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的作者钱钟书,一生中最落魄的日子莫过于困居上海孤岛写《围城》的时候。那时,由于入不敷出,不得不把保姆都辞退了,由夫人杨绛亲自操持家务。虽然为了生活,钱钟书的写作动机带有商业性,但他每天500字的精工细作,仍跟不上商业性的写作速度。后来,全靠黄佐临导演上演了他妻子的四幕喜剧《称心如意》和五幕喜剧《弄假成真》,并及时支付了酬金,才使他们尽快渡过了难关。
多年后,钱钟书的《围城》开拍,由于当年的人情,黄佐临导演之女黄蜀芹才独得钱钟书亲允,被选为《围城》的导演。
黄佐临多年前施与他人帮助的行为为自己建立起了牢固的人际关系,进而帮助女儿的事业打开了全新的局面。当然,黄佐临导演在当时不会想得如此功利。但是,如果没有当年的一份施与在,这珍贵的人脉也就不存在了。
也许,有的人会说:“怎么就能肯定对方一定会还你的人情?这年头,秋后不认账的人太多了。”是的,对方会不会还人情是个未知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你不做人情储蓄,就肯定一无所得。况且即使被施与方没有任何表示,你也会为自己赢得施恩不图报、德行好的美名。如果你周围的人都在说你人好,你的路还会不好走吗?
当然,有的时候,人们不愿意施与是因为彼此之间有利益冲突,担心自己替对方做了不利于自己的事情。其实,不管怎样,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多点施与与帮助,多点人情味儿都不是坏事。即使彼此不交心,也一定要在适时的情况下伸出你的援手,毕竟在成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与他人合作。如果你一直以冷漠的态度对待他人,他人又怎么愿意与你合作,在你需要的时候帮助你呢?所以,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别吝啬你的援手,共同营造互相帮助的交际氛围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海伦是新来的人员,她对办公室里的软件不太懂,为此,她向旁边的伊娜求教。
伊娜见她问这些,就故作不明白的样子,海伦也只好作罢。
玛丽去给海伦讲解,并对伊娜说道:“别这样,大家都是同事。”
这之后,玛丽还继续教海伦电脑方面的知识。而海伦很快就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电脑知识。
这时,有同事提醒玛丽说:“像海伦这样的女孩,连电脑都不会用就敢进公司。玛丽,不要太友善,花这么长时间教她电脑,你的时间和精力就真的那么多吗?”
“可是照顾新人是应该的,海伦又是我们团队中的一员,早一点教会她,对我们以后开展工作也是有好处的。”
于是玛丽仍继续做她认为应该做的事。
一天,玛丽接到妈妈打来的电话,说是爸爸住院了,要她赶快回去。可是玛丽有些为难了,因为工作上还有很多事情等着她来解决,她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她烦恼该如何解决的时候,海伦走到了她面前,并主动要求帮助她解决那些工作上的问题,让她放心去医院照顾爸爸。
正如一句俗话所说:“没有用不着的人。”尽管我们不能总是抱着这种比较功利的态度去帮助别人,但事实上这的确能够让我们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找到一个乐于帮助我们的人,为自己建立起真正有用的、能够给予我们人生有力支持的人脉。
心理启示录
就像著名心理学家沙哈尔说的那样,施与他人、帮助他人,也是一种对自己的施与与帮助。请积极地去实践给予他人帮助这一积极心理学策略吧,渐渐地,你会看到它所带来的神奇效果——你会拥有更多可靠的、愿意和你患难与共的挚友。
能带来积极效果的人际交往模式
阿伦森·埃利奥特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曾提出了一个切实有效的人际交往模式,该模式备受人们推崇。这个能够带来积极效果的人际交往模式,开始于这样一个实验。
参与实验的被试者会面对四个不同的评价人,这四个人会以四种不同的方式来评价他们。第一个人,一直给予被试者肯定的评价;第二个人,始终给予被试者否定的评价;第三个人,一开始肯定被试者,然后否定被试者,其否定程度与第二个人相同;第四种,一开始否定被试者,然后肯定他们,而且肯定程度和第一个人相同。
最后,阿伦森统计了被试者对这四个给予评价的人的喜欢程度。结果,被试者最喜欢的是一开始否定自己而后来肯定自己的那个人,其喜欢程度甚至远高于一直肯定他们的人。而被试者最讨厌的也并非是一直否定自己的人,而是一开始肯定自己、然后又否定自己的人。
由此可见,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赏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赏不断减少的人或物。心理学家们将这种现象称为“增减原则”。
