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585000000022

第22章 李正敏、杨凤兰与《王宝钏》

说到杨凤兰就想起王宝钏,提及王宝钏就想起李正敏,回忆到秦腔正宗李先生,耳边就响起那穿透风雨岁月的绝唱:

老娘不必泪纷纷

听儿把话说原因

我的父在朝官一品

膝下他无子断了根

我大姐身配苏官宦

我二姐又配魏佐参

单丢下苦命的宝钏女

绣球儿单打讨膳人

好配好来歹配歹

富的富来贫的贫

世人都想把官坐

谁是牵马坠蹬的人

这段唱词前边大半部分只不过简略叙述了宝钏姐妹的婚姻史,最后两句却异峰突起,闪射出哲理的光芒,把人间众心态,把世态炎凉以及对作官为宦之人的拷问统统融入。李正敏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多年艺术实践,吸纳提炼锻造,使这一唱段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成为秦腔艺苑里的经典,广为传唱。

我第一次听到这一唱段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当时,住在东关龙渠堡前巷,同院居住的醋坊老板家里有一台手摇唱机,这位老板常常在卷起竹帘的堂屋内呷着一壶茶听唱片,最常放的就是李正敏的《探窑》。记得起还有几句介绍:上海百代公司特邀秦腔正宗李正敏先生唱:接下来就是“老娘不必泪纷纷……”当时因为年龄太小,不曾品得其中的真味,只觉得悠扬婉转,很是有趣。又过了几年,正月十五,父母带着我们弟兄去大雁塔赶古庙会,搭乘的是马车,那马车如现在的中巴一样招揽散客,待客人坐满后,扬鞭上路,那凸凹不平的古道上尘土飞扬,迎着凛冽的西北风,车夫快活地打了个响鞭,扯开嗓子高唱:“老娘不必泪纷纷……”那粗犷豪放的行腔伴着辘辘的马车声给我留下了远年难忘的记忆。上中学以后,有一次和同学们坐牛车去终南山春游,我们象一群放出笼的小鸟,一路上指指点点,大呼小叫,行至乡间小道上,但见万物复苏,更加欢呼雀跃,这时忽然传来“老娘不必泪纷纷”的歌声,野腔野调,在旷野上回荡。寻声望去,原来是荷锄的农夫在引吭高歌……。解放后第一次西北文化会期间。我作为工作人员和西北艺术学院的刘广英一起搞接待工作,住在当时的西北大旅社内。他总是边工作边唱秦腔,真个是口不离曲,曲不离口,可是他翻来复去唱的总是那段“老娘不必泪纷纷”,而且唱得非常投入,他高高的个儿,曲弯着腿学女角的姿态,他拿腔拿调学李正敏的味,如此痴迷,胜过当今唱流行歌曲的年轻人。我因此牢牢地记住了这段唱词。

解放前,在东关柿园坊景龙中学的戏楼上,我曾观看过李正敏演出的《探窑》。操场上是人的山人的海,我骑在围墙上。倒也看得真切。后来,我还看过许多名角演唱的《五典坡》,唱做自然各有千秋,但我总觉得,论韵味还是不及李正敏。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有一天,我在苏育民家里闲坐,这时推门进来一位高个儿的中年人,他要低下头才能进得门来,苏育民连忙起身让坐,说艺华哥来了。我认得这是李正敏先生,只是不明白何以称他为艺华。走后,我便请教苏育民,苏说李正敏学名正堂,字艺华,正敏是他的艺名。

后来我涉足文艺界。和李正敏先生多有接触,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李正敏生于1915年,长安县人,十一岁时到正俗社学戏。不到二十岁,便红遍三秦。尤以演苦戏悲剧见长。李正敏以男性饰演坤角,自然有一些条件限制,但他总能扬长避短,把最能表现女性特点的一些动作发挥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在唱腔上,他更是自成体系,抑扬顿挫,张驰有致,做到慢而不散、快而不赶,既刚柔相济,又迭宕起伏,以哀婉清丽见长,形成了独特的“敏腔”艺术。其代表作有《五典坡》、《白蛇传》、《玉堂春》、《二度梅》、《白玉钿》等,特别前三本被誉为李氏三部曲。1935年,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为他录制了八张唱片,不仅使“敏腔”这朵奇葩得以在更广泛的天地里传播,也为秦腔艺苑保留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历史绝响。

