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妻子们简单的定下大略方针之后,卡努特便召集自己的顾问们、地方上的长老们,以及兄弟会里的首领们,简单的交代了情况。
听到卡努特决定支援那个尚且不知道是谁的德国的敌人,用盔甲武器伤药从对方那里换取粮食,所有人都很高兴。
但听到卡努特说要再次集结部队,对英格兰王国作战,除了卡努特兄弟会里的那群好战分子之外,其他人可就高兴不起来了。
毕竟,他们刚刚结束了和德国人的战争。
虽然这一战里,蒙受损失最大的是文德人,但北地人的损失也并不算小——无论是跟着卡努特南下易北河沿岸肆虐的队伍,还是负责封锁艾德河的队伍,或者前去围攻不莱梅的队伍,都多有死伤。
而考虑到英格兰王国的实力,即便有伊尔林、苏格兰以及诸群岛的支持,想要彻底征服那里也需要从本土抽调至少五千人的兵力——这还是作战顺利的情况。
所以,总的来说,即便不考虑德国撕毁协议进攻北地的情况,卡努特的决定对北地王国而言也是巨大的负担。
也许,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卡努特并没有打算立即集结军队去征服英格兰,他的战士们可以在家里安然过冬,等到来年春播结束之后再集结出动。
但在此之前,他的北海舰队首先要完成对德国的敌人的接洽工作,趁着这一秋收购足够的粮秣;而波罗的海舰队则要前往波兰、匈牙利去做做生意,顺便也打探一下这两国的情况如何。
而接下来,等到来年春播结束之后,卡努特就会在日德兰半岛集结船队,进军不列颠。
对于卡努特征服不列颠所用的人选,一群顾问们也给出了建议——尽管日德兰半岛遭遇了战争,但征服不列颠的兵源最好还是从海峡群岛和日德兰半岛选拔比较好——因为在不列颠北部的广大“丹麦法律区”里的居民,多半都是丹麦人后裔,论亲缘关系还是很丹麦人很近的,有助于卡努特赢得当地人的支持。
相比之下,真正难办的事情在于航线的选择。
从丹麦前往不列颠,比较安全的办法是向南,之后沿着德国、法国的北部海岸线一直向西,到诺曼地方之后便可向北越过海峡,直接出现在富饶的不列颠南部,甚至可以顺着泰晤士河直接袭击伦敦、牛津等不列颠南部重镇。
这条路不但可以随时登陆躲避风浪,使航行更加安全,而且能够从沿途获得补给,舰队就可以少装载一些粮秣物资,多携带一些战士。
但问题是,德皇已经明确宣布,他不希望北地王国的舰队经过自己的边境——在不希望和德国人闹别扭的前提下,这条路基本上已经可以认为走不通了。
而第二条航线,则是走挪威,从斯塔万格之类的地方出发,径直向西穿过北海到达设德兰群岛,再南下经过奥克尼群岛进入苏格兰,或者沿着不列颠海岸线南下。
这条线,也是比较成熟比较传统的航线。诸多挪威海盗们袭击苏格兰、伊尔林的时候,走的都是这条线。
不过,和南线相比,这条线在海上的时间更长,见不着陆地的时间更长,因此不但更容易遇到风浪,也需要准备更多的饮食物品。
这条航线的好处就在于整条航道都控制在北地人的手里,走或者不走都不必看人脸色。
当然,其实北地人也不是没有第三条航线可选。
在北地人刚开始朝着西方航行,寻找全心的袭掠目标时,曾经有些人——他们是真的猛士——在完全不知道西方有什么在等待着他们的情况下,就用北地人古老的办法确定航向,一路笔直的向西穿过整个北海,到达不列颠。
当然,这么走的人中,很大一部分在半路上就被北海的波涛所吞没,而剩下的人具体到了不列颠的什么地方也和他们出发的地点息息相关。甚至,据说还有人一路向西一直跑到了冰岛——毫无疑问的,这是挪威人才干的出来的。
不过既然卡努特的目的是征服不列颠而不是开辟新航线,那种纯粹是拿自己的小命冒险的航线自然是不会用了——但是到底要不要冒着惹怒德国人的危险走南线,却在王庭里引起了一阵争论,始终决定不下来。
除了单纯的安全性、外交影响方面的考虑,顾问们还有更多的考虑。
支持走北线的人主张,从北线走虽然要冒一些风险,却可以先到达自己的领土,从诸群岛、苏格兰集结更多兵力,然后一路南下,以大军威逼、亲情利诱,迫使丹麦区投降。
这样,北地王国就可以统合诸群岛、苏格兰乃至丹麦区的兵力,以不可阻挡之势南下,一举征服整个英格兰。
