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天三夜日夜兼程的赶路,应龙的十万铁戟终于到达预定的地点埋伏了下来。
木里虽然担心应龙会出其不意的来攻打自己,所以他率领着剩下不到一万的骑兵,急匆匆的赶往会合的地点。同时命令前去支援启上宽的三万骑兵,全速折回,与步兵会合。
当木里急匆匆的赶到会合地点,看到自己的三万精锐骑兵毫发无损的已经在那里等候自己的时候,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
启上宽已经逃离京城,却没有告诉自己,这让木里心里万分的不爽。木里觉得,要不是自己多出一个心眼,让自己的步兵停止前进,骑兵折回,估计自己现在已经成为孤家寡人了。
不用想,启上宽一定是投奔秦洞淮去了。之所以不告诉自己这个事情,诡计多端的启上宽老贼一定是想让自己和应龙大军相互残杀,从而让自己坐收渔翁之利的。
事情已经走到这一步,启上宽抛弃了自己,而自己又已经名副其实的走上了叛逆这条路,如今对于木里来说,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了。眼下,去京城不成,攻打江南城失败,只有回自己的老巢了。
木里召集了众将领,商议以后应该如何取舍。
木里虽然在江南城吃了败战,失去了一万多的骑兵,但是实力还是在的。
等众将领来齐了,木里说道:“据京城来的消息,启上宽很有可能已经去投奔秦洞淮了,他自己逃跑了,秦洞淮的援兵也没有到达京城,也可能缩回了他们老巢赤回城了,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被启上宽老贼给利用和欺骗了。这个老谋深算的奸贼,他把我们当成了挡箭牌,想让我们和应龙大军相互残杀,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你们大家都说说,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办?”
一个将军说道:“木将军,末将这一生戎马生涯,死不足惜,不管木将军做了什么样的决定,末将都将誓死跟随木将军,绝不后悔。既然启上宽抛弃了咱们,这说明什么?说明他启上宽的心里只有自己,就眼下的情况来看,我们最好还是尽快的回古铜城,保存自己的实力,方为上策。像启上宽这样的阴险小人,末将认为,我们没有必要为其卖命。”
这位将军的话,正是木里和诸多将领心里所想的。木里说道:“杜将军说的很在理,其他人怎么看呢?”
其他将军异口同声的说道:“末将等誓死跟随木将军。”
听了众位将军的誓言以后,木里大声的说道:“既然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们即刻启程回古同城,大家各自回到自己的军中,准备开拔!”
众将领齐声说道:“是!”
大家说完,于是转身离开了营帐,向着自己的部队走去。很快,木里的十三万多部队向着自己的老巢古铜城开拔了。
杜法理策马来到木里的跟前,建议道:“木将军,末将认为,我们应当快速行军,越早到古同城越好。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木里说道:“杜将军太过于小心谨慎了,你想一想,应龙的部队就算再能打战,他们刚刚控制了京城,有一大堆的事情都在等着他们处理呢?他们只要能处理好京城的事就不错了,哪有精力来跟我们打战,对吧?”
杜法理说道:“木将军,所谓兵者诡道矣,就算应龙没有精力来攻打我们,但是为了防止夜长梦多,我们还是应该全速前进,尽快回到古同城,方为上策啊。没有回到古同城之前,一切还是小心谨慎为好。万一别的部队得知了启上宽叛逆的消息,为了在新皇帝的面前邀功,在我们回去的路上设下埋伏,对我们进行堵截,那就不好了。”
木里哈哈一笑,说道:“杜将军实在太过虑,你也不想想,就算其他将军知道启上宽叛逆了,可是只要应龙大军不出发,不来攻打我们,其他的将军,他们敢来吗?他们要是来了,还不是以卵击石,他们没有那么傻的。再说了,我们快速行军,步兵与骑兵速度不一样,难道让我放弃步兵不管吗?要是放弃步兵,我以后还如何在大家的面前立足。”
杜法理说道:“木将军,末将不是这个意思。末将只是认为,应该放下所有的辎重,以步兵最快的速度赶回古铜城,越早到达古同城,对我们越是有利啊!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我们只要回到古铜城,一切还可以重头再来,还可以从长计议。”
木里说道:“杜将军不要再说了,你就放心好了,我们一定能够安全的回去的。”
杜法理还想说点什么,但是终究没有说出来,而是扯了扯缰绳,策马扬鞭的回到了自己的队伍里。
看着杜法理远去的背影,木里仰头看了看天空,他知道,从此自己和自己手下的这些人,将不会再有安宁的日子过了。如今,为启上宽卖命不值,归顺朝廷,自己又已经攻打江南城了。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木里的心里迷茫了。
部队会合开拔后的前三天,木里的部队行军非常的顺利,没有遇到任何的埋伏,就连一个骚扰的人也没有,离古铜城也是越来越近了。这让木里和将士们,心里都充满了希望。
到了第四天,从清晨到晌午,一切也是很顺利,木里虽然嘴上对杜法理那样说,但是他的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担心的。木里看着自己的部队在行军,他远远的看着骑兵们陆续的过了通往古铜城的最后一个山腰口,走到了平坦的地方,步兵们也快要过山腰口了。
这个山腰口,是最有可能遭到伏击的地方,木里觉得,如果对方不在这里设伏,那基本上就不会再有埋伏了。看着自己的部队就快要走出山腰口了,木里的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
木里刚刚松了一口气,就在他的步兵刚刚要完全的走出山腰口的时候,突然一阵马蹄声响起,接着是一阵又一阵的厮杀声顿起,无数的骑兵从两侧向着自己的部队冲来了。
伴随着马蹄声和厮杀声的响起,地上一片尘土飞扬。
木里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到一会儿的功夫,木里看到,自己的步兵,由于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立刻被两侧夹击而来的骑兵冲得七零八散,很多人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就毙命了。
骑兵们在被冲散了的步兵里横冲直闯,对步兵进行了屠杀般的杀害。
对于步兵们的遭遇,木里已经无能为力,因为他看到,对方另外的骑兵,也在向着自己所在的骑兵猛冲而来,士气无比的高昂,杀气冲天。
木里的骑兵们一阵骚乱起来。木里到底是身经百战的将军了,他对着众将士大声的喊道:“将士们,准备迎战。全力向古同城突围。”
木里抄起自己的大刀,两腿对着马肚子一夹,说道:“杀!”
虽然木里的临危不乱,还有勇敢给士兵们带来了不少的鼓励,可是没有任何准备的将士们,在对方的喊声与冲锋里,士气上被彻底的压下去了。只有少数的先头兵和将军,跟着木里一起在冲杀。
很快,双方就短兵相接了。木里很快斩杀了对方的两名将军,并一路势如破竹,杀出了一条道路来。
应龙不愧是将才,他仅用三万骑兵对付木里的十万步兵,而另外七万骑兵,则是对木里的三万多骑兵进行迎头痛击,决定一举歼灭木里大军。
狭窄的地方,虽然利于伏击,但是不适合骑兵的展开,所以应龙选择了这片开阔的地方为战场。之所以没有把战场选择在木里大军过山腰口之前,目的就是为了麻痹对方,让对方放松警惕,从而对对方进行出其不意的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