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人
(1876年—1916年)
小传
美国进步作家,从小参加各种劳动,挣扎在社会底层。《给猎人》是他的成名作,一生共写有19部中长篇,180多部短篇,三个剧本和大量随笔、论文。
他的优秀短篇,大多塑造有顽强意志的“硬汉”形象,如《热爱生命》、《墨西哥人》、《一块牛排》等。
90年代他参加社会主义运动,创作了政治幻想小说《铁蹄》,描写了无产者对有产者的斗争,这是美国第一部具有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作品。
自传性长篇《马丁·伊登》是他的代表作,叙述了一个出身下层的作家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悲惨遭遇。
晚年的杰克·伦敦思想逐渐消沉,终因精神空虚而自杀。
代表作品
《白牙》(中篇小说)
《天大亮》(长篇小说)
《约翰·巴雷肯》(长篇小说)
《深谷猛兽》(中篇小说)
童年
center爱好书籍和文学的少年
杰克·伦敦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旧金山,他是个私生子,关于这一点,当年旧金山曾有这样一个传闻:一位妇女因不愿打掉腹中的胎儿,被丈夫赶出了家门,而痛苦得用手枪自杀。这位妇人叫弗洛拉,男人是位占星学家,名叫钱尼,而那腹中的胎儿,就是日后的大作家的杰克·伦敦。
弗洛拉是个拓荒者的女儿,她接受过音乐训练,英文学得很好,但有些神经过敏,感情冲动,不听劝说,不受约束,因为她20岁那年得过伤寒,脑子有点不大正常。她离家出走过,做过穿越大陆的旅行,然后与钱尼相识。
钱尼是个有爱尔兰血统的人,他短粗、健壮。他一生写作、编辑杂志、演讲、教书、画占星术的算命“天宫图”。他的写作风格、人物语言、对问题的看法,甚至每个句子的转折,都同杰克·伦敦的作品非常相像。
但是杰克·伦敦从未见过他的生父,因为钱尼在他出生之前就出走了。
弗洛拉改嫁给一个叫约翰的农场主,从此这个人就成了杰克·伦敦的继父。他们全家迁到了奥克兰,杰克和他姐姐伊莱扎常推一辆小红车蹒跚学步。
约翰干农活是把好手,由于弗洛拉被认为是一个活动能力强的女人,约翰把事业都交给了她。弗洛拉经常把相信神的人请到家里,让六岁的杰克躺在暗室中央的一张桌子上,那些人把一双双手搁在桌边,于是杰克和这张桌子就会浮动起来。由于这些怪异的体会,由于经常听到街头巷尾的一些议论,由于从双亲继承来的“感情不稳”和“缺乏自制”的性格,以及来自弗洛拉的不健全神经的影响,杰克经常受到神经过敏的折磨。
除了偶尔有些神经质外,杰克已成为一个正常的孩子。他心地善良,从不对人恶言恶语。他皮肤白皙,金黄卷发,一双碧眼,他在阿拉米达上学,更欢快的时光是跟继父在田地里散步、玩耍,约翰成了他的偶像。
他们一家还经常去看戏,小男孩开心时鼓掌大笑。一天,杰克在厨房玩,不小心跌在洗碗池缺口上,把前额擦了一个大口子。姐姐伊莱扎记起父亲是怎么给马腿上药的,就也用蜘蛛网塞进杰克的伤口,并且涂上一层柏油。约翰给他头上缠上绷带,便要带杰克上戏院,可弗洛拉不答应了,她说要么杰克把头上的绷带拿掉,要么伊莱扎和杰克就别去看戏。伊莱扎给杰克去掉了绷带,于是在杰克的额头上留了个疤。
约翰在一块常有大雾笼罩的沿海土地上种植土豆,放牧几匹马,并出租牧地。杰克在科尔马南面的一个小丘顶上的学校上学,校内只有一名教员,几个年级的学生在一间教室上课。
