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对方所喜欢和关心的问题,由此而找到对方关心的目标,他就会说出自己对该事件的看法。从对方的谈话内容中,可以了解对方的爱好、个性,由此找准说服点。
3)建立信任的关系
有的人在说服别人时,特意向对方表示亲密的态度或用甜蜜的语言与对方接近距离,不仅不能达到说服目的,还会引起对方戒备心理,甚至受到对方的歧视。所以,如果有意识地与人交流,保持信任的关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常寓于日常生活中,只要得到他人的认同,你也自认不会辜负他人时,彼此就会建立起信任。一旦做到这些,相信你将会发现说服的乐趣与效果。
6.委婉拒绝的艺术
直言不讳的拒绝,有时自己会感到很过意不去,也会令对方感到难堪。这就需要采用一些巧妙的拒绝方式,不但表达了自己的愿望,而将对方失望与不快的情绪缩小在最小范围内,不影响彼此之间的交往关系。
委婉拒绝他人更需要讲究艺术,那么委婉拒绝别人都有哪些技巧呢?
1)暗示拒绝
通过身体姿态或间接的语言把自己拒绝的原因传递给对方。当拒绝对方不再交谈时,可以做一些漫不经心的小动作,如:转动一下脖子、用手帕拭眼睛、按太阳穴以及按眉毛下部等。这些动作暗示着一种信号:我现在比较劳累、身体不舒服,希望谈话到此为止。显然,这是一种暗示拒绝的最好方法。另外,较长时间的沉默、微笑的中断、目光旁视等也可表示内心为难、对谈话不感兴趣等心理。也可以用语言进行暗示,如:“你找我有什么事吗?我正想出去。”“你还要添点茶吗?”等等从而间接表达了拒绝的意愿。
2)转换话题
如果对方提出某件事情的请求,你却有意识地进行回避,把话题引到其他事情上去。这样,既不让对方感到难堪,又可逐步削减对方企求的心理,从而达到委婉谢绝对方的目的。
3)先肯定后否定
对对方的请求不能一开口就说“不行”,而应先表示理解、同情,然后再根据实际陈述无法接受他的理由,从而获得对方的理解,使对方自动放弃请求。李刚和王静两个曾是大学同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来往。忽然有一天王静向李刚借钱,李刚很为难,借吧,怕担这份风险;不借吧,同学一场,又不好意思回绝。再三思量,最后李刚告诉王静:“你在困难时能来找我,是对我的信任,看得起我,但很不巧,我刚刚买了房子,手头暂时没有积蓄,你能等几天吗?等我过几天把账结回来了,一定借给你。”
4)引荐别人,转移目标
实事求是地向对方讲清自己的困难,同时热心介绍能给对方提供帮助的人。这样,对方不但不会因为你的拒绝而失望、生气,反而对你的关心、帮助表示感谢。蔡老师是五年级的班主任,她的独生子今年参加中考,负担挺重,恰好班上新转来一名学生,有段课程落下了需要补课。学生家长对蔡老师很信任,请蔡老师为孩子补补课。蔡老师没有时间,很不好意思。便对家长说:“真对不起,我实在没有时间,这样吧,我的小侄女刚毕业分到某小学工作,让她帮孩子补一补可以吗?”家长听了非常高兴。
5)缓兵之计
当对方提出请求后,你不必当场就拒绝,可以采取拖延时间的办法。你可以说:“能让我再考虑一下吗?明天给你答复。”这样,既让你有了考虑如何答复的时间,又会让对方认为你很认真对待他的这个请求。张艳很想当一名记者,于是想从学校跳槽到某报社工作,她去找她小学老师的丈夫——某报社的黄总编,黄总编知道报社现在人员严重超编,但不好直接拒绝张艳,于是告诉张艳:“刚刚超编进来一批毕业生,短期内社里可能不会研究进人的问题了,过一段时间再考虑吧。”黄总编没直接拒绝说这事绝对不行,而是以现时条件不利为理由,虽然没有拒绝,但为后来的拒绝打下了基础。
7.几种特殊的道歉方法
如果你和自己的亲人之间发生了小矛盾,最好的道歉方式是选用一些习惯性语言、爱称,或者改变人称。一般来讲,这类语言感情色彩较浓,容易拉近双方在心理上的距离,从而起到向对方道歉的作用。比如:儿子和他的父亲发生了一场激烈争吵,事后儿子非常后悔自己不理智,但说“我错了”又说不出口。这时,母亲劝告他:“主动找你爸去,不用向他认错,只需告诉你爸爸‘我爱你’!”果然,儿子的“我爱你”一出口,父亲立即听出了话中的“道歉”、“和解”之意,自然而然地消了气。