后来李正敏组建了正艺社,自己领班串乡演戏,十多年间走遍了陕陇地区,唱遍了大西北,真可谓红透半边天。到了1948年,终因时局动荡,民不聊生,内忧外患使李正敏贫穷潦倒,终于不支,忍痛把班社和学生转让他人,自己在渭南一带搭班演戏。

解放后,李正敏在朝邑县剧团任过团长。1952年全国会演时,他被邀至西北赴京演出团作观摩代表。赴京归来之后留在西北戏曲研究院任训练班主任、秦腔团长。李正敏一生致力于秦腔艺术,不仅在这个领域里独树一帜,而且培养了许多秦腔优秀人才,尤其是在戏曲研究院期间,他倾其全力培养学生,可谓桃李芬芳,杨凤兰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许多曾受过李先生言传身教的演员在成名后自成流派,不再和先生有什么关连。唯独杨凤兰自始至终,秉承师训,不忘教诲,以敏腔弟子自称,终得“敏腔”艺术之真髓,而且发扬光大,另有创新,不仅形似更达到了神似,成为公认的“敏腔”传人。至于李正敏,则于1973年文革时期被迫害致死,终年五十八岁。当时的杨凤兰虽然对自己的恩师千般牵挂万般怜惜,但自身尚且难保,哪里还有什么能力去呵护恩师呢。她把恩师的教诲点点滴滴铭记心头。她发下宏愿,矢志不渝的钻研“敏腔”,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无论碰到什么坎坷不平。她要让“敏腔”艺术大放异彩,传之后代。这是对恩师最好的回报啊。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凤兰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十数年的寒冬酷暑,十数年的饮悲忍痛,十数年的衣带渐宽,终于赢来了一个灿烂的黎明……

1983年春节,在着名秦腔演员唱腔欣赏会上,杨凤兰以正宗敏腔的六个唱段,震惊了古城。我就是在那场演唱会上认识了她。当时的心情就是惊喜,恍若一夜之间,一朵奇葩盛开了,怒放了。接着,1984年陕西广播电台专题报导了“着名秦腔演员杨凤兰”,播出了她的《河湾洗衣》、《三击掌》、《赶坡》唱段。1986年上海音像出版社为她灌制了唱片。陕西电视台以专访的形式对她作了全面介绍,播放了《二度梅》、《二进宫》片断。接着中央电视台也作了转播。杨凤兰终于迎来了她艺术上的春天。可是谁又能够知道这成功的花环背后,她洒下了多少的泪雨血汗啊。又有谁知道,这是一个曾经在艺术和生命上被判过死刑的人。

1954年,十一岁的杨凤兰考进西北戏曲研究院训练班,师从李正敏先生学戏。1956年毕业后分配在本院二团,恰好李正敏是二团的团长。李先生言传身教,手把手的给她排了《铡美案》、《五典坡》、《窦娥冤》。那是一段让杨凤兰没齿难忘的岁月。在杨凤兰的生命中,苦难总是多于幸福,忧虑总是多于快乐。1964年,她的脖颈肿胀得无法转动,被误诊为淋巴结核,切开后才发现是肿癌,做了摘除手术。1970年,肿癌再次恶化,手术后进行钴六十放射治疗,这种治疗虽然对病情有利,却大大的损害了她的嗓音。人们说她能保住命就不错了,能说话就是万幸了,甭想再唱戏了。可杨凤兰是一个勇敢的人。她告慰自己,不能服输,不能败下阵来。她撑着虚弱的身体,在气功师和医师的指导下坚持锻炼,练身体,练发声,练唱腔。多少次寒来暑往,多少个春夏秋冬,她从未间断过训练。终于,1978年,她奇迹般地恢复了嗓音,凤兰是多么兴奋啊。可是命运之神仍不肯放过她,她又被诊断为甲状腺癌,1987年又横遭车祸。几次被死神召唤,几次又死里逃生,她对生命多了一份豁达与从容,更多了一种紧迫感。已取得的成就被她远远抛在脑后,她的目光触及到一个更高的目标。

