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亚历山大自己知道究竟付出了多大的心血。“所有的楼梯都是新建的,我还把三层和四层并成了一层作为主卧,为了保证建筑的牢固,不得不在墙内嵌入钢条结构以做支撑。老化的水管、煤气管、电线线路、门窗、地板都替换掉,我还为所有房间装了暖气片,这样冬天老房子仍然会很舒服。”
亚历山大将一楼的大门加高加宽,位置也向院子外移,以放大客厅的面积。尽管如此,要囊括很多功能的客厅,仍然需要精密的布局和安排。比如鞋柜,被做成竖直长条嵌入墙壁内。电视机也省了,用投影仪,把玻璃拉门前的投影帘拉下来就是屏幕。沿墙一排定制橱柜,兼具展示和收纳功能,红色墙面为底以勾勒白色橱柜的匀称线条。
人物介绍
法国人亚历山大几年前来到上海,在闹中取静的五原路上开出一间格局精致的家饰店“中国概念”。两年后,他在上海找到自己的最爱。
二楼是儿子的天地,不仅有卧室,还有专用的卫生间,儿子的喜好、性格全写在这二十来平方米里。正处于顽皮大王的年龄,即使卧室墙面也是一片不肯安分的草绿色。三楼主卧室是亚历山大的得意手笔:他将原先的两层楼并成了一层,并以吊顶将屋顶做成高耸的斜角,气派不凡。
选择上海的理由
不论新旧,全都憋着一股生气勃勃的劲,这就是亚历山大喜欢这片上海腹地的原因。
居室状况
愚园路上一条最普通不过的新式里弄
上下共四个楼面,全部自己设计,自己监工
花了足足半年时间改建装饰
一家三口营造了一个宽敞惬意的安乐窝
屋顶做成高耸的斜角
异乡的归属感
不知不觉,Sarah一家住在新闸路弄堂深处的一栋新式里弄洋房里,已经两年多了。
老洋房经过修整和重新布局,已经很适合一家人的用度。客厅里是古旧的马赛克地砖,带着时间质感。朝南的院子里搭出了一间玻璃房,成为独具情调的餐厅,用餐时可以看见两边户外的翠竹和头顶的天空。红漆木楼梯隔开了客厅和厨房,老式的楼梯扶手栏杆上还雕出漂亮的心形箭头。
顺楼梯而上,穿过一楼半亭子间的婴儿活动室、二楼的主卧室,二楼半还有一处朝北的阳台,可以享受露天饮茶、烧烤的乐趣。三楼另外准备了一间宽敞的客卧。三楼之上是颇有趣味的阁楼,倾斜屋顶、纯木装饰,暂时用作储物。
虽然每个房间的功能不同,但是所有空间都有一种从容大方的气质,无论是家具还是装饰,细节中处处可以看出主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比如餐厅的那几把皮质座椅、客厅宽敞舒适的沙发、主卧室附带的宽敞卫浴间……
人物介绍
Sarah夫妇是新西兰人,在上海已经生活许多年。丈夫John从事酒类行业工作。因为有一个美丽的家,夫妇俩常在家中举办派对。
一个家庭、一套住宅的气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女主人的审美与气质。Sarah年轻独立,整个家的风格和她本人一样,大气、素雅、简洁。大方的黑色、灰色和温和的米色、白色是家中最常使用的色彩。在素雅的环境里,彩色的家居饰品就成为视觉焦点。
选择上海的理由
远离家乡的两个年轻人在上海相识相爱、成家立业、生养女儿。上海于是有着特别的意义。
居室状况
新闸路上的一栋里弄式洋房
有着特别的风情
沿街低矮的老房子铺面
卖拖把抹布的小杂货店、修车摊、面店
彩色的家居饰品成为视觉焦点
松软轻盈的生活
推开房门,进入视线的就是Karin家的大厨房,敞开式的厨房设计、烤箱和大冰箱是典型的西方人家厨房模样。只是厨房一端临门的碗柜上,大大咧咧地摆放了一大一小两个红边搪瓷脸盆……
厨房向南,穿过木楼梯,是Karin家的大客厅,客厅里的一对体积颇大的黑陶花瓶,跟随着家人从曼谷而来。客厅南面的花园里,枇杷树下,翠竹丛边,泰国的露天神龛也移到了上海的新家。
