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十分严重。海瑞在其任上,打击豪强们兼并土地的现象,以安抚黎民百姓。此时,曾经担任宰辅的徐阶罢相后在家中居住,海瑞对他也毫不客气,大力推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因为海瑞雷厉风行地推行政策,许多豪强躲到外地去,下属官吏在推行时,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但此时却有很多奸民借机诬告,一些世家大族被诬陷蒙冤,加之,在海瑞的辖区内,所有路过此地的官吏,都得不到很好的供应。这样,北京的明帝国中央政权得知了这个情况。此时,一些想除掉海瑞的官吏乘机上书,要削弱海瑞的权力。虽然隆庆皇帝并没有采纳,但弹劾海瑞的上书还是让皇帝有些动摇。海瑞以右金都御史身份巡抚应天十府才半年,就被调任南京粮储。而负责吏部的高拱,借机把海瑞的职务并入南京户部中,海瑞只得告病退隐。
万历初年,推行一条鞭法的张居正主持明帝国的国政。尽管张居正厉行改革,却也不太喜欢海瑞的酷吏作风。当受张居正之名的巡按御史到海南海瑞的家中考察他时,海瑞破天荒地杀鸡招待他。巡按御史看到海瑞家中房屋居舍冷清简陋后,叹息而去。尽管巡按御史直言海瑞的清廉,但张居正依旧不敢启用海瑞。当历史的车轮进入万历十二年冬天时,一直主持朝政的张居正去世了,万历皇帝非常器重海瑞的声名,于万历十三年正月宣召海瑞为南京右金都御史。海瑞在上任的途中,又被改为南京吏部右侍郎。此时的海瑞已经过了古稀之年,却依旧上述劝谏皇帝要励精图治,对贪官污吏刑罚要严。由于上书中涉及到针砭朝政的言语,被御史梅鹃柞弹劾。万历皇帝认为,虽然海瑞的言论上有错,但他对朱明王朝的忠心可昭日月。为了表示自己对海瑞的赏识,万历皇帝免去梅鹃柞的俸禄,作为惩罚。两年后,万历十五年(1587)十一月十三日,海瑞在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的任上病逝。当佥都御史王用汲(他也是海瑞的挚友)前去吊唁时,见海瑞的住所“葛帏敝籝,有寒士所不堪者”。王用汲痛哭流涕,募捐钱财为海瑞下葬。
听说海青天病逝了,当地百姓们悲痛万分。当海瑞的灵柩从南京沿水路运回故乡时,长江两岸满是为海瑞送行的普通百姓。一位清官就此离开了人们的视野,而后人以海瑞的种种故事为题材,创作了很多小说。因为,这位明代的清官,与他的前辈一样,依旧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清官的典范。
§§§第四节 阉党魏忠贤乱政
魏忠贤
万历四十八年(1620),当了48年皇帝的神宗终于入土为安了,时年58岁,留给他子孙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的明朝。八月一日,神宗长子朱常洛即位,改年号为泰昌,是为明光宗。朱常洛即位后,在正直大臣的推动下,进行了一系列拯救万历末年弊政的改革:例如填补官缺,发库银犒赏军士,罢免矿监税使,拨乱反正等等。这些政策使明朝人又一次看到了希望,张居正改革时期的再次崛起似乎就在不远的前方了。然而好景不长,同年九月一日,光宗因服用大臣所进“红丸”,猝然去世,年仅39岁。这就是明代历史上三大疑案之一的“红丸案”。朱常洛只做了一个月皇帝,史称“一月天子”,他是明代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朱常洛的暴毙,使他的泰昌年号未能行用,但是他毕竟代表一个时代。为了缅怀那已经开端的新气象,大臣们决定以万历四十八年(1620)八月一日朱常洛正式即位到年底为泰昌元年。