1988年,杨凤兰萌生了将《五典坡》拍成电视戏曲艺术片的念头。她是一个想到了就做,做了就要做好的人。此念既出,就要付之行动。她首先想到的是要有一个好的本子。《五典坡》是一个精华和糟粕杂陈的传统戏,但要剔除糟粕保存精华却很不易。往往删掉了糟粕却流失了精华,保住了精华却带出了糟粕。她请了人改本子,但不知为什么总和自己的想法有距离。思来想去,还不如自己动手。她凭着多年的舞台实践和对王宝钏这个人物的热爱与理解。反复推敲删改,终于在1990年将全部案头工作准备齐全。她深知戏曲界面临的难题,不愿向团里伸手,便自筹资金,她像化缘的僧人一般固守着自己的信念,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筹得部分资金,1991年8月在西影厂开拍。这部名为《五典坡》的秦腔电视艺术片,由杨凤兰的丈夫谭兴国任制片主任,请到西影厂一位导演,辛辛苦苦一年多,到片成之时一放,大家都傻了眼。勿庸置疑,这是一部失败之作。怎么办呢?这对一个热爱艺术甚于生命的人来说,唯一的选择是重新再来,从零开始。

这一次由谭兴国出任导演,片名定为《王宝钏》。谭兴国是西安话剧院的一级舞美师,有四十多年的舞台实践经验,虽说是首次担任导演,但是第一次拍片的成败得失他已尽收眼底,再加上他对秦腔艺术、对妻子的挚爱深情,使他对此片倾注了全部的心血。片子拍成了,后期制作即将完成的时候,谭兴国病倒了,结果查明是肝癌晚期。1994年7月24日,他带着对未竟事业的一腔遗憾,带着对爱妻的无尽眷恋和对儿女的无限牵挂走了,走人了永恒。悲痛几乎让风兰窒息。但她很快从绝望中醒来,要对逝去的老谭有个交待。百日之祭,她把这部凝聚着他们夫妇血泪的《王宝钏》,供奉在丈夫亡灵之前,以此来告慰老谭难于安息的灵魂。

秦腔电视艺术片《王宝钏》,是根据连台本戏《五典坡》改编而成的。

这个戏,明末清初即在秦腔舞台上演出。四川自贡市清乾隆元年所建西秦会馆的戏楼上有秦腔《五典坡》的木雕。这是一出经过历代名家千锤百炼的好戏。清末秦腔前辈艺人张海娃、赵杰民、三斗金等都曾演出过。这次,杨凤兰改编剧本,本着取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又要适合电视片的要求,还要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情趣。她摘取了其中三折戏,即《三击掌》、《探窑》和《赶坡》,新添了《大团圆》以王宝钏为主线,贯穿全剧。对这个人物的性格塑造,唱腔设计,造型表演,一招一式都做了精心策划。突出了叛逆精神、反抗精神和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忠贞不渝的爱情追求。塑造出一位中国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

在演唱艺术方面,杨凤兰继承了“敏腔”艺术的优秀传统,同时又有新的创造和发展。作为女性,她比李正敏更具天然优势,天成的风韵是她数十年悉心研究的结晶。杨风兰在行腔、吐字、收声、归韵上全面地继承了“敏腔”的声腔艺术,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在此基础上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纯朴的艺术风格。统观起来就是端庄典雅,朴实无华,刚柔相济,不温不火。电视片不同于舞台剧,最忌过火和哗众取宠,对演员的一招一式要求更为严格。杨凤兰的表演细腻自如,一颦一笑,张驰有致。尤其是那双传神的眼睛,顾盼之间皆是情,时而怒火喷射,时而悲愤难抑,时而泪如泉涌,时而柔情似水,恰到火候的把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传递到观众的动情点上,使这部电视片产生出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导演谭兴国更是充分地调动了影视艺术中的科技含量,和先进的表现手法,把实景和拟景结合得天衣无缝,难辩真假,加之闪电雷鸣,凄风苦雨,阡陌荒原,破窑断垣,都使人有亲临其境的实地感。所有这些,都是舞台艺术难以达到的境界与效果。

《王宝钏》的问世,填补了秦腔多年来的艺术空白。我们曾经有过《三滴血》,有过《火焰驹》,但是之后是一段长长的空白。杨凤兰和谭兴国夫妇为此感到痛心疾首,他们是抱着精卫填海的毅力完成此片的,为此他们倾其半生的积蓄,无论是从物质上,精神上和肉体上,他们已和王宝钏融为一体,谭兴国甚至以生命殉了自己的事业。

