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094000000029

第29章 大明文化科技的辉煌(1)

§§§第一节 煌煌一部《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

从侄子手中夺取政权的明成祖,一直担心后世的訾议。为了让自己流芳百世,朱棣在各方面都尝试着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的历史功绩。迁都北京、五次北伐、郑和七下西洋等等,无一不是为了凸显自己在政治上的作为,即使在文化上,朱棣也想着做出一番让所有读书人都能铭记的大功业来。继位不久,就下令以程朱为标准,汇辑经传、集注,编成《五经大全》154卷、《四书大全》36卷、《性理大全》70卷,颁行天下。把宋明理学推上了无以复加的至高位置。朱棣希望通过这一手段,能取得众多士大夫的承认和赞赏。而“大全”二字也反映出朱棣好大喜功的虚荣心。

朱棣在文化上的追求不仅仅局限在理学上,他还有更大的野心。永乐元年(1403),朱棣就下诏编修一部巨著,以传后世。他对大臣们说:“你们要根据我的意思,编纂一部自有图书以来,包括经史子集、百家之书的,包罗万象的大规模的丛书。收书越多越好,不怕规模大。”他心中的设想是:编纂一部有史以来数量最多、种类最全、质量最好的大型图书。为了让后世更能记住是自己主持的编著任务,朱棣为这部书取名为《永乐大典》。

为了能够让《大典》保质保量地完成,朱棣专门任用才华横溢的解缙主持整个修书工作。解缙(1369-1415),江西古水人,从小聪颖过人,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更难得的是解缙肯枯坐冷板凳,读书无数,从而养成了思想活跃、思维敏锐的过人之处。19岁时,解缙就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任职。明太祖很喜欢他,曾说:“我跟解缙,论名分是君臣,论亲近就像父子一样。”太祖常留解缙在身边陪伴读书,亲自给解缙捧砚台。解缙说话很直率。有一次,明太祖要解缙谈谈心里话,要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解缙也无所顾忌,竟在一天之内写出上万字的意见书,对明太祖在文化、教育、刑罚、用人、任官等方面的不当措施,提出严肃批评。而习惯了打压大臣的明太祖,为他的才华所折服,竟例外地没有怪罪于他。

在陪太祖读书时,解缙发现太祖喜欢读一些杂书,如佛家、道家的书,还有汉代刘向的《说苑》、宋代阴时夫的《韵府群玉》等。他向朱元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些书,有的内容荒诞,有的杂乱无章,不值得多花时间细看。接着他提出自己的伟大宏愿,希望能集合一批优秀的学者,共同编纂一部全新的、内容丰富的丛书。明太祖很欣赏他的倡议,但明朝建国不久,百废待兴,朱元璋还无力顾及文化上的建设。加之有些大臣嫉妒解缙的才华,常常在明太祖面前攻击他,说他为人骄傲轻狂。太祖也觉得他太过年轻,不够稳重,就对解缙的父亲说:“你先将解缙带回去读书,增加学问和修养。过十年再来,我再重用他。”解缙因此回到家乡,编书的愿望落空了。

当明成祖以非常手段夺取皇位后,为了笼络人心、消除读书人不服气的心理,朱棣决心开编《永乐大典》,这时已经成熟稳重的解缙自然成为不二之选。永乐元年,明成祖下令开始修书,主编就是解缙,还聚集了胡广等147人共同编纂。由于明成祖的急功近利,限定完成的期限非常之短,这部书在1404年底就草草完工,名为《文献大成》,呈献给皇上。但明成祖对这部书很不满意,认为搜集范围不广,记载的内容又很简略。于是1405年正月,明成祖当面指示解缙重修此书。为了表明对此书的重视,也出于解缙所犯的前车之鉴,朱棣还特意加派太子少师姚广孝和大臣郑赐、刘季等人监修,并增设了正、副总裁,先后选派官员及全国各地的饱学老儒两三千人参加纂修。

1408年,重修的《文献大成》终于完成。此著作仅目录就有60卷,一共为22877卷,装订成11095册,总体字数更是高达约3亿7千万字。全书依据洪武朝的《洪武正韵》按韵编排,有点类似于今天字典的拼音检字法。简单地说,“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即每个韵目下有很多单字,每个单字下再分列与之相关的天文、地理、人名、事物以及诗文词曲等各方面的内容,这样非常便于查阅。明成祖看着这样一部空前的大书,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亲自题写了序言,又将书名改为《永乐大典》,让自己的名字与之不朽。

