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4矫治
对于肥胖症的饮食调整,小孩和成人不同。调整饮食的原则如下:
一、营养应能满足生长发育之需
小孩正是长身体的时期,饮食要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素,蛋白质充足,限制脂肪,还有足够的无机盐和维生素、适量的碳水化合物。
二、不宜使体重骤然减少
最初,只需制止体重速增,以后可使其体重逐渐下降,降至体重仅为轻度超重时可不再严格限制食物,但仍应坚持按计划进食,否则放开肚子大吃几天,体重就会反弹。
三、基本满足食欲
膳食应能基本满足食欲,不致因饥饿而感到痛苦。应多选热量少、体积大的食物,如芹菜、萝卜、笋子等。必要时可在两餐之间供给热量较低的食品。
根据以上原则,食物应以蔬菜、水果、米饭、面食为主,辅以适量的瘦肉、鱼、蛋、豆制品、牛奶、豆浆。
调整饮食不能操之过急,需要长期坚持方能奏效。
5.4龋 齿
龋齿是因牙齿经常受到口腔内酸的侵袭,使牙釉质受到腐蚀而变软变色,逐渐发展为实质缺损而形成龋洞。
龋齿是儿童最常见的牙病,儿童会因牙痛而影响食欲、咀嚼,进而影响消化、吸收和生长发育,有时还会引起骨髓炎、齿槽脓肿等并发症。
乳牙不仅龋患率高,而且龋齿发展迅速,龋洞易穿通牙髓,并发骨髓炎等疾病。龋齿是乳牙过早丢失的主要原因。乳牙早失,可使恒牙萌出异常。
5.4.1病因
一、口腔中细菌的破坏作用
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在口腔的残留食物上繁殖产酸,酸使牙釉质脱钙,形成龋洞。
二、牙面牙缝中的食物残渣
小儿临睡前吃东西,或口含食物睡觉,滞留在牙面牙缝上的食物残渣,尤其是糖果、糕点等甜食残渣,是造成龋齿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牙齿结构上的缺陷
1.牙釉质发育不良。牙釉质的发育与钙、磷、氟等矿物质及维生素D的供给量有关。氟是增进抗龋能力的最主要的微量元素。氟在人体中主要储存在骨骼和牙齿中,尤其在牙釉质内。牙釉内含氟量达一定浓度时,才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含氟低则容易受酸腐蚀。
2.牙齿排列不齐。因牙齿排列不齐,不易刷净,使食物残渣和细菌存留,这也是造成龋齿的原因之一。
5.4.2预防
我国儿童龋齿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普及口腔卫生知识、做好儿童的口腔保健工作,让儿童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注意口腔卫生
应从小培养儿童饭后漱口和睡前刷牙的习惯,以便及时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否则细菌会在儿童睡眠时大量繁殖产生酸,腐蚀牙齿。睡前刷牙后不能再吃零食。
刷牙要顺着牙缝直刷,以便彻底清除牙缝里的食物残渣,不要横着刷,要着重刷后面磨牙的咬合。选用儿童保健牙刷,牙刷头小,刷毛较柔软,只有两排刷毛,便于直刷,同时又能将里外牙面都刷到。选用含氟牙膏。
二、多晒太阳,注意营养
乳牙钙化于胎儿第5个月,萌出后仍继续钙化;恒齿的钙化开始于婴儿出生时,因此孕妇要注意钙、磷的摄入量。要供给儿童合理的膳食,多晒太阳,以保证牙齿的正常钙化,加强牙轴质的抗酸能力。
三、定期检查口腔
早期发现龋齿,早期治疗。如龋洞尚未穿通牙髓,可补牙。若乳牙患了龋齿,未能及时修补,可使牙周组织发炎,以致影响恒牙的正常发育,因此,乳牙患龋也应早治。
5.5佝 偻 病