光宗去世后,16岁的朱由校(1621—1627)即位,改元“天启”,他就是明熹宗。由于光宗在位的时间很短,朱由校还没来得及被册立为太子,也就没能接受朝臣们的谆谆教导,这导致熹宗所受的教育少得可怜。年幼加上文化水平极低,导致他根本不懂政务,对于国家大事也就无从关心。在他执政的时间里,熹宗更为关心的是他钟爱的工作――木工。宦官魏忠贤利用熹宗的贪玩荒政,窃取了朝中大权,成为明代历史上权力最大的宦官。
魏忠贤(1568—1627),原名李进忠,北直隶肃宁县(今河北肃宁县)人。他结过婚,妻子姓冯,有个女儿,嫁于杨家。魏忠贤本是一个市井无赖,不识字,但懂得一些武功,左右手均能挽弓,箭法娴熟。正是这套本事,让他总是觉得自己怀才不遇。魏忠贤家中贫穷,却喜欢赌博,万历时为赌债所逼,自阉入宫做太监。由于魏忠贤懂得察言观色,在宫中硬是结交上大太监王安,得其佑庇。但是魏忠贤并不以此为满足,赌徒的心理促使他向更远的目标前进。
客氏是北直隶定兴(今河北定兴县)人,早年嫁与侯二为妻,18岁入宫后,阴差阳错地成为了朱由校的乳母。由于魏忠贤身材魁梧,粗通武功,这使得他在众多文弱的太监中有如鹤立鸡群。两人相见之后一拍即合,结成了假夫妻。此后二人联手,对朱由校极尽谄媚之能事,引诱其玩乐,深得欢心。朱由校即位不到10天,客氏就被封为奉圣夫人,有了显赫的名分。她的“丈夫”魏忠贤的出头之日也就不远了。没过多久,魏忠贤被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天启三年(1623)十二月,魏忠贤受命总督东厂,东厂成为魏忠贤镇压异己的工具。通过东厂,魏忠贤完全掌握了大臣们的生杀大权,控制了朝政。他凭借手中的权利胡作非为,把朝政搞得一片混乱。
一、秽乱内廷。熹宗是个“木匠天才”,喜欢刀锯斧凿油漆的工作,据说很多工匠都赶不上他的水平。如果他不是生在帝王之家,他肯定是个出色的木匠。即位之后,熹宗更是把木匠工作当成他生活的全部。从早到晚都是在干木匠活,高兴之时经常忘记吃饭睡觉。他曾亲自在庭院中造了一座小宫殿,形式仿乾清宫,高不过三四尺,却曲折微妙,巧夺天工。魏忠贤总是乘他做木工做得全神贯注之时,拿重要的奏章去请他批阅。熹宗正在兴头上,很不耐烦,就命令魏忠贤自己去办理。这样,魏忠贤逐渐独揽了朝政。
魏忠贤利用熹宗假借的权力,在内廷为所欲为,无视朝中禁忌。他在宫中举行“内操”,挑选、组织宦官操练军事,炫耀权势,培植自己的私人武装。操练的时候,锣鼓声响彻皇宫。据说,一个刚出生的皇子因此惊惧而死亡。御史刘之凤上疏说:“假如刘瑾拥甲士三千,能束手就擒乎?”刘瑾是明武宗时的宦官,因为权势太盛被武宗赐死。刘之凤言外之意就是要熹宗取消内操,以防魏忠贤叛乱。但是熹宗却听不进劝告。熹宗张皇后因为憎恶魏忠贤,遭到魏忠贤和客氏的迫害而流产。可见,魏忠贤的权势已经威胁到最高统治者皇帝和皇后的安全。而熹宗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无怪乎后人评价熹宗说他是“至愚至昧之童蒙”。