课余时,杰克同他的姐姐伊莱扎去海边沙滩玩水,采集蛤蜊和贝壳。这里很荒凉,光秃秃的海岸。农坊之间相距很远,而邻居不是意大利人,就是爱尔兰移民,杰克经常这样度过一些无聊的时光。但有时,隔壁农场举行意大利式的婚礼或舞会,他就和姐姐一同去看;还有就是继父约翰往市场运土豆时,杰克就跟着坐在高高的货车上,进入旧金山市区。
这时杰克似乎继承了生父钱尼的基因,对书有一种特殊的爱好。欧文的《阿尔汉布拉》,加菲尔德的传记,奎达的《西格纳》——一本用诗写出来的故事,使他大开眼界。姐姐伊莱扎回忆杰克当时对她说:“你知道吗?莉兹,我不到40岁不结婚。我要有一座大房子,一个房间里要堆满书。”他到了37岁的时候,果然有了一座大房子,好几个房间堆满了书。
创作准备
center坎坷经历积累创作素材
不久继父约翰破产了,他们搬进了贫民区。杰克每天天不亮就去领报纸了,沿着一条规定的路线给各家送报,放学以后,又给另一条路线送报纸。这份差使,每月可挣12美元,全部交给他妈妈弗洛拉。星期天他还要到运冰车上,或是到保龄球场去打工。他没有时间读书了,他要亲眼观察生活。他同别的报童抢生意,看娱乐场所的人吵架,同奥克兰港湾各式人等混熟起来,其中有北极地区来卖鲸鱼肉的、鸦片贩子、驾帆船的美国北方人、口风很紧的海盗……
继父约翰最后找到一份守夜人的差事,但杰克仍然不能花自己挣来的钱。由于他从不被允许买一件像陀螺、弹子、小刀之类的玩具,杰克只能靠攒香烟盒里的图片来玩。他学会了做生意,能准确评价每件物品的价值,诸如旧衣、空瓶、麻袋、油桶等的价钱,别的孩子让他代卖,然后给他一点点佣金。
他13岁那年,悄悄藏起两块钱,然后买了一条旧船,在港湾里划来划去。当他一闻到船下海浪的味道,当他的嘴唇能尝到海洋的咸味,就大喊:“用力,向下风(尽管他只是独自一人)!”当他学会掉头时,他非常快乐。
在一年之内,他靠干某种怪活,攒了六美元,买到一艘旧的小船;又干了一阵怪活,攒了两美元,买了一副划桨……就这样,世界便向他敞开了大门,他在的旧金山湾里长时间地航行,大风刮起白色的大浪,他大唱水手歌《把他吹下去》、《威士忌,约翰尼·威士忌》。他喜欢冒险,在他头脑里常出现这样一些问题:我究竟是什么出身?他情愿自己出身于海盗之家,属于盎格鲁撒克森(一个好斗的民族),他变成了一个有经验的小水手。
他15岁那年,继父约翰被火车撞倒,受了重伤,不能工作,家里更穷了。他进了一家罐头食品厂干活,工资是每小时一角钱,每天最少要干10个小时,偶尔会干18到20小时。
在这样的困顿中挣扎,他问自己:这样当牛当马,生活还有什么意义?他是继承了生父的短粗身躯,体力上可以忍受,但气质上,他不适合从事机械的劳动。一个知识分子的儿子,继承了生父活跃的脑筋和丰富的想像力,他觉得干活使人麻木。
他喜欢大海,在海上巡逻队做过事。有一队来自外国的船,杰克帮助截获了,他从中提成将近100美元的罚款。他还干过不少类似冒险的事:17岁那年,他受雇于一艘80吨重的“萨瑟兰”号快速纵帆船,开往朝鲜、日本、西伯利亚,开始了世界旅行。他经历了各种风险,结识了各色人等,见到了许多新鲜事物。最后萨瑟兰号驶过博宁群岛(即日本小笠原群岛)火山形成的山峰,穿过礁滩,来到由陆地围住的港口。土著居民驾着舷外装有桨叉托架的小船,日本人驾着舢板,在港湾内来来往往。十年前梦想周游世界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他欣喜若狂,想立刻上岸,去看看这世界另一头的奇异风光。
五个月的航行结束了,他回到旧金山,家里依然贫穷。一天晚上,他母亲给他带来一份《呼声》杂志,杂志社正进行一次征文比赛。杰克犹豫了一下,想起在萨瑟兰号上的远程航行,于是在厨房桌旁坐下,立即挥笔。第二天他就写完了这则故事,又尽他所能,修饰了一遍,寄给了《呼声》杂志。他夺得了冠军,奖金20美元,而第二三名却是加州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学生。
