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到了农历腊月底,服装厂停工了。高加林算了算,全年盈利一万八千多元。成了高家村第一个名副其实的“万元户”!令全村人舆论哗然。这一年他还清了全部的银行贷款,交上了所用大队三孔窑的全年租金,足额发放了全体工人的工资和奖金。
就在春节前夕,高加林给黄亚萍汇去了一千元的款项,还给她写了一封信。
亚萍:
你好。给你汇去一千元请收下,你也不要过意不去。即便如此,我仍然要对你说一声‘谢谢’,永远铭记你对我的深情厚谊和所给的帮助。
从你的来信中得知你有男朋友的消息,我很高兴。我将热切期盼你们的到来,陕北的这片土地也将热情欢迎你们前来参观和旅游。
在这个一年里,按照我们当初的设想,一切都进行的比较顺利。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生产规模有所扩大,全年盈利超出预想。达到一万八千多元,全部贷款皆已还请。在下边的一年里,我想在县城租赁房子开办自己的服装展销店,以便及时掌握市场的形势和动向;建立产、销合一的服装经营公司。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几年的有利时机。
随着业务的发展,我也有意找机会到南京、SH这些大城市去,看看那边的服装市场,顺道看望你们;退一步说,即便没有业务需要,可因为咱们已经有了经济条件,所以将来我也一定要去那些地方逛逛。因为那都是我——一个山区孩子从小就梦想的地方!
通过经办这个服装厂,不光使我挣到了钱,重要的是使我得到了一个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机会,由此检验了自己的能力。积累了经验,增强了信心。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为农村我们这些“乡巴佬”挣得了尊严。
通过这两年多的经历,还使我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和温暖。不论是当初我在最落魄的时候,还是在办厂的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人们都没有抛弃我,而是提供了各种理解和帮助。巧珍姐妹、克南、高书记、马副厂长……若没有大家的热情支持,就绝对没有我今天的成功。所以今后我要努力回报社会,回报大家,当然也包括回报你。
你若还有好的想法就请来信。
祝你幸福、愉快! 高加林
春节到了。今年的春节又和去年不同。因为麦季和秋季都喜获丰收,从而促进了肉蛋等产业的发展。所以今年大家吃的好了,穿的好了,心情更加舒畅了。玩得也更火了。除夕之夜,鞭炮声声,响了个通宵!不少人家还放起了节日的礼花。
这过年的种种景象,我们难以尽述。现在言归正传。
正月二十,高加林的“黄原县城关公社霞飞服装公司”正式举行揭牌仪式。他所以用“霞飞”二字,是因为他想到:那七仙女织出的满天彩霞当随风飘动时,那曾是一幅多么壮观、富有诗意的图画呀!他要让他的“彩霞”落入人间,到处飘流。
时值农闲季节,村里人来了很多。高明楼和其他村干部都被请来了;德顺爷来了;高加林和巧玲双方的父母也都来了。巧玲和她的学校的孩子们也来了不少。
巧珍把孩子交给了她的婆婆后赶来了;三星和他的哥哥来了;厂里的新老职工也都到齐了。新职工又增加了七人。五个缝纫,两个常驻县城经销。
县城的张克南、马战胜、赵常委也先后接受邀请前来祝贺。其中张克南送来一个花篮。
上午十点整,高加林站在大门旁的高处,宣布:“黄原县城关公社霞飞服装公司”正式成立,揭牌仪式现在开始。接着鞭炮齐鸣,锣鼓喧天。
随后,高加林请赵常委和马主任为本公司揭牌。于是赵常委和马主任走过去把蒙在牌子上的紫红布揭了下来。并回身鼓掌祝贺。
高加林首先请赵常委给大家讲话。
赵常委人高马大,气派不凡,说话声音洪亮。他说:高加林同志白手起家,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办起了这个服装公司,这在全县也是走在前列的。他是执行党的富民政策、发展个体经济的带头人,也为全县青年开拓创业树立了榜样。服装公司的成立将为全县的市场繁荣做出贡献。希望全体职工同心协力,努力工作,把公司办的越来越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国家实现了伟大的工作重点转移,提出了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方针,这为我们广大农民开辟了一条靠劳动发家致富的广阔道路。我们一定要在党的领导下,一起努力,多种经营,让家家户户都早日富裕起来。……
然后高加林请县经委马主任讲话,可是被他谦虚的谢绝了。
最后是请本村党支书高明楼讲话。
高明楼在掌声中走过去,他代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对“霞飞服装公司”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并说高家村有了自己的公司,这是全体高家村人的光荣。农民办工厂,这是自古以来所没有的事。高加林同志的举动为全村人的劳动致富带了个好头。希望全体村民都向他学习,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开拓进取,让高家村涌现出更多的万元户。
讲话结束后,高加林在大院内设宴款待所有应邀前来参会的嘉宾和全体职工。共摆了六桌酒席。
在这个时候,在这样一种场合,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番不同寻常的感受。
高玉德高居上座,望着满桌的客人,激动的那只老手端着酒杯直哆嗦。他何曾想到他这一辈子能享受到这么高的荣耀?他的儿子能给他带来这么隆重的场面?
