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内忧外患,郑国推子产执政
保留乡校,增税颁法为维稳
子产,姬姓,名侨,字子产,号成子,又名公孙侨,是春秋时代最著名的政治家。春秋初年,郑国是一个相当强大的国家,但是由于推行了“公族制度”,内部开始不断出现旧贵族与新公族之间的纷争,加上南北的楚国和晋国凭借优厚的经济基础不断壮大起来,郑国成了两个大国之间战争的导火线,夹在中间的郑国屡遭战火的蹂躏。内忧外患促使子产脱颖而出。在他主政郑国期间,既维护了在位公室的利益,又限制了旧贵族的特权,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他首先从整顿田制入手,划定公卿士庶的土地疆界,将农户按什、伍加以编制,对私田按地亩课税,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他力主保留乡校,愿听士人议政,有控制地开放国人的言路,缓解了国内的矛盾;铸刑书,颁布成文法,体现了他顺应民意的要求。对晋国上大夫向叔还想在刑法上蒙蔽百姓的警告,他也给予了坚决的抵制;实施新的“丘赋”制度,虽然加重了民众的负担,但缓解了政权的压力,加强了统治。在外交方面,为了郑国的安定,他提出了自己鲜明的主张,坚决依附晋国,但同时也坚决地拒绝了晋国对郑国的内政干涉。
因此在他主政郑国的二十年中,郑国终于获得了国内安定,赢得了国外的尊重。
襄公三十年(前五四三年)
子产陪同郑简公到晋国去朝见,晋国上大夫叔向、即羊舌肸是晋国有名的贤臣,他向子产问起郑国的政事,子产回答说:“我能不能见到郑国的安定,就在这一年了。驷氏的子皙、良氏的伯有正在争夺,不知道怎么调和。如果真能调和,我就能够见到,这就是我所可以知道的。”
叔向问道:“他俩不是已经和好了吗?”
子产回答说:“伯有为人奢侈、倔强而又固执,子皙又喜欢居于别人之上,两人互不相让,虽然他们经过大夫们的调和已经和好,但彼此还是积聚了憎恶,我估计不久就会爆发的。”
秋季七月庚子日、即十一日,郑国真的就爆发了驷氏、良氏两家的争斗,起因是伯有去朝见了郑简公,然后以君命强迫派子皙去出使楚国。恼羞成怒的子皙见伯有敢拿君命来逼迫自己,立马带着驷氏的甲士攻打并且放火烧了伯有的家,伯有只身逃往许国避难。
大夫们聚在一起商量,正卿子皮说:“商汤的右相仲虺在《仲虺之志》中说:‘****的就攻取它,灭亡的就欺侮它。’摧毁灭亡的而巩固存在的,这是国家的利益。罕氏、驷氏、丰氏三家本来都是穆公之后的同胞兄弟,但伯有骄傲奢侈,所以不免于祸难。”
有人对子产说:“您要靠拢正直的而帮助强大的。”
子产说:“他们难道是我的同伙?国家有这等祸难,谁知道如何平定?如果主持国政的人强大而且正直,那么这种祸难就不会发生了。我姑且还是保住我的地位再说吧。”
辛丑日、即十二日,子产收敛了伯有家死者的尸体而加以殡葬,然后来不及和大夫们商量就准备出走。子皮派人不让他走。众大夫纷纷对子皮说:“子产不是我们一伙的,为什么不让他走?”
子皮说:“此人对死去的人有礼,何况对活着的人呢?”
于是就亲自去劝阻子产留在郑国。
郑国上卿子皮发现子产在处理事情上的才能高出自己不少,便毅然告老,同时向国君郑简公举荐了子产,将国政委于子产打理。
子产对子皮辞谢说:“我国弱小而又靠近大国,国中贵族体系庞大,并且受君宠的人又多,内讧不断,我将难以治理。”
子皮说:“有我老夫子皮带头听命于您,我看哪个敢来触犯您?您就好好辅助国君吧。国家是无所谓大小的,这不是办不好事的条件。小国因为能够事奉大国,所以就有回旋余地了。”
子产上位主理国事后,一次有事情要良氏贵族伯石去办,便先赠送给他一座城邑。卿士子太叔见状不服,说:“国家是大家的国家,为什么独给他送贿?”
子产说:“人要没有欲望确实很难。我要让他去办事,必须先要满足他的欲望,而后才能要求他把事情办成功。我一个人是办不成任何事情的,成事难道不在于人吗?区区一座城邑有什么好吝啬的,它又能跑到哪里去?”