心理学家指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自我价值始终是第一位的,每个人都会本能地保护自我价值。这种保护有两种具体的表现形式:从静态的角度看,它体现为人际交往中的交互性原则,即喜欢那些对自己有好感的人,而讨厌那些否定自己的人;从动态的角度看,它体现在人际吸引水平的增减原则上,即人们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好感度不断增加的人,而讨厌那些对自己的好感度不断降低的人。
当他人对自己的态度由肯定转向否定的时候,自我价值受到了威胁,这时候出于保护自我价值的本能需求,人必然会极力维护自己的自我价值。那么,怎样才能保证自我价值没有减少呢?当然是通过否定对方、拒绝对方,来否定对方所给予的从肯定到否定的评价的正确性。也就是说,要想赢得对方的喜爱,除了抱着“我喜欢你”的态度之外,还应该让你喜欢对方的程度呈递增趋势。
然而,有的人最初与人交往的时候,为了赢得对方的好感,会有意识地频频赞美对方。许多事情,即使自己有困难仍然勉为其难地帮助对方……通过种种方式向对方传递着“我无比喜欢你”的信息。可是,日积月累下来,这种“勉为其难”就坚持不下去了,再加上已经获得了对方一定的好感,于是,赞美对方的次数在减少,对于对方的委托更是能推就推……所有的言行无不让对方感觉到“他对我越来越不好了,他对我的好感度在降低”,从而激发了对方的自我价值保护机制,使彼此的关系陷入困境之中。那么,怎样才能避免“增减原则”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而让它积极地推动人际关系的发展呢?
首先,你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人的确都有喜欢正面评价、厌恶负面评价的特点,但是人也同样具有理性分析的能力,因此,你所做出的正面评价必须是真诚的。
其次,你给予对方的肯定应该把握在一定范围之内,避免过犹不及。一味地赞美对方,固然能够赢得对方一时的好感,但也可能为日后进一步交往带来不利影响。
最后,一定要有意识地避免“先扬后抑”。“先扬后抑”的动态递减模式会使对方的自尊受到威胁,进而使自己成为最不受欢迎的人。
把握好“增减原则”,走过人际交往的误区,有意识地制造一种动态的、螺旋式上升的“心理曲线”,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你的受欢迎程度。具体地说,你可以从以下这几点来努力:
(1)把基点拉低:不要一开始就给予对方过多的肯定,应该将肯定态度的基点定得低一些,给后面的递增留有空间和余地。
(2)先抑后扬:你可以采用先抑后扬的方式,但是要从无伤尊严的小毛病说起,然后再给予对方恰如其分的表扬。
(3)适当地保留:人与人的交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适当地有所保留,留下一点悬念和空间,更有利于彼此加深交往。
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先否定,然后肯定,有意识地以逐渐递增的方式向对方传递你对他的好感。只有这样,你才能更有效、更长久地赢得他人的好感。
心理启示录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不遵循阿伦森提出的这种人际交往模式,则很容易造成好友变路人、甚至仇人的憾事。相反,则往往会逐步建立起稳固、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们都喜欢谦虚的人
谦虚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它会为我们赢得他人的认可与欢迎。
在许多人看来,谦虚似乎更多的是一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在今天人们似乎更提倡“秀自己”。其实,谦虚与“秀自己”并不矛盾,并且,谦虚是备受积极心理学家们推崇的一种美德,是一种能够为我们带来好人缘、幸福感、成功的积极心理力量。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富兰克林·罗斯福就身怀谦虚这种美德,并用谦虚折服了无数人。
而作为哈佛大学第28任校长的德鲁·吉尔平·福斯特,是建校以来第一位女校长,她也是一位深具谦虚美德的人,在对她的采访中,她就异常谦虚地说道:“我想,我们这一代人或我的性格中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总觉得生活会给自己很多惊喜。我在成为教授之前,从没想过我会成为一名教授;出书之前从未想过会出书;博士学位也是在取得之前没有考虑过的。我的人生从来是一步步走的……”
的确如此,谦虚的人才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能看到别人的长处。反之,一个人太过自满,就会认为自己没有任何缺点,也没有必要改进,进而堵死了自己前进的道路。
曾听人讲过这样一个寓言:
鹰王和鹰后打算在森林里定居下来,它们选了一棵高大的、枝繁叶茂的橡树,开始在最高的一根树枝上筑巢,准备在这里哺育后代。
鼹鼠知道后,连忙告诉鹰王:“在这棵橡树上筑巢很不安全,橡树的根几乎烂光了,随时都有可能倒掉。你们最好还是重选一个地方。”
鹰王心想:“我的眼睛是何等锐利,就是飞翔在几千丈的高空,也可以把地面看得清清楚楚,哪里适合筑巢,哪里不适合筑巢,需要你们这些躲在洞里的家伙来提醒我吗?”