巧珍的心情当然是高兴的,但在这高兴的背后却又隐藏着一丝缺憾。我们可以理解:因为眼前的这份红火本来应该是她和加林的;当然也不一定,或许是另一种荣耀。
马拴举起酒杯一饮而尽。他心里再一次认定:他的确比不上“高老师”。
而高天亮则把酒喝的是迷迷糊糊。他心想:这到底是咋回事么?反正这酒不喝白不喝。
只有巧玲毫无顾忌,她望着她的加林哥高兴的心花怒放。
加林一桌的上座是赵常委,旁边是马战胜、高明楼,另一边是张克南和他。
当加林提议:“为了感谢诸位的光临和支持,让我们共同干杯”以后,大家重新坐定。他的心里自然也是感慨不已,思绪万千。
他环顾了一下全院的人和后面的厂房。心里想的是:这点成绩不过是我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今后的路程还长着呢!谁知道在未来的路上还会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呢!
但我不怕!因为我有敢打必胜的决心和信心。
第十七章
(画蛇添足)
按说一部文学作品,当其中所有的矛盾和冲突都已解决、人物的结局也都有了交代以后应该是结束了。但我们这部作品到了这里却是意犹未尽。因为故事中的主人公都太年轻了,他们直到现在仍然生活在我们这个社会上。所以故事的结尾只能是开放式的。
他们在这两年多的时间内所经历的事,在他们的人生航程上不过是几个小小的浪花,在其以后的二十多年里,肯定还会有更多、更大的波浪起伏。只要有人生,就会有故事。可惜迄今为止,笔者只是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有限情况写了以上这些故事;而对后来发生的事情因为所知甚少,所以不敢胡编乱造。
由于工作繁忙,笔者暂时无暇再去调查;如果诸位读者能有兴趣,可以前去调查,继续写书,把他们的故事讲下去。
“霞飞服装公司”已经成立二十多年了,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关于故事中那些人物后来的状况,我通过各种渠道打听,但所得到结果是详略不一,时间跨度也不相同。就象编绳最后所剩的线头,所以我无法将之编圆。但为了解开诸位读者心中的谜团,现在我还是决定把我目前所知道的一些情况分述如下。
赵常委:他在老家的本名是赵发财。在参加革命后他嫌这个名字太封建,个人主义太浓,与他的身份不相称,怕影响自己的前途,于是改名赵先公。他在回城后不久即办了退休手续,现在已经在家闲居多年。养养花、练练书法、读读报纸,接送孙子上学,街头看看下棋,日子过的很自在。
马战胜:官位还在继续提升。这家伙,拍马溜须有一套,其实真干工作也有一套。自从那次被处分以后,他接受教训变得谨慎了,胡作非为的事再也不敢干了。一心一意干工作,成绩倒也可圈可点。城南新区的那片工业园就是他招商引资建起来的,这一下子就让县里的年财政收入过了千万,彻底扭转了长期困难的局面。
张克南:随着市场的竞争,他的副食门市部效益越来越不好。于是他辞职下海了。后来他和李丽承包了一家大酒店,据说干得不错。他们生了个儿子。克南妈在退休后不几年即长癌症死了。一个争强好胜、爱生闲气的女人一辈子都过的不幸福;而克南那位“没出息的父亲”倒是还活着。
高明楼:快到六十岁上,通过改选他不再任职了。新任村支书我们不认识。在新形势下,他的两个儿子混的也还不错。他自己有时去地里干点轻活,有时领着三星的女儿上街去玩。在他六十岁以后,城关镇根据有关政策,念他在高家村任职多年、贡献颇多,每月发给他二百元的生活补助(退休金)。对此他很知足。
高德顺:在他衰老的生活自理比较困难的时候,他被请进了城关镇敬老院。在他过了七十九岁的生日后,他突然无疾而终。当给他扒去旧衣更换寿衣时,从他怀里掉出来一个早已褪色且脏兮兮的荷包来。在场的高加林知道:那一定是五十年前灵转送给他的,原来他就揣着这个荷包生活了五十多年。加林吩咐不要扔掉,叫再放在新寿衣下面、他的怀里。这样他在那边就不会孤独,等见了灵转也好有个交代。老汉用自己的一生来证明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令在场的所有人无不为之感动。
加林和巧玲两边的父母都更老了。加林后来因为忙,把水浇责任田转给了马拴去种,只让他爸妈看桃园。桃园的收成和效益一直不错;巧玲家的责任田则都转给了她大姐巧英去种。刘立本还是忘不了做他的买卖。
马拴和巧珍的儿子马自强继承了他父母的精明,学习不错。后来他考上了西北农业大学。
黄亚萍与她的男朋友在谈了一年多以后,于五月一日结婚。婚后旅游他们去西安临潼看了秦代兵马俑,又转道延安参观革命圣地。最后黄亚萍巧设路线经过高家村,见了高加林并参观了他的服装公司。晚上住进县城的宾馆。黄亚萍打电话问候张克南,张克南次日去宾馆看望。两人相见,百感交集。一年后黄亚萍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长大后留学去了RB。