沿磨得光滑锃亮的楼梯而上,一楼半的亭子间被Karin布置成简单的书房,除了一张书桌和四方折叠椅,还摆放着一些简单有趣的艺术收藏。二楼是两个孩子的房间,房间里一片童话色彩,所有家具,无论是小床、纱帐,还是床头的人鱼玩偶、床上的笔记本,甚至梳妆台和收音机都是粉色的。从儿童房出来,向上走,二楼半的亭子间被Karin布置成一间充满20世纪30年代上海味道的客人房。整个房间的四周墙面被粉刷成艳丽的朱红色,动人心魄,一幅仿旧的月份牌广告竖立墙角,画上的美女眉梢浅吊。
人物介绍
从荷兰移居泰国、再从曼谷来到上海……与Andries和Karin这对荷兰夫妇同行的,不仅有家人和宠物,还有关于过去的记忆。
三楼的主人房陈设非常简单,却又似乎很丰富。阳台窗前,摞成一叠的大号坐垫,是一路从荷兰带到泰国又带到中国的。卧室的衣柜造型简单,选了仿古的中式模样,只是每一个柜门把手上,都拴上一对别致的小鞋子,令人想起远在欧洲的荷兰。
选择上海的理由
在城市气质上,无论是阿姆斯特丹或是海牙,都与上海有颇多相似之处。
居室状况
安西路上的三层新式里弄洋房
这一带保留有成片新式里弄和花园洋房
周围建筑密度不高
一条幽静婉转的弄堂
一排遮天蔽日的大树
艺术纪录生活
刚刚下过细雨,窗外的杉树,青翠欲滴,似乎随时将满园绿色渗透到房间里。餐厅与客厅紧挨着,成为一处通透的空间。采光均来自老榆木餐桌旁的两扇窗子。之所以选择这张桌子,是因为Anja特别喜欢老木头所呈现出的粗砺纹样。桌子由两块宽板直接拼接,中间使用的则是中国传统的木质榫卯结构连接。一般替这种桌子搭配椅子,往往选用同样材质的中式条凳或者明式椅子,但Anja并没有这样搭配,反而选择了造型简洁,且略显轻巧的椅子,黑色的油漆与餐桌形成了有意思的对照。在客厅和餐厅的周围墙上,挂有多幅艺术作品,比如刘庆和的水墨作品《凝视》、Christine Michel的《中国美人》等。
与餐厅相连的另外一处半开放空间,布置成了休闲区域。进门就能看到的墙面上挂着一幅巨大的当代中国画家创作的油画。油画的下方,靠墙摆放了一组沙发,对面则是一排书架和电视柜。平时,或读书,或休息,倒的确是个安静的地方。电视机上方的一幅油画则出自Anja之手。
人物介绍
Anja和Fritz Fehrensen夫妇十多年前都曾在北京留过学,目前从事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收藏,女主人Anja本人从事设计和绘画工作。
客厅中央的沙发更像是坐榻,上面摆放了许多靠垫,显得随意轻松。茶几上放了几本女主人喜爱的画册和图书。客厅的西侧是卧室的区域,朝南朝北卧室各一间,中间的一处小空间,则放置了一件仿古书桌和明式太师椅。书桌上摆放了许多家庭照片。
选择上海的理由
上海聚集着一批出色的艺术家,市场也比较成熟,在这里你经常会遇到非常优秀的作品。
居室状况
带庭院的老房子
院子里种了许多树,感觉生机盎然
夫妇两人对房子的结构未做多大改动
只是将以前的收藏作为装饰品
挂在客厅和餐厅的墙上
老别墅
老别墅指的是1949年以前建造的花园别墅,这些建筑以后大多改作了机构的办公地以及其他商业用房,仍然作为民居的不多,即使作为民居的也有不少在原来的一幢独立花园住宅中入住了多户人家。老的花园别墅至今完整地由一户居民单独居住的已经非常稀少,这些珍稀的房屋可能也是上海最昂贵的住宅。
芳华再现
Derek目前在伦敦、上海还有美国老家三处轮换居住,不过上方花园的这个家是他倾注最多心血的地方。“我在美国的一间英式老宅中长大,母亲一直热衷于找一些上年头的老房子进行翻新修复,我多少受了点遗传。幸运的是,房东马严君玲女士也极有品位,我们进行了密切而愉快的合作,保证房子的翻新顺利进行以及所采用的材料货真价实。”
住在这所房子里,最让Derek喜欢的部分是花园:“天气好的时候从起居室和餐室望向花园,就我个人而言,这美景胜过我在上海看到过的任何东西,甚至超过外滩。”任何的享受,都需先付出艰辛努力。光是花园里那棵被称为“上海滩最漂亮的玉兰树之一”的宝贝,就花费了不少工夫。它枝干常年疯长未得到良好护养修剪,树干上还抹上了水泥,Derek好不容易才找到专业人员,将水泥全部去除,还仔细修剪了枝叶,才成就了今日的风光。
