑,这赵羽到底是否适合做情报工作呢?
河阳县现在是有了一些生机,但总体来说还显得很破败,主要原因是一些旧房危房乱七八糟地建在各个角落,极度影响市容。
在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城建规划的说法,所以百姓修建房子基本上就是挨着旁边的来搭,才勉强能形成一点规模。
赵羽这人很灵活,先是去主簿罗康那里打听清楚了吴路家佃户的住址后,才一家一家地去问。
他也没有亮出自己的身份,而是以一个过往商人的角度去问这些佃户,他们的生活过得到底如何,种田的收成要交给主家多少。
当然必不可少也问了一下他们的主家也就是吴路为人怎么样。
等到潘安再次看见赵羽,赵羽已经获知了大量的情报,并一一说了出来。
“吴路平日里对这些佃户还算不错,在收成里只取两分,而且税赋都由吴家承担,所以佃户们的生活,普遍比河阳县的其他百姓过得要好。”赵羽是这样说的。
潘安眉头一皱,没想到吴路竟然还是个爱民的人?如果真是这样可就太麻烦了,一旦收拢了人心,自己也奈何他不得。
“赵羽,你是否打探清楚了?那些佃户可能是受到威胁才会说吴路的好话。”潘安不放心地问道。
赵羽想了想,回答说:“卑职觉得他们没有说假话,从他们家里的情况可以看得出,这些都是实话,这些佃户家都有存粮,衣着干净,小孩也养得白白胖胖的,应该不是吴路临时给予了好处。”
看来赵羽果然是个细心的人,连这些细节都观察到了,潘安越来越相信赵羽的能力,应该是个文武全才。
但吴路这件事,却是有些难处理了,照现在的情况看,这些佃户是真的过得不错,而且都是拜吴路所赐,才能过上这种生活。
所以想要联合他们对付吴路,就有些不现实。
让赵羽先行退下后,潘安又找来了罗康,询问吴路到底在这河阳一带横行有多长时间了。
“大人,那吴路来河阳的时间,应该十年有余了。”罗康不知为什么潘安要问这个,老实地回答了。
“十年?那十年前河阳县是什么样子的?”
罗康回想了下,又回答:“十年前的河阳,比现在更加破败,那时正逢战乱,朝廷各处征兵,民不聊生!”
闻言,潘安觉得这事情里透着蹊跷,既然十年前的河阳也是破败不堪,那吴路为何会选择这么一个地方来安家置业呢?
为什么他堂兄在洛阳为官,他不去那繁华之都?
这里面肯定有原因!
事情往往都是慢慢推敲分析,才能窥见真相的,潘安连忙写了一封密信,让侯飞将其交给身在洛阳的左思,让他帮忙。
潘安认为,这个吴路恐怕不是心甘情愿要来河阳当什么富家翁,而是有其他的苦衷,比如说,在洛阳做了见不得人的坏事,不得不来到这穷乡僻壤!
事情恐怕牵扯得有些广,所以潘安只能暂时搁置下来。
回到家中,自有两位娇妻伺候,她们俩最近的感情好了不少,毕竟已经大被同眠,连三人行都玩过了……
杨容姬始终是耐不住寂寞的性子,她本来是在洛阳生活的富家千金,突然来到河阳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根本没地方玩。
所以看到潘安今天心情还算不错,杨容姬又像只小鸟一样挂在潘安身上撒娇道:“夫君,带我去玩嘛,好不好?”
“为夫每日要处理公事,哪有时间带你去玩?”潘安早已经摆脱了前世那种不受女人的思维,现在对于女人,倒是懂得拿捏了。
“你哪有什么公事要处理?哼,别以为我不知道,有侯飞和赵羽帮你练兵,罗康帮你处理流民的事,你现在每天去县衙,也就是做个样子!”杨容姬很不服气地说。
被揭穿了真相,潘安有些尴尬:“我还是要主持大局的,你看最近分地的事,吴路那家伙就搞得为夫很是烦恼。”
绿珠也在一旁插话了:“夫君,分地的事,我也听说了一二,何不用借刀杀人之计?”
“借刀杀人?”潘安不由看向绿珠,这个美艳的娘子,难道想到了什么好计谋?
绿珠盈盈一笑,解释道:“我闻那大富翁石崇与夫君来往密切,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打压吴路还不简单?这就是借刀杀人之计,让石崇来买下佃户的土地,重新分给百姓,在巨额的钱财之下,吴路也会动心吧?”
让石崇来买河阳的地?
这确实是一个好计谋,但就不知道石崇是否愿意了,毕竟吴路现在手中的底牌,就是这些土地和佃户了。
如果他失去了这些东西,在河阳县,他就彻底失去了话事权。
潘安眼珠一转,又想到另外一件事,绿珠在历史上可是石崇的宠妾,难道命运果真是无法改变的么?
不过片刻后,潘安便释怀地笑笑,现在绿珠已经是自己的人了,石崇应该也不会强抢吧。
因为在历史上,石崇和潘安的感情更加好,甚至有白首同所归的说法。
在两人同时遭难行刑的那天,石崇先被押送到东市刑场,随后潘岳被押送到场。
石崇见到潘岳也来受斩刑,对他说:“你和我同样如此啊!”
潘岳回答道:“可谓白首同所归!”
原来,潘岳在以前与石崇的交往中,曾作有《金谷集作诗》,其中的诗句“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竟然成了二人最终下场的预言。
不过自己现在已经取代了原来的潘安,就自然不会让这种事情再发生。
这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