在《永乐大典》之前,中国的大型图书有很多,如唐代的《艺文类聚》有一百卷,北宋官修的《太平御览》有一千卷。而《永乐大典》竟有两万两千多卷,它的规模之大、无与伦比。从装帧上看,《永乐大典》极为讲究,全书采用上等白宣纸,印有朱丝栏,统一使用端正的楷书抄写,字的墨色黝黑,带点古香。对于名物器什、山川地形,都以白描手法绘制图形,形态逼真,精致典雅,堪称古代书籍插图中的精品。

从内容上看,《永乐大典》汇集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几乎所有古书典籍,除了的经史子集,还收录了地理、宗教、医卜、戏曲等各类著作,可谓包罗万象。《永乐大典》共搜集了八千多种古代文化典籍,不少是整本整本地抄进《大典》中,其中很多还是民间早已看不到的珍贵图书。就这样,许多珍贵的图书赖此得以保存下来。我们熟知的二十四史,其中《旧唐书》、《旧五代史》就是清朝学者从中辑录出来的。此外《水经注》、《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大量有价值的图书也是通过这种方式与我们见面的。

《永乐大典》于永乐六年编修完成,被收藏于南京的文渊阁。永乐十九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也将《永乐大典》带到了京城,收藏在皇宫内的文渊阁。专门供皇帝一人翻阅。其他人在没有皇帝的授权前,是无权翻阅的。相传,明成祖朱棣对《永乐大典》看的并不多。但是在明朝,却有另一位皇帝对《永乐大典》却情有独钟,视若珍宝,这就是明世宗嘉靖帝。

嘉靖帝并不是什么明君,大礼仪让他彻底与大臣们决裂,从此嘉靖帝躲在后宫与道士、方士们共同参详长生不老之术。就是这样一个皇帝却视《永乐大典》为至宝。他的龙案上可以没有关系国家命运的奏折,却不能没有《永乐大典》。在书几上总是摆放着几册《永乐大典》,供他平时翻阅。嘉靖帝爱书之深可以从一场火灾中清楚地看到。嘉靖三十六年(1557)的一个深夜,皇宫内的奉天、华盖、谨身三座宫殿突然燃起大火,火势猛烈,宫内一片大乱。嘉靖帝在指挥救火的时候,心中更为惦记的则是《永乐大典》,因为珍藏《永乐大典》的文渊阁就在火场附近。这一夜嘉靖皇帝连下了四道圣旨,要不惜一切代价救出《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最终完好无损地被救出来。嘉靖皇帝也长出了一口气,同时他决定:重新抄录一部《永乐大典》,以防不测。

《永乐大典》重新抄录的工作,在火灾后不久就着手进行了。历时六年,1567年4月,副本抄录完毕。重录的《永乐大典》在格式、装帧上与原本一般无二。就这样,《永乐大典》有了一正一副两个版本,正本珍藏在文渊阁,副本珍藏在皇史宬内。明末文渊阁焚于战火,《永乐大典》正本从此下落不明,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谜案。而副本《永乐大典》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所遭受的磨难,则令人痛惜不已。

清朝乾隆年间,为编修《四库全书》,朝廷要用《永乐大典》作参考。而此时人们才惊讶地发现,《永乐大典》竟然缺失了2400多卷,共计1千多册。原来,那个时候,翰林学士可以借阅《永乐大典》回家阅读,许多人借后没有归还;而且,由于当时管理不严格,很多太监也纷纷将《永乐大典》偷盗出宫去卖钱。

更为惨重的损失则是发生在近代史上。1860年,英法联军进北京,给《永乐大典》带来了最大的劫难。他们洗劫了藏于清朝翰林院的《永乐大典》,大量的图书被焚烧,还有相当一部分被劫运到了英国,后收藏于大英图书馆。到了光绪二十年(1894),一万多册的《永乐大典》仅存八百余册。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永乐大典》再次遭遇劫难。当时,慈禧仓皇西逃,义和团与侵略军展开殊死搏斗。位于北京东交民巷,《永乐大典》收藏所在地――翰林院,也变成了战场,玉石俱焚,藏书四散。在激烈的巷战中,由于《永乐大典》质地坚硬,八国联军用《永乐大典》代替砖块,修筑防御工事。甚至用它来垫马槽,或作为“上马石”。在炮火纷飞中,《永乐大典》损毁严重。战争结束后,还有相当大一部分的《永乐大典》被作为战利品带走,从此漂泊域外。

