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久久不做决定,李承乾心里也有些打鼓,紧紧地盯着李世民。突然眼角一缕亮光闪过,李承乾下意识的转过头去看了一眼,吓的从马上站了起来,将李建成挡在身后,叱道:“侯君集!贼子尔敢!”
随着这一声大喝,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了李世民身左不远处。只见侯君集张弓搭箭,箭头正对着李承乾,或者说是被李承乾挡在身后的李建成。李世民转过头淡淡的看了他一眼,并没有说话,不过眼神里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
侯君集悻悻地放下弓箭,为免再生波折,李承乾站在马上对李世民行了一礼,说道:“父王,儿有一言。父王今日何以待伯父,来日儿何以待兄弟?请父王三思。”
这句话在李世民听来不啻惊雷。是啊,今天我如果这样得到皇位,后人该如何自处?难道都要逼宫夺位,兄弟相残吗?
想到这里,李世民已然有了决定:“大哥,你说的可是实话?”
李建成苦笑:“你也说了,我现在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骗你又有什么用?”
“好!只要你信守承诺,我便保你一家大小平安。”
“还有老四和我的那些下属。”
李世民考虑了一下,说道:“只要他们没有什么不轨的行为,自然相安无事。”
“行,如此我便随你进宫,请辞太子之位。”
事情终于有了个结果,李承乾到底还是个小孩子,这个时候眼皮都快粘到一起去了,睡眼惺忪的对一边的罗飞说道:“喂,你送我回弘义宫。”
罗飞没好气的答道:“你们秦王府那么多人,为什么要我送?!”
李承乾没说话,李建成倒是开口了:“麻烦罗贤侄代孤送他回府吧,他这是不放心孤的安全,将自己作为人质,交于贤侄手中,只怕秦王府的人要送他,他也不愿呢。”
摸了摸李承乾的小脑袋,李建成的语气中满是唏嘘:“今日之后,孤恐怕再也用不上亲卫了,以后便麻烦贤侄跟在我这不成器的侄儿身边,省得他老惹麻烦。孤先谢过贤侄了。”说着,竟打算向这个后辈行礼。
罗飞连忙隔着马扶住李建成,他哪里不知道李承乾和李建成这是在帮自己,帮罗家。罗家一直是太子的嫡系,太子失势,罗家前途难料,如果罗飞担任了李承乾的护卫,罗家便可摇身一变,成为秦王府的人,未来的境遇会好上许多,只是这种朝秦暮楚的事对于一个未及弱冠的半大孩子来说还是有些难以接受。
后来的事李承乾就不清楚了,他在罗飞的护送下回了弘义宫,长孙王妃还没有回宫,李承乾让杨林安排罗飞歇下,自己回房睡了。
李承乾睡得迷迷糊糊的,突然被人从被子里拽出来,李承乾迷迷糊糊地看了一眼,入眼的是李世民熟悉的甲胄,便没有反抗。
李世民把李承乾拉到殿外,往地上一摔,喝道:“跪着!”便转身走了。
李世民的话他可不敢违背,干脆就在地上一边跪着,一边有一搭没一搭的迷糊着,等到他终于完全清醒了过来,抬头一看,太阳都快升到中天了,膝盖跪的生疼,肚子也“咕噜噜”的叫了起来。没想到还没等到送饭的人,倒是等来了一脸怒容的李世民,身后跟着的正是长孙王妃。
二人走到李承乾身前,长孙王妃上前把李承乾扶了起来,李承乾正起身,各施了一礼:“参见父王,母妃。”
长孙王妃答应了一声,李世民直接问道:“承乾,今天的事,你伯父都和我说了,老实交代,那些话都是谁教你的?”
李承乾答道:“父王既然已经都知道了,难道伯父没和你说这些事情都是孩儿自己想出来的吗?”
李世民哼了一声:“你一个八岁大的孩子,懂得什么?”
李承乾昂首道:“古有甘罗十二岁相秦,为何孩儿不行?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哼,诡辩,你房叔父,杜叔父筹划此事,魏征老儿都看不出来,你能看出来?”
“房杜二位叔父才智高绝,孩儿自然比不了,不过魏大人看不出来此计,只因为身在局中,孩儿身在局外,父王有事从不避讳孩儿,自然能看出些许端倪。”
“那你小子倒是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首先,诸位叔父(李世民身边的谋士将军,因为和李世民关系很好,李承乾一直以叔伯相称。)因为伯父的谏言,都被派了外职,父王有事从来都是叫舅父(长孙无忌)入宫相商,最近却总是出宫,必然是诸位叔父秘密回京了。其次,孩儿有次碰到尉迟将军,他对孩儿执礼甚恭,他以前也曾在父王麾下,却从未对孩儿表现的如此殷勤,只有可能是他已经为父王所用,才这般作为。第三,母妃从不过问兵事,父王也从不与母妃谈论,此番却特地将母妃接出长安。知晓了这三点,也就不难看出父王要有所行动了。父王只将母妃接出长安,是以防万一,怕母妃有事,将我们留在京中,一来是为了迷惑伯父,另一方面,也说明父王并不想鱼死网破,父王的目标只有伯父一人。”
“那你是怎么猜出为父想要在玄武门动手的?”
