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张桂金在家劳动时,他们村来了以老牛(慕汝勤)为领队的共产党工作队,开展宣传动员群众组织贫农会、赤卫队和少先队。从此他开始为村赤卫队放哨、送信,散发宣传品。1935年7月,在本县参加了红4支队,开始了他一生的军旅生涯。4支队不久扩编入战斗团,活动于绥吴地区,张桂金被抽为尖刀突击队队员,于10月间回吴堡,参加了奇袭晋军驻慕家原曲有诚团的战斗。战后在山头召开了祝捷大会,他第一次分享到了红军打胜仗后的喜悦和苏区军民群情激昂之情。此后,他随部南下参加了围攻横山武家坡的战事,由董全有、慕志祥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2月,战斗团编入刘志丹的红28军。
1936年3月初,红28军由神木贺家川强渡黄河,参加东征,经过两小时激战,攻破晋西罗峪口守敌和山寨,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在此次战斗中,张桂金凭着为穷苦人打天下的激情和英勇机智从敌手里夺取长短枪3支,在攻歼中他光荣负伤,并转回神木战地医院治疗,伤愈后被提升为2团3连排长。
“双十二”事变后,部队担任了延安城防警戒任务,周恩来副主席赴西安途经劳山地段时,遭受李勤五匪徒的袭扰,张桂金所在2团受命开赴延安以南的宜川山区搜剿,经过三个月搜索,全歼匪部。抗日战争开始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红27军编为120师的炮兵营,后又编为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1团。张随部开赴三边围歼张廷芝匪部。
1938年2月,张桂金被派往佳县木头峪渡口担任侦察分队的政治指导员。1939年11月重返警备1团任连指导员。1943年部队整编任警3旅7团2连连长。1945年升任该团1营营长。1946年部队改编组成野战集团军,张桂金随属警7团于1947年1月25日开赴关中旬邑县梁庄设伏,与新4旅密切配合全歼敌胡宗南部368团,俘获敌团长以下官兵900余人。此次战斗中,张桂金带领的这个营在攻占梁庄中打得出色,实施反击时,将敌人全歼,无一漏网。为此受到了野战集团军的通令嘉奖,并授予张桂金由毛主席亲笔题字的“战斗英雄”奖状和奖章。
3月13日,胡宗南以14个旅的兵力直扑延安,张桂金所带的这个营和兄弟部队在牛武10里处正面抗击了超过他们几十倍的敌人,坚持七个昼夜,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受到上级和兄弟部队的高度赞扬。1947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展新式整军后,张桂金任警1旅3团参谋长、副团长,他参加了保卫延安的宜川、瓦子街战役,黄龙山战役、西府、陇东、渭河以北和洛河东西地区的三次攻势战役。
1949年春,张桂金所属部队参加了春季攻势战役。战斗中受任4军10师28团副团长、团长。他率领的这个团参加了陕中战役、扶眉战役和解放兰州的战役。兰州解放后,张调任11师32团团长。9月1日,出师河西走廊追歼残敌,到武威后又折回,挥师南下临夏参加平叛战斗,时达一年。
1951年,张桂金荣任11师副参谋长。1952年赴朝鲜战场进行军事实习,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击美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1953年凯旋归国。1954年进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直到1957年毕业后任11师副师长兼参谋长。
1958年,11师受命去甘南参加平叛战斗。1959年以达赖为首的西藏地方反动民族主义者发动武装叛乱后,张桂金部又兼程进藏参加平息叛乱。
1962年后调骑兵2师任师长。1968年,任宁夏军区司令员,同年改任军区政委,此间参加地方的“三支两军”,对稳定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局、发展工农业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197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成立时任区党委书记。在他的革命生涯中,还先后担任兰州军区三、四届党委委员、党的十一大代表,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甘肃省第一届人大代表。
1955年9月,被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大校。1957年被授予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工资级别为正军10级。1983年离职休养。
贾治华
贾治华(1914~2001)吴堡县郭家沟镇李常家山村人,别名贾子英,代号银山。1928年10月开始,在岔上地下党支部的领导下,秘密从事革命活动。1929年3月加入青年团。1933年6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土地革命时期,在吴堡北区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发展团员,建立红色村庄,任中共吴堡北区工委书记。六区区委书记;1936年在敌大举进犯吴堡苏区时,任吴堡基干游击队政委,带领干部、战士突围到延川苏区,后任中共东地特委保卫队政委、支部书记、陕北省党校高级班班长等职。
抗日战争时期,任陕甘宁边区党委巡视员、吴堡县岔上联保八路军军代表。1938年10月,中央在延安修建机场时,任延安机场修建指挥部政委,延安行政学院学员、生产科长、延安大学生产科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延安大学校务处处长、延安荣誉军人教养院副院长、院长。
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民政部社会处处长、西北军政委员会优抚局局长。1953~1960年任国营华山机械厂党委书记。1960~1966年任西安仪表厂党委书记。1966年2月,任中央一机部驻西安仪表厂视察员、顾问。1982年1月离休。1984年起按副省(军)级待遇,行政10级。2001年1月25日,在西安病逝。