向别人道歉时,也可以使用自责的方式。这可以使对方明白自己向对方道歉的企图,且能表示出自己豁达、率直、敢作敢当的大丈夫风范。有一领导总是爱发脾气,经常得罪他人。后来,经人提醒他的这个缺点之后,他学会了用自责的方式委婉地向别人道歉,改变了别人对他以前的看法。比如:他在下属面前大发脾气,可清醒后,便立即对那受气的下属自责:“对不起,我比平常人还要愚蠢!真的,以后我一定会学会沉默。希望你监督我,好吗?”此番话含有自责的意思,明白人一听就能理解其中的认错之意。
道歉还可以采取析弊述利的方式。析弊述利这种方式不但可以让对方感觉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想问题,而且接受道歉对自己有好处。一个名叫周军的商人被警察以交通违章为理由罚了一笔钱,可实际上他并没违章。于是他去警察局找领导,并放话要将此事报到媒体去。局长当面让那警察向他道了歉,并向他谈了自己的看法:“其实,你让他在媒体曝光,除了他失业外,你还能得到什么呢?倒不如我们内部给他一些处罚,你自己也可以得到一些补偿。该饶人处且饶人,也显得你很大度。”周军听后也想:既然别人已经向自己道歉了,再逼迫对方就未免有点过分,于是接受了对方的处理方法。
这里,局长的话是有一定策略的:他在真诚地让那个警察道歉时,他必须让对方清楚,有些事做得太过了并没有什么利益可图,反而会显得自己心胸狭窄、报复心强。与其这样,还不如放别人一马以显示自己的宽宏大量。合理掌握安慰他人的尺度。
8.安慰别人的策略和尺度
好的动机不一定能产生好的结果。要想使安慰别人得到理想的效果,又无副作用,就要明白掌握安慰别人的策略和尺度。
1)不说别人的忌讳
正值青春花季的小慧,最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绪特别低落,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别人以为她想变苗条,正在减肥呢,隔壁大妈见了说:“像你这样下去可不行啊,当心再减脸都没有了。”
“脸都没有了?”这话是什么意思,姑娘虽不好开口去问隔壁大妈,但见了她很不高兴,她最忌讳自己有病。
其实这位大妈是出于关心小慧而说的安慰话,可是姑娘的忌讳被她触犯,反而加重了她的思想负担,所以切记在说安慰别人的话时一定不能犯忌讳。
2)别揭别人的短
期中考试,艳艳的数学成绩考得不理想。身旁的同桌豆豆就直截了当地说:“你别难过了,还没考完呢,你的物理可能会比数学更差,忘了它,去复习物理吧,后天就要考了。”
豆豆的本意是要好友忘了数学成绩不理想的烦恼,结果反而更加刺痛了对方。
3)不给对方添愁
一位中年人在单位体检时发现肺部有阴影,医生叮嘱他去复查。当他把这个情况告诉他的同事时,有的说:“我们小区里有一个人开始和你这种情况一样,后来查出是绝症,你要认真对待啊!别惦记着工作了,快去复诊吧。”
这种太过于诚心的安慰,纵然有关切对方之意,但片面论述,反倒使被安慰者更加忧虑。
4)不损害他人自尊心
某科研单位的老刘利用休息时间想进行一次软件创新。结果加班加点的人也熬瘦了,也没有实现他的理想,他面临着失败,不免有些烦恼。这时,一位和他关系相处得好的同事走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看你熬的,眼睛都红了,算了吧!还不如回家休息呢。”这番话起初听起来,好像是在安慰老刘,可细细品味体会,真让人不是滋味,有些伤人自尊心。
总而言之,掌握安慰技巧,恰到好处地安慰别人,别人不仅得到了温暖,自己也可收获友谊。
9.交谈要恰到好处
和别人交谈要恰当,就是说既要热情、谦虚、温文、恳切和富有幽默感。又要不亢不卑,这样的谈话才能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不亢就是和对方谈话时不盛气凌人,不自以为是。如果你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要注意不要蔑视别人,要用心去听别人的意见。“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别人的意见不是说都不可取,而自己的意见不见得全都正确。如果随时都以高人一等的口气或专家的姿态和别人交谈,好像处处要训别人,这样只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当然,交谈时有自卑感也是要不得的。一个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人,很难得到别人的重视和信任。比如在谈话时,你每处都表现得畏畏缩缩,什么都说不懂,或者是“前言不搭后语”,显出一副未经世面的样子,这也是非常糟糕的。
