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绝对精神
西方哲学的定义很模糊,笼统地定义在“爱与智慧”之间,这就为西方哲学定义了一个宽泛的命题,给思想家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任由你的思想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驰骋,任由你的思想信马由缰。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西方文化可以形成向世界进军的力量了。
反观中国传统理学的定义很明确,狭隘地定义在《周易》所设定的理学范围,由于中国文化的根系在《连山、《归藏》、《周易》三易之上,所以中国文化的起点,很具体,定义很规范,明确的界定在二合论之上,界定在“天,人”之间,“理,气”之间,形成封闭的空间理论,狭隘的限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范围。纵观整个封建王朝的君主们在制定国家的大政方针时,只围绕着儒家思想打转转,狭隘的把自己限定在理学思想的范围内,不敢迈出牢笼一步,把封建王朝的政治生态完全放在一个既定的轨道上向既定的目标进发。
而西方的政治家与思想家在三分思想的主导下,形成分开的不同形式,层次界定清晰,互不互不妨碍各自独立的立场主张。西方国家的思想家多数不具备政治家的身份,政治家的思想往往不能左右政治进程,同样思想家的思想在影响政治进程中也是明确的开放的概念,并不具备直接影响政治进程的力量。
但是在古代中国,思想家与政治家往往是混淆不清的,在中国思想家往往都是政治家的身份,思想主张与政治目标混淆不清,相互交织,混乱不堪,这也足够说明古代中国的“天人合一”就是一种外狭内松的意志与行为混杂在一起的文化合成。
为什么西方人不主张哲学思想过度的影响政治进程,因为当政治家与思想家融合在一起时,产生的后果就是希特勒的政治进程。
当政治家与思想家融合在一起时,向人类发出的信号是,非吉即凶。因为,如果一个人即是政治家又是思想家,这个人的意志就会左右全民意志,那么这个国家的人民就要遭罪遭殃了,因为思想家的思想都具备前瞻性与扇动性,如果一个人即是思想家又是政治家,手中掌握决定多数人命运的权力,那么这个思想家发动的思想运动势必会引导民众进入他的思想王国,进而导致所有人都会进入一个空洞的世界,在他一个人的思想鼓吹下形成全民意识的膨胀,造成巨大的脱离现实存在的空想空间,空洞的气氛热烈而活跃,人们鼓起万倍的勇气向一个空想的目标进发,势不可挡,根本就没有力量可以阻止这种势态的发展,最后是大家一起掉进这个空想的世界里,一荣俱荣,一焚俱焚。
所以说绝顶聪明的思想家无论如何不可以手中握有权力,如希特勒。真正的政治家也不可以具有丰富的思想世界,如华盛顿。
由此可见,哲学理论不是政治思潮,哲学不具备直接影响政治进程的外在条件,哲学的真正用意仍然是放在总结历史经验,验证现在实践上,把文化的记忆碎片整理成完整的“爱与智慧”结晶体,用来指引人们的行动方向,只起到指路明灯的作用。
而不可以作为物质条件,使其具备一种政治思想的力量引导人们向一个政治目标前进,所以说当物质基础置于灵魂与思想前端时,人的行为就会有置于死地而后生的“绝对物质”思维,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会瞬间产生不怕死的精神,后果往往是不尽人意的悲剧。
所以说中国人不能把哲学研究定义在某一思想范围,压制性的规定哲学思潮的发展进程,进而引导哲学思潮的前行方向,最终又回归到中国传统理学的发展道路上去,导致失去哲学的光泽,无法起到指路明灯的作用,最后再次走向死亡。
美国哲学家梯利的《西方哲学史》中虽然提到了马克思以前的社会主义哲学家像欧文,但对马克思却只字未提。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中虽提到马克思,但是他说他讲马克思是因为马克思是对西方哲学产生重大影响的哲学家。而且在西方哲学的“经院哲学”阶段往往包含了一批阿拉伯哲学家。所以,西方哲学中“西方”广被认为不仅仅指地域上的“西方西欧”而且指文化上的具有“思辨”特色的“西方”。
西方哲学的确是以“经院哲学”为起点,形成了有神论者以上帝的名义向民众宣教的宗教哲学思想,而这种思想方法的本性就来自于唯心主义精神,因为有神论者都是精神致上者,这就形成西方哲学的根基是扎根于唯心论基础之上的。
早在公元前约580年~约前500年,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提出三角定律,设定一个直角三角形,则该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同一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平方的和。并以此为思想方法,创立了集政治、学术、宗教三位于一体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深远,为后世西方三位一体的宗教思想,三权分立的政治格局,三元分立的哲学体系起到奠基的作用。