杰克继续从事各种劳动,以换取起码的生活费用。他一会儿在亚麻厂,一会儿在铁路工厂烧锅炉,重新当起干活的“驴”来。这时,美国劳工组织了一次进军华盛顿的示威活动,他当然参加了进去。在路上他接触了社会主义运动,阅读了《共产党宣言》,最终加入了奥克兰社会党。
杰克19岁了,他决心要补上高中这一学习阶段,以弥补自己文化知识的不足。同时,他还写了一些有关经济和政治的文章,登在奥克兰的《时代》杂志上,一些小说发表在《傍晚在家》、《豪放的业余艺术家》杂志上。
成名作的诞生
center冒险旅途结出不平凡的果实
1897年,杰克再次成为一个混杂在人群中的最年轻、身体强壮、招人喜欢的小伙子。尤玛蒂拉号轮船挤满了想冒险淘金的人,杰克和姐夫谢泼德也参加进去,但他们羞于囊空,谢泼德只好乘尤玛蒂拉号返回,而杰克和路上结识的同伴汤普生、古德曼(他是一个矿工)、斯洛珀(他是一个木匠)一起留了下来。他们需要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才能在冬天海水结冻之前,通过奇库特峡谷,再带着行李,步行25英里,到达林德曼湖,然后再步行数百英里,才能到达淘金的育空附近的克朗代克河。
但是,他们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崎岖的山峰陡峭难攀,险滩急流又无船可渡。杰克和他的几个伙伴设法为淘金者做了一艘木船,人们纷至沓来,要求杰克替他们渡过急流险滩,条件是每人收费25美元,这样四天下来,他们四人赚了3000美元。
杰克用了许多时间躺在床铺上读书,进行有关阿拉斯加的记录,把听来的故事记下来,并记下了他与伙伴们一切有趣的经历。
阿拉斯加没有绿色食物,杰克得了败血病,大家把他送进天主教医院,经过治疗病情才好转起来。杰克一行人,用了19天时间,走完1900英里,最后他在一条船上给人家当佣人,才一路顺风回到了家。
他到家的时候,身无分文。在阿拉斯加也没有挖到一盎司黄金,但是,这次不寻常的经历,对他却十分宝贵,为他创作“北极故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他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的笔记本写有许多路上人物性格的素描、阿拉斯加郊野的描绘,某些故事的结构及对话的片断,他打算一到家就把它们写出来。
他首先写的是短篇小说集《狼之子》,这其中的很多短篇小说生龙活虎地谈到新世纪,对进化的科学态度与物种间的竞争,无须害怕被教区牧师开除教籍的人民的道德价值,大胆揭露了生活中的残酷、丑恶与黑暗,同时也歌颂了美丽与善良。还有,过去被认为是写小说禁区的放荡行为、野蛮战斗、暴力致死,以及19世纪文学的消极面——贫血的、多愁善感的、规避的、虚伪的等特征。
《狼之子》的出版,标志着现代美国短篇小说的诞生,杰克把小说带回到普通人之中,使他们一读就懂,而过去的作品则是太太小姐们关起百叶窗、锁上门之后,才去狼吞虎咽一番。
从1900年到1902年,杰克连续发表了三四个短篇小说集,除了《狼之子》以外,还有《他们祖先的上帝及其他》、《冰霜的女儿》、《野性的呼唤》等。这几部集子描写了在北方阿拉斯加的冰天雪地中,淘金人和猎人们的奇险生活,被评论者归为“北方故事”的范畴。
巅峰之作
center批判的现实主义的杰作