人物介绍
来自美国的Derek Sulger在上海涉足过多种行业,“到处都有朋友,和谁都能说上话”。如今他专注于物业管理和房产。
对于老房子,在老宅中已经居住了一年多的Derek给出他的“必要”和“必不要”清单:必须坚持使用最高质量的电器装备,否则会因为老房子中的潮气和电流的不稳定而很容易损坏,质量好的则不会;其次,尽可能地“修复”老房,而不是“替代”它们,不要花太多时间试图掩盖水渍、损坏的木结构之类,因为恰恰是这些痕迹增加它们的风味;第三,多买些除湿机,上海原本是建在湿地上,老房子总是惊人的潮湿。
选择上海的理由
我热爱这里是因为上海保存至今又可供私人使用的老房太珍贵了。
居室状况
淮海中路上方花园内一幢四层别墅
八十多年历史的老房子
原属现任房东马严君玲父亲的产业
《落叶》的故事发生背景即为此地
花园里有上海最漂亮的玉兰树
梦想家
雅恩家的一楼餐厅兼作客厅,是家中使用率最高的区域。这是女主人Cecile的原创,由六张普通大小的白色书桌组合而成。Cecile非常了解家人的需求,这张可以摆放十张餐椅的巨大餐桌不仅是餐桌,也是宽敞的书桌、会议桌。
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个家的布置也可能过于丰富了,几乎可以媲美一个小小的私人博物馆。打眼看一看花园:旧铁皮飞碟是雅恩从珠海“捡”回来的;门廊里还有一块字迹斑驳的“童涵春堂”牌匾;一个旧时戏班子放行头的木箱;书房门把手上挂着一个用自行车龙头改制的酷感十足的风筝线轴。低调却精工细制的,是门廊地面上铺设的、户外餐台上摆设的古董手工毯,这些波斯、土耳其、阿富汗的手工毯来自他的好友Aziz。
人物介绍
设计师雅恩出生于摩洛哥,在非洲生活多年,几年前来到上海,置业安家,并在上海开展设计事务。
出生于摩洛哥、在非洲生活多年的雅恩收藏了许多非洲木雕,一楼楼梯后的盥洗室就是一个小小的非洲木雕展示厅。客厅里则热闹地陈列了许多雅恩到中国后的新收藏——陶瓷坛罐。雅恩还时不时地翻出一些新奇有趣的事物:祖父母留下的一对银质拐杖头,是20世纪早期在亚洲购买的,一个刻了“福”字,一个镌着“阴阳太极”;硬币制作的手工家具模型;一本有趣的漫画故事;一张三十多年前绘制的非洲地图。雅恩这个家会不时地增添一些新摆设、新组合。
选择上海的理由
“上海是每个创意工作者的梦想乐园”,2008年雅恩主持设计了淮海路上原电影局老楼改造。
居室状况
位于上海市中心一处独栋老洋房内
一个方正宽敞的花园
底楼是书房、楼道和餐厅
二楼是主卧和客卧
三楼是儿童房
细节的质感
Ashley的家位于弄堂最深处,1997年他租下整幢洋房时,虽然灰泥外墙让这六十多高龄的老房子看上去有点没精打采,但它室内部分的装修细节却保持得不错。当时Ashley夫妇对房子进行了初步的整修,在起居室和花园之间扩建出一个狭长的玻璃阳光房,并根据老房子原先钢门窗的样式复制了新的拱形钢门窗,连门把手都是完全复原30年代那种细铰链形状。
在正式买下这幢房子后,Ashley和Anja又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老房子的许多质感和细节都是我们非常喜欢的,即使我们根据自己的习惯和需要进行改造,也会建立在保留和复原它原来风味的基础上。我们总试图让新建的部分与原先的材料、形状保持尽可能的吻合或协调。”Ashley这样概括自己的改造思路。
人物介绍
来自澳大利亚的Ashley已经在上海生活了十多年,这个家是他和太太Anja绘出初步图纸,事事亲历亲为,再聘施工队打造出来的。
如何让各个功能空间既保留30年代风味,又体现现代生活之舒适便捷?