巧玲和加林于“霞飞服装公司”成立的那年“五一”结婚(与黄亚萍不约而同)。新婚燕尔,自然鱼水交融,甜蜜无限。至于两人如何恩爱,笔者丝毫不知;请诸位读者也不要胡乱琢磨,自觉尊重人家的隐私。
婚后十月,巧玲就给高加林生下一个女儿,八年后又在计划生育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他生了一个儿子。这下可真是儿女双全了!他们的女儿长大后考上了BJ大学,儿子在初中学习也挺优秀。巧玲本人后来则考上了函授大学的专科班,又经过考核转为正式公办教师。再往后则担任了城关镇中心小学的副校长。
高加林的“霞飞服装公司”在他的辛勤努力下一直经营的很好。后来他凭借自己的实力承包了县服装厂,并把村里的服装厂纳进来统一管理,结果买卖越做越大。他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有的出口海外。多年来,他与巧玲、巧珍还有马拴先后去了BJ、SH、南京、广州,或是洽谈订货,或是参观旅游。他成了真正的百万富翁。但他富贵没有淫,致富并不忘本。他投资给高家村修了路、安了自来水,帮助困难的村民走上致富之道。他还投资盖了马店小学的教学楼。善事颇多。他的事迹上了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成了当地的大名人。他被评为全县的“五一”劳动模范,全县“奔小康的带头人”,后来又成了全省青年创业“十大标兵”之一。
但在这些成就、荣誉面前,我们的加林没有飘飘然不知所以。他已经跨过了不惑之年,因此在思想上更加成熟了,人格也更有魅力了。他说他的根是扎在高家村的黄土地上。待这里的事业告一段落后,他还是要回去的。他要带领乡亲们用科学环保的生产方式发家致富,建立一个大规模的循环生态园。把高家村建成一个科学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他已经放弃今后到别处发展的打算了。在村子里他早已经光荣入党,并成为村党支部的一员。
在忙忙碌碌的工作间隙,高加林仍然保持着他的文学爱好,抽空就阅读。他读过大量的文学名著,自然也包括路遥的作品。他对《平凡的世界》爱不释手,而且还是《人生》这本书最早的读者。
高加林和路遥先生是同乡,并且还彼此很熟。正是由于他对高加林的过多的了解,才写出了他那不朽的《人生》。加林对这本书高度评价,他说这本书“真实地、艺术地、深刻地反映了他的一段亲身经历,反映了一代青年的思想彷徨和曲折的成长历程”。“由于路遥先生的精心创作,使书中的‘高家林’比他这个真实的高家林更加可信,形象更为丰满。因为生活的真实不等于艺术的真实,完美的艺术作品往往更能打动人心。”
他还十分难过的说:“可惜路遥先生去世的太早了,他没能把《人生》的故事继续下下去。小说的结尾戛然而止,给广大读者留下无尽的遗憾。正因如此,才使好多人拿起笔来,写了多种《人生》的‘续集’,出现了不同版本的‘高加林’,从不同的视角演绎《人生》的故事,反映在新形势下人们的奋斗历程,这是十分可贵的。”
他还说他愿意让大家把《人生》继续写下去。
笔者与高加林相遇纯属偶然,那还是在他承包的县服装厂的办公室里。四十多岁高加林虽然略有发胖,但身体还是那么强健、刚毅、潇洒。当他得知笔者也是路遥的崇拜者并有心书写《人生》续集的时候,他很意外也很高兴。他鼓励我说:“应该写!因为你这不是在写我一个人,而是让后人了解我们这代人的奋斗理想和艰难历程,以激发他们的斗志”。于是,他向笔者热情介绍了自从他被开除回家后两年多的情况,并预祝我创作成功。
正是在他的鼓励和支持下,笔者才尝试着写了这部“正宗的”《人生》续集,也不知加林看后他是否满意。
记得当时他还说:今后不管是谁,如果还想续写他的《人生》故事,他一定继续支持帮助。到时只管到SX省黄原县来找他就是了,他定会盛情接待!
可惜笔者竟忘了与他的联系方式,已有好多年没有联系了。
初稿于2009年6月8日起笔
2009年6月26日止笔
2009年7月4日修订完成
2015年12月再次全面修订
SD省ZQ市明水
附:各章目录
第一章 再见巧珍
第二章 偶遇巧玲
第三章 亚萍来访
第四章 山雨欲来
第五章 提亲风波
第六章 私会定情
第七章 父母干涉
第八章 南山春游
第九章 亚萍来信
第十章 筹备建厂
第十一章 分田到户
第十二章 巧珍出山
第十三章 后院起火
第十四章 小麦丰收
第十五章 巧珍生子
第十六章 再启征程
第十七章 画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