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力是人类与时俱进、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能力。然而,如果人们总是拘泥于常规,对它束缚得太久,那么,它就会沉沉地“睡”去,即使我们迫切地需要它,它也不会迅速为我们解决问题。要想拥有它,就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
积极心理学家们认为,创造力最大的桎梏就是常规、传统。当然,常规、传统也并非一无是处,它们给予人们经验,帮助人们提升做事的效率。但是为了拥有创造力,我们必须谨慎地对待常规与传统,既要利用它们的好,又要规避它们的坏。
具体地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1)要乐于接受各种创意。如同罗斯福·富兰克林,即使半身瘫痪,他也从未放弃创新精神;即使身在轮椅上,他也用自己的创造力将美国带出了经济危机,推向了光明的未来。
(2)要有实验精神。成功的人大都具有敢于尝试的实验精神,他们以开放式的心理尝试、接受各种新的事物。想要培养这种精神,我们可以废除固定的例行事务,去尝试新的餐馆、新的书籍、新的戏院以及新的朋友,走跟以前不同的上班路线,过一个与往年不同的假期,做一件与以前不同的事情等。
(3)要主动前进,而不是被动后退。比尔·盖茨所领导的微软似乎总是引领IT界的技术革新,成就了无数的辉煌。他们如此高效率的创新,大都是在“怎样做才能做得更好”的疑问中实现的。
成功的人就像成功的企业一样,也总是带着问题而生存的。“我怎么才能改进我的表现呢?我如何做得更好?”做任何事情,总有改进的余地,成功者能认识到这一点,因此他总在探索一条更好的道路。
(4)要珍惜自己的好奇心。这一点在孩童时期就不容忽视,要保持对世界的探索欲,有开动脑筋发问的习惯,这样才不至于扼杀自己的创造力。
爱默生说过:“人们喜欢猎奇,这就是科学的种子。”因此,我们要好好珍惜自己的好奇心。
(5)要开阔眼界,广泛涉猎。约翰·肯尼迪、罗斯福·富兰克林的阅读层面之广泛让人吃惊。现实中,我们或许没有罗斯福、肯尼迪那样的生活环境,但我们可以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跟各种不同环境、不同职业的人接触、交往。
此外,我们还应牢记的是,培养创造力最重要的是靠主观因素,追求个人的自我完善才能使创造力爆发出来。对创造力的培养要有一个“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环境,没有限制才能创新。
心理启示录
哈佛大学前任校长陆登庭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是一流的哈佛学子不可缺少的特质之一。而那些成就卓越的哈佛学子们也正是靠着创造力这一资本在事业道路上越走越远的。如艾德文·兰德就是凭借非凡的创造力发明了“拍立得”相机,从而掀开了事业辉煌的篇章。
善于突破与创新的人才能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顺势而为,才更容易成功。创造力是我们每一位渴望成功的人都应具有的心理能力,唤醒它并让它保持活力,你会发现,成功并不遥远,并不困难。
激励自我,激发潜能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通过研究发现:一个人在没有受激励的情况下,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在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90%。也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充分激励后所发挥的能力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而在成功的道路上,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地激励自我,那么我们一定会事半功倍。
要知道,人类的很多行为都是在受到激励之后产生的。我们通常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激励别人,让其更好、更快地完成工作,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激励,这样我们的内心就会产生一种动力,让我们能够更有勇气和毅力地朝着既定目标努力,更有可能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功。
能够激励人的因素有很多,如人的本能、想法、态度、愿望、情绪等,都有可能成为产生激励的原动力。所以说每个人都是一个未经发掘的地下宝藏,只要能够找到正确的途径,肯定就能顺利地打开它,到那时你的人生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个途径就是自我激励。
只有当人受到一定的激励之后才会发掘出自己的潜能,因此为了成功,我们必须学会激励自己。
据说有一幅名叫《梅杜萨之筏》的世界名画,每位看过它的人都会被画中的人物所具有的求生渴望所震撼。
这幅画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画家梅里,这幅画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一次海难。在一次海难中,十几位船员被困在一个狭小的木筏上,在茫茫的大海上漂浮着,举目望去看不到任何希望,除了海水还是海水。他们不仅要忍受饥饿和酷热,还要忍受没有淡水的折磨。
