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7月10日)
中国的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在创立与发展过程中,遇到过许多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一定会适应形势需要,不断发展壮大。
“今日中国民间组织”这个题目很好,这不是过去的民间组织,过去的民间组织发挥不了那么大的作用。中国企业联合会原名叫中国企业管理协会,我们是从重视企业管理出发而成立的。在1975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要整顿企业,从抓铁路开始,重视企业整顿和企业整顿中的主要工作——企业管理。通过对企业的整顿,我们感到企业职工队伍的技术水平、文化水平太低,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成为当务之急。当时,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来中国参观考察。他对我说:看了你们几个工厂,设备不错,但是管理落后,效率太低,只要把管理搞上去,效率可以成倍提高。他邀请我率一个中国经济代表团访日。1978年11月是日本企业的质量活动月,代表团由我任团长,邓力群任顾问,上海、北京、天津等地方的工业书记为副团长,马洪、孙尚清等专家为团员。我们参观了日本的工厂,听了日本专家的报告,收获很大,一个月的时间学习了许多东西。日本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展起来,一个靠科学技术,一个靠科学管理,所以,技术和管理这两个方面必须要抓住,我们的经济才能腾飞。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小平同志提出了全党工作重点要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也就是要改革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因此,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以适应我们工作重点的转移,适应改革开放的要求成为迫切需要。我们把到日本考察的情况向国务院作了汇报,大家在一起商量研究了国内的情况,感觉必须要狠抓管理。经过一番酝酿筹备之后,成立了中国企业管理协会。
中国企业管理协会自1979年成立以来,通过开展组织、宣传、培训、研究、咨询和联络等方面的工作,不断地总结出一些有益的经验。
首先是确立了“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16字方针。这是我们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经验总结。假如不这样做,那就是教条主义的学习方法,照搬照套国外的经验,那样对我们不一定合适。
其次在培训经济管理干部方面也积累了自己的经验。长期以来,我们党和政府在培训党政干部方面比较有经验,可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作为一个社会团体,怎么样来培训经济管理干部呢?中国企协通过与欧共体共同举办经济管理干部研究生班解决了这个问题。而“解放思想、独立思考、研究问题、总结经验”这16字则是我们在培训经济管理干部工作中所总结的一个基本原则。通过2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个原则是正确的。
第三条经验是搞好协会的工作要解决好四面八方的关系。因为我们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团体,与上下左右都要有联系,也要联系各个方面的协会。有中央的、地方的,有部门的,也有专业的。如铁道企业协会、冶金企业协会、质量管理协会、设备管理协会等,这些都是专业的协会。我们这个协会叫中国企业管理协会,是个综合性的协会,专业和综合这个关系要协调好。当然,协会内部和外部也有一个协调的问题,比如怎么样加强团结,发挥集体的力量,就是协会内部的工作。我把它总结了一下,叫作“上下沟通、条块结合、专综互助、内外流通”。内外交流不光是协会的内、外部,还有一个国内、国外之间的交流。这也是一条经验。
第四条,也是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协会一定要贯彻“自立、自治、自养”的三自方针。协会是一个民间团体,不是一个政府组织。协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同时也不能够依赖政府,特别是在机构编制上、在经费开支上不能依赖政府。因为我们是一个在国家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民间组织,它有独立性,这一点在观念上必须明确。独立性就是在国家法律范围内,我们自己的问题不必要凡事都要请示报告政府行政部门,而应该“自立”。因为只有自立才能够自治。自治就是自己解决问题,不要政府部门把着你的手来干。能够自立、自治才能发挥作用。要想自立必须自养,只有自养才能够真正做到自立,自立才能够真正做到自治,民间组织的作用才能够真正发挥。要真正能够完全做到“三自”,实现这个方针,就能够增强我们协会的凝聚力、生命力,从而立于不败之地。我在1988年国家经委撤销以前就提出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协会必须要“自养”,虽然财政部每年拨了经费,可是这笔经费是要逐年减少的,而随着我们的业务不断扩大,开支是逐年增加的。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去解决经费。怎么去解决?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怎么样来增加我们的收入。我们应该很好地为企业服务,一方面全心全意为企业和企业家服务,另一方面要真正把政府的参谋和助手作用发挥好,这样才能够得到政府的重视,才能够得到企业的支持。民间组织有会员,会员单位按章程应该交纳会费,这是我们主要的收入。还有一些企业的积极分子给协会一些赞助。同时我们出版书报刊、给企业做咨询服务、做信息服务、做研究课题服务,这些都可以有些收入。
这里首先一条是要千方百计地通过合法渠道来增加收入。其次就是量入为出,不要背着一身债,否则越背越重,负重前进总是困难的。还有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精简我们的机构和人员。现在中国企联的办法就是让它的下属部门独立起来,自己养活自己,而且还要能够给这个大家庭作一些贡献。我看这个办法是有效的。总之,要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当然,服务与创收是相辅相成的,要想服务好,就得业务精,人员素质水平也得提高,这样才能最后实现“三自”方针。
除了像中国企业联合会这样的民间组织之外,还有一些专业性、行业性的民间组织,要使这些民间组织逐步摆脱行政部门的那一套观念、习惯和方法,真正做到政企分开,把这些专业性、行业性的民间组织整顿好、办好,还需要有一个过程。现在国家经贸委管理的这些行业性组织,有些一下子摆脱不了行政部门的那套东西,可是,必须要逐步摆脱,如果不能逐步摆脱,还是一个行政性的行业组织,就起不到民间组织的作用,反而和它的服务对象处于对立地位。在这个问题上还有一个历史遗留的问题,就是政府的各个部门并不管理全行业的企业,它只是管本系统的企业,系统之外的企业它不管。所以行业协会就不应该只管本系统的企业,而应该管全行业的事情。这需要彻底摆脱过去行政部门的那一套老观念、那一套旧制度、那一套过时的管理方法。
我们除了抓行业协会之外,也抓各种各样的企业管理协会和企业家协会。因为企业管理协会也好,改成企业联合会也好,都必须要注意企业家队伍的建设,因为企业的好坏、企业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企业领导人。所以,1984年就成立了企业家协会(当时也叫厂长、经理工作研究会);也成立了青年企业家协会,是由团中央来直接领导的;也成立了女企业家协会,这是由全国妇联和中国企联共同指导的。还成立了乡镇企业协会、外商企业协会等,各种各样的企业协会都成立起来了。这样一些企业协会成立以后,企协的组织、有关经济的民间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以后,重要的问题就在于如何进一步提高这些民间组织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这点非常重要。不能够做到这点,就不能担负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就不能当好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就不能够更好地为企业和企业家服务,这是新世纪给我们提出的新任务。
通过这20多年的工作,管理也有章法了。有了《企业法》,有了《公司法》,国务院又专门对企业管理作过具体的指示,企业的管理已经深入人心了。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我们把中国企业管理协会的名字改成了中国企业联合会,因为中国企业联合会包括的业务内容比企业管理协会可以更广泛、更名副其实一些。
中国加入WTO以后,新的形势给我们提出了新的任务,这就需要积极地、不断地加强民间组织的机构建设,不断提高我们的工作业务水平,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