但是反对者则提出,即便不考虑横穿北海的危险,以及为了在海上使用而必须多携带的给养,单纯是自北向南顺势征服的做法就不太可靠。
自古以来,丹麦战士都是强过英格兰战士的。因此,丹麦区的武装力量也显而易见的胜过南部地区。
丹麦区的人固然和丹麦本土人有天然的亲近而更容易拉拢,但眼下英格兰国王克努特本身也是一位丹麦国王,他的近臣重将也都是当年在丹麦有名望有地位的权贵——在这种情况下,丹麦区因为卡努特的到来而欣然投靠就不是那么理所当然了。
而从北向南,旷日持久,若是再在丹麦区遭到抵抗,就会花费更长时间,使克努特能够集结更多军队来作战——到时候征服英格兰所需要消耗的时间兵力更多不说,若是德国人看到机会做点什么,那可就无法挽回了。
如果走南线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虽然可能引起德国的紧张,但只要将大舰队拆成小船队,分批过境就好。
甚至,这一路根本不需要卡努特御驾亲征。只需要派遣一名精明强干的首领统帅,先在诺曼底集合蛰伏,派遣精明的探子去不列颠打探情况,等到确定了克努特的所在后,便大军出击,直扑克努特,先宰了他使英格兰群龙无首,再拉拢丹麦区就会容易许多,而征服英格兰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这种做法的最大好处就在于耗时短,可以在别国来得及行动之前就解决英格兰问题。
但反对者则认为,即便将舰队拆分成小股部队逐渐过境,也不可能瞒得住德国人,反而会给他们以“有阴谋”的感觉。
而且,诺曼底公爵理查的女儿原来嫁给了英格兰国王艾塞列德,现在则是克努特的妻子——换句话说,诺曼底算起来和英格兰有姻亲关系——如果舰队在诺曼底集结期间被发现,很可能落入被英格兰和诺曼底联合起来两边殴打的悲惨处境之中。
因此,走南线不但要得罪德国人,还有可能把法国也引入战争,实在是卖力不讨好的事情。
卡努特坐在王座上,听着下面乱哄哄的吵成一团,一言不发。
实际上,在和三个妻子聊过之后,他也已经意识到,自己对周边诸国的所知还是太少了。
虽然这种事情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的,但也应该尽早动手才是。
问题是,他身边并没有合适的打探消息的人。
若是北地本土,那么吟游诗人们自然是极好的消息来源。但在周边国家,那些吟唱北地英雄史诗的诗人们就没有那么受欢迎了。而且,异教徒身份也是无法解决的大问题。
前往各地的商队虽然也能带回来一些情报,但受到商人们身份上的限制,他们并不能得到那些高层、隐秘的情报。而那些街头巷尾的流言的可信度则是大问题。
除此之外,真正想要知道那些有价值的情报,他就必须有自己的探子,而且还得在各国都有。
但是……
北地人里哪有这种人才啊!
你让他们操刀砍人他们在行;你让他们驾船出海他们老练。你让他们假扮成别人去打探消息?卡努特自问自己都做不到,更何况是别人?
仔细想想,卡努特所认识的人里,貌似只有那位里加王公雅诺罗夫斯基才有这个本事——够狡猾,也够无耻。
但是,他显然不可能让对方放着好好的王公不做,跑去给自己做探子打探情报。而且,只凭一个人,又能做得了什么?
卡努特用手指轻轻敲打着椅子的扶手,盘算着自己麾下的人里是不是有什么足够机灵,可以担得起探子头子这个职位的人,渐渐的将下面那群人的争论忽略掉了。
然后,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卡努特突然意识到,大厅里已经彻底的安静了下来。
抬起眼,卡努特看着自己的顾问们:“怎么?”
“陛下,该说的我们都已经说了,只等您的决断了。”尽管对卡努特的走神多少有些不满,但顾问们也知道,他们的争论确实太乱了,便只是咳嗽一声,请求卡努特的裁决。
卡努特挠了挠头,又摇了摇头:“不着急。反正咱们要等来年春播后才会开战——趁着现在还有时间,咱们再多查查看那边的情况再说。嗯……先都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