子太叔说:“您这么做,四方邻国将会怎样笑话我们?”
子产说:“我这样做又不是为了分裂,而是为了团结,四方邻国对我们有什么可笑话的?记载我国历史的《郑书》上有这样的话:‘安定国家,定要先团结大族。’,这就算是我姑且先照顾他这个大族吧,然后再看他办事的结果。”
事后不久,子产的话传到了伯石的耳朵里,他因恐惧而退还了封邑,最终,子产还是说话算数,把城邑给了他。
这时,因公族和贵族内讧而逃亡许国的卿士伯有刚回国不久,又和公子黑再次爆发内讧,被公子黑子晳攻杀于羊肆(注:卖羊的店铺)中。郑简公便让太史拿着册封的“策书”,去任命伯石继任伯有留下的卿士职位。
伯石见到任命他为卿士的“策书”,想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价,故意按礼辞谢。太史刚退出,伯石又请求太史进来重新颁布命令,而后又再次辞谢。这样一连经过三次固辞、固请,他才接受“策书”入朝拜谢。
为此,子产讨厌伯石的为人处事,但考虑到他是郑国贵族中的望族,就让他居于仅次于自己的次卿地位。
子产执政后,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改革,让城乡各有规定,上下尊卑各有职责,贵、贱服色互有区别,耕地四界开挖沟渠,庐舍和耕地互相编组。他亲近忠诚俭朴的贵族,远离过于骄奢的贵族。
一天,有个叫丰卷的贵族准备族中祭祀,向子产请求进行田猎以获取祭品。子产没有答应,说:“只有国君进行祭祀才配用新猎取的野兽当祭品,一般人只要大致过得去就可以了。”
丰氏家族在郑国的名声相当显赫,丰卷听了不觉大怒,退出以后就召集族里壮丁准备给子产颜色看。子产一看惹恼了丰氏家族,吓得连忙准备逃亡晋国避难。子皮听到消息,立刻出面阻止他出逃,一面组织力量驱逐了丰卷。
丰卷被子皮驱除而逃亡到晋国避难,子产向子皮请求不要没收丰卷的田地住宅。三年以后,子产召回丰卷复位,把他的田地住宅和一切收入都退还给他。
子产执政转眼已经一年,国人对他的新政还是不了解,对他采取的“整顿田制,划定公卿士庶的土地疆界,将农户按什、伍加以编制,对私田按地亩课税”的政策恨之入骨,憎恨地口头传唱道:
“计算我的家产而收财物税,丈量我的耕地而征收田税。谁杀子产,我就助他一臂之力。”
如此过了三年,国人又开心地歌唱道:
“我家有子弟,子产来教诲;我家有土田,子产让它来增产。子产过逝后,谁可来接替?”
这说明郑国国人已经了解了子产的政策,从中得到了益处而害怕子产死后,政策不能延续下去。
昭公元年(前五四一年)
郑国大夫徐吾犯有个妹妹长得相当的漂亮,穆公的孙子公孙楚是郑国的下大夫,字子男,他已经和她订了婚,不料他的堂兄公孙黑、即子晰仗着势大又蛮横地硬插了一杠,也派人送去了聘礼。
徐吾犯感到很害怕,便将此事告诉子产,子产说:“这是国家政事混乱,不是您的忧患。您妹妹她愿意嫁给谁就嫁给谁,您尽可让您妹妹自己选择嘛!”