于是,鹰王依然把家建在了那棵橡树上。不久,鹰后孵出了一窝可爱的小家伙,鹰王一家人幸福极了。
一天早晨,鹰王外出觅食回来,发现那棵橡树倒掉了,它的子女因为未学会飞翔都摔死了。
面对眼前的变故,鹰王悲痛不已,放声大哭道:“天啊,为什么我要如此骄傲,为什么就不能谦虚一点,当初如果听从鼹鼠的劝告,也不至于如此。”
把自己想得太完美就容易骄傲,骄傲会让人听不进忠告,最后必然身受其害。只有拥有了谦虚的心,我们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看到环境的新变化,才会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实现自己的价值,才能看到别人的长处,才能借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才能让他人接受我们。总之,就是古人说过的那句话:“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此外,谦虚也是修养和气质的一种体现。谦虚的人让人喜爱、受人尊敬,失去谦虚之心的人则让人反感。
著名作家王朔曾在《我看金庸》一文中对金庸的小说进行了猛烈攻击,但是不久之后,王朔就主动说:“比起金庸来,我的确惭愧。”到底是什么让他前后的态度判若两人呢,是什么让一向心高气傲的王朔也折服了呢?
面对王朔的猛烈攻击,金庸没有拍案而起,也没有与之针锋相对地辩论,他只是心平气和、非常谦虚地说:“或许是王朔先生的要求太多了些、太高了些,是我的能力做不到的,限于才力,那是无可奈何的了。如果有机会,希望能够和他结识,彼此交流交流。”
金庸的谦虚不仅彰显了自己的大家风范,为自己赢得了人气,而且让批评自己的人主动败下阵来,甘于折服。
在勇敢秀出自己的同时也要不失谦虚地待人处世。这样才能不断地自我提升,从而获得更加完美的人生。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真正谦虚起来呢?心理学家指出以下几点:
(1)充分认识骄傲的危害和谦虚的好处。科学家巴夫曾说过:“人一定不能让骄傲支配自己。由于骄傲,我们会在应该妥协的场合固执起来;由于骄傲,我们会拒绝有益的劝告和友好的帮助,让成功从身边溜走;由于骄傲,我们会失掉客观的标准,迷失自己;由于骄傲,我们会让自己失去身边人的友谊。”
(2)超越自卑,树立自信。当一个人内心充满自卑,而又渴望自身价值得到肯定的时候,对外就会表现为骄傲自满。2008年6月的美国《心理科学》杂志公布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现实生活中,外在表现越是低调和谦虚的人,其内心越自信。因此自信是谦虚坚实的心理基础。
(3)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给自己定位。《史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汉武帝派遣使者寻找到达印度的道路时,路过夜郎国。夜郎国王对当时的各国形势没有客观全面的认识,自以为夜郎国是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就非常自大地问汉朝使节:“汉孰与我大?”由此可见,如果不能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就容易骄傲自满。
(4)正确面对批评建议。面对别人的批评建议时,我们一定要审慎,不能过于主观臆断,要去考察它的正确性,对合理的、正确的批评和意见,要能接受采纳。即使别人提出了不正确的意见,也尽量不去否定别人,要秉持“自勉”的态度。
总之,做人首先要谦虚,但要把握好谦虚的尺度。
心理启示录
显然,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那些成功而幸福的人从来就不缺乏谦虚美德。然而自古就有这种美德的我们呢,在追求世界文化精髓的时候是否还记得这种美德,是否还拥有这种美德,是否还懂得运用它来积极地完善我们的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