有一部分人因为绝望而精神崩溃,这些人被画家安排在了最阴暗的角落里。画面中最惹眼的就是几个筋疲力尽的船员用尽全身的力气托起了一位挥舞着红布条的伙伴。画家把这部分放在了画面中最明亮的位置,这样一来就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对比效果。正是这些人内心深处对生存的渴望激励着他们勇敢地面对这个挑战。
对生命的珍惜、对生存的渴望是那些幸存下来的人进行自我激励的原动力,他们在心底一遍又一遍地激励自己,因此他们才能够存活下来。
成功人士大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自我激励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它能够带给人无穷的动力。当人们灵活地掌握自我激励的方法时,我们与成功的距离就会以非常快的速度缩小。下面是培养自我激励能力的几种方法。
1.给自己制订一个明确的目标
一个清晰明确而又具体的目标往往能够更好地激励人奋勇向前。很多人因为没有做好这一点,所以让自己在奋斗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不知道究竟该往哪里走。如果一个人的目标不能给予他力量,那么这个目标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2.让自己远离安逸
太安逸的生活会在很大程度上消磨一个人的斗志,所以不应该总是躲在一个安逸的小角落,这样不利于我们的生存。在适当的时候把自己放在有一定危险的区域内,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开发个人潜能。
3.对危机有正确的认识
对于弱者来说,危机是一座无法翻越的大山;对于强者来说,危机是一块垫脚石。勇敢地接受危机,挑战危机,不躲避危机是每一个想要取得成功的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做到这些的人,才能够平安地渡过各种风险。
4.从小事着眼,一点点地增强自信心
获得成功是进行自我激励的最好方法。然而,我们不应该把目光全部放在那些所谓的大事上。而应把自己当做一幅需要细致描绘的画,从细微处着眼,打造一个完美的自我。当我们做好一件件小事的时候,信心就会渐渐地增强。日积月累,我们就会成为非常自信的人,也更容易成功。
5.不要害怕犯错
人应该敢于犯错,不要因为害怕出错而停滞不前。只有敢于犯错的人才能够在失败中总结经验,进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只有善于进行自我激励的人才能够勇敢地接受各种各样的挑战。让我们谨记积极心理学家为我们介绍的这些方法,进行积极的自我激励,战胜自己的弱点,成就自我。
心理启示录
自我激励是一种积极挖掘潜能、发挥潜能的方式,能够让渴望成功的我们拥有更多的能力去获得成功。但值得注意的是,激励自我不是为难自我,一定要将其把握在适度的范围内,否则很可能会给自己的身心带来伤害。
比如,为了成功,自律是必要的,但是如果自律过度,变成了苛刻地对待自己,那么就会让自己身心疲惫,而这不仅会让我们感到不幸福,而且也不利于我们成功,一个良好、和谐的心理状态是获得成功并持续成功的前提。
注重细节才能成就完美
1979年12月,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诺顿·罗伦兹在华盛顿的美国科学促进会的演讲中提到,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有可能是一只蝴蝶在巴西丛林中扇动翅膀引起的。其原因在于:蝴蝶扇动翅膀,会引起周围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虽然相当微弱,但却会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空气系统的极大变化。
从此以后,人们便用“蝴蝶效应”来指细小因素和看似完全不相关的巨大变化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的现象。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蝴蝶效应”,它科学而系统地向人们解释了重视细节的必要性。一个成功者的内心是不会忽视细节的,注重细节,尽可能地考虑周全,从而将事情做得更加完美。
对于细节的重视,可以说是成功的前提。虽然“蝴蝶效应”是近几十年才被明确提出的,但成功人士对细节的重视却由来已久。
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就是一位非常注重细节的人。
西奥多给他人的信函大都是由秘书事先拟好,然后经他签名的。但是在给信函签名的时候,西奥多总要从头至尾看一遍,然后修改几处细节,再签好名交给秘书寄出去。一开始,秘书还以为是自己所拟的信函有什么不妥,可是西奥多又没有说什么。终于,困惑的秘书问西奥多是不是自己的工作有问题。
西奥多摇了摇头说道:“不,我只是修改几个地方,让那封信有我的味道,给每封信都增加点儿‘人情味’,这样对方会更积极地对待这封信函。”
正是意识到了细节的重要性,西奥多才会考虑到对方看到信函的心情,从而做出“修改信函细节以让信函拥有个人特色”这样的小事,来赢得他人的合作和尊敬。
有三个人去同一家公司应聘采购主管的职位,他们当中一人是某名牌大学管理专业毕业的,一人是某普通大学商学院毕业的,还有一人毕业于某民办高校。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根本就是一场结果已定的比赛,肯定是名牌大学的学生会被录取。然而,结果却出人意料。
由于三个人在面试过程中都表现得很优秀,公司人事主管难以决定三个人的去留。最后,该公司的总经理决定亲自面试他们。总经理提出了这样一道问题来面试他们:“倘若公司要你到×工厂采购4999个信封,你需要向公司申领多少采购费?”