徐吾犯去请求二位公孙,表示自己很难决定嫁给谁,只能让妹妹自己选择,也算是公平竞争。他俩都答应了徐吾犯的这个请求。
夏季四月的一天,公孙黑打扮得非常华丽,衣冠楚楚地来到徐吾犯家,在客堂上陈设财礼后就出去了。公孙楚穿着军服进来,在客堂上取下弓来,左右开弓地比划了一下,然后走出客堂,一跃登上战车而去。
徐吾犯的妹妹徐女在房间内暗自观察他俩,然后对哥哥说:“公孙子皙长相确实是很美,不过公孙子南才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丈夫要像丈夫,妻子要像妻子,这就是所谓的顺理。”
于是,徐吾犯的妹妹嫁给了公孙楚。公孙黑见自己落选,于是怒不可遏,不久,他就把皮甲穿在外衣里而去见堂弟公孙楚,名为拜访,实想要杀了他而占取他的妻子。
公孙楚一身武艺,知道他的企图后,就抄起一柄戈追赶他,追到大街的交叉路口就追上了,用戈敲击他了一番,算是给予警告。
公孙黑受伤回去,告诉前来探望的大夫说:“我很友好地去见他这个堂弟,不知道他却有别的想法,所以不小心才受了伤。”以此想挽回颜面。
大夫们都议论这件事。子产说:“各有理由,年幼而地位低的有罪,罪在于公孙楚。”
于是子产下令逮捕公孙楚,当众列举他的罪状,说:“国家的大节有五条,您都触犯了。惧怕国君的威严,听从他的政令,尊重贵人,事奉长者,奉养亲属,这五条是用来治理国家的。现在,您在国君的都城里动用武器,这是不惧国君的威严;在大街上公然动用兵器是触犯国家的法纪,这就是不听从国家的政令;公孙子皙是上大夫,而您是下大夫,您不肯居在他下面,这是不尊重贵人;年纪小而不恭敬,这是不事奉长者;用武器对付您的堂兄,这是不奉养亲属。
“为此,国君说:‘寡人不忍杀你,赦免你,你到远地去吧。’于是尽您的力量,快走吧,不要再加重您的罪行了!”
五月庚辰日、即初二日,公孙楚被放逐到吴国。公孙楚起程前,子产征求游氏族长子太叔的意见。子太叔说:“游吉我自身难保,又哪里能保护族人?公孙楚虽然是我游氏族人,但他的事情属于国家政治,不是我游氏的危难。您为郑国打算,有利国家就去办,又有什么好疑惑的呢?当初,周公杀死管叔、放逐蔡叔,难道是周公不爱他们?这是为了巩固王室。游吉我如果得罪国家政令,您也将要执行惩罚,何必顾虑游氏诸人?”
尽管这个处罚对公孙楚来说无疑是不公平的,但也让他躲过了权重势大的公孙黑的报复,算是暗地里保护了他的安全。
昭公二年(前五四〇年)
秋季,郑国的公孙黑准备发动叛乱,想要除掉游氏族长子太叔而代替他的卿士地位,由于被公孙楚用戈敲击的旧伤发作,而没有实现。事情败露后,驷氏族长子游和大夫们想要杀死这个身为驷氏族人的公孙黑,因为他太过狂妄了。
子产正在边境,听说了这件事,急忙乘坐了传车快速赶了回来。子产命手下官吏历数公孙黑的罪状,说:“伯有那次****,由于当时正致力于事奉大国,因而没有讨伐你。你有祸乱之心不能满足,国家对你不能容忍。当时你专权而攻打伯有,这是你罪状的第一条。兄弟争夺妻子,这是你罪状的第二条。薰隧的盟会,你假托君位,这是你罪状的第三条。有了死罪三条,怎么还能够容忍?你不快点去死,死刑就会到你的头上来了。”
公孙黑再拜叩头,推托说:“我早晚就会死,你们不要帮着上天来虐待我。”
子产说:“人谁不死!凶恶的人不得善终,这是天命。做了凶恶的事情,就是凶恶的人。不帮着上天,难道帮着凶恶的人?”
公孙黑请求让其子印担任褚师(注:古时管理市场的官吏)的官职。子产说:印如果有才能,国君将会任命他。如果没有才能,将会早晚跟你去。你对自己的罪过不担心,而又请求什么?不快点去死,司寇将要来到了。”
七月壬寅日、即初一日,公孙黑畏罪上吊自杀。暴尸在周氏地方的要道上,把写着罪状的木头放在尸体上。
昭公四年(前五三八年)
子产出使楚国。楚灵王向子产询问说:“晋国会允许诸侯归服我国吗?”
子产说:“会允许君王的。当今的晋平公贪图小的安逸,志向不在于诸侯。他的大夫们多有需求,不能帮助国君。在宋国结下的盟约又说两国友好如同一国。如果不允许君王您领导诸侯,哪里用得着在宋国的盟约?”
楚灵王说:“诸侯会来吗?”
子产说:“一定会来。既服从在宋国的盟约,又取得君王的欢心,再加上不必害怕晋国,为什么不来?不来的国家,大约是鲁、卫、曹、邾几个国家吧!曹国害怕宋国,邾国害怕鲁国,鲁国、卫国为齐国所逼迫而亲近晋国,因此不会来。其余的国家,是君王您的威力所能达到的,谁敢不来?”
楚灵王说:“那么寡人所要求的都能办到了?”