电视艺术片《王宝钏》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引起了轰动,杨凤兰的名字不胫而走,此片获当年全国电视剧“飞天奖”,并获中央电视台首播电视剧获奖荣誉证书。这是秦腔史上首次荣获两项国家大奖。从此,杨凤兰的名字和王宝钏和寒窑连在一起了。

去年深秋,黄叶纷飞的一天,我和妻子陪山东来的农村友人去游大雁塔。正待返回之际,这位友人突然说:我看过电视上播的秦腔《王宝钏》,听说那王三姐挖菜的寒窑就在雁塔曲江附近。一句话提醒了我,我连忙说:前边不远就是五家坡,去很方便的,说着我便携他登上了一辆机动三轮车,一会儿就到了寒窑。

也许是因为已近黄昏,寒窑内游人稀少,我因为多次来过这里,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感到熟悉和亲切。我的友人绕有兴味的细细观赏每一个去处,直到太阳西沉。归来的路上,友人还喋喋向我叙说着那遥远的传说和杨凤兰塑造的难忘的王宝钏以及寒窑今日的景色……此时,暮色笼罩了寒窑,沟底升腾起茫茫的地气,一弯新月挂在天边,冷冷地看着人间。

1998年11月18日于听雨楼

同类推荐
  • 祖传书籍刻印

    祖传书籍刻印

    周丽霞主编的《祖传书籍刻印》介绍了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过程、商代的甲骨文与甲骨书、西周时期金文与青铜书、先秦时期石鼓文与石刻书、汉代以前的简牍与简牍书、先秦时期至汉代的缣帛书、西汉时期造纸术与纸质书、东汉时期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东汉时期纸质书的流通、两晋南北朝时的写本卷轴、隋唐时期的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的书籍装帧形式等内容。
  • 民俗趣话:吉瑞中国节

    民俗趣话:吉瑞中国节

    流传了五千年的农历正在逐渐走出大众生活。代代相传的习俗在淡化,祖辈们对自然的敬畏已然消失。我们在遗忘的同时也在失去,失去了那么多宝贵的应对造化的经验,以及生活的细节和情趣。原以为控制了自然和生活。其实它们正从我们身边离开。不知道还能不能留住它们。更想留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历法和风俗。也许留下这些不会带给我们些许经济意义,但是如果忘记,是否就和传统有了割裂?而割裂了传统,文化的大树会枯萎。没有了文化的滋养,满世界都会浮躁不安。
  • 天水八拍

    天水八拍

    天水是一座有着两千八百年建城史的老城,这里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相传人文始祖伏羲就诞生于此。伏羲始演八卦,拉开了人类洞悉宇宙机密的序幕。古人曰,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诗人叶梓以细腻的笔触,沿袭八卦生六十四卦的体系,用抒情的笔调写下了老城天水的六十四篇文章。这些文字共分八辑,每辑八篇,相当于一爻一文,涉列了老城的风土、人情、美食、工艺、歌舞、名胜,既是一册天水人文手册,更是一曲唱给加速度的时代里的哀婉挽歌,呈现出缓慢的优美与温情。
  • 红色文丛-解读红色精神(上)

    红色文丛-解读红色精神(上)

    本书主要围绕以下几种红色精神,讲述其的内涵、形成等,分别为:古田会议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改革创业精神、抗洪精神。
  • 强体健身(下)

    强体健身(下)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国劳动人民和各阶层的进步代表人物的道德修养故事一代传一代,百世流芳。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发愤忘食”的持生规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立身情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可以说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是世界上最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瑰宝。
热门推荐
  • 五行逆传

    五行逆传

    九州大陆,万年之后,九子出世,天怒人愿。-------《轩辕志》万年以来多少武林巨头对此耿耿于怀,这九子究竟有何神通,可以惹天怒,遂人愿。万年大世即将到来!九子指的是哪九子?为何惹天怒却遂人愿?李尘到底能在轩辕大陆留下怎样的传说?让我们拭目以待!!
  • 三宝太监重建不死船队