高凤来
高凤来(1918.3~2001.8)吴堡县北区高家庄村人。1935年8月从陕西延川县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任红军总供给部警卫员。抗日战争时期任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副官、抗大学员、绥远骑兵2支队6连连长、绥远2区区长兼武工队队长、绥蒙军区骑兵旅特派员、8纵队11旅45团1营营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一野4军警卫营副营长、10师司令部2科科长、10师30团1营营长、上海防空部队高射炮兵学校1大队参谋长、江苏省砀山县兵役局局长、县人武部部长、县委常委、书记处书记,安徽省阜阳军分区副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1970年2月离职休养,正师职待遇。2001年8月16日,在安徽省淮北市逝世。
冯维精
冯维精(1919~2003.5)吴堡县冯家岔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1934年加入共青团。193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伍。土地革命时期,任中央军委2局译电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机要员,军委2局4科机要员、1科股长、1处1科副科长、4系副主任、4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7科科长、西北军区司令部3处处长、2局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赴苏联学习。归国后,任军委技术部1局副局长、局长,总参谋部三部1局局长、10局局长、三部副部长、政治委员。在20余年中,他分管过三部多项业务,组织领导了东南沿海战备和中印、中苏、中越边境战争以及援越抗美、“文化大革命”等非常时期的各项重大情报保障任务。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4年4月离休。2003年5月28日在京逝世,正兵团职。
王佑
王佑(1908.5~?)吴堡县西区后王家山村人,高小文化。1933年,在本村参加党的地下工作,后任西区苏维埃政府副主席。1934年4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35年,由吴堡县委介绍其到永坪红军军政干部学校学习,结业后任红27军3团5连的指导员。1936年正月随部参加东征时,调入15军团卫生部任指导员,后护送伤病员回神府苏区,调神府特委军事部。
1937年4月,任神府独立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团职)。抗日战争时期任独立3团政委、警备6团政治处组织股长、718团民运股长、连指导员、警1旅、绥德警备区供给部协理员、警备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6团2营教导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独立师卫生部政委、坦克3师师直政治处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装甲兵技术部政治处主任、直政处主任。1952年,赴朝参战,回国后任装甲兵直属团副政委、包头市武装部副政委、包头市兵役局局长。
1958年10月转业后,任包头市耐火器材厂党委书记。1966年2月,任包头市人民委员会巡视室副主任。“文化大革命”后,任中共包头市委巡视室副主任。1981年离休。曾参加过劳山、直罗镇、红军东征诸多战役,以及保卫延安的沙家店战斗和解放太原、宁夏、榆林等战斗,荣获西北军政委员会颁发的“人民功臣章”、军委装甲兵功模纪念章。1956年,被授予中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各一枚。
慕纯农
慕纯农(1912.10~2006.2)吴堡县慕家原村人。原名汝恩,化名老米,吴堡革命初创时的主要领导成员之一。1932年6月,参加党的秘密工作,任贫农小组组长。1933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慕家原村党支部书记,后为吴堡县中南区党的中心支部领导成员。
土地革命时期,历任中共吴堡县委委员、团县委书记、团特委书记。1934年腊月参与领导了吴堡县民团和地主保安队的起义,创建了红15支队,为吴堡县创建青年团、红军武装做了大量工作。1935年2月离吴堡去特委工作,任中共陕甘晋省委委员、陕甘宁省委工作团团长。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担任中共安边、固原、元城县委书记,静乐地委书记、组织部部长兼独立营政委,晋西区第三地委书记、地委武装部部长、游击队政委,晋绥边区人民武装抗日自卫委员会主任。1940年8月,参加了着名的百团大战。1945年,以晋绥边区的中共七大代表身份在延安参加了中共七大会议。
1947年7月,出席了在西柏坡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1948年,任晋中区党委组织部部长。1949年4月,任天津铁路局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铁路总工会党组委员、组织部部长、铁道部政治部干部部长、人事局局长。1961年2月后,继任铁道部党委委员、政治部组织部部长、部党委监委会第一副书记、铁道部落实政策办公室领导小组组长、部党组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副书记(副部级、部长级医疗待遇)。
1983年12月离休。2006年2月24日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