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沉冤十五年的秦腔《游西湖》,由长安县文工团搬上舞台与西安广大观众见面了。山西、河南、新疆、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及陕西省许多剧团先后派人来西安观摩学习,索要剧本、曲谱。演出期间,还接待了印度,日本,法国、美国、东德、比利时、澳大利亚等外国朋友。
《游西湖》是秦腔优秀传统剧目,它写的是鬼魂复仇的故事,实际上说的是人事。元、明之际,鬼戏盛行,《游西湖》的原本《红梅记》,就出现在这个时期。它是周朝俊根据瞿佑的小说《绿衣人传》改编传奇剧的。大约在明末清初成为秦腔传统剧目。
《游西湖》是一出唱、做并重的戏,李慧娘的表演是集青衣、花衫,刀马于一身的。扮演李慧娘的李雪兰是刀马旦,从没演过这类声情并茂的角色。她知难而进,拜秦腔着名演员马兰鱼为师,精心学艺。剧团并聘请马兰鱼作艺术指导。李雪兰有关节炎,在排练卧鱼这个难度较大的动作时,总是卧不下去,有时勉强下去又起不来,练得满脸汗珠,仍是不得其法。马兰鱼一边做示范动作,一边给她讲动作要领。经过二十多天的勤学苦练,她终于达到了要求。
李慧娘有高难的做工,更有繁重的唱工。李雪兰一直演武戏,唱腔自然就差一点,不能达到声情统一,时而出现有声无情或有情无声。譬如《幽会》那段抒发苦情的唱腔,文词优美,委婉动人。这是秦腔表演艺术家李正敏先生给马兰鱼传授的,李先生又继承了他的老师、秦腔老艺人杨金声的唱腔。这段唱腔既保持了李正敏结构严谨、吐字清晰的风格,又富有杨金声情深意重、感人肺腑的特色。尤其是“幽会”后边那段尖板、滚白,更充分地体现了杨金声苍凉悲切、如同金声的艺术风格。马兰鱼对这出戏的导演处理、唱腔设计、特计运用等方面都保持了原剧的艺术风格,从而更突出了老艺人各种流派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马兰鱼把她从秦腔表演艺术家何振中先生那里学到的“吹火”技术教给了李雪兰。李雪兰最后能够吹到三十多口。这火力着实地勾划出了李慧娘“火中凤凰”的艺术形象。“吹火”特技的运用,深化了主题,烘托了气氛,达到剧情预期的效果。
秦腔《游西湖》曾经名震全国。一九六三年就被迫停演。一九六四年“西北有人利用戏曲反党”,成了“向无产阶级专政喷火”的毒草。从此打入深渊。
今天,《游西湖》重新上演了。剧协的同志多次前来,观看并组织座谈。孟遏云、刘易平、肖玉玲、罗士奎等名演员帮助演员化妆、包头;任哲中到后台给扮裴生的演员指点甩发的方法和动作。着名琴师王东生帮助修改曲调,并亲自参加演奏。马兰鱼还准备自己演出《游西湖》。
在我们走访马兰鱼时,她想起一九五八年赴京演出《游西湖》时,习仲勋同进在周总理举行的宴会上,对大家说:马兰鱼没有什么天才,天才就是勤奋。只有勤学苦练的人才能演好《游西湖》。是的,只有勤学苦练,才能攀登艺术的顶峰。我们预祝:《游西湖》这朵红梅乘拨乱反正之东风,更艳丽地开放!正是:
春风二月过樊川,
红梅傲然出艺苑,
火中凤凰李慧娘,
西湖春水漫长安。
1979年3期《陕西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