二、排除异己,迫害东林党人。针对魏忠贤的专权乱政,当时正直的士大夫纷纷上疏劝谏,支持魏忠贤的阉党(由一些没有骨气的士大夫组成)把反对魏忠贤的人统称为东林党,这些人遭到阉党的残酷迫害。天启四年(1624),魏忠贤遭到杨涟的弹劾,但幸免于难,于是开始大规模迫害镇压东林党人士。天启五年(1625),魏忠贤借熊廷弼事件,诬陷东林党的左光斗、杨涟、周起元、周顺昌、缪昌期等人有贪赃之罪,大肆搜捕东林党人。天启六年,魏忠贤又杀害了高攀龙、周宗建、黄尊素、李应升等人,东林书院被全部拆毁,讲学亦告中止。至此,东林党被阉党势力彻底消灭。东林党面对严刑拷打,始终没有向阉党曲膝,不愧为一代文人的表率。相比之下,阉党的行为却为人所不耻,面对高官显位、金钱美色的诱惑,他们丧失了做人的良知与正义感,纷纷拜倒在魏忠贤的门下,卑躬屈膝、苟且偷生,充当魏忠贤的马前卒和刽子手。
三、搜刮民财、广建生祠。魏忠贤不仅残酷地排除异己,而且加深了对百姓的剥削,使得民不聊生。魏忠贤的党羽为了巴结魏忠贤,为他建生祠。祠堂本是为死人建的。为活着的人建祠堂,因而名之为生祠。最先建立生祠的,是浙江巡抚潘汝桢。天启六年(1626)六月,他与太监李实在杭州西湖边为魏忠贤建立生祠,这种事情竟然得到了熹宗的批准,而且为之赐名“普德祠”,主持其事的潘汝桢还被升为南京刑部尚书。此例一开,各地官员相继效尤。除福建外,各省都纷纷建立生祠,木雕魏忠贤像供奉。顺天府官员在北京的崇文门内和宣武门外,也建立了魏忠贤祠。更有些人无耻地把建生祠上升到理论高度。国子监生陆万龄说:“孔子作《春秋》,忠贤作《要典》;孔子诛少正卯,忠贤诛东林。宜建祠国学西,与先圣(孔子)并尊。”陆万龄竟然把既不忠又不贤的魏忠贤与孔子相比,极尽奉承、谄媚之能事,稍有良知的人都为之汗颜。生祠的修建耗费了大量钱财,所需费用不是取自官府,就是向百姓盘剥所得。建生祠需要土地,或占民田、墓地,或拆民房屋,无人敢阻拦。河南开封建祠时,竟拆毁民房达两千余间。在魏忠贤活着的时候,生祠遍地开花,成为一道独特的“景观”。
四、制造恐怖、滥施刑罚。魏忠贤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得不到正义之士的支持。为了防止他们不断上疏弹劾自己,魏忠贤利用锦衣卫和东厂监视异己,迫害正义之士。厂卫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监视官民言行,一旦发现有人说出或作出对魏忠贤不利的言语或举措,就进行抓捕和拷问,直至被罢官或被处死。魏忠贤为此豢养了厂役数百人,分派到各衙门或民间刺探官民隐事。一些上层人物的隐私,也难逃过厂卫的耳目,如宁国大长公主(明世宗之姐)之子李承恩藏有公主所赐器物,也被发现。工部郎中叶宪祖见内城建魏忠贤生祠,随口说了一句:“这是天子巡行的路,土偶(魏忠贤像)怎么能立在这儿呢?”不久叶宪祖就被罢官。厂卫的触角也渗入到民间。有四人在密室饮酒,一人酒醉后破口大骂,其他三人吓得没敢附和。那人还没骂完,魏忠贤的密探就已破门而入,将四人一并带走。结果骂人者被凌迟处死,其他三人则得到了赏银。通过这则故事我们就可以看到魏忠贤对言论的控制已经达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在这样的氛围下,人人自危,道路以目,又哪里有勇气反抗魏忠贤?