佝偻病为三岁以下小儿的常见病,因缺乏维生素D所致,因此又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由于维生素D缺乏,使体内的钙、磷不能正常吸收与利用,从而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严重者可导致骨骼畸形。
5.5.1病因
一、接触日光不足
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D除一部分从食物中摄取外,主要由皮肤接受紫外线照射后产生。阳光中紫外线到达地面的多少,与季节、纬度、时间、大气中烟雾的多少等有很大关系。在寒冬季节较长的北方,由于白昼较短,加之玻璃窗密闭,衣着很厚,皮肤接受紫外线照射量很少,因此婴幼儿容易患佝偻病。
二、生长过快
早产儿、双胞胎先天储存在体内的钙少,并且出生后生长速度快,容易患佝偻病。
三、疾病的影响
慢性腹泻会导致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减少。
四、钙的吸收利用障碍
牛奶含磷多,钙、磷比例不适宜,用牛奶喂养的婴儿易患佝偻病。
5.5.2症状
一、一般症状
患儿易激怒、烦躁、不活泼,对周围环境缺乏兴趣,睡眠不安,夜间常惊醒哭闹。较大的儿童可出现记忆力、理解力差,语言发育迟缓。患儿明显多汗,常于睡眠时汗液浸湿枕头。因头部多汗,头皮痒,在枕头上来回蹭痒,致着枕部位秃发,称为枕秃。患儿由于全身肌肉韧带松弛,使坐、立、走均较正常婴儿晚。牙齿的钙化因缺乏维生素D而受影响,牙萌出较晚。
二、骨骼改变
在骨骼生长发育期间,由于维生素D的缺乏而致骨骼发育不正常。
1.头部:颅骨呈方形,头大脸小,称为方颅。多见于8~9个月以上的婴儿。前囟晚闭,前囟在生后一岁半尚未闭合。
2.胸部:在患儿前胸,左右相对称,由上到下,可见钝圆形的隆起呈串珠状,故称串珠肋。由于胸壁两侧下陷,致胸骨向前突出而出现“鸡胸”。上述畸形均可影响呼吸功能,使肺活量减少。
3.四肢:患儿由于骨质缺钙软化,缺乏支撑力,且肌肉关节韧带松弛,特别是在学站、学走时,在重力作用下可使骨干弯曲,出现“O”形腿或“X”形腿。几个月的婴儿,小腿可向内弯曲,属生理性弯曲。某些地区有为婴儿捆腿的习惯,用带子把腿捆得很直,这样做既不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也不能预防佝偻病所致的下肢弯曲。
4.脊柱:患儿学坐后,因脊柱无支撑能力,加上肌肉韧带松弛,可致脊柱后凸或侧弯。
5.5.3预防
了解佝偻病发病原因之后,就可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
一、预防先天性佝偻病
胎儿于出生前的3个月内,耍从母体摄取大量的钙供骨骼钙化。若孕妇少见阳光,饮食中缺钙,胎儿出生后可患先天性佝偻病。因此,孕妇要经常晒太阳,吃含钙丰富的饮食。
二、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
母乳中钙、磷比例适宜,是理想的钙的来源。及时添加蛋黄、肝泥、菜泥等辅食,可提供一定量的维生素D。
三、多晒太阳
组织婴、幼儿在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只要有充分的日光照射,即使食物中缺少维生素D也不至于发病。普通的玻璃、衣服能阻碍紫外线通过,因此,要多在户外活动,并尽量使阳光直射在皮肤上,但夏天要避免暴晒。
四、补充维生素D
在冬天当阳光照射不足时,小儿满月以后,可给予适量的维生素D制剂,以预防佝偻病。儿童两岁以后,生长速度减慢,又常在户外活动,就不必再服药了。况且两岁以后的儿童,一般地说,佝偻病已不再发展,此时儿童虽有下肢弯曲、鸡胸等骨骼改变,大多为后遗症,在补充维生素D的同时,可口服钙剂,或供给含钙丰富的饮食。