而中国理学则是通过《易经》原理来演绎的学问,易经是沿黄河流域的中国人夜观天象,日观风雨总结出来的自然经验,归于自然科学的范围,也可以说是属于唯物论的范畴,因为《易经》是用二进制数原理发展起来的学问,而二进制数原理又是计算的是宇宙生成的原理,启示着宇宙起源的学问。二进制数原理计算的正是时间与空间统一的规律数据,自然就是专一计算宇宙万物的学问。
因此上说,凡是《易经》衍生出来的学问都归于唯物论的范畴,这其中的最居代表性的就是中国的儒家与道家。
非常严肃地说,儒家与道家都是无神论者,两者的思想方法重点放在总结自然经验上,把事物发展的经验总结放在理论框架的前沿,放在第一位,因为易经的二进制数原理就是分解自然规律的学问,是计算结论自然命运规律的学问。中国人自古以来对有神论都不持坚定的立场,这种思想就来自儒道两家,来自《周易》,因为《周易》是论证纯粹物质条件的学问,所以中国人不认同灵魂与精神存在也就不足为奇了,也就是说,在中国文化的根基深处就没有灵魂与精神存在的唯心论的抽象概念。
在中国人心中最高的神是“老天爷”,但老天爷不是抽象的概念,在中国人心中,老天爷很具体,他就是住在天上的“人”,管天界的皇帝,他与地界的皇帝一样用“仁义礼智信”来统治人民。
在中国人心中没有具体的神,不象佛教、基督教都有自己非常明确的神。中国人是泛神论者,在他心中有无数个神,这些神很笼统,但又很具体,让你无法定义它的存在。比如财神爷,财神爷的神形来自人们的心理预期,财神爷的神像来自中国人非常具体的心理目标,希望理家有方,发财富裕。所以这些神就都来自古代中国的模范人物,如文财神有李诡祖,范蠡,比干。武财神关云长。这又随中国人地域文化的不同而信奉不同,如南方沿海地区的人多信奉武财神关云长,而北方人多信奉文财神李诡祖,范蠡,比干。
又如孙悟空,孙悟空的神形也来自人们的心理预期,孙悟空的神像来自中国人非常具体的心理目标,来自中国人心中对自由的渴望,于是中国人把孙悟空想象成得“道”的神灵,以抒发自己渴望自由的情怀。
又如封神演义上的神,这些神都不是西方人定义的“神”的范畴,这些神都很具体,每一个神都有对应的人的目标,严格意义上,中国人心中的“神”不是唯心主义者认为的精神世界,而应该归唯物主义者的思想范围。只能是黑格尔说的是“原始的理性”,只是“思想”而已。
从中国传统理学的根基出发,中国传统文化是完全的纯粹唯物论的学问。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理学违背了哲学的基本原则,在唯物与唯心的前置上存在根源性的问题,由此导致的后果就是西方哲学与东方理学从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形式,两种概念,两种思想方法与思想路线。最终形成东西方完全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现实存在已经给出了答案,由于在思想根源的问题,中国传统理学由于无法摆脱自然论的缚束,将理学思想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最终失去政治生态的眷顾,被驱逐出形而上的生态环境,流落到下层民众中间,无法继续发挥作为一种学问应有的作用。
而西方哲学由于其根源性符合人类文明的理性发展,自然就顺理成章地向世界文明进发,成为世界文哲思想最大的赢家,向世界拓展。
反观中国传统理学,由于其在“发掘人性“的路上出现了“理念”的缺失,最终导致中国人在国际规则上处处受到质疑。
这其中的根源在于中国人受中国传统理学的影响,处处讲“道德”却不去寻找“人性”的答案,处处以道德绑架对方,而别人却从理性出发用规则制约你的道德标准,导致文化与价值的冲突,最终达成的结果并不是中国人满意的答案。
其实由于汉字的特殊性,什么是唯物论,什么是唯心论的东西在中文中一目了然,不像希腊文、英文那么抽象,比如道德、天理、战斗、智慧等等,这些名词一看就知道归唯物论的范围,为什么呢?因为凡是符合唯物论与唯心论构成要件的单词一眼就能看出什么归唯物论的范围,什么归唯心论的范围。
如道德,这个名词一看就知道归唯物论的范围,因为“道”字物质基础,道,就是道路,通道,天道的意思,是固定的物质基础或物质条件、物质要件;而“德”字就是虚拟世界,从属于心理反应的东西,归于意识的范围;那么这两个字组合到一起,不用说了,自然归于唯物论的范围,因为你物质要件在前,心里活动在后,那就必然是唯物论的东西。但是如果你把道德情操,与道德观念,以及道德修养、道德底线等等名词术语组合起来,那么得到的结果又不一样了。