    三宝太监重建不死船队

    六年前还是个没有毕业的大学生,六年后博士毕业了和自己5岁的女儿生活着,一直扮演着各种角色,这也使自己越来越成熟。每天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以为就这样和女儿一直生活下去,谁知道被一个30来岁的强奸犯一夜打破。六年前突如其来的怀孕,当自己还是个孩子时缺选择做了单亲妈妈,当年发生了什么?接下来她又改面对的是什么?
  • 非自愿之婚

    非自愿之婚

    自兄嫂意外去世后,程忻洋就担负起养育小侄女的责任。她和小侄女无话不谈,感情好得就像亲母女一般,然
  • 你可能不知道的香港

    你可能不知道的香港

    本书是发表于《南方都市报》的专栏文章合集,作者籍内地人才引进计划前往香港工作,没正经为香港做过多少贡献,倒是因为走过不少地方、住过不少逼仄的出租房及接触过形形色色的香港人,通过自己的观察体会对香港和香港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认识,回内地工作后写成了这样一些文章。香港离内地很近,然而又没有想象中的近;越来越多内地人来到香港,但对于香港的认识却仍然一知半解——香港人为何羞于吵架?香港幸福感最强的上班地点为何不是中环?香港女生为何喜穿裤袜?清晨的红磡为何会出现“鬼市子”?在香港没有老外的“趴体”为何是卢瑟的“趴体”?跟香港女生聊天话题为何离不开衣服包包?为何住在板间房才能感受最真实的香港?疏而不离的香港家庭关系背后又隐藏着什么?这一切的背后,是城市的鲜活还是人群的趣处?是观察的敏锐还是好奇心的不懈追逐?林嘉文,现媒体工作者,曾于香港从事IT工作三年。
  • 天使背叛恶魔复仇

    天使背叛恶魔复仇

    她代替自己的姐姐入狱五年,出狱后,她却对她威严相逼,本是共同血统,共同身世,她堕落后冉冉升起,她堕落后坠入地狱,姐妹间的战争一触即发,究竟谁会站上王者之巅。————天使也会背叛。。。。————恶魔也会哭泣。。。。谁又伤了谁的心。。。。。。谁又知了谁的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综漫之桃花漫天

    综漫之桃花漫天

    风鸣,一个在炎黄家喻户晓的名字,星联小队的队长,龙息小队队长唐枫的徒弟,她狂,她傲,她拽,她酷,她帅……在炎黄民众心中也是神一般的存在。“我本楚狂人,天若狂,我比天更狂!”这是星联队长的口头禅。 “犯我炎黄者,虽远必诛!”这是星联队长对侵犯炎黄的人说过的话 “就算你长的再高,在我面前,你也只能跪倒!”这是星联队长对于藐视她的人说的话。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一犯我,百倍奉还!”这是星联队长的人生格言。 然而,当这样帅气狂霸拽的星联队长来到二次元的世界又会发生些什么呢,她又会和二次元中的人物碰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撕心裂肺的爱

    撕心裂肺的爱

    他玩世不恭从不相信爱情,她付岀所有感情,身心俱疲下,选择了放手。他和他自认为完美无缺的未婚妻举行盛大婚庆时,他在众多的嘉宾中一眼就看到了他已厌恶之极的她。他猛然觉得,身边的人和物都是虚拟的,只她才是最真实的。当她瘦弱、孤独的身影慢慢消失在他的视线里,这时他猛然发现他经心准备很久的婚礼是这么的无趣和漫长。她离去的单薄、寂寞的背影,成了他心头永远的撕心裂肺的痛。他愿用毕生的财富,换取她的再一次回眸。十二年里他苦心的寻找,又能换来什么呢……
  • 不存在的咖啡店

    不存在的咖啡店

    新书《我是异界除妖师》已上传~( ̄▽ ̄~)(~ ̄▽ ̄)~ 沿江大道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道,在这条街道的街尾转角的书店和花店之间有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这是一间‘不存在的’咖啡店,在这间店里流传着一个都市传说。据说每个月的二十五号,会有许多人来到沿江大道,寻找这间咖啡店。因为......在这一天这间店里,在店老板的帮助下,你能够回到过去,去寻找你曾弄丢的东西。
  • 美味上海菜600款

    美味上海菜600款

    本套菜谱共30本,汇集了南北方以及各种风味的菜系,每本600余种做法。本书介绍上海菜的做法,简单好学易做,是符合大众口味的家居生活常备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