《永乐大典》遭遇巨大浩劫,不仅是对人类文明的肆意蹂躏,更是对中国文化的践踏。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不懈努力,从海外、民间相继收回一些《永乐大典》。据统计,流失到海外的《永乐大典》,现在散藏在日本、美国、英国、德国、韩国等10多个国家的30多个机构或个人手中。再加上国内收藏的《永乐大典》,共约400余册。这只相当于原书的3%略多。《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比著名的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成书年代早了300多年。然而,历史的磨难,尤其是外国列强的豪夺与损坏,如今幸存下来的只有几百册了。这怎能不令人扼腕痛惜呢?

《永乐大典》诞生于腥风血雨的皇权更替之中,它是帝王好大喜功的产物,它是侵略者最为钟意的战利品。这部百科全书蕴蓄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明精华。这既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也是人类共同的火种。它就像一个智者一样,即使“怀璧其罪”,又能如何?

§§§第二节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1603年,历史上又一个平淡的年代,各国继续上演着卑鄙的宫廷斗争,战争的车轮继续碾压着无辜的民主。而对于中国医学界,乃至于世界医学界来说,这是值得永远记住的一个数字。在这一年,李时珍的辉煌巨著《本草纲目》终于隆重出版了。从此,这本关乎民计民生的宏伟著作被广泛地传播开来,辗转翻刻达30余次,后来又传到国外,为全世界所瞩目。英国的达尔文曾盛赞《本草纲目》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当无数后人因这部书而走出死亡边缘的时候,当我们为这部医学巨著收罗广泛,科学态度严谨所折服的时候,我们又如何能遗忘刻在书皮上的这个名字——李时珍。

明正德十三年(1518),湖广蕲州(今湖北蕲春县)东门外的一个世代行医的家庭里,一名男婴悄然诞生。没有声声爆竹,没有喜庆盈门,除了父母的笑颜外,一切都是那么的平静。李时珍(1518-1593)就这样安静地迈出了多彩人生的第一步。李时珍的祖父是当地的一名“铃医”,也就是一个摇铃走街串巷的郎中。他的父亲李言闻子承父业,也成了一名郎中,并在医学领域里小有成就;著有医书《雪八脉法》、《四症发明》等医学专著。尽管如此,受当时世风的影响,父亲还是强烈希望儿子能步入仕途,期待着他金榜题名,为家族扬名的那一刻。

李时珍自幼受家学的熏陶,耳濡目染,渐渐地喜欢上中草药散发出的浓浓药香。对年幼的李时珍来说,医学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深深地吸引着他。然而在父亲的“逼迫”下,出于尊重父亲的一片孝心,年幼的李时珍不得不违心地去读四书五经,并于嘉靖十年(1531)考中秀才。尽管如此,李时珍并没有放弃自己在医学上的追求,只要一有空闲,他就会身背竹篓,跟随父兄上山采药,尝试着学习鉴别草药。而父亲李言闻平日坐堂治病时,李时珍也抓住每一个的机会,在一旁倾听,帮忙抄药方,学到了不少的医学知识。

1537年,蕲州发生大水灾,江水倒灌入河流,田地被洪水淹没,颗粒无收,广大人民饥寒交迫。更为可怕的是:水退后,各种瘟疫、疾病接踵而至,人们在死亡线上艰难地挣扎着。面对此情此景,大多数医生却忘记了救死扶伤的格言,没钱不给治病。免费为穷人治病的李氏父子成了人们的救星,从早到晚,来找他们看病的人络绎不绝。为了应对应接不暇的病人,李时珍也开始自己看病抓药,帮助痛苦的病人摆脱病魔的折磨。在治好的病人的同时,李时珍自己也一次次地得到了锻炼。当病人痛苦的表情变成一张张笑脸,自己的劳动换来了病人家属的连声道谢时,李时珍终于懂得了医生的职责,深深体会到医生的责任重大。