比如道德观念与道德情操,就不是一个范围。道德情操就归于唯心论的范围,而与道德观念、道德修养、道德底线就归于唯物论的范围,因为观念、修养、底线都是物质条件,不用说自然是唯物论的范围,与情操很明显是唯心论的范围。
比如情操、哲学、思想、精神、神灵、灵魂、爱情等等一看便知归于唯心论的范围,因为这些词的组成要件就符合唯心论的组成要求,比如情操,情是什么?情是心理活动,操是行为要件,这两个字组合起来,不用说就是唯心论的范围。
比如爱情,爱是什么?爱用心,爱是心理活动,情是什么?情就是物质要件,情也有心理反应,但是在汉字里,情更多的是在反应场景的意思,如此以来你就不难理解这个名词很明确的组成了唯心论的构成原理,就必然归唯心论的范围。
又如“爱”,爱必用心,就必然是唯心论的东西,凡是心理活动在前,物质条件在后的就是唯心论的东西。
又如哲学,哲是什么?哲是辩论的样子,从心底出发经口发出的声音,应该归于心理反应的后果,而“学”就是动态场景,归于物质条件,这就构成了唯心论的构成要件。但“哲”是辩论的样子,又构成唯物论的组成要件,所以哲学又是唯物论所阐述的范围。哲学的构成原理,西方人把哲学归于“爱与智慧”的范畴,“爱”不用说是唯心论的东西,“智慧”就是唯物论的东西,因为“智“是物质要求,“慧”从心,属于心理活动的东西,这两个字组合就形成完整的唯物论的构成原理,自然归唯物论的范围,那么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了。哲学是什么?哲学就是唯物论与唯心论加在一起的学问,上升到形而上的概念就是黑格尔说是一句话:“哲学的最高目的,就在于确认思想和经验的一致,并达到自觉的理性与存在于事物中的理性的和解,亦即达到理性与现实的和解。”就是“思想和经验的一致”,这就是哲学的本意。
哲学的最高目标就是思想与经验的统一,也可以说是中国理学的“天人合一”,关键问题是,西方人是把思想、理念、意识、意志、爱心等等唯心论的东西放在第一位去理解哲学的本意的,而中国人的传统理学则是把天理、道德、礼仪、智慧等等唯物论的东西放在第一位去理解理学的本意的。这就非常明确的界定了东方理学与西方哲学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进而形成东西方不同的文化思潮。
那么我们就非常有必要了解黑格尔哲学在三观看世界之后为什么突然加入一个“绝对精神”,这个后加入的“绝对精神”的出处与真实的理论含义是什么?
我们很好理解“绝对”在汉字中的含义,但是在西方文字中“绝对”的含义是什么很多中国人都无法知道,只有从中文中贯彻“绝对”的精神,“绝对”在中文中就是无条件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接受某一现实,某一必然存在,所以是必定;肯定的。
由此不难理解“绝对精神”真实意义就是“精神”存在的绝对必须性,你必须无条件接受这一事实,不受任何限制的肯定“精神”的现实存在。
绝对精神”是超越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之后产生的人类的最后一段文明意志,是置于死地而后生的精神状态,可以这样理解,当人处于绝对精神状态时,就是思维与存在的高度统一,“死而后已”的状态。
简单地说就是中国理学中阴阳合同的最高阶段,如果打个高雅的比喻,就好比一幅完美的图画最终展现出来的时刻,一首歌曲经歌唱者完美歌唱给众人的时刻;再打一个最庸俗也最容易让你记忆的比喻,就是一男一**阳交合到峰值期时,这一时刻就是“绝对精神”的最完美体现,因为这一刻就是思维与存在的高度统一,是阴阳交融的极致,又是物质条件最终泯没与新生事物最新开启的阶段,是人类文明,人类存在,人类哲学的开端,没有这一刻,人类就不复存在,世界文明就不可能产生,没有人,何来生死,没有人,何来绝对精神,这就是“绝对精神”的核心价值观。
黑格尔对哲学的定义是对苏格拉底哲学的肯定,也是为西方哲学下的终止性定义,为近现代西方哲学下定了黑格尔哲学基调。
今天看来,黑格尓死后无论掘墓者怎么诋毁黑格尔的哲学理论,始终有一堵墙你无法逾越,就是“绝对精神”论,因为黑格尔看到了事物发展的轮回重生阶段,而掘墓者由于受思想原理的限制而无法达到这个高度。因为凡是诋毁黑格尔哲学的人所处的位置都是处在二元论的高度,在这一高度要想越过“绝对精神”论的思想高度,就极其困难。但是二元论者并不是绝对无法超越“成于四”的高度,只要持二元论思想的人,能够接受“结于五”的事实,就可以超越“成于四”而进入“结于五”的思辨高度,而“结于五”的思想起点正好是二元论的平台。
现在问题出来了,东方理学由于受中国《易经》的影响,在根源上不认同“绝对精神”的存在,又如何能接受把“合于二”升华到“结于五”的高度呢?
这就需要我们系统的了解一下什么是“结于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