子产答道:“在别人那里求取快意,肯定不行。只要和别人愿望相同,大多都能成功。”
夏季,诸侯应邀到楚国去结盟,鲁国、卫国、曹国、邾国没有去参加会盟。曹国、邾国用国内不安定来推辞,鲁昭公用祭祖来推辞,卫襄公用生病来推辞。郑简公最早到达楚国,住在楚国的申邑等待。
六月丙午日、即十六日,楚灵王在申邑(现在HN南阳县北)会合诸侯。
楚大夫椒举,姓伍,名举,因被封在椒邑(现在AHFN县焦陂镇),所以人称椒举,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伍子胥的祖父,他对楚灵王说:“下臣听说,诸侯不归服于别的,只归服于有礼。现在君王您开始得到诸侯了,对礼仪要谨慎啊。霸业的成功与否,就看这次诸侯会盟了。夏启有钧台的宴享,商汤有亳邑的命令,周武王有孟津的盟誓,成王有岐阳的田猎,康王有鄷宫的朝觐,穆王有塗山的大会,齐桓公有召陵的会师,晋文公有践土的会盟。君王您打算采用哪一种方式来会见诸侯?宋国的左师向戍、郑国的正卿子产都在这里,他们是诸侯大夫中的能干人物,君王您可以加以挑选。”
楚灵王说:“寡人觉得采用齐桓公的会师方式为好。”
说罢,楚灵王派人向向戍和子产询问诸侯会盟的礼仪。宋国左师向戍说:“小国学习礼仪,大国使用礼仪,在下岂敢不进献我所知道的?”于是献上等级最高的公爵侯会见诸侯的六项礼仪。
子产说:“小国以事奉大国作为职责,岂敢不进献所该做的?”说罢,也献上伯爵、子爵、男爵朝见公爵的礼仪六项。
对此,当时的君子认为左师善于保持前代的札仪,子产善于辅佐小国。
楚灵王让大夫椒举侍从在身后,以便及时纠正自己在礼仪上的错误,到会见结束,没有任何纠正。楚灵王问他什么缘故,椒举回答说:“在整个会见过程中的礼仪,我没有见到的有六项,又怎么纠正?”
宋国的太子佐晚到,楚灵王在武城打猎,很久没有接见他。大夫椒举请楚灵王亲自去辞谢他。楚灵王只是派使者前去,说:“敝国寡君在武城正有祭祀宗庙的事情,寡君将要把财礼敬献给宗庙,谨为不能及时接见您而致意。”
楚灵王向诸侯显示出骄纵的神态,椒举在一旁谏言说:“六王、二公之所以能成功,都是因为以会盟的方式向诸侯显示了礼仪,诸侯也因此而听命。夏桀举行有仍(注:古国名。现在今SD省JN市的会见,有缗(注:古国名。现在今SD省JX县东北)背叛了他;商纣举行黎地(现在SXLC县大蒐,东夷背叛了他;周幽王举行太室(现在HN嵩山)的盟会,戎狄背叛了他。这些会盟的失败,也都是因为向诸侯显示了骄纵所造成的,诸侯也因此而违命。现在君王您过于骄纵,恐怕不会成功吧!”
楚灵王哪里听得进这种谏言。
原来,话中的六王,指的是夏启、商汤、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穆王;二公,则指的是齐桓公和晋文公。
子产见到向戍,对他道:“我不担心楚国了。楚王骄纵又不听劝谏,做盟主将不会超过十年。”
向戍附和说:“对。没有十年的骄纵,楚王的邪恶就不会远播。邪恶远播然后被诸侯抛弃。善其实也像恶一样,德行只有远播,然后才能兴盛。”
九月,回到郑国的子产制订了新的军赋制度——“丘赋”,同时废除了原来的“司马法”。与原来的“司马法”规定的每“丘”(注:郑国当时以一里见方为一井,四井为一邑,四邑为一丘)只征收马一匹、牛三头相比,新的“丘赋”大幅提高了赋税。这一新政的实施,遇到了郑国贵族的强力反对。
面对大幅度提高的税赋,郑国国人在贵族的唆使下也纷纷指责子产,说:“二十五年前,他的父亲子国被尉止等人杀死在路上,那时他就有了蝎子尾巴一样的狠毒心肠了,现在由他执政,我们郑国将如何是好?”