随着对医学越来越深的热爱,李时珍为自己的人生重新确立了方向,矢志从医成为了他的人生目标。在忠孝和未来的矛盾中,李时珍选择了抗争,他以三次乡试的失败为理由,勇敢地向父亲言明欲从医的心意,几经周折后,李时珍24岁的时候,父亲终于无奈地答应了他的请求。这一年(1540),李时珍开始跟随父亲正式行医。遂了心愿的他干劲十足,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李时珍一边钻研医术,一边行医。一方面,他如饥似渴地从前人留下的医书中吸取养分,以增长自己的知识;另一方面,他凭着对穷人的深切同情之心,在为百姓治病的过程中,他总是一丝不苟,尽心尽力,不计报酬。由于他苦心钻研医术,许多疑难杂症在他手里都迎刃而解。老百姓为他高明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所深深地折服了,每每提起,赞不绝口。

李时珍的名声越来越大,王公贵族也开始找他看病。武昌楚王听说他医术精湛,聘他为“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之所以接受这个聘请,并不是因为李时珍贪图钱财,而是因为民间的医书已经不能满足李时珍的需求了。他希望能够到王府中接触到以往没有机会看到的医书。即使他身在楚王府,他也从来没有忘记百姓,时常外出给百姓治病。而李时珍高超的医术在楚王府中也得到了运用。一天,楚王的儿子突然昏厥,不省人事。当其他医生束手无策时,李时珍经过诊断后,判断起因来自肠胃,大胆地施用催吐类药物,几付药下来,楚王的儿子从死亡的边缘被救了回来。3年后,因楚王的推荐,李时珍到京师太医院任职。

李时珍满怀一腔热情来到北京,希望利用在太医院供职的好机会,得到朝廷的帮助,用国家的力量编成一部医学巨著。因为李时珍是一个认真钻研、善于思考的人。在长期看病抓药的过程中,他发现自己所看见的医书,有很多不足之处,甚至有相互抵牾的地方。而且从汉代的《神农本草》到宋代的《证类本草》虽有所发展,但到了李时珍时代,已有四百多年没有整理和补充过新的知识。特别是其中的错误很多,“草木不分,鱼虫互混”的现象屡见不鲜。医生按书求药,有时还会闹出人命。李时珍迫切地感到,要有一部新的医书出现。一部包括天下所有药方和药物的书,以改正历代药书中的错误。但是他的提议朝廷根本不予理会,还被顽固守旧的人斥为“擅动古人经典,狂妄至极”,并遭到粗暴的打击和恶意的嘲笑。更为可气的是,当时的皇帝嘉靖帝迷信方术,祈求长生,太医院的医生们为迎合皇帝心意,和方士竞相奉献仙丹不老药,搞得一片乌烟瘴气。原本无心恋官的李时珍失望之极,毅然托病辞官,决定凭一己之力完成这个看来根本不可能完成的重任。

同类推荐
  • 穿越之颠覆三国

    穿越之颠覆三国

    孟良,公司职员。第一次参加野外露营活动便与美女混帐,两人一起掉下山崖,很不幸的穿越到三国时代变成一个乡村牧童,开始了一段很有前途的穿越日子。绝对是裸穿,赤手空拳的裸穿,唯一的生存依靠就是大脑里的文化沉淀。看这一个十几岁的牧童如何带领大家发家致富、如何理顺感情纠葛、如何组织民军灭黄巾抢地盘、如何招揽天下人才、如何建立国家、最后到天下一统,尽在小说《颠覆之穿越三国》。
  • 活着:清影纪录中国2011

    活着:清影纪录中国2011

    对于纪录片,十年就是一个变迁。本书献给所有在这个无可名状的时代里被理想裹挟的人。纪录片是拍给懂他的人看的,世界真实的面貌也是用心去看。只有体会了他人的艰辛,才不会无病呻吟。
  • 隋宫秘史

    隋宫秘史

    自古历朝多迷案,且随故纸去解寻。本书着力从历史的陈年瓦砾里,寻找被掩盖的历史真相,力求用翔实的史料和精辟的论述,解密隋朝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让读者从生动的故事和精彩的篇章里,揭开覆盖在隋朝历史上的面纱,找寻到那些曾被混淆的谜底!
  • 乱世第一匪