原有厨房的长宽高比例相当漂亮,层高甚至比起居室还高,延伸至一楼半处,老房子优裕的空间感表露无遗。所以Ashley和Anja摈弃了吊顶的方案,连白色橱柜和马赛克地砖都保留了1934年初建时的模样,只是重新油漆了橱柜,修补了地砖。“我们不会因为贪图自己的舒适和方便而把老房子的空间格局完全破坏,老房子的美是一去不复返的。”Ashley说道。
选择上海的理由
我们在上海相遇相爱,在兴国宾馆举行婚礼,在这所房子生下小宝贝。上海就是我们的家。
居室状况
泰安路上一条僻静的小巷深处
房子为二层的西班牙式
弄堂里有七八幢独幢洋房
1934年某外资银行建造的住宅
老房子优裕的空间感表露无遗
老房子的新日子
2003年前后,《安家》曾经造访过澳大利亚人Ashley位于泰安路一栋别墅内的家(本书中《细节的质感》一文)。当时,主人刚刚买下已经租住了五年多的洋房,将它进行彻底翻新,并且在一楼半的位置为刚刚诞生的儿子特别加盖了一间婴儿房。这些年来,Ashley夫妇不仅多了个女儿,还一直不停地将家弄得舒适些再舒适些。五年后再次探访,发现这幢老房子又被装饰一新,一家人的生活更加其乐融融。
在这个老房子的最新“版本”里,可以看到清爽的主卧室,新的条纹窗帘素雅又简约,衬着古旧的壁炉和西班牙风格的明亮窗台,让人忘了时间。Ashley曾经说过,这栋房子外观经历风雨,但是内部的装修细节却始终保持得相当不错。1997年Ashley租下整幢洋房时,房间内的木地板、厨房的马赛克地砖、西班牙风格的门窗装饰等,都还保持着当初建造时的模样。虽然不是新的,但却更显出老房子的韵味。
人物介绍
Ashley来自澳大利亚,他太太来自德国,一段情缘在中国开花结果,并因此在上海安家落户,结婚生子,现在还一起经营着共同的事业。
2002年他们正式买下这栋洋房。这些年里,两人不断地对住宅进行着新的装饰和改动。比如,在客厅和花园之间扩建出一个狭长的阳光玻璃房;在一楼厨房外围扩建一个温暖便利的早餐厅,可以摆下一套现代厨房所需的一切设施;比如早餐厅楼上布置出的一间婴儿房,随着女儿出生,又分隔出另一间儿童房。也许是因为房子太“老”,而生活又总是很“新”,每隔几年,Ashely一家都会给房子增添一些新色彩。
选择上海的理由
快乐的时候,时间总是过得飞快。一栋住起来舒服,满是孩子,满是欢声笑语的房子。
居室状况
位于泰安路一栋别墅内
西班牙风格的门窗装饰
老房子的韵味十足
主人翻修后房子增添了新色彩
客厅和花园间扩建出一个阳光房
气质浪漫
家居布置是女主人Anne众多爱好中的一项。曾经学过美术的她,对美有着特有的敏感和独到的眼光。暗色调的家具和地板让整个空间显得高雅而温暖。这里所有的家具都是夫妇俩从世界各地搜罗来的古董,风格不同,但在Anne的搭配和布置下,依然显得和谐而统一。墙上挂满了艺术气息浓郁的装饰画,是夫妇俩都喜欢的东方风格。美丽的鲜花随处可见,在每一个角落为屋子增添鲜活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