李承乾真想说:我特么是穿越过来的,早就知道你要在玄武门杀你的兄弟了。可是他如果这么说了,估计会被未来的李二陛下下令处死了,只能继续编道:“孩儿刚才说了,孩儿知道尉迟将军已经投了父王,可是伯父他们却不知道,他们猜想一夜,估计也能猜出来父王要针对的只有太子一人,就算他们猜不出来,为了以防万一,他们还是会趁着宵禁刚开的时间进宫请旨,夺了父王的兵权。为防止父王半路设伏,他们宁可绕路,也肯定会选择禁军驻地的玄武门,即使他们不走玄武门,估计父王也有办法逼他们走吧?”
“不错,为父在其他城门也安插了亲信,假造声势让他们以为本王有埋伏,逼他们走玄武门。不过你为什么要救他?难道你不知道其中的凶险吗?若是为父一意孤行,或者侯君集的箭在快上一分,你就见不到你的母妃了。”
李承乾歉意地看了一眼长孙王妃,愧疚地说道:“孩儿自知此举对不起娘亲,可是孩儿不忍看到父王和伯父兄弟相残。孩儿尝读古书,闻曹植七步成诗,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之语.......”后面的话李承乾没有再说,他相信李世民肯定能理解。
李世民叹了口气:“是啊,兄弟相争,曹魏霸业乱自此始,最终被司马氏夺了天下。”
一直在一旁听着的长孙王妃开口说道:“行了二哥,承乾还小,做事难免有不周到的地方,二哥就别太责怪他了。昨晚一夜没睡,早上又被二哥捉来罚跪,想必早就又累又饿了,先让他下去反省,回头再教训不迟。”
“哼,我哪是怪他做事不周到,只是怕他小小年纪,不分善恶,被人利用罢了。”李世民向长孙王妃解释了一句,对李承乾说道:“既然你母妃为你求情,便先饶了你,你先下去吧。”
李承乾拜过父母,由内侍搀着回了寝宫。
看着李承乾一瘸一拐的背影,李世民不无感慨的对身边的长孙王妃说道:“观音婢,你给本王生了个好儿子啊。”
长孙王妃笑道:“承乾也是殿下的儿子啊。”
“哈哈哈哈......”李世民高兴的笑了起来,惊起了树上的几只小鸟。
之后的几天都没什么事。
罗飞被李世民叫去好好敲打了一番,最终还是留在了宫中,做了李承乾的亲卫。
六月初十
皇太子李建成上书言身患恶疾,请辞皇太子之位,帝不允。遣太医为太子诊治。
六月十六
太子李建成再次上书,言太子乃国之储君,不可不慎,自己难以再以病体支撑,请求陛下另立贤良。帝不受。
六月二十四
太子李建成上书,说自己病体支离,秦王李世民文韬武略,俱为上选,可入主东宫,辅佐皇帝治理天下,再次请辞皇太子之位。帝允,降太子李建成为贤王,邑十万户,立皇次子李世民为太子,继统万机,大赦天下。
李承乾暗地里鄙夷自己这个皇祖父,都已经穷途末路了,还想着垂死挣扎。
李世民终于达成了多年来的夙愿,成为了大唐的太子,住进了东宫,李建成一家搬进了西宫李世民一家以前住过的地方,听说太极宫外在修一座新的宫殿,是给他准备的王府。李建成自从玄武门那夜之后就一直没露面,说是患了恶疾,不便见人。李世民听说了这件事,站在承庆殿门口,看着西宫的方向矗立半晌,不知在想些什么。
最近李世民的工作越发的忙了,听说皇上突然生了病,奏折现在都是直接送到东宫来,由李世民处理。李世民每天就是批阅奏折,召见大臣,忙的不亦乐乎。
李承乾知道,李渊的皇帝要做到头了。听说当日李建成和李世民入宫的时候,李渊还趴在新纳的美人肚皮上。估计也是对这个糊涂的皇帝老爹失望至极,李建成默许了李世民这种夺权的行为。
李世民也知道夜长梦多的道理,为了防止自己那个满肚子坏水的老爹又想出什么办法折腾自己,加快了夺权的步伐。
终于,八月甲子
宫里传出诏旨,皇帝自觉年迈,精力不济,传位于皇太子李世民。至于这道圣旨是老皇帝的意思还是新皇帝的意思,已经没人关心了。才两个月的时间,李渊已经在帝国的权力中心没了身影。
八月癸亥
李世民继位于东宫显徳殿,大赦天下。
大唐初立,百废待兴,李世民的登基典礼也十分简单,不过这丝毫不影响李二陛下的壮志雄心,看着玉阶下跪着的文武百官,他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要让大唐成为万邦来朝的****上国!
十月癸亥
李承乾被立为太子,成为这个国家的储君。
东宫,显徳殿
册封典礼之后,李世民遣散众人,只留下了李承乾。
李世民高坐上首,看着阶下的李承乾,沉声问道:“承乾,你可知道太子这个身份意味着什么?”
“儿臣知道。”
李世民早就知道他会这么说,点了点头:“朕知道你很聪明,甚至超乎朕想象的聪明。可是作为太子,不是聪明就够了,你要学的还有很多。朕给你找了几位老师,从明天开始,你就跟着几位老师好好学习,不要辜负朕的期望。”
“儿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