除了监视人民外,魏忠贤还利用厂卫机构滥施刑罚,尤其是反对自己的东林党,常常对他们施以极刑,其残酷程度令人发指。如杨涟入狱后,五日一受审,拶、夹、棍等酷刑一一用于杨涟身上,折磨得他遍体鳞伤,奄奄一息。后来提审时杨涟被折磨得无法坐、立,厂卫就让人给杨涟带上链锁把他拖到堂上,让杨涟躺在地下受审。虽然杨涟始终不屈服,但是仍被矫旨处死在狱中,以土囊压身,铁钉贯耳而死。死后七日方允许其家属领取尸首,只剩下了几片血衣,几根残骨而已。忠于明朝的杨涟连死后全尸都不能得。
五、广置党羽和亲信。由于魏忠贤的权势日盛,许多官僚士大夫为了升官发财或免遭迫害,而投到了魏忠贤的门下,这些人被称为“阉党”。天启五年(1625)以后入阁的大臣,大多是阉党,如顾秉谦、魏广微、黄立极、施来凤、张瑞图等人。首辅顾秉谦为了自己的前程,在一次家宴中竟然向魏忠贤说:“我想拜你为干爹,但是害怕你不喜欢有一个白胡子的儿子,所以让我的小儿子认你为干爷爷。”拐弯抹角要给魏忠贤当儿子。像顾秉谦这样的无耻之徒还有很多,所以阉党如同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随着阉党人数的众多,出现了所谓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名号,他们都是魏的亲信,各有分工。五虎是针对文官而言的,主要是为魏忠贤出谋划策,包括崔呈秀(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田吉(兵部尚书)、吴淳夫(工部尚书)、李夔龙(左副都御史)、倪文焕(太常卿)。五彪则是针对武官而言的,主要是负责刑狱与杀戮,包括田尔耕(左都督)、许显纯(锦衣卫指挥佥事)、孙云鹤(东厂理刑官)、杨寰(锦衣卫东司理刑)、崔应元(锦衣卫指挥)。又有吏部尚书周应秋、太仆少卿曹钦程等号为十狗。整个阉党上自内阁、六部,下至总督、巡抚,遍布中外,一时间明朝成了魏忠贤的天下。
魏忠贤的一手遮天动摇了大明王朝的基础,偌大一个朱氏天下几乎都快变成了魏姓,但熹宗却仍被蒙在鼓里,还在尽情地玩乐。盛夏之时,他穿上冬装,模仿明太祖雪夜戎装巡游的场面;有时还扮成宋太祖上台演戏,洋相百出。天启七年(1627)五月,熹宗在宫中西苑乘船游玩时,不小心跌入水中,虽被人救起,但落下了病根,同年八月病死。
熹宗在位的七年,是明代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他的去世,对于整个国家来讲也许是一件幸事。因为他死后,魏忠贤便失去了靠山。这个为乱明朝七年、罪大恶极的太监即将得到严惩。八月,朱由检即位。十一月,就把魏忠贤贬往凤阳,不久就命锦衣卫捉拿魏忠贤回京。魏忠贤在阜城得知消息后自缢而死。曾经叱吒一时的魏忠贤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演出。
§§§第五节 知识分子的楷模
顾宪成
杨涟的忠心为国,宁死不屈的形象让我们永远记住了他的名字,同时也让我们熟知了另一个词汇“东林党”。东林党的由来,应该从顾宪成修复东林书院说起。顾宪成(1550—1612),常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万历八年(1580)的进士,后官至吏部文选郎中。万历二十二年(1594),在“国本”(指册立太子)之争中,顾宪成力主册立神宗长子朱常洛为太子,而神宗则有意立郑贵妃所生的朱常洵为太子。顾宪成的“顽冥不化”,遭到神宗的记恨。同年,在推举阁臣时,顾宪成举荐因拥立朱常洛为太子而被罢免的原首辅王家屏,又与神宗意见相左。神宗老账旧账一起算,将顾宪成削去了官籍,贬回家乡。
万历三十二年(1604),顾宪成在常州知府欧阳东凤、无锡知县林宰的资助下,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及于允成等人,讲学其中。杨时是宋代大儒程颢、程颐两兄弟的学生,而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则是杨时的弟子。由二程和朱熹等人创立的儒学体系,被称为程朱理学,被南宋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获得长足的发展。顾宪成重修东林书院的时候,明确地宣布他是讲程朱理学的,许多士人慕名前来听讲。更能吸引士人的,则是顾宪成等人对时政的抨击。顾宪成等人在讲学之余,往往抨击时政、品评人物,其言论往往影响士人升迁。这种政治性讲学活动,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一批江南士绅,在朝在野的各种政治代表人物,一时都聚集在以东林书院为中心的东林士人周围,东林书院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舆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