杰克·伦敦除了短篇小说为人称道外,还写过几部长篇小说:《海狼》、《铁蹄》、《马丁·伊登》……其中《马丁·伊登》被公认为是杰克的代表作。这是一部带有明显自传成分的小说:主人公马丁·伊登是个出生于底层的水手,他与一位资产阶级小姐罗丝相爱。为了得到罗丝的欢心,马丁拼命补习功课,并在内心产生一种强烈的创作欲望,自信能写出与众不同的作品。马丁一边做工,一边读书写作,贫穷、饥饿没能使他退却。由于马丁没有固定的职业,罗丝无法抵御父母的反对,与马丁分开了。可是后来,马丁·伊登功成名就,罗丝又找上门来,马丁认为这不是爱情,他感到一种情感上的失落,并且再也找不回来过去那种身处底层的感觉,他不愿与虚伪的上流社会同流合污,最后竟以自杀结束了一生。
马丁的悲剧,完全是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以金钱为基础的虚伪关系所造成的,马丁并不以获得金钱为满足,他还追求金钱以外的人生价值,这无疑加强了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价值。
当然,与杰克以前的作品相比,《马丁·伊登》既加强了对现实的批判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他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趋于悲观化。《野性的呼唤》等北方故事,写出了自然界完整的进化过程,生存竞争是残酷的自然法则;《海狼》使一个尼采式的超人成为失败的英雄,具有悲壮气息;而《马丁·伊登》中,一个正处于生命辉煌的年轻人,成功后却突然精神失去了支撑,这体现了杰克的进化论思想。超人哲学和现实之间产生的矛盾,以及他作为一个个人主义作家和作为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党人之间产生的矛盾,在写完这本书以后没有几年,他竟和马丁一样,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年轻的生命,时年仅为40岁。
趣闻轶事
双重性格
杰克·伦敦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他出身贫寒,当过工人,在社会的底层混了不少年,具有不少劳动者的思想,与群众生活有着某种天然联系,因此他一度倾向社会主义,成为美国社会党的一员,同时,他又极度崇拜金钱,甚至有点贪婪。他曾对“西部同志”的伊曼纽尔·米利叶斯说:“我跟你说实话,我不是因为爱好写作而写作。我讨厌写东西,我之所以还要写,惟一的理由是我的劳动报酬优厚——是的,我就把我的写作称为劳动——我靠写书和短篇故事,挣了不少钱。说句心里话,如果可以得到同样的报酬,我情愿花双倍的时间去挖沟。写作对我来说,仅是一种费力不多,又可以过富裕生活的谋生手段。”
“我每写一个故事,就是为了可以拿到一笔钱。我总是写编辑要我写的东西,而不是写自己想写的东西。我绞尽脑汁去写资本家编辑先生需要的货色。”
他有了钱,大造豪华别墅,命名为“狼舍”。1913年8月18日,“狼舍”完工了,经建筑工清理打扫一番之后,交给他,他十分得意。他对人们批评他花这么多钱盖如此奢华的住宅的言语,毫不介意,他说他的钱是辛苦劳作挣来的,他觉得自己虽富有,但并不是资本家。
不料这天夜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把整个别墅化为一片灰烬。杰克伤心极了,眼睁睁地看着七万多美元的投入,瞬间化成泡影。
此后,他的思想、创作开始走下坡路。1916年,杰克·伦敦提出退出社会党的声明,他的思想矛盾愈来愈深,不久,便由于吞服大量吗啡致死,时年仅为4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