    乱世第一匪

    这是一个乱世,一个励志当劫匪,强盗的宅男,带着游戏系统,魂穿异世的故事。
  • 史上第一地主

    史上第一地主

    金少秋穿越了未知的大庆王朝,并且树立他的伟大理想,当历史上最大的地主!做皇帝干儿子,和太子是兄弟,说不定娶了公主。
热门推荐
  • 一念执着倾天下

    一念执着倾天下

    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四大神兽,无垠大陆,仙魔四门,法宝仙术,争斗不休!一代天侠,浴火重生,竟成废材,倔强修仙,奇葩师徒,笑泪相伴,阴谋骗局!惊天身世,仙魔同修,神器合体,神兽重出,揭露真相,几度坎坷,登顶至尊!情字弄人,一念执着,倾覆天下,登仙入魔,一念之间,苍生执念,如何抉择?
  • 我要正气

    我要正气

    灾难周期猝然而至,邪境全球开启,人类能否逃过这场灭世浩劫?池小千:给我正气,我能打破‘周期率’的魔咒!
  • 西顿写给孩子的动物英雄

    西顿写给孩子的动物英雄

    动物界和我们人类世界一样,有悲欢离合,有英雄小人。本书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描述了猫、鸽子、狼、长脚兔、短毛狗、白驯鹿等多位动物界的英雄,让我们从另一个方面增强了对动物的认识。
  • 那我只好成仙了

    那我只好成仙了

    诡谲频生,妖魔乱世。还没等李易因自己的妖孽资质欣喜,就发现天道剧变,灵气不存,修行之路早已断绝,高绝天赋反而成了他的催命符。消耗阴力一万亿,御剑术提升至五千层。消耗阴力一万亿,无始真经提升至天尊境。既然天地不容,那我也只好成仙改天换地!
  • 神仙处

    神仙处

    在一个奇怪的地方开始旅程,在喧嚣的尘世里寻找一块宁静之地。旅途之中无数次忍受折磨与屈辱,无数次身陷险象重生的绝境里死里逃生。期间有感动过,有爱过,有恨过,这都成为了他成长的一部分。直到最后····他寻找到了那个地方······。(一本正经地开始努力污。)
  • 你城府极深

    你城府极深

    我和你四年的感情你居然这样子对我…哈哈哈被踩在脚底下的苏暖吼着纹休莛,凭什么人人围着你转,她们为什么对你这么好,同样都在一起玩的,为什么我差距这么大,为什么,苏暖看着昔日的好友被嫉妒蒙昏了头脑,但是我苏暖不是吃素了,你今日这样子对我,我日后必加倍还你,还有你郑绒…呸,我还怕你上天了不,站在他们身边的人哈哈哈大笑…………
  • EXO不离不弃情永生

    EXO不离不弃情永生

    两个女孩的十年之约---成为明星,让她们坚持要考上同一所大学,让她们认识了exo,可是,朋友的背叛,恋人的不告而别,亲人的冷漠,私生的迫害会让她们怎样面对······
  • 栀子花的香味

    栀子花的香味

    曾经,我们都没有勇气去面对,为了所谓的执着向着自己认为对的方向前进,当明白时,却发现一切都不重要了,只要知道她(他)在某处安好便足矣。
  • 传奇之星图

    传奇之星图

    一个前世孤女,今生却一步步站在权利和顶峰,一切唾手可得时,却觉从所未有的孤寂,觉得名利不过过往云烟。可笑她可谓权倾一时,上世是孤女,今生却是权利争斗的牺牲品!所以当她意外死亡时感到的却是前所未有的畅快和解脱。命运之神从另一方面是亲睐她的,当她变成一个婴儿再次重活时,也不得不感慨自己简直就是个怪物,要么就是一个灵魂无所归依的可怜人。星图大陆,秉承着适者生存强者为尊的优胜劣汰和弱肉强食的一贯传统。六岁检测时却发现体内一丝星图之力也无,这对于一个传奇辈出,武力强大的家族门阀来说是可耻的,却没想到母亲一如既往的宠爱,父亲一如既往的表现平淡。本想一辈子做个‘地痞、流氓、纨绔’。却没想到命运一步步的紧逼,让她不得不站出来。谱写一篇属于她的‘星图传奇’。
  • 孤独课

    孤独课

    这是一个中国人到英国读书,来回三地漂泊生活(伦敦、台北、香港),一本有关留学生活的结集。研究生的生活枯燥而孤独,所以,在读书路上不应该也不能够只有读书。这几年在租来的“孤岛之室”异地生活,时间也多在大英图书馆、皇家音乐厅,或在英超球场、查令十字街书店、威士忌小酒馆中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