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一缕阳光投射在苏承业身上,明媚而灿烂,但是远没有众人的目光强烈。投射过来的不仅有数百道目光,还有窃窃的私语声,许多人脸上都带着大快人心的笑容。
大家都认为苏承业算不出来,他们想的没有钟荷那么深,只是看到苏承业到现在都没有要纸笔、算盘,三百二十四个数字,总要写在纸上记下来,人的脑子里可没办法同时记下这么多数字,而且越往后数字越大,靠心算口算肯定不成,必须要有算盘的辅助。
在他们看来,苏承业是被侯得义的问题弄的心慌意乱,连最起码的应付都忘记了。
苏承业不是心算的达人,二的三百二十三次方,数字近百位,计算器都无法全部显示,他怎么可能在脑子里算出来。
他在想一个问题,一个困扰了他两天的问题,从苏宏达离开之后他就开始思考,直到赈灾文会之前也没有个切实的答案,侯得义的问题如同暗夜中的一盏明灯,给他指明了方向。
这里不是二十一世纪的地球,三座山峰传道、授业、解惑,闻所未闻,灵气能让人的身体超越极限的强大,道心的力量更是无法揣摩。
苏承业思考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应该做些什么,他的目标还没有远大到考虑为这个世界做什么,仅仅是为自己、为姚青青。苏宏达的算计加重了他的危机感,他必须让自己尽快的强大起来,才能保护自己,保护尧青青。
这个世界最强大的力量就是道心,道心的力量各异,有的来自于自然,有的来自于思想,有的来自于制度。
苏承业出生在二十世纪末,成长在二十一世纪,他生活在钢筋混凝土构建成的都市当中,车辆的洪流、飘扬的尾气、还有吵吵闹闹的鸣笛声是他每天都必须面对的东西。
很多环保主义、自然主义者批判它为钢筋混凝土的牢笼,将人和自然隔绝。
苏承业也讨厌噪音,讨厌尾气,讨厌举目看不见半点绿色,但他更依赖钢筋混凝土的牢笼,依赖深埋在地下的管道,依赖架在高空的电缆,依赖看不见的无线信号。他出生在这里,生活在这里,和自然已经隔绝太久太久。
他也喜欢漫山遍野的绿色,喜欢清新的空气,喜欢峰峦迭起、喜欢春江水暖,然而他对自然并没有太过特殊的感觉,他同样喜欢很多非自然的东西,航空母舰、战斗机、坦克。
自然是他最薄弱的地方!
思想他了解的不少,从古老的宗教到马哲,可宗教的传播并不是只有思想就行的,佛家传入中国时做了很多的妥协,最终和中国的古文化融合才得以扩张,他所知道的思想未必适合这个世界。苏承业最熟悉的宗教是道教和佛教,但凤国境内就有道教、佛教,思想理念跟中国的差不多,基本断绝这条路,他总不能在明显还处于封建社会的世界里宣扬马哲。
制度他同样了解很多,从诸侯林立到世家门阀再到科举立国,国外的他也了解一些,然而和思想一样,不仅仅是了解就能塑造道心。以制度为力量根源的道心必须建国,建国绝不是靠制度的条条框框,是千军万马、血流漂橹杀出来的。
他要如何强大自己,修炼?天赋强弱暂时不清楚,资源上他比苏宏达差得远了。解惑?暂时让他受益匪浅,可脑子的那点东西早晚是会用完的,之后怎么办。
棋盘与米粒的故事他也听过,计算米粒的数量,对旁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天方夜谭,对他却很简单,只是等比数列求和。数字是大了点,给他纸和笔,也仅仅是有点麻烦。
受此启发,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三座山峰传道、授业、解惑,就像是台电脑,不同的是直到二十一世纪人机交互仍然只能通过很简陋很机械的方式进行,人和传道峰、授业峰、解惑峰的沟通却很“先进”。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机械也可以是一种优点,“先进”同样会成为缺点。机械意味着精确,电脑擅长于数字的计算,并以精确为基础发展出许许多多的功能。
他要制造一台电脑,不是真的电脑,两个世界的科技水平相差太大,而且地球上的科技未必能在这个世界实现,苏承业是要沟通授业峰种下自己的“道之树”,制定规则来实现电脑的功能。
为此他必须拥有一枚属性相同的“道之种”,侯得义的“解惑”就是!
“麻烦为我准备纸和笔。”苏承业轻声道。
侯得义毫不留情的道:“现在才准备是不是太晚了,难道数术也能突然开窍,从不懂到懂?”
有人去取纸笔,苏承业便不理会他,自顾自的对众人说道:“侯大人为大家说了个故事,我也想说个故事,不同的是侯大人的故事连孩子都耳熟能详,我的故事可能你们都没有听过。”
“谁想听你说故事,现在是要你回答问题。”侯得义恼怒他无视自己,厉声斥责。
“我们要听故事”“快点讲故事”
“小麻雀”们可不管县丞还是知县,一听到说故事都来了精神,连钟荷的话都不听,叽叽喳喳的吵闹起来。
侯得义恼羞成怒却又无法发作,他再不顾颜面也不能跟几岁的孩子计较,憋得直喘粗气,恨不得把苏承业剥皮拆骨。
“故事就在县学内,一天教数术的先生出题考学生,让他们计算从一加到一百,所有孩子都埋头苦算,几十个算盘拨拉的‘哗啦哗啦’响,大家都还只加到十几的时候,有一个学生已经算出答案,他举手告诉先生,答案是五千零五十。先生很惊讶,问他为什么能算的这么快,是不是以前计算过。学生回答他以前从未算过,只是发现一件事,让他连算盘都不用就能得出答案。”
“从一加到一百,用算盘要相加九十九次,中间出一次错便前功尽弃。那位学生用的方法很巧妙,不容易出错,而且仅靠心算就能完成。他没有直接把一和二相加,再加三、加四,而是将首尾即一和一百相加,得一百零一,将二和九十九相加,得一百零一……最后将五十和五十一相加,同样得一百零一,总共五十个一百零一,就是五千零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