名牌高校毕业的应聘者回答说:“430元,以采购5000个信封来计算,大致需要400元,再加上其他杂费30元,一共是430元。”听完他的回答,总经理未置可否。
商学院毕业的应聘者的答案是415元,他说:“5000个信封需要400元左右,其他费用15元,所以一共是415元。”总经理对此答案没有任何表示。
然而,当听完民办高校毕业的应聘者的回答以后,总经理露出了会心的笑容。这位应聘者的回答是:“每个信封是8分钱,那么4999个信封就是399.92元;从公司到×工厂,乘汽车来回票价是10元;午餐费5元;另外从×工厂到汽车站有2公里的路程,需要请一辆三轮车帮忙搬运信封,需要3.5元;这样,总共需要418.42元。”
这位总经理显然是非常了解“只有将细节做好的人才能够成就大事”的道理,因此他才会出一道这样的面试题目,并且最终决定录用将事情考虑得最细致、认真的那位应聘者。
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值得我们去做,即使那是一件最普通、最不起眼的小事,我们也应该认真对待,应该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地去完成。只有把每一件小事情都做好了,才能证明我们可以将大事情做好。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才不会轻易跌落。
美国最大的黑人学校创始人——华盛顿·卜克,是美国人非常尊敬的教育家。他年轻的时候到一所学校请求入学,由于他家境贫困,衣衫褴褛,学校的女教师不肯收他。被拒绝以后,他没有离开,而是在那里独自坐了几个小时。那位女教师有感于他想入学的强烈渴望,便决定给他一个机会,考验他一下。女教师告诉卜克学校里有一间屋子需要人打扫,问他能否帮她这个忙。卜克高兴地应允了。
刷洗地板、抹桌椅、擦玻璃……一段时间过后,卜克将那间屋子清理得一点尘垢也没有了。过了一会儿,女教师来到这间屋子里,拿出一块雪白的手帕在桌角上一抹,白手帕上竟然一点污渍都没有。卜克这种即使对待细微的事情也如此认真的精神使他通过了女教师对他的考验,最终得以入学。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根本就没有大事小事之分,那些所谓的小事情同样是成功不可缺少的砝码,没有小事就无以成大事。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厦,是由无数微小的木材、石块、砖瓦建成的,若没有这些微小的材料,就不会有那样一座华丽的大厦。所以,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
心理启示录
1908年,哈佛商学院刚刚创立,一切看起来都有些杂乱无章,这让人无法想象后来它会成为“商人的西点军校”。当时哈佛商学院首任院长埃德温·盖伊不知道怎样向学生们讲授变幻莫测的商学,从而将学生们培养成为“会赚钱的人”。然而,一个微小的发现改变了这个局面。盖伊发现,在法律界,人们可以通过研究案例来提升自己在法庭上的应变能力。于是,盖伊将案例法引入商学教育中。正是这个发现和一次尝试将哈佛商学院引向了辉煌。今天,案例教学法已经成为哈佛商学院的标志,帮助哈佛商学院培养出了无数商业人才。
注重细节,可以让我们思虑周全、考虑长远,同时也让我们更加有效地抓住机会,进而更接近成功。小事能够成就大事,细节能够造就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