大夫子宽把听到的话不怀好意地告诉子产,子产说:“这有什么关系!只要有利于国家,个人生死又算得了什么。而且我听说,要做好一桩事就不能轻易更改为其设立的法度,这样才能成功。国人的话,有的是不能迁就的,法度更不能更改。《诗经?正名》(注:原诗已失,现只留在《荀子?正名》中)说的好,‘礼义无过错,何必怕谗言’。我不会迁就他们的。”
子宽说:“那么您的国氏家族恐怕要先灭亡了!君子要在廉洁、厚道的基础上制订法令,如果违背这个初衷而制定法令则必定是一部贪婪的法令。在贪婪的基础上制定的法令,其后果又将会怎么样?蔡国、曹国和滕国这些姬姓国君大约是也要跟着先灭亡了!因为它们分别靠近楚、宋两个大国而又缺乏好的政策。我们郑国也将先于卫国而灭亡,因为我们郑国靠近晋、楚两个大国,也没有好的法度。我国现在的政策不以法度为依据,而凭您自己的意志来决定,百姓各人有各人的想法,这样又怎么能够尊敬上面的国君呢?”
子产听后,不置可否,对此一笑了之。
昭公六年(前五三六年)
三月,郑国在子产的大力推行下制订、颁布了刑法,并且把刑法铸在鼎上,形成了公开的成文法。晋国对子产的这种将刑法凌驾于宗法之上的做法颇有微词,上大夫叔向、即羊舌肸首先派人送给子产一封信,信中说:
“您刚开始执政时,我对您寄予希望,现在我对您已经是失望至极。从前,周朝诸先王之所以临事来定刑而不是制定刑法,这是因为害怕百姓有犯罪之心而禁止不了犯罪,因此才用道义来防范、用政令来约束、用礼仪来实行、用信用来保持、用仁爱来奉养,制定禄位来勉励人服从。
“现在,您用严厉的刑法来防止罪行泛滥,以威慑犯罪的人,这恐怕会得不偿失。您应该要教诲国人以诚做人,鼓励他们谨慎从事,教导他们以和待人,然后,用严肃认真来对待他们而使他们产生恭敬,用威严来监视他们而使他们产生敬畏,用坚决的态度来判断他们的罪行而使他们服罪。当然,还要求访聪明贤能的卿相、明察秋毫的官吏、忠诚守信的乡长、慈祥和蔼的先生辅之。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百姓才可以被驾驭,而不致于发生祸乱。
“百姓一旦知道有刑法,就会移权于法,对上面的统治者的权力就会不屑一顾,就会漠视权力的存在。人人都有犯罪之心,仅用刑法作为根据,难免会有人紧盯刑法的漏洞来逃避应有的惩罚。夏朝时候有触犯政令的人故而制定了‘禹刑’(注:大辟,膑辟,宫辟,劓、墨五刑),商朝时候有触犯政令的人故而制定了‘汤刑’(注:墨、劓、剕、宫、杀五刑),周朝时候有触犯政令的人故而制定了‘九刑’(注:墨、劓、宫、刖、杀、流、赎、鞭、朴九刑)。这三种刑法的诞生,都发生在王朝衰落之末世的时候。
“自您辅佐郑国以来,划定田界、沟渠而征税,设置‘丘赋’来提高税赋已经引发了贵国国人的毁谤,现在又参照夏、商、周三种法典而制订郑国的刑法,还把刑法铸在鼎上,您准备用这样的办法来安定国人,不也是很难的吗?《诗经?我将》中说:‘各种典章我都效法文王,只盼着能早日平定四方’;《诗经?文王》中又说:‘效法文王好榜样,万邦信赖永远服’。您要是做到这一步,又何必要有刑法呢?
“国人一旦知道了什么是犯罪的依据,必将会丢弃礼仪转而逐字逐句地去钻研刑书。这样一来,触犯法律的案件恐怕会更加繁多,贿、赂到处并用,在您活着的时候,郑国恐怕就要衰败了吧!羊舌肸我听说,‘国家将要灭亡,必然多订刑法’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子产读罢,微微一笑,复信说:“确实如您所说的这样。姬侨我确实不才,不能考虑到子孙后代的事,我只顾及了挽救当前的世代。在下虽然不能苟同您的命令,但我将铭记您提醒我的大恩大惠!”
叔向收到了子产这封不软不硬的回信,一脸无奈,一旁的司空士文伯士匂诅咒道:“只要天上的流火星一旦出现,郑国恐怕就会发生大火灾!只是现在流火星还没有出现,而郑国他倒先使用火来铸造刑鼎器具,上面还铸上这引起争论的刑法。流火星如果象征的真是这个,那么,郑国不发生天火灾还能表示什么呢?”
(未完,见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