自卑与谦虚,两者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区别的。谦虚在谈话中很受人欢迎,因为它不等于幼稚无知。“虚怀若谷”“不耻下问”,这是谦虚的态度。这样做既可避免误解别人的谈话,又可表示出对对方的赏识,对对方的尊重,这样,对方自然觉得你可爱了。
交谈时诚恳、亲切的态度,也是很受别人珍视的。如果你碰到一个说话飘浮不实,油腔滑调的人,你一定会觉得很不愉快,从而疏远他,甚至会从心理上引起反感。自己的心情不愉快,别人的心情也是同样,因此,在社交的场合一定要多加注意。
10.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谈到谈话的场合,一定要想到其可能产生的后果,有时候某些人的谈话虽然没有错,但在一定场合却会被别人误解,这就要求我们随着谈话内容的进行,特别要注意听者在心理和情绪上所产生的明显或细微的变化。假如,听者已经完全理解了你的意图,或是听到谈话的一半就表现出一种不耐烦的情绪,或是谈话的环境发生变化等等。作为表达者应敏感察觉并以此调整自己谈话的内容和方式,以便把话讲得恰到好处。
葡萄牙的环境部的部长,只因不看清楚场合说了句玩笑话而丢掉了乌纱帽。是这样的:葡萄牙的阿连特加地区,水中含铝超过了标准,已经使16人脑部受损医治无效先后死去,而这时医院里还有同样的病人处于危险状态。政府决定采取防治措施彻底查清原因。为此,环境部和卫生部的负责人以及所有的专家们和有关的医生们在米纽大学举行研讨会。会后休息的时间,环境部部长指着医院的几个医生对大家开玩笑说:“你们知道白衣天使和阿连特加地区最近死去的那些人是什么关系吗?他们将那些人弄回工厂,铝就是从那些人的肾脏中回收的。”
这当然是句笑话,医生怎么可能从人体中回收铝呢?但是,在这样令人焦灼不安的时刻和场合开这样的玩笑,实在是不应该啊。因而,这位环境部长事后声明并道歉,引咎辞职。
如果参与谈话的是特指的群体,那么在这个时候,也可以针对这些群体说出一些有启发或者是指代性的语言,这样效果会出乎意料的好。例如伊丽莎白·凯蒂·斯坦顿(在纽约立法机关所作的关于女权的讲话)面对的是立法院的所有官员们,所以就采用了一种稍带讽刺意味的女人特有的口吻说:
“……先生们,在共和制的美国,在十九世纪,作为革命英雄女儿的我们,要求你们洗清我们的冤屈——修改你们的州宪法——制定出一部新的法典。使我们吃尽苦头的所谓法律上的无资格,请允许我们尽可能简要地提醒你们注意。”
“还有什么人不能代表呢?我们不能代表的只不过是一些时髦的女子,她们就如蝴蝶一样,在短暂的夏日里,去追逐阳光和花朵,但是阳光和花朵很快便会被秋天的凉风和冬天的白霜驱走,那时,她们也将需要我们,也将寻求我们的保护。到那时,将轮到她们通过别人的嘴向你们提出争取正义与平等的要求的。”
由于这一讲话正好针锋相对地说中了立法院官员们身上的男尊女卑的思想,所以给听众的感触非常大。
11.嘴边留个“把门”的
有时不小心在领导面前说错了话,虽说不至于掉脑袋吧,但后果却会很糟糕。
俗话说的好:伴君如伴虎。上司毕竟不像一般同事那么好处。更何况一般同事之间也应该注意说话的分寸,说话时也不能太无所顾忌。所以与领导相处时,就更应该注意说话的分寸,平时汇报情况、说话交谈时,都要多长几个心眼。特别是一些让领导感到不快的话,就更要小心注意。如:
第一,对领导说:“不可以吗?没关系!”这种话是对领导的不尊重,缺乏敬意。退一步来讲,就是说你说话不讲方式方法,说了你不该说的话。
第二,在回答上级的问题时:“没什么,都行!”这句话会让领导认为你这人感情冷漠,不懂礼貌,对你自然也就看低了。
第三,过度的客气反而会引起误解。和领导说话应该小心行事,顾全大局。但顾虑重重则适得其反,容易遭到领导的误解。因此应该善于稳妥处理,以平常心去应付,习惯成自然,对这类情况就可以应付自如了。如果想克服胆小怕事的心态,有时越是谨慎小心,越是容易出错,会被上司误认为你没有魄力,不值得重用。
第四,对领导说:“您还不清楚!”这句话即便是对熟悉的朋友也会造成很大的伤害,记住,这种效果不好的话千万不要对领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